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二十四章 约三章十六节
以大多数的基督信徒来说,耳朵只要听闻约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节,就不用翻开圣经便知道这节圣经的内容。牧师讲道的时候,也不会详明的说约翰福音第三章十六节,却常用好像很亲昵的口吻说“约翰三章十节”。许多两岁多或三岁的孩童会背诵全节经文。

  下面是一位到中国传福音的国外布道土的回忆:八十多年前有位顾先生住在上海,很爱吸烟。他把烟草丝放在烟纸上,然后卷起来,点着火去吸。烟纸是一种特制的纸,燃烧得很慢。

  某天,他在街上遇见一位朋友,这朋友是基督徒,他邀请顾先生到他的教堂赴崇拜聚会,顾先生说:“好,我要去。”到了约定的时候,他找到教堂,这是他一生第一次踏足在基督教堂里。他很留心听牧师讲道,却是左耳入,右耳出,听完了却是不知所云。散会后,牧师在大门跟教友们握手道别,看见陌生的顾先生,便跟他谈话。顾先生告诉牧师他不是基督徒,牧师说:“你家里有没有一本圣经?’他说没有。牧师便到书房拿出一本袖珍新约圣经送给顾先生,说:“我请你回家后,用一些时间读读这本圣经。’顺先生把这本小圣经放在衣袋里走回家去。

  那天晚上他要吸口烟,把手插进衣袋里去取烟纸,便摸着小圣经。他把它拿出来,打开了,用指头摸摸小圣经的纸,觉得这种纸质是顶好的,便想:“我不愁没有上好的烟纸了”。他把马太福音第一章撕下来,把烟草丝放在纸上,卷起来吸,觉得很是不错。这样一天二天地吸马太福音给吸完了。不久,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也给吸完了。在吸路加福音的过程中,他想:“牧师心肠这么好,送我这许多名贵的烟纸,他请我用些时间读这本圣经,我也觉得应该先读而后吸。”所以他天天总用些时间读,咽瘾起了,先读一页,读完才吸烟。

  有一天,他在吸约翰福音第二章时,他想,我现在有空,一面吸约翰福音第二章,一面先看第三章,下次烟瘾起时,便不用等候,立即可吸烟。怎知不读则可,一读到约翰三章十六节时,他吸不下去了,他十分惊讶,可以说是神不守色。他一生对上帝的观念是:上帝是神,神是像希腊人的神,远在虚无缥缈间,逍遥自在地过日,绝对不会过问世人的苦痛。这里在约翰三章十六节,白纸黑字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地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位上帝乃是宇宙的主宰,他没有为了自己可以逍遥自在便不理睬世人,他却“爱”他们,这已经是破天荒的大事了。这还不止,他更把他的独生的儿子给别人?顾先生知道中国当时的法律规定:独生的儿子可以免役,不会被征入伍。因为独生儿子十分宝贵,不能让他战死在疆场上。耶稣便借着这节圣经呼召顾先生,他接受了耶稣,成了一位基督信徒。

  我想,许多信徒也像顾先生起初那样,把圣经当作烟纸烧掉。我们看惯了约翰三章十六节,有点熟视无睹。路德马丁却不是这样,他称约翰三章十六节为“一本小圣经”,就是全本圣经的缩影。他写了这样的一段话:“约翰三章十六节是全本圣经中最辉煌的一节,应当用纯黄金印在人的心上,不是印在纸上。啊!信徒苦在每日灵修默想的时间中,仔细咀嚼这一节圣经,在每日的祷告中,思想这一节圣经,他们的信心必因此坚固,垂死的灵命必因此复苏。”

  让我们细心把这一节圣经分析一下,它的主题就是上帝救赋世人:

  救赎的源头:天父上帝。

  救赎的动机:上帝的爱。

  救赎的对象泄人(人类、万民)。

  救赎的行动:上帝赐下他独生的儿子耶稣。

  救赎的范围:一切世人。

  救赎的条件:信靠耶稣。

  救赎的最大目标:。叫一切肯信的,不至灭亡,反得永远的生命。

  各位亲爱的读者,这就是路德的小圣经。

救赎的源头:天父上帝

  小圣经的开始,就是上帝。他是整个救赎人类计划的创立者,执行者、和成全者。当上帝成全了救赎计划的时候,我们世人所仅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恩赐。

  上帝是谁呢?这节圣经说他是那位赐下独生儿子的,当然他就是父上帝。父上帝是谁呢?

  在许多基督徒的脑海中,上帝是像一个人,头发又长又白,坐在他的宝座上。不错,这是圣经给我们所显示上帝的形象,但这只不过是帮助我们对他初步认识的资讯而已。第二条诫命说:“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假如我问你:“为什么上帝吩咐我们不可制造偶像?”你的回答:“敬拜木造或石造的偶像是不对的。”你答得对。但是想深一层,第二条诫命还有更重要的用意。原来我们绝对不能描绘上帝的形象。虽然圣经作者多次用男性(如父亲)或女性(如母亲)比拟于上帝,但上帝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上帝是超越我们人类极度有限头脑所能想象,所能明白的。记得小时在广州住,常有江西人带猴子来玩把戏,翻筋斗,推小车、打秋千。戏做完了,主人把小圆碟放在猴子手上,它便向观众收铜钱。

  这有点像欧洲穷愁潦倒的小提琴家一样,他在街头演奏后,把头上的帽子脱下,叫他的狗儿向听众数钱。猴子和狗儿所知的极为有限,一点不知道用钱可以买食物、租旅店、和买车票等。主人所懂的,比它们超越多了。我们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却应当知道上帝比我们超越得多了。保罗在描述上帝的卓越时,感觉散文文体的不足,便改用诗体去表达,说:“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谁能解释他的决断?谁能探测他的道路?谁知道他的心意?谁能够替他出主意?”

  犹太民族制造了一个形容上帝的词语,称上帝为“超越万物者”。他们相信世人永远不能完全明白这卓越得高不可攀的上帝。当上帝让耶稣降在犹太国,要帮助他们多认识天父上帝的时候,犹太人毕竟拒绝接受耶稣,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悲痛的一页。

救赎的动机:上帝的爱

  我从六岁到六十岁,这节圣经在中文译本是“上帝爱世人”。十多岁的时候在中学开始读一周五课时的英文课,老师教我们用英文读约翰三章十六节。我在中学(甚至大学)时代,读书不求甚解,所以没有留意这节圣经的英文与中文有没有不同之处。英文译本说:上帝“那么”爱世人,比中文译本更近原文的意义。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十分好,说上帝“那么”爱世人,可惜我六十岁时,这修订版还没有问世。

  耶稣的话,也表达“那么”的情意,他说:“人为朋友牺牲自己的生命,人间的爱,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保罗更进一步表达“那么”的情意,他说:基督按照上帝特定的时机为罪人(不是耶稣所说的朋友)死。为义人死是罕有的;为好人死,或者有人敢做的。但是上帝对我们显出了无比的爱,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罪人原是上帝的仇敌)基督已经为我们死了(罗马书第五章),上帝就是那么爱我们。

  使徒约翰写信给信徒的时候,字里行间,处处流露“那么的情意,”他说:上帝是爱,他的独生子到世上来,用这个方法显示他爱我们。不是我们爱上帝,而是上帝爱我们(约翰一书四章)。

  不久前我在电视观看一幕记事片,描述修女德瑞莎一生在印度为千万在街道上重病垂死的贫民服务。她在街上抱起一个快要死的病人,病人问她说:“你为什么来救助我?”她回答说:“因为我爱你!”这是真正反映上帝对世人的爱,这爱就是救赎罪人的动机。

救赎的对象:世人(人类、万民)

  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是两个天真纯洁无邪,十分可爱的人。但是约翰三章十六节所指的”“世人”,乃是耶利米先知所描述的“世人”,他说“人心比万物诡诈,坏到极处,谁能测得透呢?”约翰福音所描述的世人,是被黑暗笼罩着的世人,需要真光,是不信的世人,需要信心,是拒绝上帝恩赐的世人,需要有接受的心愿,更是犯罪作恶的世人,需要上帝的公义。全人类都在反叛上帝,“人从小时候一心思念邪恶”(创世记第九章)。上帝竞爱这种一无是处的世人,这就是神圣的爱。

  路德马丁说:“我这时代(十六世纪)的世人邪恶之极,反叛上帝,假如我是上帝,我要把他们杀个精光,片甲不留!”幸而他不是上帝。请各位听听怀爱伦这段感人肺腑的话:“在亚当犯罪把世人陷入绝境的时候,上帝大可以放弃人类,他大可以叫他们二人立时承受罪有应得的报应,他大可以命令天使把他大怒的碗倒在二人身上,在宇宙间除掉了这唯一的罪污。上帝却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灭绝世人,却把自 己的儿子变成我们的连枝骨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就因为耶稣取了世人的肉身,便在全宇宙中从来没有犯过罪的众生面前,显 明了上帝对人类的大爱。”上帝真是那么爱世人,上帝也就是这么爱世人。

救赎的行动:上帝把独生子赠予世人

  (这一段文字,我多用“赠予”一词,代替常用的“恩赐”。因为“恩赐”用惯了,熟视无睹,并未明晰者表达新约原文“赠送”或“赠予”的意思。说到赠送,我们会联想到礼物二字,如生日或结婚礼物。耶稣不是物,更不是礼尚往来的礼物。上帝把耶稣赠予罪人,是雪中送炭的举动。对上帝来说,是慷慨无比;对我们来说,是九死一生(或绝处逢生,这就是一次无可比拟的“赠予”的含义。)

  上帝凭着爱人的动机,采取了行动,就是把他的独生子耶稣赠送给予我们。基督教的总意就是神的赠予,福音的总意也是赠予;这不是人给上帝的赠予,而是上帝给我们的赠予。

  知道犯罪这回事是代价极高的一回事吗?上帝为了要赦免我们的罪,曾付出最大的代价,就是耶稣的生命。罪人若拒绝接受上帝赦罪的赠予,便得自己付上极大的代价,就是永死,永死是十分可怕的代价,因为罪必将毁灭罪人。没有耶稣,全人类必遭毁灭。

  罪人若肯接受上帝赦罪的赠予,这代价也是极高的代价,因为上帝要赐下他的独生子,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去赦罪,他的公义叫他不肯空口说白话(广东人口语)去赦罪。

  说起赠送礼物和估计礼品价值的大小,我们通常先看看赠物者本身有多少钱。记得多年前我和几位读音乐的朋友到最富有的住宅区,挨家弹奏,赚此零用钱。我们来到一所极豪华的大厦门前,正要开始弹奏的时候,主人走出来,说;“对不起,请不要弹奏。我们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叫小女儿睡觉,她刚睡着了,请收纳这一块钱,不要吵醒她,谢谢。许多年前,一元美金是个不小的赠予,况且我们也不用弹奏便得了一块钱。可是,这豪华大厦的主人是个百万富翁,他是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他的一块钱就小得如九牛一毛。我心想,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万元。”

  反过来说,假如你只有两分钱,你觉把你仅有的送给需要的人,那是最慷慨不过之举,这就是上帝所采取的行动。中文圣经十分达意,“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对上帝来说,他的独生儿子就是他所有一切的一切,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事实上,当地把独生儿子耶稣赐给我们的时候,他也就是把他自己赠送给我们。记不得是不是司布真牧师的话:“耶稣降生在伯利恒的那个晚上,上帝的天庭被倒空了,上帝破产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赠送的了。”怪不得保罗说耶稣是上帝给世人“非凡的赠予”,是“无法形容的赠予”。怀爱伦说:“上帝把耶稣赠予我们,是毫无保留的赠予,是绝对无法计算其价值的赠予。”上帝不容许宇宙中任何生灵说:“其实上帝大可以显示更丰盛的爱,他还有许多可以为罪人造福的事可做,却没有做出来。”

  耶稣乃是上帝所能给罪人最大的赠予,因为耶稣就是上帝,我们称他为子上帝。使徒约翰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中文圣经许多译本用这个“道”字,我很同情译者的苦衷,因为事实上,没有一个中文字可以表达原文的意义。辞海“字”字条有六项意义,其中只有一条是“道说”。我读“太初有道”这节圣经凡六十五年,“道”字一入目,脑海中便浮起“道理”、“道德”、甚至“道貌”。尤其著者,我虽然国学基础不很坚实,却在读中学时稍为读过道家著作,老庄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而治,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奉元始天尊,又或未儒的道学。这个“道”字,含义太多了。英文把这节圣经译成:太初有“字”,“字”与上帝同在,“字”就是上帝。中国人听来,似乎不十分顺耳,却十足是原文的意思。约翰所用的“字”字,有讲话,发表意见、演讲、叙述、描写、讨论和记述等意思,强调把讲者的种种思想和意见作有系统和合逻辑的排列,有条不紊地分析出来。即是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使徒约翰为什么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上帝显明出来。”使徒约翰宣称耶稣降世的一个大使命,就是向世人显示天父上帝的性格。

  一天,门徒腓力对耶稣说:“请你把父显示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有点惊讶,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为什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怀爱伦说:“耶稣把上帝的思想意念变成声音,叫我们可以听闻。”在自然和科学中,我们找不到上帝救赎罪人的福音,看不见上帝的真面目,也探索不出上帝的性格。但是,耶稣叫瞎子重见光明、聋子能听、哑子能言、跛子能行,显明上帝是一位大医师。对伤心衰拗的人,像拿因城丧失独子的寡妇,马大和马利亚失去了亲爱的弟弟,耶稣叫他们复活,显示上帝是叫人复活的上帝。耶稣对满身罪咎的马利亚说:“我不定你的罪,”上帝是乐意赦罪的上帝。耶稣对罪人税吏说:“我要到你家里吃饭,’上帝十分渴望与罪人交往。耶稣对垂死的强盗说:“你要跟我同在乐园里,”你们罪人若在死前一刻肯转向天父,他便会对我们说:“我一直是在等待你们转向我,你们要跟我同在乐园里。”就是上帝向罪人的心意,他像浪子比喻里的父亲,天天在期望和等待浪子回家。罪人肯回头,是上帝最快乐不过的事。上帝是好牧人,四处寻找那只迷失的羊,把它扛在肩头上,欢天喜地回到羊栏来。他是良善的撒玛利亚人,救助被强盗打得半死的旅客,包裹伤口,带到客店,付上银钱。耶稣显示的上帝,是满有恩慈,不轻易发怒,乐于饶恕,又是喜爱赦罪的上帝。

  我在博物馆看见中世纪欧洲的木刻画,该画有三个像:父上帝的像很细小,表示他离世人十分远,脸面上有怒不可遏的恶相,拒人千里之外。中间是耶稣,形象稍大一些,跟世人接近得多了。他的面孔颇有仁慈的表情,却还有些怒容,叫人看见仍觉栗栗。最大的,是圣母马利亚的橡,她满脸流露着无限的仁爱和同情,毫无怒容。怪不得怀爱伦在讨论黑暗世纪时代的属灵景况,说:“当时世人对上帝的误解,好像有一层黑暗笼罩着他们似的。信徒失尽了对上帝品性的知识。但是现在(就是怀爱伦写这话的时候),我们向世人宣讲的讯息,要像一道亮光射在黑暗中,这道亮光就是上帝的仁慈,他的恩惠和他的真理。……复临信徒们啊!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向世人要宣讲的,是什么讯息?这不是你的讯息,也不是我的讯息,这乃是复临信徒要传的讯息,这当然正是上帝给世人最后的讯息,说:上帝的品性是仁爱为怀的品性,正像耶稣那样仁爱为怀。”

救赎的范围:一切世人

  亲爱的读者,“一切”包括了你。当我们回想在过往曾犯过的罪,有小罪、大罪,甚至可怕的罪,难道我们要问:“上帝不能救我这个罪人?”请牢记耶稣在这里说:“一切”。上帝赐下他的独生子,乃是一切人都可以得救。不错,一切人都犯了罪,但是借着耶稣,一切人都有得救的希望。提出“一切”这一个词,很容易联想到启示录书,启示录书结束的一段话,多次使用“一切”这两个字。圣灵和新妇都说:来!一切听见的人也该应声说:来!一切口渴的人也当来,一切愿意的人都可以白白地来取生命的水喝。请牢牢记住:这一切一切的人变成了上帝的子民,是上帝家庭中的弟兄姊妹。在教会里面不分贫富、不分肤色、不分种族,男女平等。因为当我们与上帝连在一起的时候,便同时也与一切信徒连在一起。上帝圣经明说我们可以得着永远的生命,永远跟这一切的人共享永生。既然我们将来要跟这些人共享永生,我们便应当在今日跟教会里面的弟兄姊妹和睦共处,彼此相爱。

救赎的条件:信靠耶稣

  我常听见有人说,上帝救赎罪人,是没有条件的。从上帝的角度看来,这是对的,因为在我们还没有出生前,上帝已经设立了救赎人类的计划,他没有跟罪人订立任何条件。但是这一节圣经却从人的角度看去,救赎是有条件的,这条件不是我们自己的好行为,而是信靠耶稣。我曾为信靠耶稣作出一个定义:信靠耶稣就是接受上帝的判决,接受上帝的赠予,和接受上帝的要求:

  上帝宣判我说:“你是个罪人。”

  我回答说:“主啊,我的确是一个罪人。”

  上帝对我说:“我把赎罪的恩惠,就是我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赠送给你。”我回答说:“主啊,我感谢你的赠予,我乐意接受耶稣为我的救主。”上帝再说:“我对你有一个要求,我要你在我的道路上行走,我要你做我的门徒。”我回答说:“主啊,我乐意接受你的要求,我要跟从耶稣,作他的门徒。”

  可惜有些人一想起跟从耶稣这个要求,就视为畏途。其实跟从耶稣乃是得到生命的唯一途径。约翰福音说:羊跟从牧人,便得生命,没有牧人便没有生命,我邀请每一位读者来跟从耶稣,使你得到实在生命。

救赎的最大目标:叫一切肯信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我们来到这节圣经的峰顶(核心)。上帝救赎罪人的最大目标,就是叫我们不至灭亡,反得永恒的生命,上帝不要任何一个人灭亡。在约翰福音书中的“灭亡”一词,原意是真真实实的灭亡,就是启示录二十章所说第二次的死--永远的死,绝望的死(对信主的人来说,第一次的死是带有复活希望的死。)上帝不要任何人经受第二次的死,他要人人得到永生,因为他是踢人生命的主。

  当我自己想到永生的时候,我常想到生命的时间要无限量地延长,多想到时间的量和它的长度,永生就是永远生活下去,永远就是永永远远,没有终结、没有穷尽,这一点并不错。记得我十多岁的时候,接受了耶稣基督,很迫切要帮助我的伯父接受耶稣。伯父是个嗜酒之徒,周身病痛。我对他说:‘伯父,我很希望你相信耶稣。”他向我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我信耶稣?”我回答说:“因为你信耶稣,可以得着永生。”他说:“侄儿,我在世界上受这么多的痛苦,我还想永远受苦吗?’伯父这句话,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我从那时候开始,深深知道耶稣所应许的“永生”,是“永”远丰盛的“生”命。除了无限止的悠长岁月--量--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那无限止的美好、福乐的生活--质--的享有。这美好的质素就是源于爱。耶稣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你们若彼此相爱,世人便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爱是生命中最主要的本质,没有爱,便没有生命。在生命中失去了爱,生命便不复存在。所以上帝赐给我们的永生,是存到永远的生命,更是充满真爱的生命,这就是新生命。

  亲爱的读者,我心中时常向自己发这个问题:“何汉从,你的生命是不是充满真爱(上帝那样的爱,就是爱仇敌那种爱)的生命?你心中有没有恨一个或几个人?有没有谁是你不饶恕的?”我希望读者也这样自问。有些时候我可以很诚实地回答说:“我的生命是充满真爱的生命。从前我恨过的许些人,现在一个也不恨了。”我却要时常用这个问题来省察自己,叫我在现在便开始,度充满真爱的永生。

  此外,约翰福音所讲论的永生,跟保罗所讲论不会死和不会朽坏的生命,有很大的分别。不会死和不会朽坏的生命,是在耶稣第二次降临叫义人从死里复活的刹那间开始。但是耶稣在约翰福音多次讲论的永生,现在已经开始了。耶稣说:“凡信我的,就有永生,”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这人不会被带来受审判,因为是已经出离了死亡,进入了生命”(约翰福音第五章二十四节,照原文直译)。这些讯息,对复临信徒来说,实在是好消息,我们现在就已经有了永生。怀爱伦先知在历代愿望书中说:“人借着信心,把圣灵接进心里,这就是永生的开始。”换句话说,永远的生命不只是为将来遥远世代而作的应许,却是我们信徒今时今日便可开始享受的福气,因为我们的生命已经与耶稣连在一起。约翰三章十六节最末的“反得永生”,若照原文直译,乃是“反而可以继续不断地得到永远的生命。使徒约翰写信给他的教友说:“上帝赐给我们永远的生命,这生命是在他的儿子里面。”感谢上帝,赐给我们这位全然可爱的耶稣,他给我们今天、明天,天天带来永生的福乐。

  上帝那么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感谢主!赞美主!阿们!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何汉从
心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