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第一章 我们的模范 | |
“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作一个服务人群而不厌倦的仆人。祂来“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8:17)以期辅助人类一切的需要。人们的重担--疾病、悲哀、罪孽--祂来卸除。祂的使命就是使人类完全恢复原来的状况。祂来是要将健康、和平、同完美的品格,赐给世人。 到耶稣跟前来求助的人,各有各不同的景况,各人的需要也随之而异;然而凡来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得了帮助而去的。从耶稣那里,有一条医治之能的河,源源不绝地流着;人的身体、思想、和灵性就借此而成为完全。 救主的工作是不拘地点,也不受时间限制的。祂的仁爱是没有限制的。祂那教训和医治人的事业,是有如此大的范围,甚至在巴勒斯坦全地也没有这样大的建筑,可以容下到祂面前来的群众。在加利利的青山之旁,在行人来往的大道之上,在海边,在会堂里,在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病人到祂跟前,那里就是祂的医院。在各城各镇,凡是祂所经过的地方,祂都按手在痛苦者的身上,医治他们。如遇有心中愿意接受祂福音的人,祂就将天父的慈爱应许他们,安慰他们。祂终日为一般来到祂面前的人服务,到晚上还要去看顾那些白天必须为一家生计劳碌的人。耶稣担负了救拔人群的无量重担。祂深知人类若不从本质和意志上根本改革,就必如数灭亡。这就是祂心灵上的重担,其重量是无人能领略的。从幼年,青年,一直到成年,祂总是只身单行的。然而凡来到祂面前的,就是身处天庭。祂一天天地遭受艰难和试炼,一天天地与罪恶相接触,也一天天地看见罪恶在祂所要设法救援的人身上是有多大的势力。只是祂并未失败,并未灰心。 在一切事上,祂无不使自己的心意绝对服从自己的使命。祂在一切的事上都服从了天父的旨意,因之就荣耀了自己的一生。在祂幼年的时候,祂的母亲有一次在拉比(犹太教师)的学校里寻见了祂,对祂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祂却回答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2:48、49)从这回答,我们就可知道祂一生工作的关键了。 祂的生活是一种时刻牺牲的生活。祂在这个世界上是无家可归的;不过有几个仁爱的朋友,款待祂如过路的旅客而已。祂为了我们的缘故来度一种最贫乏的生活,来往于困苦缺乏的人中,尽祂的职务,大施服务。祂往来于许多曾得祂帮助的人中,却没有人认识祂,也没有人尊敬祂。 祂是时常忍耐,时常欢乐;一般困苦的人都奉祂为平康和生命的使者。祂明白男女老少各人的缺少,就都召请他们说:“到我这里来。” 耶稣一生的工作,医病的时候要比传道的时候多。祂所行的奇迹,证明了祂的话,说祂来不是要毁灭,乃是要拯救。祂无论到什么地方去,祂的仁慈的消息早已在祂未到之先传开了。凡是祂所经过的地方,就有一般受祂恩慈的人,庆祝自己所得到的康健,并且试用他们所新得到的能力。大队的群众就都围着他们,要从他们口中听聆主在他们身上所行的作为。许多人初次所听见的声音,就是祂的声音;初次所讲的,就是祂的名字;初次所看见的就是祂的面貌。他们怎会不爱耶稣,颂赞祂,荣耀祂呢?祂走过各城各镇的时候,是像一条巨大有力的河流,向人类撒布生命和福乐。 “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太4:15、16) 救主又趁着每一次医好人的机会,将神圣的真理种在人的心神之中。这原是祂作工的本意。祂之所以将地上的幸福赐人,是因为祂要转移人心的趋向,使之接受祂恩惠的福音。基督也可以在犹太国的师傅中,占一个最高的地位;只是祂宁可将福音传给贫穷的人。祂游行遍地,使无论大街小巷的人,都可以听见真理的道。在海边,在山旁,在城里的街道上,在会堂里,都有祂的声音在那里讲解圣经。祂也常常在圣殿的外院教训人,以致外邦人也可以听聆祂的讲论。 基督的教训与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讲解圣经是绝对不同的,以致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当时犹太的拉比注重遗传,专重人类的学理和推论。他们常把人对于圣经所说所写的话,代替了圣经的本身。基督的教训却以上帝的道为主题,祂时常用“经上记着说,”或是“经上说什么呢?”或“你念的是怎样呢?”这种的口吻,去对答问道的人。每当有机会的时候,无论对于朋友对于仇敌,祂都是将真道告诉他们。祂宣传福音的方法是很明白的,也是很有力量的。祂的言语,足以在先知和祖先的教训上,加上一层新的光辉,以致人们对于圣经就能有新的会意。凡听祂讲论的人,以前从未见到上帝话中,是有这样深切意义的。 像基督那样的传道士是从来未有的。祂是天上的王,却能自己降卑,取了我们的形质,以期站在人的立场上,来应付人的需要。基督--立约的使者--将救恩的消息传给天下万民--自主的、为奴的、贫穷的、富贵的。祂那大医士的声名,传遍了巴勒斯坦全地。一般身患疾病的人都来守候在祂所要经过的路上,希望求祂的帮助。也有许多人切心要来听祂讲论,或者受祂的亲手一摸以为荣。这样,祂就是从这城走到那城,从这镇到那镇,随地传扬福音,医治病人。 耶稣也参加国中每年的大节期,并对一般勤勤于外表仪式的民众讲述天上的事,将永生放在他们眼目之中。祂把那智慧之库房中的财宝供献在众人面前。祂所用的话是极简单,没有什么人会不懂或误会。凡在痛苦中的人民,祂都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去帮助。凡是灵性生罪病的人,祂就以一种温柔谦恭的慈爱,为他们服务,使他们得着医治,增添力量。 这位伟大的教师,利用民众熟悉的事物,作为接近他们的途径。祂所用以表扬真理的方法,足以使听者的脑中留下一种永久神圣的印象和同情,使他们觉得祂所讲的是和他们的福利观念绝对相合的。祂的教训与例证是如此的适当。祂的出言是如此的和婉而愉快,以致听的人不由得心为之动。祂对困乏的人说话之间所显的诚恳和直率的态度,使祂的一字一句都成为圣了。 祂的一生真是何等忙碌啊!祂没有一天不到困乏悲伤的贫民家里去,向意志颓灰的人加以鼓励,对痛苦遭难的人施以慰藉。祂存着宽大仁爱的胸怀和慈悲体贴的心地,游行各处做这项救苦救难的工作。每到一处祂总是带着幸福给人。 耶稣不但为贫苦的人服务,同时也设法与富人接触。祂结识了一般富有财产学识的法利赛人,犹太的贵族,和罗马的官长;应他们邀请,赴他们的筵席,与他们的志趣和职业相稔熟,以期赢得他们的心,而将那永久不灭的财宝显示他们。 基督来到世上,是要表显人若接受从上而来的能力,就可以度一种毫无污点的生活。祂用着始终不倦的忍耐和同情的怜助,去接济人们的缺少。祂用仁慈的轻抚扫除人们精神上的疑云和仓皇,把仇恨改为友爱,把疑虑化成信托。 祂若欢喜对人说:“来跟从我,”祂就可以这样说:听见这话的人,就会起身跟从祂。世俗的迷恋都被打破了。人心的自大和贪欲,一听见耶稣的声音就各自逃逸了;那人就会得解放,来跟从救主。 弟兄的爱 基督对于人类的眼光是不分国界,不分宗族,不分等级,一视同仁的。当时犹太国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要把天上的恩赐挟为本国的私益,而排除世上其余的上帝一家之人。只是基督来打破每一堵隔膜的墙。祂来显明祂的恩赐和慈爱是像宇宙间的空气、阳光、和滋润地上的雨露一样漫无限止的。 基督以自己的一生,创设了一种没有阶级观念的宗教;在这种宗教之内,无论是犹太人、外邦人、自主的、为奴的,都是在上帝的面前彼此平等,团结一体,情同手足。基督的动作是不受政策问题影响的。无论是邻舍、是生客、是朋友、是仇敌,祂都没有什么异殊的看待。祂的心里只看有一个人渴求着生命的水。祂总不丢弃任何一个人,却是向每一个人的身灵施行医治。在无论哪一等人中,祂总是宣示一种适合时代和情形的教训。人对于同类所现的每一冷酷和侮辱的态度,只使祂更觉得人类是何等的需要祂神人的体贴而已。祂总是努力要激发那最粗暴最无望的人,叫他们生出希望,保证他们可以达到毫无斑点毫无邪念的地步,可以得到一种美善的品格,显为上帝的儿女。 祂时常遇见一般已在撒但的桎梏之下,流落而自己无法摆脱的人。对这种颓唐、病苦、和因试探而倒地的弱者,基督就要说出最温和最慈怜的话;这种话恰是那可怜的人所需要而能明白的。祂又遇见许多正在与那灵性之敌相对肉搏的人。这种人祂就鼓励他们坚持到底,保证他们必得胜利;因有上帝的天使在他们旁边,要使他们得胜。 祂以同情的心和恳挚的交际,表示祂也承认人类的尊贵,所以祂也去坐在税吏的席上,受上宾的款待;那么人就会努力自爱,以求不负祂的信任。祂的话落在人们渴慕的心里,具有赐生命和幸福的能力。人就受了新的感动;本来在社会上被弃的人,现在也有得到新生命的可能了。 耶稣虽是犹太人,乃亦毫不顾忌地与撒玛利亚人联络,置本国法利赛人的习俗于不顾。不管法利赛人的成见怎样,祂却依然接受这等被鄙弃之人的款待。祂在撒玛利亚人的屋中与他们同睡,在他们桌上同食--与他们共分他们的手所预备的食物--在他们的街路上教训人,待他们以极真诚的友爱和礼貌。当祂用这人类的同情之话,把他们的心与自己拉拢之时,祂的神恩也就连犹太人所拒绝的救法一同授给他们了。 个人之工 基督不错过每一个传扬救恩的机会。且听祂对那撒玛利亚人所说奇妙的话。当时祂正坐在雅各井旁,恰巧有一个撒玛利亚妇人来打水。她听见这位生客说:“请你给我水喝”时就感到异常惊奇。祂固然是要得着凉水一饮,却也是要开一条路,以致可以把生命的水给她。当下妇人说:“祢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凡喝这水(井里的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7-14) 基督对于这一个妇人表示何等的关心,祂所说的话是何等的诚恳而流利。那妇人听了祂的话,就放下水瓶,到城里去对她所认识的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么?”于是圣经说:“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约4:29、39)至于这几句话从那时直到现在所发生救人的影响,又有谁能计量呢? 无论在什么地方若有人情愿从心里接受真理,基督就情愿指导他们。祂向他们显示那位观察人心的天父,和祂所悦纳的工作、对于这种人祂就不用比喻,乃是要如同对井旁的撒玛利亚妇人一样说:“和你说话的(我)就是祂。” |
|
|
□ 本书版权所有---怀爱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