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都属一个大家庭──上帝的家。创造主原定要他们互相尊重和彼此相爱,并永远以纯然无私的心,来关怀对方的福利。撒但却引诱人专顾自己,人一旦在他的控制之下,就会变成自私自利,使世界充满不幸和争斗,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
自私就是邪恶的本质,因为人的自私,于是使今日的世界,出现了不忠于上帝的事。国家、家庭、与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主,并盼望能统治别人。由于自负和自大,使人与上帝并他的同胞隔离,以及在毫无节制中自我放纵。看他的表现,似乎先要别人顺从他的无上权威,然后才会有益于他人。
自私把争执和不圣洁的动机带进教会之中。……自私破坏了基督的形象,使人只爱自己,继而转离公义。基督说:“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但是利己主义,却使人对上帝要人完全的要求,变成盲目。……
基督来到世上,彰显上帝的爱。跟从祂的人,要继续祂所开始的工作。让我们努力于互相照顾,彼此鼓励,关怀别人的利益。这样,就可获得真正的快乐。其实人若爱上帝和同胞,不见得对自己有何损失。人愈不自私,便愈快乐,因为他已经达到上帝所要求的目的。上帝的气息会吹进他里面,使他充满喜乐。对这种人而言,生命乃是一项神圣的委托,蒙上帝赐予来服务他人。(评阅宣报1908年6月25日)
一项强弱悬殊的竞赛
自私乃是人类最强且最普遍的情感之一,怜悯与自私在心灵中的争斗,是属一项强弱悬殊的竞赛;每当自私占了上锋时,爱心与善行就会变得十分脆弱,结果总是罪恶的一面获胜。所以在我们为上帝作工和捐献的事上,依赖感情之行动,是十分不安全的。
当我们的同情心被激动时,就去奉献或帮助别人;倘若感情没被激动,则停止奉献我们的礼物或为人服务;这是不智之举,且是危险的。我们若受感情行动或同情心的支配,那么,当我们的服务偶尔几次不为人所感戴,或我们的捐款被滥用或被误用时,那行善的泉源就会被冻结。基督徒的行动应按着固定的原则,来跟从救主舍己牺牲的榜样。(评阅宣报1886年12月7日)
基督教训的主旨
自我牺牲就是基督教训的主旨,通常这是以权威的口吻向信徒而发的命令;因为除了断绝人类生活上的自私之外,再没有其他拯救他们的办法。基督在世时所作之奉献,足可代表福音的能力。……对于每个为对抗罪恶、努力协助圣工、为别人的利益作自我牺牲而受苦的生灵,祂应许他们可得那永恒公义的赏赐。借着运用基督所特有的精神,我们就得与祂的性情有分。我们为他人而牺牲,就要在来生与祂共享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评阅宣报1911年9月28日)
自私的果实
凡容许贪婪的精神在心灵中蔓延的人,因为他们要培植这品格上的特征,就被列为偶像敬拜者,他们的名字被写在天上的记录册上,与偷盗的、诽谤的、勒索的并列。上帝的圣言宣布他们不能承受祂的国。“因为恶人以心愿自夸,贪财的背弃耶和华,并且轻慢祂。”(诗10:3)贪心的品质是永远与基督化的善行相反的。自私的果实,时常显露于疏忽职责和不能使用上帝的恩赐来推广祂的圣工。(评阅宣报1896年12月1日)
敬虔的幻灭
基督是我们的楷模,祂为了我们而把生命奉献,照样,祂亦要求我们为别人而献上自己的生命,以至能将撒但所致力栽种于我们心中的自私拔掉。这自私能幻灭一切敬虔,唯有向上帝和同胞显露爱心,才能胜过它。基督不会容许一个自私的人进入天上的庭院,贪心之人绝不能穿过珍珠门,因为一切的贪心都属于拜偶像。(评阅宣报1899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