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无知的财主

(根据:路12:13-21)

  有一次基督正在教训人,像往常一样,除了门徒之外,还有别人聚在他周围。他刚向门徒讲说他们将要参预的活动。他们要把他所委托他们的真理传扬出去,并且他们要与世上执政掌权者发生冲突。他们要为他的缘故被带到法庭、官府和君王面前。他曾向他们保证要将人所无法辩驳的智慧给他们。他那感动了群众、又使狡猾的敌人感到困惑的话,显示了他所应许要赐给门徒的、住在人里面的灵所具有的能力。

  然而有许多人只想借天赐的恩惠以遂行自私的企图。他们看出基督清楚阐明真理的奇妙能力。他们也听到他应许赐智慧给跟从他的人,让他们能在首领和官长面前讲话。他是否也肯凭借他的能力为他们求得属世的利益呢?

  “众人中有一个人对耶稣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上帝曾借摩西订出一些有关遗产的条例。长子可以承受双份遗产(见申21:17),而其他兄弟们则各得一份。这人认为他的兄长骗取了他的一份家业。经他自己交涉之后,仍未得到他认为当得的一份,但如果基督能出面干涉,他就必能达到目的。他听过基督动人的讲道和他对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严厉斥责。倘若他能用那样的话命令他的兄长,他的兄长就一定不敢再扣留他的一份遗产了。

  正在基督严肃地教训人的时候,这个人表露了自私的本质。他只赏识主有能力帮助他实现属世的打算;但那属灵的真理并没有打动他的心。他所专注的问题是如何争得遗产。那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的荣耀之王耶稣,正在向他敞开上帝之爱的宝库。圣灵还在劝他来承受那“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基业(彼前1:4)。他已经看到基督能力的表现。现在正是他的机会,可以向大教师说出他心里最大的愿望。但是,正像本仁·约翰的寓言中拿着垃圾耙子的人一般,他的眼睛盯着地上。他看不见那悬在他头上的冠冕(见《天路历程》译者)。他像那行邪术的西门一般,竟把上帝的恩赐看为得利的门路(见徒8:9-24)。

  这时救主在地上的使命行将结束。为完成他来所要做的事,就是建立他恩典国度的工作,只剩几个月的光阴了。可是人的贪心这时还要他在工作时分心去调解有关一块地产的纠纷。但耶稣决不肯转离他的使命。他的回答是:“你这个人,谁立我做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耶稣能告诉那人合理的解决办法。他明了这案件的是非。兄弟二人彼此纷争,乃因双方都有贪心。基督的答复等于向他们说,调停这类纷争不是我的工作。他来是为另一个目的,就是传福音,借此唤醒人们对永恒现实的觉悟。

  基督处理这事件的方法,对一切奉他名服务的人有个教训。当他差十二使徒出去时,他说:“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7,8)他们不是要排解民间属世的问题。他们的工作是要劝人与上帝和好。他们为人造福的能力就在此。罪恶和忧伤之唯一的救药就是基督。惟有他恩典的福音能医治那残害社会的邪恶。富人亏待穷人,穷人仇恨富人,都是出于自私,而这种私心只有借着顺从基督才能根除。惟有他能赐我们一颗新的仁慈的心来代替自私有罪的心。基督的仆人务要借天赐的圣灵传扬福音,并像他一样为人类的福利去工作。这样就必达到造福人类、提高人类的效果。这是非人力所能完成的。

  我们的主指出那使这请愿者感到烦恼的纠纷和一切类似争端的根源,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基督用这无知财主的比喻,说明那些专以世俗为务之人的愚昧。这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上帝领受的。上帝使太阳照在他的田地上,因为日光照义人,也照不义的人。天上的雨露降给歹人,也降给好人。主曾使五谷繁茂,使田地出产丰盛。这个财主竟不知道怎样支配他的收获。他的仓库已经装满有余,以致无处收藏多余的庄稼。这时他没有想到他一切恩惠之源的上帝。他也不理会上帝将财富委托他是要他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享有得福的良机可以做上帝的施舍者,但他想到的仅是一己的安逸而已。

  穷人、孤儿、寡妇和有病受苦之人的情形已引起了这个财主的注意,他有很多地方可以施舍他的财物。他能轻而易举地从大堆财富中拿出一部分来,使许多家庭的需要得到解决;使许多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使许多人的心得到快乐;使许多求衣求食的祈祷得蒙应允。这样,感恩的声音就必升到上帝面前。主已经听到穷乏之人的祈祷,并为困苦之人预备他的恩惠(诗68:10)。这个财主所得的恩典,乃是上帝为许多人的需要所预备的丰富供应。但是,他对那些呼求救援的人却关闭了心门,并对自己的仆人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

  这个人的目标不比死亡的畜类高多少。他活着,犹如没有上帝、没有天国、也没有来生;好像他一切所有的都是他自己的;他对上帝和世人没有一点责任。诗人用以下的话形容这个富人:“愚顽人心里说:‘没有上帝。’”(诗14:1)

  这个人只为自己活,为自己打算。他为将来作了丰富的预备;现在他只需保管并享用他劳碌的成果就行了。他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为有福,并赞扬自己善于经营。他的同乡也尊他为有远见、很成功的人。因为“你若利己,人必夸奖你。”(诗49:18)

  可是“这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是愚拙。”(林前3:19)当这个财主正在期望多年的享受时,主却为他制定了大不相同的计划。有信息传给这不忠心的管家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这是一种金钱所不能解决的需求。他所累积的财富并不能使他幸免一死。在顷刻之间,他一生劳碌所得,对他完全失去了价值。“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他那广大的田地和充裕的仓库不再受他的支配了。他“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诗39:6)

  这时,那对他最有价值的唯一财宝,他却没有得着。在专求利己的生活中,他已经拒绝了上帝的爱。这爱原是能通过他而惠流到别人身上的。这么一来,他已拒绝了生命。因为上帝就是爱;爱就是生命。这人宁愿选择属世的东西,而不要属灵的,所以,他就必与属世的东西一同消灭。“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诗49:20)

  “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这幅景象世世代代都是真实的。你尽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你尽可以聚敛财宝,你尽可以和古代巴比伦人一样建造高楼大厦,但你却不能建造一堵高墙或坚固的门将厄运的使者拒之于外。从前伯沙撒王“摆设盛筵”,并“赞美金、银、铜、铁、木、石所造的神。”(但5:4)可是那眼所不能见的一位却伸出手来,在他王宫的墙上写出厄运的判辞,同时敌军的脚步声已在他的王宫门前听见了。“当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杀”,外国君王登上了他的宝座(见但5:30)。

  专为自己而活就是自取灭亡。贪心,就是专求一己之利的欲望,必使人与生命之源隔绝。贪得无厌,要为自己攫取一切的心是撒但的精神。基督的精神乃是施给,并为别人的利益牺牲自己。“这见证就是上帝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壹5:11,12)

  因此他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 本书版权所有---怀爱伦

中国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工作室

HuSay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