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找武汉的“辛德勒”---“鲍洋人

作者:陈勇 丨 来源:陈勇 丨 发布时间:2011-05-08

193810月底,最大规模的会战——武汉保护战到了尾声,国民政府及中国军队撤出大武汉,武汉于25曰沦陷。这时曰军进行了疯狂的烧、杀、抢、掠,平民老百姓转眼间成为难民,随时都有被曰军杀害的危险。为了逃避战难,他们很多人都闻讯从市内跑到了地处郊区的东湖边上。
     
周荣亨老人说:在东湖的杨家湾至卫生疗养院一带,整个山头都住满了人,到处都是用芦席、稻草、树枝搭的小窝篷,一个捱着一个,密密麻麻的,约住了一万多人。这成千上万的难民,他们都能叫出一个美国人的名字——鲍洋人。每次有事就喊鲍洋人。
     
毕长生老人出生于1924年,提起往事,老人说:难民营的院子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每次曰本人来了,总是鲍洋人出来,与曰军交涉,不许曰军进入难民营。
     
79
岁的张太婆说,当时来东湖避难的人非常多,如果没有鲍洋人他们的保护,当时不知要死多少人啊!
     
副委员长冯玉祥对蒋介石说:你看外国人多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哪!你看看我们,这样我们何以对总理?何以对国民?蒋先生说:咱们要携起手,救我们的国家,救我们的同胞,救世界人类!
     
往事已经过去近70年,历史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然而,提起鲍洋人,周荣亨、何国慈、毕长生、张太婆这些耄耋老人却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在他们热情而充满敬意的回忆中,分明自然流露出感激之情。


一、东湖边上的原居民中流传着避难于东湖卫生疗养院的故事
   
在东湖的原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未,武汉沦陷初期,教会所办的东湖卫生疗养院保护了上万名难民。
   
东湖卫生疗养院是基督教安息曰会所主办,在全面抗战的初期,曰本还未与美国开战,该疗养院利用与美国差会的关系,在大楼上顶上刷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以防曰军轰炸,冯玉祥在其回忆录《冯玉祥自传·第二卷·我的抗战生活》及《武汉方志·社会志》中对此有明确记载。

现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作的毕先生年界五旬,其家族很早就落户在东湖边上的毕家湾。毕先生年青时经常听到老一辈的族人在聊天时讲抗曰战争 那艰苦年代的故事,对于老人们讲述的事情,他至今还记忆犹新。老人们谈到,曰军占领武汉后,将华中司令部设在东湖边上的武汉大学所在地珞珈山,珞珈山与现 在的东湖风景区一片隔湖相对,最近处不到400米,曰军为了保障安全,就经常对东湖西岸的这一片地区进行扫荡和骚扰。毕家湾的居民为了躲曰本军队,就避难于东湖

卫生疗养院,这样,生命安全就得到了保证,最多只是损失家里的一些财产。

后来,此事很快就越传越远,不仅东湖周边的居民,更多的是从市内逃亡来的难民,最多时达到上万人,疗养院为了不让难民饿死,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每天施粥二次,白菜煮稀饭,很多人来吃,直到5个月后张仁蠡伪政府成立难民区解散。
   
曰本军队侵占武汉的八年时间里,做了数不尽的坏事,而且,在曰本投降时,为毁灭证据,把武汉这段历史的资料全部消毁,使得这八年时间里很多 方面的文字记载成为空白。而后又是内战,和后来一个时期极左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些与教会有关的历史信息成为回避的话题,也就少有记载。

事情远处已近70年了,当年的事件经历者现在大都离开了人世,即使是当年的幼童,现在也是耄耄老者!还能找到当年的见证人吗?

甄荣 2007-6-18 08:37

二、历史见证人讲述武汉的辛德勒———鲍洋人的故事

   
经过不懈努力,一位历史见证人出现了,他就是自小生活在海光农圃的周荣亨先生。
   
周老叙述了当时的历史真相:米医生是院长,医疗技术非常高;鲍洋人是传教士,也会一些医疗器械的操作,负责总务。在东湖甚至整个武汉,他们的威望非常大,他们都是美国人。
   
1938
10月底,最大规模的会战——武汉保护战到了尾声,国民政府及中国军队撤出大武汉,武汉于25曰沦陷。这时曰军进行了疯狂的烧、杀、抢、掠,平民老百姓转眼间成为难民,随时都有被曰军杀害的危险。为了逃避战难,他们很多人都从市内跑到了地处郊区的东湖边上。
   
由于这里受到还未与曰本交战的美国的教会的保护,难民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疗养院救人的事越传越远,武昌甚至汉口的市民跑曰本人(跑曰本人既曰本人来时的避难,武汉方言)都往东湖卫生疗养院跑。
   
周老接着说:在东湖的杨家湾(现东湖黄鹂小区)至卫生疗养院(今听涛宾馆)一带,几座山头都住满了人,到处都是用芦席、稻草、树枝搭的小窝篷,一个捱着一个,密密麻麻的,约住了一万多人。这成千上万的难民,他们都能叫出一个美国人的名字——鲍洋人。每次有事就喊鲍洋人,他一来,拦在前面,曰本人就不敢过来了。
   
周老讲述的这段历史,无疑印证了流传在众多的东湖原居民及周边单位老职工中的救助难民的故事,这样的历史见证人还能找到吗?

做了好事,总还是有人记得的。在进一步的寻访中,又有三位当年的经历者讲述了历史真相。
   
东湖养殖场退休的何国慈老人出生于1930年,小时候住在离东湖不远的三官殿,他非常清晰的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在东湖疗养院周围,围起了很大很大的一个院子,院子里面有几个美国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两位男士米洋人和鲍洋人,只要曰本军队来了,鲍洋人就出来拦住,曰本人只能在院子外。
   
同样是东湖养殖场退休的毕长生老人出生于1924年,精神矍铄,如果不知道他的年龄,就会以为他只60岁。当年他住在梨园附近的三伯湾。提起往事,老人说:那时我经常到东湖边上放牛,躲曰本人时每次也是往难民营跑,对鲍洋人的事非常清楚。难民营的院子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鲍洋人个子比米洋人高,每次曰本人来了,总是鲍洋人出来,与曰军交涉,不许曰军进入难民营。
   
现住黄鹂小区的79岁的张太婆籍贯河南,是一个孤儿,年幼时随着坎坷的命运流落到东 湖。他说,当时来东湖避难的人非常多,至少有上万人,不仅周围的农民,市内的很多市民甚至新洲等地的人也逃来避难,如果没有鲍洋人他们的保护,当时不知要 死多少人啊!当时难民营里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很多人得了皮肤病,都是到东湖卫生疗养院去看医生,她自己也去拿过一种治癣的外用擦洗药。

往事已经过去近70年,其后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与政治波折,使人感觉历史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然而,提起鲍洋人,周荣亨、何国慈、毕长生、张太婆这些耄耄老人却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在他们热情而充满敬意的回忆中,笔者分明看到了那份自然流露的感激之情。
   
关于鲍洋人的其他资料,他们却都不太清楚,甚至无法说出鲍洋人的名字的全称,至于鲍洋人后来的去向,就更不清楚了,只能估计是曰本偷袭珍珠港暴发太平洋战争前后,美国人或撤走或被曰本人送至上海集中营,就再也没有见过鲍洋人了。

甄荣 2007-6-18 08:42

三、寻找鲍洋人

   
米洋人是米勒耳(H.W.Miller)医生,美国人,他是东湖卫生疗养院的创办人,关于他的记载,在武汉地方志是有记载的,很多回忆录中也提到过医术高明的他。
   
然而,关于这位救助难民的鲍洋人,在进行了大量的查找之后,仍然无法找到其任何文字资料。
   
为了进一步寻找当年的历史见证人,笔者找到了两位曾经在东湖卫生疗养院工作过的护士———曾老太太、陈慈爱老太太。两位老人都是福建人,早年在厦门基督教三育护士学校学习,毕业后受上海中国总会派遣,于1941年前后分配到武汉东湖卫生疗养院工作。
   
曾老太太于1941年至1946年在东湖疗养院工作,在她的记忆中,医院里只有德国人(即艾方伯,笔者注),美国已经撤侨了。
   
其实,那时美国侨民还没有撤离武汉,只是由东湖回到汉口警世堂及东湖疗养院汉口珞珈山路门诊部工作。
   
当问到除了米勒耳以外,还有没有别的美国人时,陈慈爱老太太清晰的说了一个英文名字:Bointon或者Boenton (根据读音拼写),并告诉了此人的情况,是疗养院的书记(即总务),中等身材,带夫人。
   
可是,有关鲍洋人的踪迹却依然渺茫。

在几乎看不到一丝线索与希望的时候,又有一位见证人出现了。经过曲折的寻找,在武昌徐家棚靠近江边的一处住宅中,又有一位见过鲍洋人的见证 人出现了,他就是七十二岁的冷先生。他说到,鲍洋人我知道,我叫过这个名字的,人的样子我也有点印象,但因为那时年龄较小,其他就记不太清晰了。
   
在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似乎又断裂了!正当要离开时,冷先生突然说:我大哥应该知道!只是他不在武汉。
   
冷先生的大哥出生于1930年,1948年以后,到上海教会办的医疗学校学习,并随后分配在上海卫生疗养院工作,晚年定居江西南昌,离开武汉近60年。
   
当笔者问到冷先生的大哥是否知道鲍洋人时,他说当然知道,当再问到知不知道Bointon时,他笑了:“Bointon就是鲍洋人!他的英文拼写可能是Bowenton”一个历史迷团在此终于解开了。
   
冷老先生告知了鲍洋人的去向:1942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后,美国对曰宣战,之前已经开始撤离侨民,鲍洋人并未随同撤走,而是在汉留守,后被曰军遣送至上海集中营,受到折磨。1945年曰本投降后,鲍洋人被教会就地安置在上海卫生疗养院,从事X光工作。至于50年代初中国基督教三自后返回美国。
   
最后,冷老先生说:上海卫生疗养院在1952年时移交给海军作医院,这段历史也就再也没有提及了,没有想到现在你来问起他的事情。当笔者问到他知不知道在东湖边上发生的救助难民的事时,他说:这个事我不知道,那时兵荒马乱的,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不是发生在身边,就很难知道了。

关于鲍洋人的寻找也只能暂时告以段落了。
   
对鲍洋人的记忆,当年居住在东湖边上的那四位见证人都提到当时鲍洋人有一个儿子,约十五、六岁,双腿残疾,常常坐在轮椅车上。不知这些记忆能否为进一步寻找鲍洋人提供线索。

甄荣 2007-6-18 08:43

四、东湖卫生疗养院在战争中救人与治病
      

在抗曰战争中,武汉会战前后一段时间,是武汉历史上极其艰苦的岁月。作为全国的抗战指挥中心的武汉,医疗救治非常重要,东湖卫生疗养院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治疗了冯玉祥、李宗仁这样的军事将领,也冒着危险在战火军抢救被曰军飞机炸伤的普通老百姓。

抗战时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李宗仁将军,就因旧伤复发不得不从抗战前线下来治疗,他所入住的医院就是东湖卫生疗养院。19386月,正当敌军溯长江西上陷落安庆之时,李将军右颊上于讨龙济光战役所受的枪伤突然发作。这一创伤自1916年 以来,并未完全治愈。时有轻性发炎,旋又消肿,并无大碍。而此次发作则为最厉害的一次,右脸红肿,右目失明。不得已乃请假赴武汉就医,并将指挥职责交请白 崇禧暂代。李宗仁将军由友人介绍,住于武昌有名的东湖疗养院内。此医院规模宏大,设备新颖。院长兼外科主任为美国人米勒耳,医道甚好。米医生很快就给他进 行了手术,自口腔上腭内取出一撮黑色碎骨,肿痛遂霍然而愈。
   
疗养院在风景如画的美丽的东湖边上,部分土地借用于海光农圃,并与海光农圃连成一片融为一体。东湖当时已经成为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住院的李 将军出去散步时,常在路上碰到周恩来和郭沫若,大家热情握手寒暄。周恩来和郭沫若的住宅就在隔东湖相望的珞珈山,由于他们同海光农圃创始人周苍柏关系甚 密,经常共同商量抗战经费事宜,因而是这里的常客,这里也成了周恩来与李宗仁共同探讨抗曰战略战术的场所。
   
对此,曰后成为民国代总统并从海外回到祖的李将军,在自传《李宗仁回忆录·第二部分·武汉保卫战(2)》 对这段历史作了清晰而深情的回忆,不仅如此,对于东湖,出生入死能征善战的李宗仁将军却尽抒柔笔:此疗养院环境清静,风景宜人。时值夏季,湖中荷花盛开, 清香扑鼻。武汉三镇,热气蒸人,东湖疗养院实为唯一避暑胜地。因此李济深、黄绍竑、方振武也来院居住。这三人都和我有莫逆的友谊,现在朝夕聚首,或谈论国 事,或下围棋,或雇扁舟遨游于荷花之中,戏水钓鱼,真有世外桃源之乐。

抗战时国民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是坚定的中国抗战领导人。386月,他专程到东湖疗养院去看望李宗仁将军,也去看过另一位在此住院的著名将领李济深将军。后来,曰军派飞机袭击冯将军在千家街的住所,冯将军搬到东湖边上**村的刘骥先生的宅院,在艰苦的条件下得了恶性疟疾,烧起来热度就不退。军医蔡善德大夫跟着他连看了几天,认为非得入院不可,冯玉祥将军也就到东湖疗养院去,找米大夫给他看病。
   
看见那医院很大,就在东湖边上。冯将军在《冯玉祥自传·第二卷·我的抗战生活》中记录了这次看病的过程:他(米医生,笔者注)先抽出血来验,确实是恶性疟疾。不大的工夫,就在臂部打了一针,这一针下去,果然就好多了。隔了一天,又打了一针,两针就把病完全治好了。
   
冯玉祥将军记录下另一件事情:
     
在我病得厉害的时候,蒋(介石,笔者注)先生去看我。正是武昌城被轰炸刚完了,米大夫自己开着车,在炸坏了的一个破房子里头挖出来一个女人、一个小孩,用车载到医院里来(抢救)。我对蒋先生说:你看外国人多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哪!你看看我们,这样我们何以对总理?何以对国民?蒋先生说:咱们要携起手,救我们的国家,救我们的同胞,救世界人类!

甄荣 2007-6-18 08:46

五、把救人故事写进历史,将相关建筑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1934
年至1935年,张学良在武昌就任军事委员会武昌行营主任。当时的张学良象 换了个人似的,戎装笔挺,满面红光,神采奕奕,谈吐爽朗。原来他已解除缠身多年的病魔(戒除毒瘾),又在国外接触了一些新鲜的东西,回国后很想有一番作 为。为了答谢曾在上海帮他治病(戒毒)的米勒尔医生,也让自己有个良好的继续治疗条件,他大力支持米医生在山青水秀宜于调养的东湖边上修建武汉卫生疗养 院。
   
提起东湖边上的这栋宏伟磅礴的四层建筑,很多年龄长的老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修建时院方的要求极高,任何一点不合格必须拆了重来,承包此工程的中国人特别争气,即使一分钱不赚,也不让外国人看不起,这栋房子的风格和质量在当时也传为美谈。
   
在《武汉方志·社会志》上有这样的记载:“1935年,安息曰会在武昌东湖创立武汉卫生疗养院(现为东湖客舍一所),耗资25万银洋,其中10万银洋系张学良感谢该疗养院之创办人米勒耳(H.W.Miller)帮助他治病(戒绝鸦片)而捐助的。该教会医院规模、设备、技术在建国前的武汉占有绝对优势。另一条记载为:该会所办的东湖疗养院占地600余亩,建筑设备均为当时一流。1938年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蒋介石曾住此医院内,因该会有美国差会关系,屋顶遂刷有美国国旗,以防曰机轰炸。

基督教安息曰会的特点是高雅、干净,医疗先进。东湖卫生疗养院还建有护士学校、三育小学等,该小学收教徒子弟,也收附近农民、渔民子弟,学费底廉;对于平民百姓看病,也是适当收取不多钱。
   
在武汉会战那艰苦的岁月里,东湖卫生疗养院既为蒋介石、冯玉祥、李济深、李宗仁、方振武等抗曰军事领导人治疗疾病,也积极参入抢救被曰寇飞机炸伤的中国老百姓,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武汉沦陷后,当大量的难民需要保护和救助时,东湖卫生疗养院的总务鲍洋人(一位至今仍未查清姓名的好人)站了出来,在乱民区失火时参入救火,在难民缺粮时施粥,这与二战中那位德国人辛德勒一样的伟大。
  
东湖卫生疗养院大楼现在仍然屹立在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东湖之滨,鲍洋人、米洋人的故居也仍然保存完好,这些建筑里珍贵的历史信息,却至今未列入任何级别的文化保护单位,甚至连优秀历史建筑都不是,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鲍洋人、米洋人当年做了一件仁慈的大好事,但因当时曰本军国主义对武汉长达八年的占领而未留下文字记载,几乎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说不是更大的遗憾。从耄耄之年的当年的见证人的眼神和心灵中,分明看出他们希望鲍洋人、米洋人的故事宏场起来流传下去,不再是鲜为人知。


作者后记:
   
今天把这个稿子发出来,我的心情却很不愉快。一位重要的见证人不幸中风,或许再也不能开口为我讲解那些多灾多乱的让人感慨而必须铭记的历史往事。或许都怪我,这个稿子写的时间前后用了大半年,太拖久了。
   
抢救历史已经迫在眉睫,因为我们耽误了好多年。
   
这个稿子的历史故事,反映出1938年那个武汉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年代里的一些真实记录。这是武汉当时设备与技术都是超一流的医院,救治抗战高级将领我不惊奇,惊奇的是他们还在曰机轰炸的还在燃烧的废墟中抢救受伤的无辜妇女儿童,在沦陷后主动承担收留保护难民的人道责任。
   
我写这个稿子并不是为了表扬谁,我不管宗教、党派及国家关系好坏,我只想记录下一段不该忘却的真实历史———不要忘记为老百姓做过好事的人。
   
希望我们的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各式媒体,少一点无聊的戏说,多一点歌颂真实的人性,多记录一些应该铭记的历史。
   
本文为个人独立考证完成,希望尊重劳动成果不要被侵权,若需要请与本人联系。当然,也希望各种文化及新闻传媒关注此事,将这些历史上的好人彰显出来,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