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返回

中国开封犹太人

作者:但斌 | 发布时间:2015-07-0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的中国犹太社群。他们居住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古代称呼他们为蓝帽回回、朮忽回回等。在中国的民族化分为回族或未识别民族,但是近来有些开封犹太人提议为中国犹太后人正名。
虽然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当地中国人之中,但还是吸引着不时到来的欧洲访客的注意——他们对这个最遥远的犹太文化的边哨充满好奇。

历史渊源

根据历史记载,一个犹太人社群及一个犹太会堂在开封至少从12世纪的宋朝存在到了19世纪晚期。有些报告认为他们事实上自9世纪晚期开始就居住在那里。

他们在开封自称「一赐乐业」教徒,极有可能是以色列(Israel)的音译。而周围的中国百姓出于对其宗教了解甚少而称其为「挑筋教」,来自其宰杀牛羊时剔除脚筋这一生活习惯(相传犹太人祖先雅各与神角力时大腿扭伤,故有此习俗)。或者「蓝帽回回」、「天竺教」等。朮忽回回一名是漢人聽到欽察突厥人稱呼猶太人後產生的,因為猶太人在阿拉伯語、波斯語中稱yahud,欽察人有把i,y音讀成j音的習慣,因此有朮忽回回一字。

犹太人到达中国的最早年代,历来有周代及以前,汉代、唐代及宋代等学说。

持唐代学说者列举了以下根据:

英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党党乌伊里克发现一希伯来文书,被定为8世纪商业函件;
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一份犹太教祷文,据鉴定亦为8世纪遗物。
10世纪阿拉伯旅游家阿布·赛义德·哈桑在其《中国印度记闻录》中提到874—901年中国爆发的黃巢之亂曾在攻入广州城时杀死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拜火教徒等12万人。
中国曾经出土唐朝的具有明显闪米特人特征的陶俑。
尽管有迹象表明杭州、广州、北京、宁夏、泉州、洛阳、敦煌、长安、新疆、西藏等地古代也有犹太人存在,但是目前为止有据可查并且影响最大的只有开封犹太人。

据推测,开封犹太人的先祖可能来自中亚的波斯可薩人汗國,或者来自印度。在被儒家文化主导的社會中,这个宗教和民族团体能持續存在700多年,不只是中国历史上,也是几千年犹太文明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据记载,犹太人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喜,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在这个高度民族融合的国家里,开封犹太人没有遭到任何歧视,很自然地开始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有很多人成了官员。

但是一个少数族裔的存在对当时的多民族的大国中国来说并非一件值得一书的大事,因此并未引起学者重视或民众惊奇的目光,因此史书对其记录甚少或者语焉不详或者一带而过。

13世纪意大利旅游者马可·波罗可能听说了犹太人在中国的定居。犹太人在中国的存在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一直到16世纪初利玛窦(Matteo Ricci)偶然遇到了一个开封犹太人。自此开始了欧洲人主要是传教士对开封犹太人的研究。

利玛窦于1605年接待了一个声称相信上帝是唯一主宰的年轻的中国犹太人艾田。记录上说当他看到一个基督教图片上的玛利亚和幼年耶稣时,他认为那是利百加(Rebecca)和以扫(Esau)或者雅各(Jacob)。艾田声称他来自开封,那里有许多犹太人居住。利玛窦出于找寻更古老版本《圣经》的目的委派了一个中国耶稣会士探访了开封;其后陆续有其他耶稣会士也探访了开封。随后又发现那里的犹太社群有一个犹太会堂—礼拜寺,拥有大量文字材料和经书。其中经书后来多半被西方传教士购走,至今流散世界各地。

中国犹太人显然在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中饱受磨难并且被驱散。据一个美国的1912年的百科全书记载,混乱过后他们又回到了开封同时数量上继续减少并处境艰难。

一个20世纪早期的天主教研究者指出,利玛窦的手稿显示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早期开封只有十到十二户犹太家庭,据说他们在那里居住了5、6百年时间。手稿上也说有大量犹太人居住在杭州。

除了其历史悠久,开封犹太人还有其它显著特征:他们虽然跟中国以外的犹太后裔没有任何联系孤立地存在,仍然将犹太的传统保留了数百年。不管怎样,他们虽然没有遭到中国人的歧视和迫害,还是被逐渐同化了。到了17世纪,这种同化加剧了。结果导致了犹太人信仰和礼仪习俗、社会和语言传统上的改变,同样变化的还有他们开始了与其他民族例如汉、回和满族的大范围的通婚。1642年(崇祯十五年)犹太会堂被李自成为攻取开封而人为制造的黄河决口所冲毁。「汴没而寺因以废,寺废而经亦荡于洪波巨流之中。教众获北渡者仅二百余家,流离河朔。「其后虽然幸存的犹太人陆续返回,并重建了会堂,重修了经书,但是社区显然已经元气大伤。而到了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当黄河再次决口时会堂被拆毁护城,结果以后也未能修复。1850年,随着开封犹太社团的最后一个拉比(Rabbi,犹太教神职人员)的去世,教众中不再有人认识希伯来语了,结果犹太宗教生活和犹太人的自身身份识别终结了。

 援助中国犹太人协会
19世纪中期之后,随着最后一任犹太教祭司的卸任,开封犹太人逐渐淡漠了犹太教信仰,几乎在同时,一些基督教宗教团体和犹太教宗教团体也开始致力于援助中国犹太人的事业。

1852年美国的犹太人组织了一个中国犹太人救援委员会旨在帮助开封犹太人重拾犹太教信仰,但由于委员会成立不久后美国爆发内战救援委员会的活动完全停止,之后不了了之。

1899年12月,上海徐家汇的罗马天主教耶稣会在开封收购到一批犹太人后裔出卖的希伯来文经卷,这些经卷引起了耶稣会援助开封犹太人的兴趣。1900年5月,中国犹太人援助会在上海成立。1901年开封犹太人李金诚携子来到上海向中国犹太人援助会介绍了开封犹太后裔社区的情况;1902年3月10日,李金城又带领七名开封犹太人来到上海,中国犹太人援助会帮助他们在上海的犹太人组织中谋到职位,并希望帮助他们恢复犹太教信仰;1903年,中国犹太人援助会正式开始讨论派遣传教团到开封的事宜,但传教团始终没有成行,直到1914年开封犹太社区将犹太会堂的地契出售给加拿大圣公会,中国犹太人援助会看到恢复开封犹太人信仰的希望不复存在,遂停止活动。

中国古代对开封犹太人及其宗教的称呼
犹太人:「术忽」、「竹忽」、「主吾」、「主鹘」、「朱乎得」、「祝虎」、「珠赫」等。

犹太教:「一赐乐业教」、「天竺教」、「挑筋教」、「古教」、「旧教」、「教经教」、「七姓回子」、「青回回」、「蓝帽回回」、「回回古教」。

开封犹太人遗迹
《重建清真寺记碑》明弘治二年

《尊崇道经寺记碑》明正德七年

《祠堂述古碑记》清康熙十八年

南教经胡同

北教经胡同

 开封犹太人研究
一直到20世纪早期中国人几乎不知道犹太人在中国的存在,虽然他们存在了700多年。

20世纪早期居住在上海的欧洲犹太人据说也曾试图研究开封犹太人,但所获甚微。

伴随着这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兴趣的不断增加,犹太人和犹太教的存在开始被中国学者意识到。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这个主题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

從前,中国对犹太和犹太教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80年代政治经济改革才开始。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了这个领域的研究。通过对纳粹时代上海25000名犹太难民的经历的重新评估使中国犹太人的研究得到了全世界的注意。

近几年,对开封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不仅局限在中国,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可以预期将来对其它相关题目学术兴趣势必会不断增加。

曾有文章提到,虽然准确性有待考证,开封犹太人在相貌上可以分辨岀跟其他非犹太邻居的不同。

 今日开封犹太人
开封犹太人均依照其本姓改取汉姓,共分七姓八家,分别为艾姓、赵姓、张姓、石姓、金姓、高姓和两家李姓,在经历了近700年的历史后,张姓和一家李姓湮没,至今在开封附近共有六姓犹太人后裔居住生活。1987年初的统计数字显示,开封市共居住有犹太人后裔六十六户,159人。其中石姓三十一户,64人;李姓十二户,42人;赵姓两户,11人;艾姓十七户,32人;金姓两户,7人;高姓两户,3人在开封犹太人的七姓八家中,张姓和李姓只与回族通婚,据家谱记载,仅有犹太人嫁闺女给回族人家,而没有回族嫁闺女给犹太人家,这也许是这两姓湮没的原因,而其他六家则与汉族通婚,而在现存的六家犹太人后裔中,没有与回族通婚的记录。

经过长期的通婚,今日开封犹太人已经基本上被完全同化,体貌特征上已经与汉族等中国主要民族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很多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犹太身份识别。

在文化上,开封犹太人后裔放弃了犹太教的信仰,食物方面的禁忌已无人遵守,食用牛羊肉时“挑筋”的习俗很少有人遵守,各姓犹太人后裔均食用猪肉;在犹太人社群中非常重要的割礼在开封犹太人中早已不复存在并无人知晓;现在的开封犹太人后裔均不了解犹太教教义,大部分人不能分辨摩西、大卫和耶稣,所有开封犹太人均不过犹太传统节日,祭灶、迎门神、扫墓、祭祖等风俗与汉族无异;有记录显示,开封犹太人中有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1866年还有一名犹太人后裔皈依佛门法名本道。据学者走访调查,石姓开封犹太人是保存犹太人文化习俗最多的一支,石家在饮食上仍然遵守挑筋的规则,在每年春节石家人均依照犹太逾越节的礼制,用毛笔沾鸡血涂抹门楣,并用白水煮羊肉祭祀祖先;石家要求子孙遵奉摩西十戒和朱子家训,但与其他犹太人后裔一样,石家人对犹太教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

据统计,目前开封有犹太人后裔六十六户,约二百人。在1950年代前后,这些开封犹太人大多认同自己为汉族,1980年代以来,开封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步复苏,赵姓和李姓的一些家庭在进行户口登记时已经将民族改为犹太人或犹太族,但他们的民族认同并不被官方承认,开封犹太人并不享受少数民族在升学等方面的优惠。

 

 

西方人对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调查始末

摘要: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开封犹太人艾田之后,西方才首次知道了在开封存在着一个犹太人社团。从此之后,西方的入华传教士、商人、旅行家、外交官和西方犹太人代表,陆续对开封犹太人进行了300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他们搜集到的资料,是现有的研究开封犹太人的第一手文献。西方人根本不关心拯救濒危的开封犹太人社团,而只注意掠夺那里古老的希伯莱文经卷。他们的调查与研究历史的行动,和开封犹太人社团一步步走向灭绝,是在同一时期发生与进行的。
  关键词:西方人;开封犹太人;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7)02—0106—13
  
  一、绪论
  
  中国历史上的开封犹太人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又确实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社团。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史籍中,对这一民族的记载虽然缺乏详尽,但毕竟还可以爬梳到一鳞半爪的资料。20世纪初,在敦煌和新疆的丹丹乌利克,都发现过有关中国犹太人的希伯莱文卷子。自元代以来,先后在汉文书籍中出现了“术忽”、“主吾”、“主鹘”,“朱乎得”(以上均为希伯莱文Yehudi和波斯文Djuhud的对音,意为“犹太人”或“犹太教徒”)和“珠赫”(希伯莱文Judah的对音,意为“犹太国人”)等。《经世大典·马政篇》中的“斡脱”,也可能是中国犹太人名称的异译。
  犹太人从什么时代进入中国?根据开封犹太教汉文碑记载,分别有“周代说”(清康熙碑中有“教起于天竺,周时始传于中州”)、“汉代说”(明正德碑中有“教自汉时人居中国”)等。此外还有“唐代说”和“宋代说”等。全面地看,“宋代说”(11世纪)可能较为可靠一些,因为宋朝的京都在开封,必会招致富于经商精神逐商饥而居的犹太商贾。这里主要是指开封犹太人社团。零星的犹太商人、旅行家或探险家,可能很早之前就来过中国了。但他们未能形成社团。无论如何,犹太人进入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与中华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中国开封犹太人也与全世界的犹太人一样信仰犹太教,他们自称“挑筋教”徒、“一赐乐业”(Israel的对音,“以色列”的异译)教徒和“蓝帽回回”等。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外一体”政策的感召下,他们的宗教受到了尊重,在处境孤立和经济凋敝的情况下,仍延续了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时间。
  中国的犹太人是自波斯(西域)和印度(天竺)等地辗转到达中国的。在中国的丹丹乌利克、敦煌、杭州、宁波、宁夏、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但到了17—18世纪之后,惟有当时的河南省开封的犹太人,尚能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民族和宗教社团。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学者主要是通过开封犹太人,着手研究中国犹太人的方方面面的。
  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素以善于理财和经商,积极从事政治和文化事业而享有盛名。他们之中有不少是世界名人,如德国大诗人和政治家海涅、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狭义相对论的鼻祖爱因斯坦等。就连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也属犹太血统。在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中,便有托洛茨基、苏维尔德洛夫、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卡冈诺维奇、捷尔任斯基、拉狄克等具有犹太血统的一代风云人物。这个民族的历史非常复杂,灾难深重却又自强不息,在逆境中奋搏,在苦难中辉煌。中国的犹太人已基本被汉族同化或为伊斯兰教归化。老一辈学者中,陈垣、张星烺、潘光旦、江文汉诸先生都曾对中国的这个民族社团进行过研究;当代又有徐新、张遂、高望之、顾晓鸣、张倩红、潘光等先生,著述甚丰,成绩斐然;国外学者研究这一课题的著作也不断零散地问世。
  研究开封犹太人(也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民族或宗教社团不同,中文史料实在零散而稀珍。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大规模从事对开封犹太人社团进行调查研究的,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各修会的入华传教士们,后期也包括新教多个修会的传教士、商人、旅行家以及西方的犹太人自己。
  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赴京参加科举或者是寻求升迁官职的开封犹太人举子艾田之后,入华耶稣会士们就非常注意调查搜集有关中国犹太人,尤其是有关开封犹太人的资料。国外的宗教界和学术界也都非常关心这一问题,称这一发现为“中国民族学史上的一大奇迹”。他们不断向在华耶稣会士们提出有关中国犹太人社团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各种方便以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西方传教士们这样重视开封犹太人,其原因有二:一是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上帝的子民”,二是通过开封犹太人的原始《圣经》而证明犹太人篡改过当时流行于世的《圣经》文本。在华的耶稣会士们于18世纪作了大量调查,他们把这些调查结果都寄往国外,尤其是寄往法国。这批书简后来就成了研究开封犹太人的宝贵资料。除了在18世纪的《耶稣会士书简集》中发表了某些书简之外,尽管国外学者都曾引用过,但大部分书简却始终未公开刊布,而能运用原档案的人又寥寥无几。所以法国耶稣会士荣振华(Jo-seph Dehergne S·J,1903—1990年)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学院的李渡南(Donald Daniel Leslie)教授合作,首次刊布了这批书简,从而才使我们得以利用其中有关中国开封犹太人的丰富资料。他们共刊布了意大利入华耶稣会士骆保禄(Giampaolo Gozani,1659—1732年)神父有关开封犹太人的7封书简(1704—1712年)、法国入华耶稣会士孟正气(Jean Domenge,1666—1735年)神父有关该社团的11封书简(1722—1759年)、法国入华耶稣会士宋君荣(Antoine Gaubil,1689—1759年)神父有关开封犹太人的8封书简(1722—1759年)。书中还发表了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于其《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中有关他与开封犹太人艾田会见的记述,葡萄牙入华耶稣会士——中国副省会长和巡按使何大化(Antonio Gouvea,1592—1677年)于1644年致罗马教廷的有关中国开封犹太人的报告。此外,书中还详细列举了17—18世纪赴开封实地调查中国犹太人的入华耶稣会士名表、开封犹太人简史(尤其是其入华史、迁居史、宗教史、经文史、西方人试图与之建立联系的历史等)。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