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华南联合会

【返回上级目录】

 华南圣工

杨健生

    本会在华圣工是在华南开始,拉路在香港向外籍水手工作,谭爱德在广州开办『伯特利女校』,郎尔布开设『益咎男校』,二校在革命时停办,后由许华锦合并称三育学校。由广州向各方发展,在佛山、江门、盐步、清远、曲江、石歧,台山等地开设教会,称广州区会,以后得米勒耳医生协助,在广州兴办了,『东疗养院』,高清瑞医生主诊多年,战后在台山,由李雁南长老大力支持,也办了一间『基督医院』,黄子克,郑全成医生为院长。

    l 9 0 5年,刘俭医生回来后,先在佛山,后在南宁开办小乐园医院,小乐园是广西区会的支柱。沿西江在梧州、桂平,百色等地及南部郁林、合浦,北部柳州等地均有教会,区会及『广西三育研究社』设在南宁。

    后有人到海南开新工,建立几间教会,成立海南区会,但战火频繁,根基不稳,故只是短期现象。

    广东省东江一带及西江东南部三个县,居民多说客家话,恩帝孙、那基里二位很早在客家开工,罗更新又鼓励栽培了许多青年传道士,所以工作兴旺。兴宁、梅县、紫金、河源、龙川等廿余处有教会或布道所,在惠州纪默思医生在l 9 2 6年开办『惠安医院』,对圣工帮助甚大,不但服务乡里,建立信赖,也造就不少青年,客家区会至今是华南圣工最兴旺的地区。

    潮汕地区人民说潮州话,早期有洪子杰牧师领导。

福建省本为一个区会,后来因语言有异,一分为二,闽南有郭子颖、安理纯、汉谨思各牧师领导,在厦门鼓浪屿建立『美华中学』,从学校分校散叶,由鼓浪屿分到厦门、漳州、泉州、惠安、石码、海澄、东泗、同安及其它地方,早期牧师还有洪金喜、洪柏生、郭尔康、洪庆墉等,后有李天遮,杨德兴在战后去台湾开新工。

    福建北部居民说福州话,以福州为中心,由郭子颖开工,沿闽江各处都有教会。在福州的三育学校,培植了不少人才,早期牧师有林新熹、蔡国庆,由闽北出身的职工有黄如愚、蔡书坤等人。

    华南粤、闽、桂三省圣工,在中国算是鼎盛之区,联会中常名列第一,但在广州及广西省,根基不稳,近二十年进展很慢,远不及东北四个区会进步之神速。

    华南联合会除抗战l 9 4 ll 9 4 5之几年迁入客家老隆,一直在香港,由西人主政,工作多由各区会主导。




2 客家区会圣工略述

张垂裕

    复临运动的信息l 9 0 2年传到广州,l 9 0 5年有五位客家青年接受真理(其中一位名罗新才),他们是广州区会的果实,也是客家教会的萌芽。

    l 9 0 9年恩帝孙和罗更新到达惠州,时值该地区掀起排斥基督教运动,开展圣工,困难异常,他们披荆斩棘,垦荒撒种。

    l 9 l 0年,那基理到惠州协助,在惠州县城门外购得一块空地。l 9 l 1 年,在其上建筑了传道士住宅及办公室,另外在水东街租屋,作宣道处所。客家区会从此成立,它的范围包括粤东、粤北所有讲客家方言居住的县以及江西的龙南、定南和虔南三县,人口八百多万。

    l 9 l 5年,除建立若干地方教会外,还创办五所小学校。它既可解决当时农村儿童少年入学问题,又可吸引学生家长前来听道并支持教会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同时,也吸收一些青年知识份子在教会工作,解决就业困难,他们日后成为客家区会的支柱。

    l 9 l 6年有一对医药布道士韩森夫妇来到惠州,看见该地区三万多人中没有一所医院,动了慈心,在他们住宅楼下开设了个小小的诊所,这就是惠州惠安医院的前址。

    l 9 2 6年,纪默思医生和夫人到惠州创办惠安医院,为当地的麻疯病者附设分部,进行新法治疗,社会称善。l 9 2 8年,新建院舍落成,不久,办护士学校,训练极需的护理人才,除了辅助本院医疗工作外,还为附近县镇培训了许多医士,充当福音右臀,例如河源观音阁开设诊所的郑道新和『龙川佗城福音诊所』的所长锺伟民,他们就是『惠安医院护士学校』的首届毕业生。l 9 3 2年,纪院长回美国,由曾任代院长一年,后到上海随米勒耳博士学习进修的苏慧川医师接任院长,他锐意拓展,扩展医务,设备完善,技术先进。抗日战争期间,于惠州府城开设『惠安分院』,市中心设分诊所,惠州一度沦陷时,该院迁到老隆,借县医院院址开展工作。『惠安医院』成为粤东地区的医疗中心,一时称盛,名驰遐迩,此是后话。

    l 9 2 9年,客家圣工二十周年之时,客家区会共有教会8处,安息日学27个,小学4所。职工57位,教友702人。这些数字,似微不足道,但是年,中国全国共有教会140个,安息日学390个,大学l所,中学13所,小学106所,职工899人。客家区会只有广东省三分之一的土地,其教友人数竟达全国人数百分之九,以面积密度计为全国各区之冠,可云盛矣。按照本会1 9 2 9年监记载,客家区会组织名单如下:

    会长:                  恩帝孙

书记兼司库:            恩帝孙夫人

区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恩帝孙  纪默思  罗新才  罗德峻 徐卓鹏  吴育斌 张化民 温少文  张星初    刘子尧  吴跃池  恩帝孙夫人

牧师:                  恩帝孙  罗新才  徐卓鹏  张化民 罗德峻 吴育斌

    教士:                  纪默思  韩森

  传道士:                纪默思夫人  思帝孙夫人  韩森夫人  吴跃池  罗德全  李奕廷    温少文 何清 王超三 李道芬  罗慕园  末玉如  孙才友  张星初 张道范 李梅华  杨道容 黄楫舟 罗惠安    张国恩 刘子尧 丘达三  丘项真(女) 黄永发(译音) 蔡敬三

教师:                          钟群英(徐卓鹏夫人)  吴跃池  陈春华 钟育汉  李春时

    客家区会前二十年圣工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发展,余不辞謭陋,冒昧分析其因为:

1)恩帝孙等领导人工作认真负责,谦和可亲,关怀同工,不辞辛劳,每年遍访地方教会。

2)除直接宣道,开布道会,派送宗教书刊小册外,充分运用办医院,办学校这传福音的左右臂,吸引病人、青少年及其家人来就真光,融洽社会关系,提高教会知名度。

3)挑选吸收一批渴慕真理,勤奋好学,富有朝气的青年知识份子,送往广州、上海的本会学校深造,或办短期训练班,充实职工队伍,加强基层建设。

4)崇真会(巴色会)早在l 9 0 8年就在客家地区一带成立教会发展信徒,本会信徒向其中一些信徒宣传三天使警告,他们立即掉转脚步,加入余民教会。这活动时间不长,效果明显,基础牢固。

5)信徒入会后,运用『安得烈精神』(即自己信主后,立即介绍兄弟,亲戚、邻居,朋友接受福音,连锁反应,滚雪球似地扩大队伍。)以龙川鹤市为例,最初只有张德敷及其夫人叶细妹加入本会,以后辗转牵引成为本会职工的,先后有张绍山、张道范、张道雄、张国瑞、张星初,张国恩,张振纶、张蓉青、张文山、锺德明、锺群英、李梅华、陈春华、李善廷、杨道容、锺育汉、钟光汉、黄汉青、徐旭祥等近卅人,龙川一个县就有老隆、龙川城、鹤市三个教会。

6)大多数传道人建立家庭祭坛,早晚家庭礼拜,全家信主,支持教会各    项工作,叉培养了下一代的接班人。上列名单中的儿女,不少都是本会的职工或坚固信徒。

    l 9 2 9年起至l 9 5 1年为止,先后担任过客家区会会长的有谭保罗、康克典、胡德纯、李达明、张国恩等牧师,担任书记兼司库的有谭保罗、李龙镜(李环境)、劳礼铭、卢维端(女)、礼鸿儒等。

    在这二十二年期间,获新封的牧师有张国恩,获得教士证书的先后有何清、张国恩、沈文墉、张星初、张道雄、李梅华、杨道容、卢维端、张蓉青等。

    二十二年中,先后担任各部干事的,据不完全的记载有:

    (缺1 9 4 5l 9 4 8年名单)

    医药部:纪默思、苏慧川、郑全成

    家庭布道部:徐卓鹏、罗道原、钟育汉、张国瑞

    教育,青年部:康克典、锺新仿、何清、张国恩、张道雄

    安息日学部:罗道原、张垂裕、张道雄、何清

    文字布道部:罗惠安、孙官清、罗云皋、吴秉钧、李德标、张国瑞、何清

    这期间,可以说,人才荟萃,来自各方,但教友人数增加甚微。l 9 3 5l 9 3 7l 9 4 2l 9 4 4年中,最高数为750,仅此l 9 2 9年增加50人左右。这原因似和抗日战争有关,一部份国土沦陷敌手,『华南联合会』和『华南三育研究社』又迁到老隆四年之久,有以致之。领导及职工调动频繁;经济来源一度中断,引起少数职工生活不稳,缺少建立区会的『三育研究社』以凝集人才札根斯地,亦有一定的影响。

    所幸自l 9 7 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客家地区福音圣工蒙主恩佑,星火燎原,信徒达数万之多,张道雄、张国瑞(至l 9 9 7年仍在紫金市仁里,家中设聚会点)及吴兰英(吴跃池之女),李国英(李梅华之子)等均为中流砥柱难能可贵。余深信,将来得救群众圣徒中,必有客家先贤精英在内。

    l 9 7 75月于客家区会

    共有堂址:惠州  城色湖  观音阁  显村 龙川  老隆  鹤市 河源 紫金  梅县 五华 兴宁 江西

 

县份

教会地点(包括安息日学)

说明

五华

歧岭

初期似有小学

兴宁

县城

 

梅县

县城

胜利后买了三层楼房

和平

县城

最初在东坝祖屋,以后到城里租屋,买有地,胜利后建堂,中国后无人在,房在土政府。

连平

彭县

曾办小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是李道芬教学,用本地方言教学。

江西龙南

忠信

江西龙南、定南、虔南三县,因为居民讲客家话又离江,西区会办事处(九江)太远,解放前划归客家区会。在龙南考棚,有客家教会最先办的一所中学,学生百余人,深受社会欢迎。

紫金

县城

 

南雄

县城

 

蕉岭

县城

 

华南联合会客家区会

地方教会所在地一览表(1909-1951

县份

教会地点(包括安息日学)

说明

惠州

县城便门外

客家区会办事处,惠安医院所在地,伯特利学校师生到此聚会

(惠阳县)

县城水东街

曾设立伯特利女校、惠安医院、门诊所,开布道会。

 

村尾

 

 

横沥

 

专罗

县城

 

 

显村

最初聚会点在竹子园,以后到镇上。直到今天,聚会点仍是六十年前旧址。

 

塘色湖

曾办一所小学校,建一座两层楼房。

 

派尾

 

 

柏塘

 

东莞

石龙

徐卓鹏牧师是这里圣工的开拓者,为期不长。

河源

县城

l 9 3 1年张永和任传道五年后返桥头上学

 

观音阁

 

龙川

佗城

惠安医院护士学校毕业生锺伟民曾设福音诊所。

 

老隆

坑战后期,华南联合会、南三社、惠安医院、客家区会设立于此地。

 

鹤市

初期办一所小学,开始聚会点在凭屋坝祖房,后来到镇上租屋·最后购屋,即今『传真堂』址。

 

丰稔

 

五华

县城

 

 

河口

开始本会办有小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中华圣工史编辑委员会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