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从主的脚踪
许多人认为能漫游圣地,访问基督在地上生活时的胜迹,走走他所踏过的道路,看看他所喜爱在那里教训人的湖边,和他所时常欣赏的山谷,实在是无上的特权。但是我们不必到拿撒勒、迦百农、或是伯大尼去,才算是步基督的后尘。在病人的床边,穷人的茅舍里,在大都市拥护的小巷中,在每一个需要安慰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找到基督的脚踪。我们行耶稣在地上所行的事,就是跟着他脚踪行了。(历代愿望第650,651面)
耶稣努力解救他所看见的每个受痛苦的人。他没有多少钱可以施舍,但他时常克己节食,为要帮助那些看来比他更缺乏的人。他的弟兄们觉得他的感化力很足以抵制他们的影响。他具有他们所没有而不想有的机智。当他们向穷苦堕落的人说粗暴的话时,耶稣就去寻找这些人,向他们说勉励的话。对那些有需要的人,他给他们一杯凉水,并将自己的食物静悄悄地放在他们手中。他既减轻了他们的痛苦,他所讲授的真理也就配合着他怜悯的行为而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了。(历代愿望第82面)
是主所认可的工作
跟从基督的人,要象他一样作工。我们要使饥饿的人得饱足,赤身的人得温暖,困苦忧伤的人得安慰。我们要为灰心的人服务,在绝望的人心中燃起希望。圣经的应许也必应验在我们身上。圣经上说:“你的公义,必在你前面行;耶和华的荣光,必作你的后盾。”(历代愿望第354面)
凡参加基督徒助人之工的人,乃是在作主所要他们去作成的工,而且他接纳了他们的服务。本会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工作,乃是每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所应衷心同情、赞成、及恳切维持的。他们若是忽略这种在其范围之内的工作,拒绝肩负这等责任,教会就要蒙受重大的损失。教会若已照其当行地负起此项工作,他们就会成了拯救许多生灵的工具了。(教会证言卷六第295面)
他所赐的一切恩典都当用来为人群谋福,解救痛苦和追究的人。我们应当给饥饿的人吃饱,给赤身露体的人衣服穿,照顾孤儿寡妇,并为遭受困难和压迫的人服务。上帝从来没有意思要那遍布世界的痛苦存在着。他也无意叫一个人有生活上丰足的奢华享受,而忍令他人的子女啼饥号寒。那超过人实际生活需要的财物乃是交托给人去行善,造福人群的。主说,“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要“甘心施舍,乐于供给人。”“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跛腿的、瞎眼的。”“松开凶恶的轭,”“解下轭上的锁”“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使困苦的人得满足。”“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这些都是主的吩咐。试问自认为基督徒的人,是否大部分在从事这种工作呢?(天路第328面)
良好的行为,乃是基督要我们结的果子,例如慈言、善行、及与贫苦,缺乏,遭难的人们表同情等。当你的心为那些被沮丧及忧苦所压的心表同情,当你伸手济助贫乏的人,当你给赤身露体的人衣服穿,当你把作客旅的人欢迎到你的客厅及你的心中,这时天使便来跟你非常亲近,而且天庭也响应了美妙的旋律。每一公平,慈悲,仁爱之义举善行,都会在天发出音乐来。天父从其宝座上监察行这些善事的人,并且算是他最宝贵的财宝。“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数算我的珠宝之日,他们是属于我的。”人向贫乏困苦的人所行的每一善行,都被认为是行在耶稣的身上。当你救济穷人,同情受苦及被压迫者,及作孤儿的朋友,这时你便是使自己与耶稣有更亲密的关系。(教会证言卷二第25面)
这种招集穷人,受压迫之人,遭苦痛之人,缺乏之人的工作,正是每个相信现代真理之教会所早就应该作的工作。在接济人肉体的需要上,在使饥饿之人得饱足,将飘流的穷人接到我们的家中,以及在每日从上帝接受恩典及力量,以便能深入人类苦海中帮助那些不能自救之人上,我们应该要表现良善撒马利亚人的同情之心。在进行这种工作时,我们就有顺利的机会宣扬那被钉十架之基督了。(证言精选二辑第514面)
许多人诧异为什么他们的祷告是这么没生气,他们的信心是这么薄弱而摇动,他们的基督徒经验是这样暗淡无定。他们问说,“难道我们没有禁食,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吗?”在以赛亚书五十八章第六,七节上,基督已表明了这些情形是如何可得以改变的。这就是基督给灰心、疑惧战兢的人所开列的药方。但愿那些在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而行的人,起来帮助那些正在需要帮助的人吧。(证言精选二辑第504面)
上天以扶起失足的人和安慰受苦的人为荣。因此,何处有基督住在人的心中,他就必在那里以同样的方式被显示出来。基督的宗教在何处进行活动,它就要在何处为人造福。何处有它作工,何处就有光明。(天路第343面)
撒勒法的寡妇把她仅存的少许粮食分给以利亚,所获的报答乃是她自己和她儿子的生命都得蒙保全了。照样,上帝也应许要大大赐福给凡在患难与缺乏时期中还能同情并帮助其他需要更大者的人。他并没有改变,他的能力现今并不比以利亚之日子的为小。(先知与君王第93面)
基督的爱显于无私的服务,足以改革作恶的人,比法律的剑和审判厅更有实效。为使犯法的人生出畏惧,法律的刑具是需要的,但是一个仁慈为怀的传道人所能做的,还不止这一点。在责罚之下变硬了的心,常能被基督的爱溶化。(服务真诠第93面)
应当记得
我们无论与什么人交往,应当记得在别人的历程之中有我们肉眼所见不到的地方。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之中,也许有悲惨的历史,我们是不容别人知道的。或有人在极困难的情形之中,作那长久而创痛的挣扎,恐怕是家庭之间的痛苦和奋斗,一天一天地在斩伤人的意志,消灭着人的勇气和信仰。在这种生命的战场上出死力奋斗的人,只要我们肯用一点爱的工夫,略微给他们一点帮助,就可以坚固他们的意志,鼓励他们的勇气。对于这种在患难之中的人,一个真朋友的有力之援手,要比金子银子更可贵。仁爱的话犹如天使之笑容一样受人的欢迎。
现在有许多人与贫困饥寒相肉搏,为了生计的问题,他们不得不努力去做工,以博微细的工资,只够应付他们生活上极简陋的几样需要。过度的工作,人生乐趣的剥夺,前途幸福的绝望,使他们的负担极重;要再加上疾病的痛苦,那么他们的重担简直是不能担当的了。他们的困难他们心中的痛苦,他们的懊伤,你们应有同情的表示,这种同情能为你们开路,去帮助他们。你们要对他们宣述上帝的应许,与他们一同祷告,为他们祈求,使他们重新生出希望振作起来。(服务真诠第147面)
对很多人来说,人生乃是一场痛苦的挣扎;他们觉察自己的缺欠,因而悲哀怀疑;他们认为自己毫无可以感恩的事。仁慈的话语,同情的容色,赞赏的言辞,对于许多孤军奋斗的人,就如同一杯凉水递给干渴的人一般。一句同情的话,一项仁慈之举,足以卸除那沉重地压在困乏肩头上的担子。而且每一无私之亲切的言行,都足以表彰基督对于失丧之人的爱。(福山宝训第29,30面)
施以援手
罪乃是万恶中之大恶,所以我们应当怜恤并帮助有罪的人。然而我们不能用同一的方法去帮助一切的人。有许多人会隐讳自己心灵方面的饥渴。一句和蔼的话语或一点善意的表示,对这些人的帮助极大。还有一等人自身有极大的需要,但他们并没有觉察。他们未体会到心灵上可怕的枯竭。千万人沉溺于罪恶之中,以致对永恒的现实失去了知觉也失去了上帝的形象,而且他们很难明白究竟自己的心灵有没有拯救的必要。他们既不相信上帝,也不信任世人。许多这样的人,只能以毫无利己之图的善行去感化他们。应当先设法解决他们肉体的需要。他们必须得到食物,得蒙洁净,并获得合宜的衣着。当他们看到你所表现的这种无私之爱时,他们就更容易相信基督的爱了。
有许多人犯了错误,也感觉自己的羞愧和愚蠢。他们一想到自己的错误和罪行,几乎濒临绝望的地步。这一等人我们不可忽略。每当一个人逆水游泳的时候,必有水流的全部力量将他冲击回去。这时应向他伸出援助的手,正如那位“长兄”向沉入水中的彼得伸手一样。要对他说些有希望的话,就是那足以坚固信心并激发爱心的话。(天路第344,345面)
对那些厌烦罪的生活而不知何处可得解放的人,我们应该介绍那位仁慈的救主。应该搀扶他们,提携他们,对他们说鼓励有望的话,帮助他们拉住救主的手。(服务真诠第159面)
款待客人乃是基督徒的本分
我们在今生世上的工作,乃是向别人行善,造福他人,款待客人;而且往往只须自己略蒙不便,就可招待那些切实需要我们的照顾,及得我们的社会与我们的家庭之福惠的人们。有些人力图避免这些必要的负担。可是,这些担子总得有人负起啊。现今由于一般的弟兄们不爱款待客人,不顾均分这些基督徒的本分,以致少数甘心乐意出力救济穷苦之人的人,要负上了很重的担子。(教会证言卷二第645面)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这句话并未因时间的过去而失去它的力量。现今我们的天父仍然将隐藏着福分的机会放在他儿女的路上,凡善用这些机会的人必大得喜乐。(先知与君王第93面)
试验的过程
上帝用我们生活中的常事来试验我们。那表现我们心迹的,就是这些日常小事。人生的福乐是由于生活上无数的小节细行所聚成;反之,人生的悲剧,则由于在日常生活上忽略了慈言爱语,鼓励的话,以及细微的礼节而总其成的。到了末日,我们就要看出克己牺牲为四围人的造福求利,这天上的生命册上是占着一大份的。(证言精选一辑第208面)
我见到,在上帝的安排之中,那些孤儿,寡妇,瞎眼的,耳聋的,跛脚的,以及身受各种苦难的人们,已被安置在教会的基督徒密切关系中,用以试验他的子民,及发展他们的真品格。上帝的天使注意观察我们如何对待这些需要我们同情、关爱、及无私之善行的人们。这是上帝对于我们品格的试验。如果我们有圣经上的真宗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欠基督的债,而应当以慈悲、仁爱、及关切之心来待他的弟兄们;并要借着对于我们的弟兄及比不上我们幸福的人们,寄予深切之关怀无私之爱心,来尽力表示我们的感激之心,因为当我还作罪人,不配得他恩典之时,他赐我们无比无量之爱。(教会证言卷三第511面)
一个比喻的应用
上帝律法的两大原则乃是:对上帝有崇高的爱,以及对邻舍有无私的爱。前四条诫命及后六条诫命,便是根据于此两大原则而发挥的。基督向律法师解释谁是他的邻舍时,曾讲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出门,由耶路撒冷往耶利哥去,在路上遇到强盗,财物被劫,又被打得半死,丢在路上。有祭司及利未人行过,见到这位遭难的人,但他们对他的需要毫不动心。他们避开他,从路的另一边走开了。后来又有一个撒马利亚人经过。他见到这个需要救助的人,他没有问这人是否亲戚,是否同乡或者同道;但他立刻过去帮助这位惨受不幸的人,因为他知道这人非得救助不可。他尽其所能地解除那人的痛苦,将他放在自己的牲口上,带他到一间客店,并出钱供应他的一切需要。
基督说,那位撒马利亚人乃是这个被打抢之人的邻人。利未人及祭司乃代表教会中的一等人,他们对于需要其同情及救助的人,表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等人,不拘其在教会中处何地位,都可算是诫命的破坏者。那撒马利亚人也是代表另一等人,他们是基督的真帮手,效法他的榜样行善。
基督表示,那些对孤儿,寡妇,瞎眼,跛脚,贫穷,及受苦遭遇的不幸者动了慈心的人,他们乃是遵守诫命的人,将来要得永生。……基督看人向瞎眼,跛脚,患病的人,孤儿,寡妇,及不幸之人等所行的一切善行及所发的慈心,乃是行在他自己的身上;而且这些善行要保留在天庭的记录册上,并要得到报赏。从另一方面说来,那些向不幸者表示祭司及利未人那样的漠不关心态度,以及那些存幸灾乐祸的心,占受苦遭难之人的便宜,及为自己的私人利益而增加他们之痛苦的人,在天庭的簿册上也要记录下他们的罪行。人若轻忽我们当中受苦之人,向他们表现种种冷淡不关心的态度,及所行的每一不义不仁之行为,上帝是一定要施行报应的。每一个人至终都要照着自己所行的得到赏赐或报应。(教会证言卷三第511—513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