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上帝差遣的人 ( 下 ) | |
人人在真理面前受审判 耶稣说:“弃绝我, 不领受我话的人,
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 在末日要审判他。”(约 12:48) 各人在真理面前作出的反应, 决定自已的命运。怀爱伦不以先知自称, 一则因常有人自称先知, 行为却与先知的身份不相称,
二则因她的工作超过先知的范围。她自称为上帝的信使。有人问她:“你是绝对无错的 (infallible) 吗?”她说,
只有上帝是绝对无错的。但她肯定她所发表的证言是出于圣灵的指示。她又说:“当主通过预言之灵向我显现时, 过去,
现在, 将来的许多事就会出现。我便看到素不相识的面孔,
过几年遇到那人就能认识。我常在熟睡时被唤醒, 清楚地记起早先获悉的事, 便在半夜写信,寄往大陆彼岸, 洽好在危急时交到, 解决了问题, 使圣工免遭重大损失。多年来, 这一直是我的工作。有一股力量推动我去谴责我本来没有想到过的过错。我三十年来的这项工作,
是来自上头, 还是下头的呢?”(证言卷五 671 页)“这工作必是出于上帝的,
要么不是出于他的;上帝绝不同撒旦合伙办事;我的工作若不带有上帝的印鉴,
就带有仇敌的印鉴。这里没中立地位。我的证言若不是出于上帝的灵, 就是出于魔鬼。”(证言卷四 230 页) 1. 我听说圣经的 66 卷中, 有些内容是相互抄写的。请你介绍新旧约圣经写作的过程,好吗? 答:
好。先知书的写作, 引用与取材,
有一定灵活性。以赛亚书 2:2-4 同弥迦书 4:1-3
的内容完全相同。二人既然同时生活在犹太国,
就很难断定是谁抄袭了谁的手稿。路加福音的作者说明他的写作方法如下:“这些事我既从头起都详细考察了, 就定意按着次序写给你。”路加本人对耶稣基督不掌握第一手材料,
故必须向多方面考察。他考察的对象, 可能包括马太和马可福音。犹大书 14,15 节的话, 明显是从伪经《以诺书》抄来的, 是该著作中唯一从古人以诺口中传下来的话,混在后人的言论中。 怀爱伦从其它书藉中收集的“珍珠”, 每编入自已的作品时,
总能巧妙地加以提炼和改进,
象音乐天才将普通民歌加工提高,成为艺术杰作一样。许多富有教意的精句,若没有怀氏收集、加工、传播,就要永远埋没下去。既保存和发扬开来,就是大家的财富。我们总不要忘记,基督是一切真理的创始者。 2. 圣经里是否有教训,
说明我们应怎样分辨真假先知? 答:
主耶稣说“人若立志遵着他(上帝)的旨意行, 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上帝,
或是我凭着自已说的。”(约 7:17)
旧约圣经定型之后, 新约经书写成之前,
相隔四百年的沉默时期。新约圣经定型之后, 又出现约 1700
年的沉默时期。上帝若一直保持沉默, 不再藉先知向人讲话,
直到基督复临, 来一次突然袭击,
那不符合他的做法。按理说, 上帝沉默的时间越长,
他就更要以显著的势头打破沉默, 在基督复临前向世人发出最后警告,
给人最后悔改的机会。如今上帝正是这样作, 赐给教会充沛的亮光,
叫她把最后的警告传给各国、各族、各方、各民。 帖前 5:20,21
说:“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
善美的要持守。”耶稣警告我们:“假基督, 假先知将要起来, 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 连选民也就迷惑了。”(太 24:24)
有假基督,表明必有真基督;有假先知, 表明必有真先知。按圣经记载, 真先知常占少数,假先知占多数,甚至比例可达 1 比 450。(见王上 18:22)
耶稣说:“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
就是接待我;接待我, 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约 13:20) 此节漏译“任何”一词。上半句应译为“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任何人。”主知道他差遣的人, 可能因不符合人的理想,
会被人轻视。我们不可用主观标准来衡量凡自称为上帝发言者的人。圣经提出如下考核先知的标准: a)“百姓不当求问自已的上帝吗? 人当以训诲和法度为标准, 他们所说的若不与此相符, 就不得见晨光。”(赛 8:19,20) 这节经文上句说明下句的“训诲和法度”是上帝的训诲和法度。十条诫命是原始的最高的法度。一切后起的训诲必须符合这标准。 b)“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 7:16)“果子”指其生活言行。 c)“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申
18:22) d)“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或是作梦的起来,向你显个神迹奇事,对你说,我们去随从你素来不认识的别神,侍奉他吧!他所显的神迹奇事,虽有应验,你也不可听从那先知,或是那作梦者的话。”(申 13:1-3) 这说明,假先知也能行神迹奇事。“古时上帝藉着先知和使徒的口向人讲话。在此末期他通过他灵的证言讲话。上帝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恳切地指导他的百姓, 关于他的旨意和他要他们遵循的道路。”《证言》卷四,148 页 3. 先知的启示是否也有一定的时间与地点的适用范围,
人用起来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因地并因时制宜? 答:
对。怀氏说:“关于证言,
没什么是可以废弃的, 但总得考虑时间与地点。任何事都要因时因地制宜。有些事必须暂缓, 因人会错误地运用所得的亮光。每一点一划都是重要的,
但应适时运用。”《信息选翠》卷一, 57
页。“你若想偏离上帝的指导来迎合私意,
你若使上帝的百姓对他传给他们的证言失去信心, 你就此叛变了上帝,
正如可拉, 大坍,
亚比兰。他们的历史你是晓得的。”《证言》卷5,66页。可拉等人否定摩西是先知, 对摩西, 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
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 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
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民 16:3)
现在也有人说:“人人都能受圣灵感动,
象怀爱伦一样, 就此否定她是先知。实际上,
这是背叛上帝的行为;因为拒绝上帝所差遣的任何人,就是拒绝上帝。 4. 有人问:难道怀爱伦从来没犯过错误,没讲过错话吗? 答:
圣经中的先知是上帝所拣选来奉他的名发言的, 但也都被肉体的软弱所困, 并非通晓万事的神仙。例如, 书念妇人之子病死之后, 她找到先知以利沙,“就抱住他的脚。基哈西前来要推开她;神人说:‘由她吧, 因为她心里愁苦;耶和华向我隐瞒, 没有指示我。’”(王下 4:27)
先知不得上帝指示, 就不比普通人知道更多。 先知也能对生活事务判断错误。例如,大卫王曾向先知拿单说, 要为上帝盖殿宇。拿单说:“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为耶和华与你同在。”当夜上帝纠正拿单说:“你去告诉我仆人大卫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不可建造殿宇给我居住。...你流了多人的血,打了多次大仗;你不可为我的名建造殿宇。”’”(代上 17:2-4;22:7)
上帝却让大卫的儿子作此事。拿但起先说的话, 是自己的主意,
加一句,“耶和华与你同在”,
使大卫产生错觉,以为这就是上帝的答复。故上帝必须加以更正。 怀爱伦有一次犯过类似错误。本会在美国的南方印刷厂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董事会决定停办,把它用作北方印刷厂的仓库及发行所。怀爱伦也赞同此事。1902 年 12 月 26
日, 怀氏致函本会领导人说:“10 月 19 日我同你们商讨南方的工作后, 当夜主指示我, 我当时的看法是错误的 (I had taken a wrong
position)。”南方印刷厂不可停办,必须改善经营,扭亏为盈。 1891
年五月,全球总会通过议案,请怀爱伦去澳大利亚工作。当时她自己想留在美国写书。故为此她多次求问主,却未得明确启示。她曾规定个原则,遇有总会调遣她,只要上帝不另作指示,她就服从总会的决议。结果,她求问主后无答复,就决定去澳洲,是作对了。常有人以自己的幻觉或感想为圣灵的指示,是危险的。怀爱伦不考虑自己的愿望,只求问上帝。无答复就服从总会,这说明她办事是踏实的。 5. 先知见的异象和异梦,
同他们平时睡眠中见的一般梦呓是怎样区别的? 答:
怀爱伦的儿子问过她, 如何分辨普通的梦与异梦?她说:
在异梦中, 对她说话的天使,
就是她常在异象中看见的。她从来不宣讲自己普通的梦呓。上帝也不一定让怀爱伦知道一切大小事物。 1899
年, 在总会的一次大会上来了一名慕道友,
自称是个船长, 表示接受本会真道,
慷慨认捐大笔款项。当时怀爱伦在澳洲, 得知他认捐一万五千美元资助澳洲教会, 便写信致谢,
并向他介绍其它需要捐助的事项;后来发现这船长是个骗子,冒充富翁,同总会的一个秘书谈恋爱后,向她借了三百元,就溜之大吉。教会得的教训是:遇有大财主慷慨解囊, 普通教友节约牺牲,
乐意奉献的精神势必减退。上帝让教会从这次骗局学得教训, 故未指示怀爱伦提防受骗, 让她同大家一样受实际教育。尽管如此,
这并不降低怀氏作为上帝信使的神圣地位。 6. 据说, 有人问过怀爱伦:“难道你的普通家信和日常谈话都是上帝默示的吗?”她是怎样答复的? 答:
她答道:“当然不是。”正因人们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怀氏很谨慎,
对人提出的琐碎问题不轻易表态。即使有重大问题, 她未蒙启示者,
她坦率说:“对这件事我未蒙指示,不能答复你。” 常听信徒说,“我有圣经就够了, 我不需要其它指导。”既然如此, 你就该相信圣经所说,
圣灵给教会预言之灵的恩赐。这好比一个船长说, 我有《航海手册》就够了, 就近海港时不需要领航员。其实,《航海手册》明说, 海轮驶入海港前, 必须停在港外,
等待那熟悉航道中一切暗礁和浅滩的领航员来将海轮安然领进港口。圣经是我们的《航海手册》,
而预言之灵就是遵照圣经的教导, 引领我们驶入天国港口的领航员。 “信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就必立稳;信他的先知,就必亨通。”(代下 20:20) 要怀疑的人,总能找到借口。“上帝不会消除一切供人提出疑问的把柄。他已赐给人建立信心的足够证据, 故绝不行个神迹来消除疑问。”(《预言之灵》原文卷四, 349 页)。怀氏临终前有人问:“你将有接班人吗?”她说:“我不知道, 但不管我能否活下去, 我的作品要继续讲话;岁月流逝多久,其工作必继续多久。”《信息选翠》卷一,55 页 |
|
|
□ 本书版权所有---林大卫牧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