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六十五章 报赏之地作为服务的动机

  救主重复说:“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太19:30)耶稣要那些参与为祂服务之人,切莫急于获得报赏,或感到他们所作的一切必须都获得偿还。上帝要我们依从不同的路线思想,因为祂不象人看人,祂不凭外貌来判断,却以人内心中之真挚来评定他的价值。

  那些以真正的牺牲和自谦的精神来服务的人,到最后就会在前的。第一批受雇的人,代表了那些嫉妒和伪善精神的人,因为他们的工作,就要求超越别人的优先权,家主对那质询为何多给别人却少给他的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么?”(太20:13)我已遵守了我的合约。

  在退一步而言,我们都当关心那酬报的赏赐,一面重视那应许之福气,另一面却要完全信赖耶稣基督,相信祂必会公平地照我们的行为报应我们。上帝的恩赐就是永生,但主耶稣却不要我们过分关心那奖赏,却要真正遵行上帝的旨意,并不在乎一切的利益,只因这样做是对的。

  保罗念念不忘那要赐给他的生命之冠冕,而这并不是只赐给他,亦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这是因信耶稣基督而得的胜利,致使那冠冕这样值得,他时刻高举耶稣,一切夸张的才干和自夸的胜利,都是不相称的。“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耶9:23,24)

  那些获得最丰富奖赏的人,就是对穷人、孤儿、受压迫和受苦者表现出热忱、仁慈和温柔怜悯的行动之人。至于那些“从那边过去了”的人,就是因太忙而不顾及基督宝血所救赎的生灵,且忙于做大事的人,他们却要发现自己是最小和最后的。

  人的行为就是出自内心之真正品格。在我们的四周,都有具备温和谦逊性情的人。这性情就是基督精神,他们做许多微小的事情,来帮助周围的人,且不以为意;到最后,这些人会感到惊奇,原来,基督已注意及那对沮丧之人所讲的仁慈话语,又看重那出自克己牺牲,济助穷人之极微小的奉献。上帝所量度的是人的精神,并以此施行报赏,那真纯、谦卑和赤子般的爱心精神,就令那奉献在祂眼中视为宝贵。(评阅宣报1894年7月3日)

是赏赐,不是权利

  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太19:27)彼得在这方面的问题显示出他有这样的思想:以为做了某指定的使徒工作,就可配得相当的报赏。在门徒当中有自满和自傲的精神,又彼此较量。倘若其中有一位出现了显著的失败,别的人便趾高气扬。耶稣看出这种渐长的精神,必须受到抑制,祂洞悉人心,在“我们要得什么呢?”的问题上,看出自私的倾向,因此,祂必须趁着这祸害尚未扩大之前,将之消灭。

  门徒正面对看不见福音的真纯原则的危险,于是,祂便利用这比喻(选召工人的比喻),来教导他们,阐明奖赏不是靠行为,否则会有人自夸,乃是完全出于恩典。在早上蒙召往葡萄园的人,得着在恩典中所赐予之报赏;但是,那些在最后蒙召而来的人,也与第一批人一样得到共同的恩典。这项工作的报赏全是出于恩典,没有人比别人多得光荣,也没有人比别人享有更多的特权,亦没有人可宣称这赏赐是他的尊有权利,故不应彼此嫉妒。彼得所表达的,是雇工的心情。(评阅宣报1894年7月10日)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怀爱伦
心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