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七章 从“便雅悯之门”进入新耶路撒冷

    便雅悯是雅各十二个儿子中最小的,他是雅各爱妻拉结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是约瑟的同母弟弟。他生下来给母亲带来了苦难和死亡。

 

    雅各一家从巴旦亚兰回来,途经伯特利,上帝向他显现,给他改名叫以色列,应许基督将从他的后裔中降生。“将来有一族,和多国的民从你而生,又有君王从你而出。”并申明要将迦南地赐给他和他的子孙为业。(3510-12)雅各满心喜悦,但不久就面临痛苦。

 

    “他们从伯特利起行,离以法他还有一段路程,拉结临产甚是艰难。收生婆对她说:不要怕,你又要得一个儿子了。她将近于死,灵魂要走的时候,就给他儿子起名叫便俄尼。”(3516-18)“便俄尼”意思是“苦难之子”。拉结起这个名字,无疑是有感而发,要这个儿子永远记住死去的母亲,为他所经受的怀胎、生产的苦难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但雅各却认为这个名字容易引人伤感,给儿子改名叫便雅悯,意思是“右手之子”或“有倚靠的儿子”。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力量的名字;也是流露父爱、安慰妻儿的名字,表示自己作他的靠山,他们可以放心。因此圣经上没有人起名叫便俄尼,而起名叫便雅悯的,却大有人在。(见代上710;拉1032;尼3231234)

 

    便雅悯是小儿子,一生下来就没有母亲,雅各对他加倍宠爱是可想而知的。约瑟被哥哥们出卖为奴后,雅各更是把便雅悯视为心肝宝贝。过度溺爱就难免会影响他品格的成长。雅各临终前曾形容他:“便雅悯是个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夺的。”(4927)可知他性格中的一些偏向。

 

    “狼”这个词,圣经上一共出现五次(4927;太7151016;约1012;路103)完全是贬义,它的特性是残暴、贪婪、喜欢撕裂羊群,而且经常结伙同行,伤害人畜,作为恶人的代名词。

 

    “撕掠的狼”,说明便雅悯的为人有些凶暴骄横、任性、缺乏同情。“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夺的。”这说明他很自私,高兴掠夺别人的占为己有,不肯施予助人。

 

    另外,有些眼光短浅,只顾现实生活的享受,对将来的计划,不加考虑。这种品格的养成,不能不说和他父亲雅各的过分溺爱、迁就没有关系。这种从小培养的性格如果不改变,是很难得到上帝喜悦,进入天国的。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便雅悯的性格,后来有了非常明显可贵的改变。到摩西临终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祝福时,对便雅悯的评价和雅各大不相同,完全是赞美之词了。你看,“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同耶和华安然居住,耶和华终日遮蔽他,也住在他两肩之中。”(3312)

 

    这是多么高洁、可敬的称赞呀!得到耶和华的亲爱,和耶和华安然居住,说明他是遵行耶和华的旨意,符合他的要求。“谁能登居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是寻求你面的雅各。”(243-6)

 

    “住在他两肩之中”是什么意思呢?有些圣经学者认为这意思是说,耶和华像牧者一样,把便雅悯背在肩头上,如同耶稣在失羊的比喻中所说,主人找到失去的羊,“找着了,就欢欢喜喜的扛在肩头上。”(155)也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预言,论到将来的圣殿会座落在便雅悯支派所分得的产业的边界上。

 

    我个人觉得这两者见解并不予盾,可能兼而有之,这并非是故意调和,而是根据圣经所记载便雅悯支派的表现,所得出的结论。

 

    在士师时代,便雅悯一度迷失正道,面临整个支派灭绝的危机。便雅悯的基比亚城部分匪徒,强奸一位利未人的妾致死。这个恶行引起了其余十一支派的公愤和围攻。便雅悯支派不但不认罪还不交出凶手请求宽恕,而且动员二万六千兵士,反而攻击以色列十一支派的四十万军队,非常狂妄自大。开始胜了两仗,杀死以色列四万军队,趾高气扬:第三天惨败,死了二万五千一百兵丁,只剩下六百人逃到旷野躲了四个月。以色列十一个支派起誓,不将他们的女儿嫁给便雅悯人,他们这一支派就面临灭绝。这真是一只迷途濒临死亡的羊。

 

    这时候,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上帝面前,放声痛哭,为他们的弟兄后悔,为何以色列中要绝了一个支派呢?在上帝的引导下,他们先是把从基列雅比俘虏了四百个处女,给剩下的便雅悯人为妻。又准许其余的二百人,在示罗的女子出来跳舞时抢来为妻,这样才挽救了便雅悯支派灭绝的危险。(见士师记1921)这真是耶和华像牧者一样,把便雅悯这迷失的小羊,扛在肩上拯救回来。

 

    这次悲惨的经历,无疑地给便雅悯支派一个惨痛的教训,了解到离开上帝,违背他的律法,狂妄自大,坚持犯罪的人,真是自取灭亡。士师记详细记载这件事,也是为了警告后世的信徒。

 

    此后,便雅悯支派人数最少,成了“小便雅悯”。扫罗曾对撒母耳说:“我不是以色列中至小的便雅悯人么?(撒上1021)诗人也说:“在那里有统管他们的小便雅悯。”(6827)便雅悯虽然小、人数少,但人才辈出,第一个以色列王扫罗;在波斯帝国做王后和宰相的以斯帖和末底改;使徒保罗;都是“小便雅悯”支派的人。

 

    可喜的是便雅悯及其子孙、有接受教训改过自新的特点。便雅悯之所以能从“撕掠的狼”变成“耶和华所亲爱的”,一方面是到了埃及以后,他的哥哥约瑟一定根据自己的经历,针对弟弟存在的自私、任性、眼光短浅等缺点,进入尖锐的批评和有力的教育。

 

    另一方面,在埃及为奴的岁月中,他和他的子孙在百般的危难艰辛中,认识到唯有倚靠全能的耶和华脱离罪恶,才能走向平安。这次便雅悯支派一度濒临灭绝的沉痛经历,也给他们叩响了警钟,重新投靠在耶和华的怀抱之中。

 

    便雅悯支派所分的地业,和犹大支派的地业紧连为邻,圣殿就建在他们的边界上。“住在他的双肩上”,这无疑有利于他们敬拜、亲近真神上帝。

 

    到了罗波安做王时期,以色列以耶罗波安为首的十支派背叛了大卫家,另建邱坛,为鬼魔、为牛犊,设立祭司。便雅悯支派何去何从,面临重大的抉择。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便雅悯支派作出了正确英明的抉择,和犹大支派站在一起,不归附耶罗波安不跪拜牛犊,立定心意,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华,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见代下第11)这又一次展示了他要“同耶和华安然居住”得到“耶和华终日遮蔽”的福气。

 

    到了犹大国的末期,耶利米预言,犹大的灾祸时,就特别呼召:“便雅悯人哪,你们要逃出耶路撒冷。”(61)可见上帝对便雅悯的爱护和关心,一直“住在他两肩之中”。

 

    综合上面的分析,根据便雅悯支派的一贯表现,我觉得属灵的便雅悯支派,应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他们是“苦难之子”。意思是他们在苦难的经历中,接受耶稣为救主的,如同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那位强盗,目睹耶稣的超凡表现而求主说:“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2342)

 

    他们也可能是传福音的人,在苦难中所结的果子,好像保罗称阿尼西母是“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10)他们也可能是像“十四万四千人那样,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714)

 

    2.他们经历苦难的磨炼,能靠主克服原来的自私、任性、短见等缺点,成为与主亲近、密切相交的人,到全能者的荫蔽,得属灵的能力和平安,成为“右手之子”“有倚靠之子”,有能力为主作见证。

 

    3.在属灵的重要抉择关键时刻,他们能坚决站在上帝这一边,不向罪恶妥协,拒绝撒但的引诱,立场坚决,捍卫真理,机智勇敢地争取得胜。

 

    4.他们可能出身卑微,人数稀少,处境困窘,但一听上帝的呼召,就挺身而出,肩负重任。如同便雅悯支派的扫罗,被选为以色列王时,谦虚、勇敢,奋战亚扪人,使以色列人扬眉吐气。又如在书珊城中的末底改和以斯帖,能靠主保护犹大人脱离死亡,得到众弟兄的喜悦,推动圣工的发展。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