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是雅各的妻子利亚所生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名字是“赞美”的意思。(创29:35)
按年龄的大小排列,犹大排在第四,不居首位。以色列的长子流便,因他污秽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约瑟。犹大虽然没获得长子的名分,但“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代上5:1,2)
“胜过一切弟兄”是指什么而言呢?“君王也是从他而出”,指出将来他的子孙,也包括属灵的以色列国的君王。(参弥5:2;太2:5,6)但这个“也”字也指出犹大“胜过一切弟兄”之处,尚有其他的含义存在。
雅各临终前,预言他众子的日后必遇之事。提到犹大,他是这样说的:“犹大啊!你弟兄们必赞美你,你手必掐住仇敌的颈项,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犹大是个小狮子,我儿啊!你抓了食便上去,你屈下身去,卧如公狮,蹲如母狮,谁敢惹你。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到细罗(赐平安者)来到,万民都必归顺。犹大把小驴栓在葡萄树上,把驴驹拴在美好的葡萄村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创49:8-12)
摩西在未死之先,为以色列人所祝的福中,对犹大的祝福是“求耶和华俯听犹大的声音,引导他归于本族;他曾用手为自己争战,你必帮助他攻击敌人。”(申33:7)
我们比较一下雅各和摩西两位先祖,对犹大和约瑟的预言与祝福,发现这二人的福分都很大,但似乎约瑟的福,偏重在物质的富足上,按以色列人的规定,长子可分得双倍的产业。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后,分土地为业时,约瑟的两个儿子玛拿西、以法莲都分到了土地。而犹大的福分,则偏重于属灵方面的特权。
启示录第七章提到十二支派中,爱印的十四万四千人时,把犹大支派列在首位,是很明显的证据。排在第四位的犹大,为什么能在属灵方面居首呢?从犹大本人的经历,以及他子孙的某些突出表现,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和启迪。
雅各祝福犹大说:“你弟兄们,必赞美你;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圣经记载约瑟的弟兄,曾向身为埃及宰相的约瑟屈身跪拜,却没有记载他们如何向犹大下拜。他的弟兄们,由衷地赞美犹大、尊敬和服从犹大,是因为犹大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高尚的品德,伟大胸怀,可贵的精神,领人肃然起敬,高山仰止。
当一些兄弟要杀害约瑟时,流便以长兄的身份鲜明地表示:“我们不可害他的性命,不可流他的血,不可下手害他。”(创37:21-22)其用意是要保全约瑟,阻止他们行凶,但因为自己行为不检,失去威信,得不到弟弟们的拥护和支持。
老二西缅和老三利未,性情凶暴,报复心重,极力主张害死约瑟。这时,老四犹大就对众弟兄说:“我们杀我们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什么益处呢?我们不如将他卖给以实玛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弟兄,我们的骨肉。”(创37:26,27)
短短的几句话,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支持长兄流便的主张,又照顾了西缅、利未的极端报复情绪。说明杀弟兄有害无益,是智者所不为;又以弟兄骨肉之情,来打动恨心正浓、杀气甚旺的哥哥。
“众弟兄就听从他。”这固然是肯定犹大的这次提议,得到众弟兄的拥护,但也反映出他为人正直聪敏,善于规劝,手足情深,深孚众望,所以得到兄弟们的敬重,言听计从。
犹大的这些优点,以及勇于承担责任,乐意自我牺牲的精神,更突出表现,是在向父亲恳求允许便雅悯,和他们同往埃及买粮,愿以自己性命作保,和在埃及宰相面前请求,允许他代替便雅悯负罪为奴,这两件事关及全家安危的大事上看出。
雅各全家七十人,面对饥荒带来死亡的威胁,他亟需遣儿子再往埃及买粮,由于害怕幼子便雅悯,重蹈他哥哥约瑟的覆辙,一去不复返,所以雅各坚决不让他去。而上次买粮时,埃及宰相却坚持要把他们的小兄弟便雅悯带去,才能卖粮给他们,并释放被拘留在押的西缅。
老大流便和老三利未,处在这种僵局,毫无办法,进退维谷,坐以待毙。是犹大挺身而出,向父亲详细陈明原委,并保证要把小弟弟便雅悯平安带回来。“我为他作保,你可以从我手中追讨。我若不带他回来交在你面前,我情愿永远担罪”(创43:9)。表现出崇高的道义感和责任感。
他们再次下到埃及买粮。约瑟故意设计要留下便雅悯为奴,以试验众兄长,是否还和以前对待自己那样,心怀妨忌仇恨同胞手足。这时又是犹大站出来大胆陈词,说明老父幼弟二人,如何相依为命,便雅悯如不回去,势必使年迈的父亲“白发苍苍、悲悲惨惨的下阴间去了。”
他又主动提出:“现在求你容仆人住下,替这童子作我主的奴仆、叫童子和他哥哥们一同上去。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见我父亲?恐怕我看见灾祸临到我父亲身上。”(创44:30-34)
情词恳切,声泪俱下,这种宁愿牺牲自己替弟弟赎罪、挂念老父幼弟身心安危,胜于自己的精神,正是基督为人类中保、替世人赎罪,求天父赦免的使命的表现。因此,约瑟情不自禁地和众兄长坦然相认,他们在惶恐震惊之后,带来莫名的喜悦,为以色列家下埃及度饥荒,铺平了道路。
痛定思痛、饮水思源,众弟兄怎么会不赞美犹大,甘心向他下拜呢?犹大得到弟兄的敬佩享有很高的威望,得到父亲的祝福,完全是由于他的高尚品德,和勇于自我牺牲,凡事顾念他人,坦率陈词,充满无私之爱呀!
正因为犹大具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德,可歌可泣的精神,得到的赐福:“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万民都必归顺。”人类的救主,就降生在犹大支派之中。
怀爱伦师母曾指出:“百兽之王的狮子,乃是犹大支派最合适的象征,后来这个支派出了大卫,而“大卫的子孙”,“细罗”,就是,“犹大支派的狮子,一切执政掌权者,最后必向他屈膝,列国必向他下拜。”(先祖与先知214面)
犹大本人的经历,圣经记载不多,他的子孙中不少杰出人物,表现出色。以色列人出埃及第二年,数点能临阵作战男丁总数时,犹大支派人数,居十二支派人数之首,是东边安营三个支派的统率者,行军时作为第一队往前行。(见民数记1、2章)在征途中作战勇敢,战绩显著,因此,摩西的祝词中指出:“他曾用手为自己争战,你必帮助他攻击敌人。”
摩西选派十二探子去侦察迦南,其中十个支派的探子都为迦南居民的城池坚固,和体格魁梧所吓倒,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我们看自己如同蚱蜢一样。”又散布悲观论调动摇军心、民心,以致“全会众大声喧嚷,那夜百姓都哭号。”大发怨言:“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者死在旷野。”甚至准备背叛,走回头路,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罢。”
在此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两个探子——摩西助手以法莲支派的约书亚,和犹大支派的迦勒表现为中流砥柱,排众议,宣称靠主必胜,振奋军民。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他们充满了对耶和华的无限信赖和忠诚,发言气壮山河,落地有声。”
当时,“全会众说,拿石头打死他们二人。”他们为了坚持真理,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大义凛然。耶和华称赞迦勒说:“惟独我的仆人迦勒,因他另有一个心志,专一跟从我,我就把他领进他所去过的那地。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为业。”
(见民数记13、14章)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二十岁以上的男丁,多达60万。但活着进入迦南的,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多么难能可贵!
四十年后,85岁的迦勒回忆往事,曾豪迈地对约书亚说:“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一天,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如何,现在还是如何。”(书14:11)这种豪言壮语,反映出迦勒对耶和华的忠贞,数十年如一日,老当益壮,真如我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曹操诗中所描述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士1:1,2)。说明上帝充分赏识犹大支派的忠贞,和有勇有谋。犹大支派果然不负神愿众望,攻占耶路撒冷,以后成为以色列国的首都和圣殿所在地。
迦勒年老没有亲自作战,但以女儿押撒作为奖品,鼓励青年人英勇作战。他的侄子俄陀聂身先士卒,夺取基列西弗,以后成为迦勒的女婿,又成了以色列人第一位士师,使国中太平四十年之久(见士1:11-13;3:9-11)。足证迦勒对上帝忠诚的勇毅精神,已成为犹大支派的优良传统。
大卫王是犹大支派的英雄人物,他虽然有严重的缺点,但在以色列诸王中,无疑是最受耶和华恩眷的。他又是著名的音乐家和诗人,他写的许多诗篇,反映出他无论处在任何景况下,都是赞美耶和华的慈爱和圣德。“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诗34:1)“我因你公义的典章,一天七次赞美你。”(诗119:164)
在他的身上和诗中,深深体现出他的先祖犹大(赞美之意)名字的真实含意。大卫给他儿子所罗门的最终遗言是:“你当刚强作大丈夫,遵守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照着摩西律法上所写的,行主的道,谨守他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王上2:1-3)以聪明智慧称的所罗门,牢记父亲遗训,蒙上帝恩眷,建造圣殿,国势强盛,彰显耶和华的名。晚年一度堕落,但迷途知返,留下的箴言、传道书和雅歌,三千年来,引人归主,感人极深。
犹大支派更值得自豪的,耶稣基督的家谱,列在犹大支派之中,这“犹大支派的狮子”,永为万王之王。
综上所述,属灵的犹大支派的特点应该是:
1.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顺逆、穷通、得失、祸福,都信靠主、赞美主。“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5:19)因为耶和华亲口吩咐:“上帝的众仆人哪!凡敬畏他的,无论大小,都要赞美我们的上帝。”“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启19:5,6)
2.他们坚持真理,富有正义感,遇见困难阻力,挺身而出,有勇有谋,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善于说服劝阻,团结族人,排难解纷,止息纷争,给众人带来平安和福乐。
3.他们完全信赖上帝的力量:对上帝无限忠贞,不为敌人外表的强大凶暴所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努力振奋众信徒,靠主前进,数十年如一日,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深受同道的敬仰和赞美,真是德高望重,是余民教会的宝贵财富,人中瑰宝。
犹大之门是“平安(细罗)之门”、是“赞美之门”、是“勇敢之门”,具有以上特点的圣徒,将来定能从犹大之门进入新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