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二十三章 耶稣基督的浪费观

(基督化的“浪费”)

  现在,耶稣已经站在十字架的阴影下。请看马可福音第十四章,这里记载耶稣生平中极感人肺腑的一桩事。从第一节起读:“逾越节和除酵节的前两天,祭司长和经学教师阴谋要秘密逮捕耶稣,把他杀死。他们说:我们不要在节期中下手,免得激起民众的暴动。耶稣在伯大尼那患麻疯病的西门家里,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带来一只玉瓶,里面盛满很珍贵的真哪哒香油膏。她打破玉瓶,把香油膏倒在耶稣头上。有些在座的人很不高兴,彼此议论说:这样浪费香油膏有什么意思呢?这香油膏可以卖三百多块钱,拿这钱来救济穷人多好!因此他们对那女人很生气。可是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为我做了一件美好的事。因为常有穷人跟你们在一起,愿意的话,你们随时可以救济他们,可是我不能常与你们在一起。她已尽所能的做了;她把这香油膏倒在我身上是为我埋葬先做准备。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福音无论传到什么地方,人人都要述说她所做的事,来记念她。”

  虽然马可没有提说这女人的名字,可是我们都知道她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的话带有预言性,今天我们讲论马利亚的善举,就是应验了耶稣的预言。

  耶稣当场便决定了一件事,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宣讲基督拯救罪人的福音,也必同时宣讲马利亚用极贵重的香油膏浇在耶稣头上的善举。为什么耶稣这样决定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也许我们应当先看看马利亚的背景。

  根据四本福音书的记载,马利亚不是富家女儿,她的姐姐马大为有钱人家做佣工,显然她们的经济一点也不富裕,谈不上中等阶级或小康之家。耶稣很喜欢探访她们的家,所以她们也不是无家可归。马利亚却有一个玉质的瓶,玉是半透明而有光泽的美石,在第一世时代,大都是从埃及运来的名贵物品,价值极为昂贵。玉瓶里面盛满的也是十分名贵的香膏油,其价值也许相当她全年的收入。以平常人的推理来说,这真是太过分了。门徒约翰说犹大领头批评马利亚,说她浪费,跟着其他门徒也随声附和说她太浪费了。

  犹大和门徒当晚用“浪费”这个词语,不单只是不客气,更是尖酸刻薄,近乎含血喷人。假如我说你是浪费,我就是断定你的错失。在字典里“浪费”这一条目中,找不着一个不是负面,消极,和不良的意义。我住在澳洲二十年,常听闻“浪费者”一词。他们叫任何一个不务正业,不求进取的人为“浪费者”,因为这种人是把生命和光阴浪费了。六七十年前,英国人的母亲谆谆教导儿女说:不浪费,便没有缺乏。这就是说,一个人若不浪费,生活便一无所缺。我幼小时候,父母叮嘱:“吃完饭的时候,碗里最后的一粒饭都得把它吃掉,因为盘中餐是粒粒皆辛苦的。”我的内子是一位百分之百反浪费者(我只有百分之九十九)我们有一位女朋友是个百万富翁,她是以反浪费著称的,怪不得我的内子跟她是顶要好的朋友。

  在这段经文里,“浪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众门徒都同意犹大说马利亚浪费?因为他们都认为:马利亚为耶稣所用的是太大了,是过度了,是莫须有的奢侈。譬如我在饭馆前付账的时候,给传者小费百分之十五,便很够慷慨,但我却给他百分之一百,这便是过度,是莫须有的浪费。浪费就是你为微细的享用,付出过度的代价。

  我们且从两个角度--犹大和其他门徒的角度--去看看在耶稣身上的浪费:

  一.犹大。约翰称犹大为贼;在四本福音书中,犹大从来没有称呼耶稣为“主”。有人说在犹大的眼中,不论把什么浇在耶稣身上,都是浪费。不单止香油膏是浪费,甚至清水也是浪费。犹大乃是代表不信耶稣的世俗人,从世俗人的角度看去,把自己奉献给上帝,或为上帝服务,全是浪费。青年的读者啊,撒但会对你说:“你若不是个基督徒,你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一个有脑筋有天赋的人去事奉上帝,那是大才小用,最可惜不过的。”怀爱伦说:耶稣没有呼召犹大来跟从他,却有几个门徒以为犹大的才干有助于耶稣的工作,便把他带进来。在犹大跟从耶稣的几年间,他多次感觉他正在浪费自己的生命,虚度时日,所以现在便斥责马利亚,说:为什么不把这香油膏卖去,得三百块钱救济穷人呢!耶稣闻及,便说“由她吧!她为我做了一件美好的事,她把这香油膏倒在我身上是为我埋葬先做准备。”请读者细心思想这话:一切的美事未必是做在穷人身上,但是一切的美事都必做在耶稣的身上。我们属灵的眼睛若看得出耶稣真实的价值,我门便知道自己绝无可能浪费什么在他身上。对耶稣来说,不管我们给他什么,也不能说是过度或豪奢。

  二.其他门徒。犹大代表不信耶稣的世俗人,其他门徒代表你我和一切的基督信徒。犹大对耶稣没有多少爱念,你我却像十一位门徒,有爱耶稣的心意。为什么当天晚上众门徒竞同意犹大说:“太浪费了!为什么不把这一大笔金钱给挨饿的人充饥呢?”我想最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他们没有像马利亚那样真切明白耶稣的爱。有一次我听到一位牧师讲道,他引用自己的例子。他认识一位本会信徒,这信徒有五个儿子,其四个很聪明,一个不但不聪明,还有点鲁钝。父亲安排那四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当律师,一个当医师,一个当会计,一个当药剂师。至于那个有点鲁钝的儿子,他说:把他奉献给上帝作传道人好了。我们不能说这位父亲没有爱上帝的意念,他总算还记得上帝的圣工,把五个儿子中的一个奉献给他。但他对耶稣爱的认识,未免太过肤浅了。

  第二,原来门徒们不经大脑地上了犹大的当,把耶稣和穷人的需要作成对比。从一方面来说,他们的主他们的老师,需要门徒给他的温暖和同情,但是同时,四周围的穷人也急需肉体的食粮。耶稣的本身?耶稣的工作(我们通称为教会的工作)?二者之间,哪一样是更重要?

  耶稣的回答,是叫门徒不要上犹大的当,因为耶稣说在这种情况中,没有二者的存在,所以也没有选择哪一样是更重要的必要,耶稣和穷人的需要不是对立的。耶稣回答说:“由她吧!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跟你们在一起。”穷人得不得到帮助是次要的问题。对我们作基督信徒的人来说,最大和最主要的问题乃是:耶稣有没有得着心满意足?如果耶稣得着了心满意足,穷人便自然而然地得到济助,教会的工作便能顺利完成。对我们来说,耶稣基督本身是最重要的,他的工作是次要的。

  有一个传道人根据这段圣经写了下面的话:“我们在过去也许是过分地强调罪人的需要,而忽视了耶稣在马可福音十四章要我们认识的真理。我们常常以为罪人若得不着福音,便要灭亡。依我看来,这样的想法虽然不是错误,却也不是耶稣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时常感谢上帝,因为他供给罪人的需要,又多多赐福给他们,但我想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先使耶稣心满意足。耶稣若是心满意足,我们也都心满意足,结果罪人便能得到救赎。我做牧师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人定意先叫耶稣心满意足,自己却得不着心满意足。”

  他的话符合圣经的教导。读者要知道先知以赛亚曾用一整章的经文去形容耶稣为救赎我们所忍受的痛苦:“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然后以赛亚说:“耶稣经历了一生的痛苦,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这预言是在马可执笔写马可福音之前七百多年所写的,且看看七百多年后这话怎样应验。耶稣对门徒说:“由她吧!她为我做了一件美事,”这话洋溢着耶稣心满意足的情态。还有什么比这件美事更叫耶稣心满意足呢?因为耶稣是那么心满意足,他吩咐门徒说:“在普天之下,福音无论传到什么地方,你们都要述说她所做的事,来记念她。”

  (如上所述,“浪费”是一个负面,消极和一无是处的词语。但是下面多次采用这词语时,却是正面,积极和十全十美的。这正面,积极和十全十美的“浪费”,就是上帝破釜沉舟,倾家荡产,不顾一切把耶稣赐下来拯救世人。这也是感恩的罪人,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耶稣的原因。基督的福音是那么美好,能把“浪费”这么不好的词语转而充满了正面和善意。)

  除非我们乐意把我们的一切浪费在耶稣身上,他永远得不着心满意足的喜乐。这是因为他抢先了一步,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把自身的一切,浪费在我们身上。我们这个微不足道的小星球,在上帝广大无垠的宇宙中,不过是像大海汪洋中的一叶浮萍,我们竟然背叛上帝。我们就是那一只迷路失落的羊,耶稣把九十九只羊撒在旷野,来寻找我们,这是何等的浪费。我听过一位神学家说:我们是浪子,上帝是浪子的父亲,他是浪父,当他把耶稣赐下的时候,他把天庭倒空了,完全浪费在我们身上。

  请留心看看耶稣说的话:“马利亚把这香油膏倒在我身上,是为我埋葬先做准备。”马利亚原先计划把这瓶香油膏浇在耶稣的遗体上,因为这是犹太人安葬死人的风俗。她却再想一想:为什么不趁他在生的时候,把这香油膏浇在他的头上呢?我特别向年轻的读者说,你若定意把你的一切浪费在耶稣的身上,应当趁你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把自己奉献给他。古诗说得好:“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马利亚把她的一切浪费在耶稣身上,她的动机是什么?细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灵命的成长:“基督喜悦马利亚,因为她切切地愿望实行他的旨意。他悦纳她纯洁的爱心,这是众门徒所不明白又不愿意明白的。马利亚要为救主做这一件美事的心意,在基督看来,比世界上所有的名贵香油膏更为宝贵,因为马利亚的奉献,乃是向世界的救赎主表示感激的心意。这是因为基督的爱激动了她,基督无比优美的品格充满了她的心。那一瓶香油膏乃是表示马利亚一颗赤心的感谢。这种敬爱的表现,乃是天上之爱的泉源充满了他内心而盈溢出来的。”(历代愿望第五六七面)

  怀爱伦写了上面这段话后,她继续说:“众门徒十分需要马利亚那样的动机。”本文开始的时候,我曾说众门徒是代表我们今日的信徒。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多明白基督为我们罪人所显出的大爱,用保罗的话来形容,是何等的长阔和高深。四本福音书乃是上帝为人类浪费的记录,愈用时间细嚼,就愈多明白基督的爱(可见灵修时间的重要),向基督浪费的决心便更为加强。

  为什么耶稣决定福音无论传到普天之下的任何地方,人人都要述说马利亚的浪费呢?是因为马利亚赋予了上帝浪费的性情。使徒彼得鼓励我们要“与上帝的性情有份”,要“分享上帝的性情。”以下是我的猜想:当天晚上,在罪人西门的家里,耶稣看见马利亚在他身上所作的浪费,叫他感觉心满意足,叫他知道他自己的浪费不是徒然。他纤尊降贵下到世上来,能得着马利亚这种感恩图报的表现,实在是不枉此行。当然,马利亚的浪费,跟耶稣的浪费,对比之下,相形见拙。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耶稣说:“她为我做了一件美好的事,是为我安葬先做了准备,”充分流露耶稣心满意足的感受。

  在圣经旧约时代的四千年间,充满了为上帝而浪费一切的圣贤事迹。挪亚把自己全部财产用来建造方舟,亚伯拉罕乐意把独生的儿子献给上帝,摩西为肩负上帝的任命,舍弃了埃及的王位,喇合不顾自身性命的安危接待上帝的使者,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堵住狮子的口,扑灭了烈火,逃脱了刀剑的杀戮,在战场上发挥威力。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另有些人拒绝被释放,宁愿为上帝死在酷刑下,又有忍受戏弄、鞭打、被捆绑。被囚禁,还有人被石头击毙、被锯子锯死、被刀剑杀死、还有人披绵羊山羊的皮,到处逃难、忍受穷困、逼害和虐待,像难民一样在荒山野岭间流浪,在山洞和地穴栖身。”(希伯来书第十一章)这千万人把一切浪费在上帝身上,我可以想见上帝对他们作出心满意足的赞许。

  基督降世到今天的二千年间,也充满了人们在耶稣身上浪费一切的事迹。十一位门徒,加上使徒保罗,没有一位是寿终正寝而死的,他们都为耶稣的缘故,被人杀害而死,这是第一世纪的记录。罗马政府在此后的二百一十三年间,大事逼迫基督徒,目的是把他们赶尽杀绝,免得他们毁灭罗马国的文化。耶稣对这一代的信徒说:你务要至死忠心,固然,成千累万的信徒,为耶稣殉身,从容就义。主后三百一十三年,罗马皇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停止逼害基督徒,在二百十五年召开基督教领袖会议,出席的人,有些没有眼睛,因为在大逼迫时双目被剜出来。许多领袖没有左臂,或没有右臂,失去左腿,或被砍掉右腿,许多人的身上满布伤残的疤痕。他们甘愿为耶稣牺牲一切。历史家述说在黑暗世纪悠长的一千多年中,坚持遵守圣经真理被当时教会逼害而殉身的,何止千万。这些人把一切浪费在耶稣身上。我时常向我自己自问说:何汉从,你知道耶稣为你浪费了他的一切,你愿不愿意在他身上浪费你的一切呢?希望各位亲爱的读者,也这样的自己问自己。阿们!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何汉从
心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