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第三十四章 上帝对教会的眷爱 | |
(一八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写于奥洲墨尔本城圣启达路乔治理)
全球总会亲爱的弟兄们: 我要向弟兄姊妹们证明,基督教会即使衰弱而有缺点,仍是衪在地上所最关注的唯一对象。衪一方面向全世界的人发出邀请,要他们来就衪以便得救,同时衪也委派衪的天使给予每一认罪悔改而归回衪的人以神圣的帮助,并借着衪的圣灵亲自临格在衪的教会之中。“主耶和华啊,祢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衪的话。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衪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衪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 传道人和全会众啊,我们要用这话,出自衷心地感激上帝对教会全体,和对你我个人伟大的慈爱,“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站在耶和华殿中,站在我们上帝殿院中的,你们要赞美衪。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耶和华本为善;要歌颂衪的名,因为这是美好的,耶和华拣选雅各归自己,拣选以色列特作自己的子民。原来我知道耶和华为大,也知道我的主超乎万神之上。”我的弟兄姊妹们,试想想:主有一班人,就是衪的选民,衪的教会,要归衪自己作衪在这被罪恶所打击之背叛世界上所设立的堡垒;并定意使之除了衪自己的以外,不注意别的权威,也不承认别的律法。 撒但拥有一个庞大的同盟,就是他的教会。基督称之为撒但一会的人,因其会众全是罪恶之子。撒但教会的分子经常从事于抛弃神圣的律法,淆乱善恶的分野。撒但在悖逆之子中间大肆活动,并利用他们妄称离道背教的事为忠诚。他那邪恶的感化力现在推动一般活着的代谋者,进行他天上所发动之反抗上帝的大叛乱。 现今教会应穿上衪那华美的衣服--就是“有基督为我们的义。”在高举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的事上,应恢复那原有明确的特点,将其公之于世。教会要在其本有的光彩上更显出圣洁的荣美,而与那些背弃上帝律法之不忠分子的丑陋及黑暗成一对比。这样我们就是承认上帝,也承认衪的律法乃是天上政府的基础及通行于衪在地上诸国之间的。应在世人面前明白显示衪的权威;凡与耶和华律法相冲突的,均不得加以认可。如果不顾上帝的安排而听任世人影响我们的决心和行动,那就破坏了上帝的计划。不论借口是如何地合理,如果教会在此事上发生动摇,则在天上的案卷中,就要为她写下一项背弃最神圣的付托与背叛基督之国的罪名。教会若在整个宇宙万有及世上各国之前,坚决持守衪的原则;坚贞维护上帝律法的尊严与神圣,则连世人也将予以注意与赞赏,并且许多的人也必因他们所看见的好行为,而将荣耀归与我们在天上的父。凡是忠心诚实的人都带有天国的凭证,而不是地上君王的凭证。众人也必认出谁是蒙拣选有忠心的基督门徒,而且在凡尊敬上帝并为衪所看重之人得以冠冕与尊荣,并领受极重无比永远之荣耀的时候,也认出他们来。…… 主已为衪的教会准备了各种的能力与福分,使教会可在世人面前显明衪自己全能全有的形像,并使教会在衪里面也得了丰盛,经常代表另一教会,就是那永存的世界,以及那超越世上一切律法的律法。衪的教会必成为按照神圣样式而建造的圣殿,那负责建筑的天使曾从天上带来那测量的金杖,故此每块石头都是按照神圣的尺寸凿成的,并且磨光作天国的标记,向各方放射那公义日头的清明光线。主要用天上的吗哪来供养教会,并将其置于衪唯一恩典护卫之下。教会已穿上光明公义的全副军装,从事她最后的争斗。渣滓和无价值的材料终必消灭,然而真理的感化力却要向世人证明它使人成圣,使人高尚的品质。 主耶稣借着显示衪的怜悯与丰盛的恩典,正在世人心中进行实验。衪所造成的变化是非常惊人的,以致令那意气扬扬,不可一世,且拥有大批恶党以反抗上帝和衪政府律法的撒但,也看出他们乃是他那诡辩与欺骗所无法攻破的堡垒,对于撒但,他们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奥秘。上帝的众使者,撒拉弗和基路伯,以及那奉命与人间代表合作之大能者,无不以惊奇愉快的心情,观望那班一度为可怒之子的堕落的人,如今经过基督的训练,造就了与神相似的品格,得以成为上帝的儿女,在天国的享受和快乐上占有重要的一份。 基督曾赐给衪的教会充分的便利,以致使衪可从自己所赎买的产业中,获得大宗的荣耀的收入。教会既蒙赐予基督的义,就成为衪的贮藏所,衪的慈怜、仁爱、与恩惠的财富,借此要作丰盛而最后的显示。基督在衪代求的祈祷中,宣称天父对我们的爱是和衪对自己--天父的独生子--的爱同样伟大,并说衪在哪里,我们也必同衪在那里,永远与基督和天父合而为一;这一宣称乃是使众天军感到惊异的事,也是他们极大的快乐。衪圣灵的恩赐,要丰丰富富,充充满满成为教会的避火墙,是地狱权势所不能制胜的。基督必因衪子民无玷污的纯洁与无瑕疵的完全,而认他们为自己所受一切苦难、屈辱和慈爱的报酬,以增益衪的荣耀,--基督自己乃是那放射一切荣耀的伟大中枢。“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 |
|
|
□ 本书版权所有---怀爱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