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三章 以色列国

    二十世纪的历史,读起来就象一个巨大的政治体制实验。欧亚地区的国家大批量地采用共产主义作为其政权形式,从理论上将政权放在了劳动人民的手中。其它的国家则试验极端的民族主义,比如德国的纳粹和意大利的法西斯。瑞典等国则选择了比较温和的社会主义政权形式,在这些国家里,政府对老百姓实行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社会保障制度。以后,又出现了一股美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政权,其所崇尚的理念是自由贸易和创业精神能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好的生活质量。最后,我们必须提到中国的企图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优点尽揽其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些实验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比如说共产主义,其优点包括了对中等人家的高保障。每个人的工作和医疗都有保障,犯罪率低,并且对罪恶的惩罚也严厉。终身都有保障,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特别是那些看到在1990年德国统一后,东德人突然之间被推进了民主资本主义的不定旋涡中的人)。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必须承认民主资本主义也存在它的优缺点。优点在于,这种形式的政府的确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繁荣。美国人有自由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做她们想做的事(也受些许的限制),去他们想去的地方。民主资本主义鼓励个人的成就和科学及技术上的进步。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民主资本主义提供极低的个人安全保障。在这样的社会里,也存在歧视少数人的倾向,它是大多数人的暴政。

    因此,如果要从上个世纪的政治体制实验中得出一个教训的话,那就是在这个世界里,不存在理想的政权形式。每个政权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大多数的政权形式更适合远观,而不可近看(最近,我拜访了一个国家,几乎所有同我谈过话的人都梦想着有一天移民到美国)。以色列以极其艰难的方式学到了这个教训。当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定居下来时,他们的政权形式是独特的,上帝直接藉着他的代表,诸如摩西和约书亚等,在以色列掌权。有长老们协助这些领袖执政。这是一种梯级系统,至上及下,从十二族长到千夫长,百夫长至十夫长。但不久,以色列人就觉得埃及和巴比伦的政权形式似乎更好。

申命记历史

 

    约书亚记把我们从出埃及记带到了以色列定居在应许之地的经历。因此如果从创世记开始看,看过摩西五经,再看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一直到列王记,你就发现它们是前后相连的历史,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读起来就好象是一个人坐下来一气呵成所讲的故事。

    申命记是出埃及和以后在迦南地的定居历史之间的过渡。“申命”的意思是“第二次律法的颁布。”第一次的律法是什么呢?就是在西奈颁布的、记载在出埃及记和利未记里的(还有民数记里有一部分)的律法。颁布第一次律法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以色列民与上帝在旷野中的关系。而申命记的着眼点不在旷野,它是以色列在南地定居后要遵循的宪法。因此申命记为出埃及记和以后在迦南地的历史之间提供了一个自然的桥梁。

    好些学者都看到从创世记到列王记下,其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因此他们发明了“申命记历史”这个词。从约书亚到列王记下,这之间以色列的历史都是从申命记的角度来衡量的。记载在申命记的律法是评估以色列历史的标准。当某个国王按照申命记的标准做对了某件事情时,他就被认为是一个好王;反之,当他忽略了申命记的律法时,他就被认为是恶王。

    为什么人会写这样的历史呢?人们写历史是为了教导不同时代的人。历史帮助我们从过去的错误当中学得教训。因此,写圣经历史是为了让后人读了之后悔改。虽然以色列的历史讲述的是上帝大能的作为,但其中也记载了上帝子民的行为。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记载都不是很光彩的,他们总是不忠心,总是顽梗,总是遇到麻烦。历史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鉴戒。

    关于圣经,我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我们能从它所描写之人物的失败和错误中受益。我们看到以色列不断地重蹈亚当的覆辙。当以色列重述他们自己的历史时,他们不仅再次确认了对上帝的信仰,还对他们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其中好象有两个同时并存的原则,就是:上帝总是信实的,而他的子民总是不忠的。从某种角度来讲,以色列和上帝都是很具有一贯性的,你简直都可以预料到他们最终发展的方向,一方是朝着不忠的方向,而另一方则永远都是信实的。

    就是在这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看到在前面一章里,上帝的目的是藉着亚伯拉罕来恢复伊甸园,这就是迦南地所代表的。但当你读完整个旧约圣经之后,你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伊甸的恢复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这说明有关旧约圣经的什么问题?这说明它不是一部完整的书。因此从来就没有一个宗教是单单建立在旧约圣经的基础上的,因为这样的宗教绝对是个不完整的宗教系统。那你会说,犹太教呢?犹太教不是旧约圣经的宗教。它是一个解释并扩充旧约圣经的宗教。在《弥希拿》(Mishnah)和《塔木德》(Talmud)里,我们看到了那与旧约圣经同时发展并互动而成的口头遗传。当然,基督教也有新约圣经,而新约圣经是建立在旧约圣经的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也有可兰经。因此,现在有这三种方式,使旧约圣经成为了一个对今天的世界具有实际信仰意义的、活泼的经典。 

    扩充旧约圣经的最好的方法是旧约圣经本身采用的方法。在这本书里,你将会看到旧约圣经里的材料是怎样发展的,然后你要看到新约圣经是怎样采用同样的释经原则来处理旧约圣经里的信息的。这一点对基督徒正确理解圣经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以上的这部分内容,就是:申命记历史检测的是以色列是否遵守了同上帝所立的约,而检测的结果往往是负面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呼召其读者悔改对对上帝完全地效忠。我们将回顾以色列在迦南定居的两大历史时期,它们是申命记历史的核心。

应许之地的历史:无政府状态时期

    当以色列最初在应许之地定居下来时,他们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于是他们陷入了一段分散的地域性控制的时期。士 17:6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当时没有中央政府,有的只是混乱,各行其是。事实上,士师记的故事描述的是混乱的循环轮回,换句话说就是无政府状态。

    在这段时期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经历了无数次与出埃及经历相似的经验。上帝将以色列带出埃及地的大能作为,又以较小的规模重新不断地演示出来。在士师记里,至少有十二次,部分以色列人被外面的强敌所掳,然后上帝就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就好象当初他差遣摩西拯救所有支派出埃及一样。在这十二位士师中,以基甸和参孙最为著名。  在士师记中,灾难和拯救不断交替地发生。有谁在这段时期中是信实的呢?上帝是信实的。他总是在那里。每当以色列人需要的时候,他总会兴起一个士师来拯救他们。相反,以色列人却总是不信实的。几百年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混乱的方式是不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的,因它无法为日常的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因此,到了撒母耳的时代,以色列民中产生一个呼声,他们要求一种更集中的领导,要象别的民族一样,要一个王。

土地的历史:君主政体的角色

    但君主政体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本身就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撒母耳记针对的是王位的问题。事实上,先知撒母耳就此问题发表过多次讲话。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那些短讲吧。撒上 10:17-25 就记载了一次。你一边读它的时候,要一边问你自己这个问题:立王是上帝的旨意不是?

    撒上 10:17-18: “撒母耳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领你们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救你们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 撒母耳在这里干什么?他是在重述以色列的历史,他在背诵上帝的大能作为。而这正是贯穿旧约圣经的一个不断重复的惯例。但是,当他把上帝的大能作为重述完毕之后,他开始讲述另外的事情。

    “你今日却弃了救你脱离一切灾的上帝,,求你立一个王治理我在你们应当按着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面前”(撒上 10:19)。在这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以色列是上帝大能作为的历史产物,但是,以色列同时也是上帝作为的拒绝者。

    根据 撒上 10:19,以色列立王是上帝的旨意不是?答案看来是否定的。但是当士师记在描述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时,又似乎是在期盼着有王出来统治以色列。当我们全面地来分析撒母耳讲话的背景时,我们就发现,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

    “于是,撒母耳使以色列众支派近前来掣,就掣出便雅支派来。又使便雅支派按着宗族近前来,就掣出特利族,从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找他却不着,耶和华说,那人到里来了没有。耶和华说,他藏在器具中了。众人就跑去从那里出他来。他站在百姓中,身体比众民高撒母耳众民,你看耶和拣选的人,众民中有可比他的?众民就大声,愿王万撒母耳将国法百姓明,又上,放在耶和面前,然后遣散众民,各回各家去了”(撒上 10:20-25)。

    如果一切都平等的话,那最好就是只有上帝作王,而不要人来作王。但士师记表明,今生的生活不可能总是平等的。因此尽管君主制并不完美,上帝仍然采用了它来管理以色列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色列民求王的方式以及他们求王的目的,都是对上帝及其代理人撒母耳的拒绝。但同时,上帝还是采纳了他们的要求,并为该制度的正确运行提供了指导。他还为他们选择了一个领袖。

    这就提出了一个有关上帝的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当上帝认为这种制度对他的子民并不好的时候,却仍然接受这种制度,甚至将它接管下来,替他们物色了一个王?他是否感到,在那种特殊情况下,这是他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情?或许,他是在象人间的父母有时所做的一样,放任自流,希望借此让他们得到某种教训?从申命记来看(申命记早已预见以色列终有一天会请求立王,申 17:14-20),王权制度的问题在于,从此,在上帝面前,以色列民就被王所代表了。而那个王的一举一动代表了全民族。因此,以色列民在上帝面前,本应他们集体承担的责任便完全转移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而这个人将以他们的名义行动。在申命记里,整个民族的顺从或悖逆与全民族的祸福休戚相关。骤然间,一个人的力量将决定整个民族的命运。

    如果这一个人决定行恶的话,整个民族将遭受苦难。因为一个个王所犯的罪,使但以理(但 9:1-19)及其他虔诚的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因为以色列和犹大历史上的王大多行不义,导致整个以色列民族走下坡路,最后以被掳告终。因为以色列放弃了他们的责任,而将它转移给了他们的君王,上帝和他子民之间的交流就变成了先知与君王之间的互动。贯穿整个以色列历史,上帝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成为先知与君王之间的冲突。先知们为上帝说话,而君王们为人民说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士师的角色被分派了。在士师统治时期,先知和君王是一体的,士师既是先知又是君王。先知同时担任了君王的职分。上帝同士师之间的行动是一致的。但是,当这两个角色被分派开来之后,其结果往往就是,只有先知在听从上帝的话,而君王只是一个纯粹的政客。多数情况下,以色列的情形并不妙。

    因此,在这段时期里,上帝继续将他的子民从他们自找的各种被掳境遇中拯救出来。上帝的这些小作为可以从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征战中看出来。在这一系列的战役中,以色列人相继在参孙,扫罗和大卫的领导之下。在这段时期里,我们还看到了耶罗波安与埃及的冲突,以色列与亚述和叙利亚的争战,犹大与摩押,亚扪,亚述及巴比伦的关系。贯穿整个王朝时期的历史,你都会发现上帝总是信实的,而他的子民总是一贯地不信实。我们将继续研究旧约圣经的后期先知书。在这些令人费解的书卷中,贯穿了一个伟大的主题。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蒋葆临牧师 翻译:刘忆牧师
心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