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十五章 在娶亲的筵席上

(本章根据:约2:1-11)

01  耶稣开始他的传道工作,没有在耶路撒冷的公会前行什么壮举,却在加利利的小村庄的一次家庭盛会上,显出了他的神能,为婚筵添了一分喜庆。这表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为人类谋幸福的心愿。在旷野受试探时,他自己喝下了患难的苦杯;但出来之后,却将恩惠的福杯递给世人,要借他所赐的福,使人际的关系神圣化。

02  耶稣从约旦河回到加利利。离拿撒勒不远,有个名叫迦拿的小村庄,有个婚礼要在那里举行。结亲的两家都是约瑟和马利亚的亲戚。耶稣闻讯,就带着门徒应邀前去祝贺。

03  耶稣和母亲小别之后,又在这里团聚了。马利亚听说他在约旦河受洗时发生的奇事。消息传到拿撒勒,唤起了她心中深藏多年的一幕幕往事。她与其他以色列人一样,深深地被施洗约翰的使命所感动。她清楚地记得,约翰出生时所赐下的预言。现在,约翰与耶稣的联合,又燃起了她的希望。但马利亚也听说,耶稣曾一度离开众人,神秘地避到旷野。这不祥之兆使她心情沉重不堪。

04  在拿撒勒的家中听见天使的宣告以来,马利亚心中一直珍藏着证明耶稣为弥赛亚的种种凭据。耶稣那温良忘我的生活,使她确信他必是上帝所差来的。然而,马利亚也免不了怀疑和失望;她渴望总有一天,耶稣会显出他的荣耀来。这时,约瑟已经去世,知道耶稣降生奥秘的只剩下马利亚一人,她的希望和担忧又无人可诉。过去的两个月,她是在愁苦中度过的。耶稣不在身边,她就得不到他的体恤和安慰。马利亚反复思想西面的话:“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2:35)她想到从前她如何担心自己要永远失去耶稣,悲痛了三天。现在,她又是满怀焦虑,急待他回来。

05  在娶亲的筵席上,她终于遇见了耶稣,他依然是个温和、孝顺的儿子。然而他与先前不同了,他的容貌改变了:脸上带着旷野中战斗的征尘,眉宇之间也透着新的威严和能力,标志他属天的使命。同来的有一群青年人,以恭敬的眼神看着他,称他为夫子。他们向马利亚详细述说耶稣受洗时,以及在别处的所见所闻。他们的结论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约1:45)

06  宾客们聚集时,许多人的兴趣似乎都集中于一个话题。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弥漫于席间。人们三五成群,热烈而低声地谈论着,并以希奇的目光望着马利亚的儿子。马利亚听了门徒为耶稣作的见证,看到自己多年的希望终于梦想成真,就不胜欢喜。但如要说,在她这圣洁的喜乐之中,没有掺杂一点慈母本性的骄傲,那也未免对她看得过高了。她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耶稣身上,就盼望他能向众人证实,他真是上帝所尊荣的那一位。她希望耶稣有机会在他们面前行一个神迹。

07  按当时的风俗,娶亲的筵席要持续多日。而这次酒席未散,却发现酒已用完。这使主人很是为难。喜庆之时,薄酒助兴本是常例,不然就是款待不周。马利亚是主人的亲戚,曾为筵席张罗,现在她来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这是建议他供给他们的需要。但是耶稣答道:“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08  在我们听来,这似乎是唐突无礼,其实它并非冷淡或失敬。救主对母亲的称呼,符合东方的风俗。这是表示恭敬的尊称。基督在世为人的一举一动,无不与他自己所颁布“当孝敬父母”的诫命相符(出20:12)。在十字架上,他最后一次体贴母亲的举动中,耶稣再次这样称呼母亲,并把她托付给自己最爱的门徒。不论是在娶亲的筵席间,还是在十字架的苦痛中,他的声调和神态所流露的爱,都表白了这称呼的真意。

09  当童年的基督来到圣殿,终生大计的奥秘向他展开时,他对马利亚说:“岂不知我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2:49)这句话说明了他毕生的宗旨和服务的方针:任何事都当以此为转移。这就是他到世间来所要完成的救赎大工。现在他重述了这教训。马利亚可能会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既然是耶稣的母亲,就拥有特权,多少可以指挥他的工作。三十年来,耶稣一直是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爱至今未变。但是现在他必须从事天父的工作。作为至高者的儿子和世人的救主,耶稣不容许任何属世的亲属关系妨碍他的使命,影响他的行动。他实行上帝的旨意,必须不受任何约束。这也是给我们的教训。上帝的呼召即使就人类的亲属关系而言,也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属世的吸引,都不应使我们的脚步转离救主吩咐我们走的路。

10  我们堕落的人类唯一蒙赎的希望就是基督;马利亚的得救,也非靠上帝的羔羊不可。她本身并没有什么功德可言。耶稣母亲的身份,不能使她在与救主的属灵关系上与别人有任何不同。基督的话指明了这一点。他与马利亚有两种关系:一种是人子与她的关系,另一种是神子与她的关系;他分得清清楚楚。他们的母子亲情,绝不能使马利亚与基督同等。

11  “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句话表明,基督在世上的一切行动,都是在遵照亘古以前所订出的计划而行。在他降世之前,这个计划就摆在他面前,巨细毕究。来到人间以后,他的每一步都受天父旨意的引导。预定的时刻一到,他就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若时候未到,他就照样顺服地等待。

12  耶稣对马利亚说,他的时候还没有到,回答了她没有出口的心愿她与众人共同的期望。马利亚希望他显明自己为弥赛亚,要登上以色列的宝座。但时候还没有到,耶稣并不是来作君王,而是要以“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者的身份来,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

13  马利亚虽没能正确认识基督的使命,但她完全信赖他。耶稣不会辜负这样的信心。他这头一件神迹,就是为了褒扬马利亚的信赖,并坚固门徒的信心,因为他们将要遭遇许多考验信心的大试炼。预言指明耶稣是弥赛亚,他们清楚这一点,知道其中的证据无辩驳的余地。他们希望宗教领袖们的信心能比他们的信心更大,来接待耶稣。门徒向众人宣扬基督的奇妙作为和自己对基督使命的信心,看到的却是祭司和拉比们的不信和根深蒂固的偏见,及对耶稣的敌意,就甚觉惊奇失望。救主初期所行的神迹,加强了门徒的信心来应付这种反对。

14  马利亚丝毫没有因耶稣的话而感到尴尬,她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这样,她就尽其所能为基督的工作预备了道路。

15  在门口摆着六口石缸。耶稣吩咐用人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于是当急需用酒时,他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缸里所舀出来的不是原先倒入的水,而是酒了。管筵席的和一般客人都不知道酒已用尽。管筵席的尝了用人送来的酒,觉得比他喝过的任何酒都好,与开席时所摆上的也大不一样,便转身对新郎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16  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然后才摆上次的。这世界的赠品也莫不如此:固然赏心悦目,但终归不能令人满意。美酒终于变成苦水,欢乐终于变成愁闷;开头是歌唱与欢乐,结果却是疲乏和厌烦。但耶稣的礼物却是弥久常新的。他为人心所预备的筵席,总能令人心满意足、喜乐无穷。各样新的恩赐都能加强领受者的能力,促人赏识并享受上帝所赐的福气。他所赐的,是恩上加恩,永无穷尽的。如果你住在他里面,你今天领受的丰富恩赐,是你明天能领受得更丰富的保证。耶稣对拿但业所讲的话,说明了上帝是如何待他有信心之儿女的。他慈爱的每次新的显示,都是在向敏于领受的心灵宣布:“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约1:50)

17  基督赐给婚筵的礼物是一个象征。水,代表人归入基督之死的洗礼;酒,代表他为世人的罪所流的血。石缸里的水由人手倒满,但只有基督的话才能使之获得“赐人生命”的能力。那些表明基督之死的礼节也是如此。只有靠基督的能力,藉着信心的运用,才有滋养心灵的效能。

18  基督的一句话,就为这次筵席提供了充分的饮料。他的恩典也是如此的丰富,足以涂抹人的罪孽,更新心灵,供应内心的需要。

19  耶稣和门徒赴第一次筵席时,他给他们喝的“杯”象征他拯救人类的工作。在最后的晚餐,他又给他们喝那藉以设立神圣礼节的“杯”,表明他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6)。他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 门徒将要与主分离,心中无限忧伤,但听到这将来重逢的应许,他们便得了安慰。

20  基督为这次筵席所预备的酒和最后递给门徒代表他宝血的“杯”,都是纯净的葡萄汁。先知以赛亚论到“葡萄中”的新酒这样说:“不要毁坏,因为福在其中。”(赛65:8)(译者按:圣经中的“酒”,也包括未经发酵的葡萄汁。这也是除酵节所用的。)

21  在旧约时代,向以色列人发出以下警告的是基督:“酒能使人亵慢,浓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箴20:1)所以他自己决不会给人这样的酒喝。撒但引诱人放纵酒瘾,借以蒙蔽人的理智,并麻痹属灵的见识。基督教训我们,要克服肉体的情欲。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克己的榜样。为了战胜食欲,他为我们忍受了世人所能受的最严峻的考验。那指示施洗约翰清酒和浓酒都不可喝的是基督;那将此令吩咐玛挪亚的妻子的也是基督(见士13:2-5)。他宣布,那将酒递给邻居喝的人有祸了(见哈2:15)。基督并不违背自己的教训。他为婚宴所预备的是没有发过酵的清新饮料,能促进人健康的食欲。

22  宾客们对美酒赞不绝口,并从用人口里听说这件神迹的原委。众人对这奇妙的工作甚感惊异,一时之间竟忘了行神迹的人。后来才知道他已悄然离去,连他的门徒也没有注意。

23  于是众人的注意力就转向了门徒。他们第一次有机会承认自己对耶稣的信心。他们述说了在约旦河边的见闻,使许多人心中燃起了希望,相信上帝已经为他的百姓兴起了一位救主。这水变酒的神迹传遍了那一带,连耶路撒冷也听说了。于是祭司和长老们怀着新的兴趣,着手研究那预指基督降临的预言。这一位新兴的教师如此谦逊地出入于民间,他们急切地想要明白他的使命。

24  基督的做法与犹太长老们迥然不同:他们重视遗传和形式,简直摧残了人们思想行动的真自由。他们终日谨言慎行,惟恐沾染污秽。为了避免与“不洁净的人”接触,他们不但远离外邦人,而且与多数同胞断了来往,既不愿为他们谋幸福,也不想与他们做朋友。他们这样一意孤行,导致在生活上气量小、目光狭窄。在社会各阶层中,这种榜样助长了自私和偏狭的习气。

25  基督着手改革工作时,首先对人类表示深切的同情。他对上帝的律法表示最大的尊重,同时谴责法利赛人虚伪的虔诚,并试图把人们从毫无意义的规条束缚中解放出来。他设法拆毁那树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篱笆,使众人亲如一家。他参加娶亲的筵席,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26  上帝指示施洗约翰住在旷野,使他免受祭司和拉比们的影响,准备担负特别的使命。但是约翰清苦和孤独的生活并不是给民众的榜样。约翰自己也没有要他的听众放弃原有的职分,却吩咐他们守住蒙召时的身份,忠心侍奉上帝,藉此拿出悔改的凭据来。

27  耶稣斥责一切放纵私欲的事,但他性格是好交际的。他接受各阶层人士的款待,无论贫富愚智,他都去探访,要将他们的思想从日常的琐事上,提高到属灵和永恒的事物上。他不赞同荒唐度日,也没有丝毫的轻浮玷污他的言行。然而在天真无邪的欢乐场合中,他也获得乐趣。他亲自参加社交集会,借以表示他的赞许。犹太人的婚礼是隆重的,这种喜事也是人子所喜悦的。耶稣这次赴筵,表明他尊重婚姻为上帝设立的制度。

28  新旧约圣经都用婚姻来代表基督和他子民之间亲密而神圣的结合。在耶稣心中,婚姻的喜乐遥指将来:那时他要带着他的新妇(即教会)到他父家里去。论到救主和赎民同赴羔羊婚筵之日的欢乐景象,他说:“新郎怎样喜悦新妇,你的上帝也要照样喜悦你。”“你必不再称为撇弃的……你却要称为我所喜悦的,……因为耶和华喜悦你,”“他……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赛62:5,4;番3:17) 使徒约翰得见天上事物的异象时,写道:“我听见好像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启19:6,7,9)

29  在耶稣心目中,每个人都是他所要邀请到他国度去的对象。他深入民间,诚心地关怀他们的利益,因而深得人心。他在街道上、住宅中、航船上、会堂里、湖泊边和婚筵上寻找他们,在他们日常劳作之余交谈,对他们世俗的事务表示关心。他将他的教训带进家庭里,使人们因他的临格而蒙受神圣的感化。他真挚的同情赢得了人心。他常常上山独自祷告,为他在人间现实的生活作准备。祷告已毕,他便出来帮助患病的人,教导无知的人,并斩断被撒但俘虏的人身上的枷锁。

30  耶稣对门徒的训练,是通过个人的接触和联谊来施教的。有时他坐在山边教导他们,有时在海边或路上向他们展示上帝国度的奥秘。他讲道不像现代人说教。无论何处,只要有人敞开心门接受上帝的信息,他就将救恩的真理讲明。他并不命令门徒做这做那,只是说“来跟从我!”他周游城乡各地,总是带着他们,教他们怎样教导人。他们既与夫子休戚与共,就在工作中与他联合一致。

31  基督与人类休戚与共的榜样,是一切传扬和领受福音的人应该仿效的。我们不可放弃社交往来,不应闭门谢客,与世隔绝。为了使福音传遍各个阶层,我们必须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与之接触。要知道,别人是难得主动来找我们的。上帝的真理感动人心,不是单靠讲台上的宣传。另有一个工作园地,或许较为平凡,却大有希望:就是在卑微的家庭中,贵人的宅第里,友好的欢宴中和纯洁无邪的社交场合里。

32  我们基督徒不可为寻欢作乐而与世人交往,不可与之一同荒诞无稽。这类的交际有百害而无一益。对于一切犯罪的事,我们永不可在言语或行为上予以赞同,既不可默认,也不可参加。我们无论往哪里去,总要带着基督同去,并向人显示我们救主的尊贵可爱。但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信仰,竟将它藏在石壁之内,势必失去行善的良机。基督的宗教是在社交中与世人接触的。每一个接受了上帝光照的人,也当将这光照亮那些尚未看明生命之光者的道路。

33  我们都应做耶稣的见证人。要运用因基督恩典而成圣的社交手段去引人归向救主。让世人看出我们并不自私自利,而是渴望他人分享我们的福分和权利的,也要让人看出我们的宗教并没有使我们变得麻木不仁、尖酸刻薄。凡自称已经找到基督的人,应当效学他,为造福他人而尽忠服务。

34  我们万不可给世人留下错误的印象,认为基督徒是一班忧郁寡欢的人。如果我们注目于耶稣,就要看见一位慈爱的救赎主,并从他的脸上接受光明。哪里有他的灵,那里就有平安,也有喜乐,因为那里有对天父的平静、圣洁的信赖。

35  基督徒虽然都是血肉之体,但当他们显出与上帝的性情有份时,就必蒙基督喜悦。他们不是泥塑木雕,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心田既被神恩的雨露滋润,便要向“公义的日头”大大敞开。那照在他们身上的光,他们要用好行为反射到别人身上,这光就必因基督的爱而大放异彩。


□ 本书版权所有---怀爱伦

心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