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旧约圣经历史文学的范围

我们说:“旧约圣经的历史文学”时,普通常是指由创世纪到以斯帖记的各巻书。这不是说在旧约其他各巻内就没有历史的记述,如约伯记的序言(1、2两章)和尾声(42章),先知书中的以赛亚书第36-39章,耶利米书中的好几章,和但以理书的1-6章等等,都有零星片断的历史记载。但它们只是简单叙述必要的事实,为它们的言论,预言,提供必要的社会背景,它们的主要目的,并非记述历史事实。所以,都不能列在旧约圣经历史文学的范围之内。

旧约圣经历史文学各巻简介。

一、        摩西五经

在旧约的历史文学中,摩西五经独具特色,自成一个单元,被称为“律法书”。诗篇或圣录集(路24:44)。摩西五经内虽然有许多历史的叙述,如上帝创造世界,人类始祖犯罪的经过,洪水前的社会情况,挪亚造方舟的前后经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希伯来人的祖先的生活历程,以色列人进入埃及和出埃及在旷野的行程,等等。但摩西五经的主要性质却是关于律法的。它向人类介绍了上帝的基本启示。即由世界的创造直到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并给我们阐述解释了摩西的律法,十条诫命和摩西的律法乃是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的根基。以上提及的古代的记录,我们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历史事实的记载,因为它们还具有更重要的属灵意义。

二、        约书亚记

这巻书以约书亚受耶和华呼召和托付开始,而以他的逝世结束。全书的内容是把约书亚领导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故事连结成一个连续的整体。这巻书的属灵教训是在神对人的关系上给读者三方面的启发:

a)         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应许是信实的,终久必定应验。

b)        上帝是圣洁的,迦南人罪恶滿盁,以色列人成了上帝刑罚迦南人工具。

c)         上帝是人类的拯救者,“约书亚”的意思就是“耶和华是拯救”。他带领以色列人渡约但河,进入应许之地,战胜迦南诸王,把土地分给十支沠,预表耶和华军队的元帅耶稣基督,带领他的子民进入天上的迦南,得到那所应许的上帝所经营建造的更美的家乡(来11:10-16)

三、        士师记

这巻书的第一至第十六章,记载了十二位士师或长或短的活动。最后几章有两个附录:一是但族的迁移;二是对便雅悯人的讨伐。这巻历史书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可以概述成以下一段总结:“以色列人离弃他们列祖的神耶和华,去事奉被他们征服的迦南人的外邦人的神――巴力和亚斯他录。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将他们交在四围仇敌手中。以色列人在苦难中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垂听以色列人的祈求,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可是,等到士师死后,他们又转去跪拜别的偶像,于是他们再受惩治和压迫。

四、路得记

路得和波阿斯是士师时代后期的人物,大摡公元前1100年左右,他们是大卫的曾祖父母。路得的故事让我们看见:天父的大爱普及世人,不分种族与肤色。全书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希伯来文圣经中,这巻书放在四约圣经之末,归入圣录集中,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则像中文圣经一样,放在士师记后,当作士师时代历史记述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有“希伯来文学中的珍珠”之称。

五、        撒母耳上下和列王记上下

这四巻书是叙述以色列王国的兴起,描述扫罗王被立和废弃,大卫和所罗门统治期间的兴盛,以及所罗门王死后王国的分裂、衰败和灭亡。以色列王国在罗波安及耶罗波安手下分裂成犹太国和以色列国以后,作者平行地记载两国的历史,那是一个重新继续叛逆上帝的记录,这叛逆在北方的以色列尤其突出,结果是以色列国灭亡,百姓被掳的悲惨结局。

六、        历代志上、下

历代志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它是四约最末了的一巻。它成书在撒母耳记和列王记之后。作者写这巻历史书,看来有一清楚的原则,就是增补撒母耳记和列王记所略的,而略它们所详的。他所增补的,主要是关于圣殿和崇祀敬拜的资料和国家在宗教方面的大事,很显然的,作者的立足之点是:以色列主要是一个宗教团体,而不是一个国家。所以有人说,历代志是代表祭司的观点。

七、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这两巻书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公元前538-430前后之间所知的犹太人的全部历史,耶路撒冷的陷落和百姓被掳到巴比伦的事实,并没有破坏上帝的救赎计划,波斯王古列下了一道诏书,准许那些被掳之民中,凡愿意回到他们列祖之地的都可以回去,并准许他们在耶路撒冷重修耶和华的圣殿,这个复兴的经过在这两巻书中叙述得非常清楚;同时还详细的记载了那些被掳归回故土的人们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各种及时的力量及诡计。这两巻书的主题相同,就是连耶路撒冷的毁灭和被掳又归回这样重大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不能使以色列人完全觉悟,产生忠实归顺的心事奉主,使作者和读者感叹不已。

八、        以斯贴记

本书的事件发生的地点在波斯帝国三个首都之一的书珊城的皇宫之中。亚哈随鲁王因一时的冲动,醉酒中废去贤慧的王后瓦实提。他醒酒后后悔莫及,只好重选王后,因此犹太族的美女以斯贴被选为王后。哈曼得王宠爱身居高位,阴谋灭绝犹太人,抚养以斯贴长大的他的堂兄末底改知道此阴谋,说服以斯贴出面干涉。以斯贴出于爱祖国。爱同胞的热情,冒性命危险向王请求,揭穿哈曼的阴谋,让犹太人有自卫的权利,因而转危为安,获得拯救。犹太人为了记念这一事体,设普珥节并已举行至今。

全书洋溢着火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并无只字提到上帝的名字,但其线是上帝拯救其选民,却曲折反射出来。它记述犹太民族在被掳时期的情况的一个侧面。同时又把一件有关以色列人生死存亡的事变作了美丽生动的叙述。它表明上帝在紧急关头保全他的选民,因而就得以成全他要赐下弥赛亚的应许。这就使以斯贴记在旧约圣经的历史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

旧约历史文学的特色之一―述说上帝救赎人类计划的历史

和一般的历史著作比较,旧约圣经的历史文学具有最鲜明的一个特色是:它是述说上帝救赎人类计划的历史。它的选材及记叙的重点是按其在救赎计划中的意义和地位来决定的。这是因为它的目标是显示上帝因他的慈爱和信实所作成的拯救罪人的伟大计划。

它和一般历史著作的目标是记述帝王将相的功绩或民族兴衰、社会发展的历史,是迥然不同的。理解这一点,你就知道,一些神迹奇事,有些历史学者认为不真实,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不值得记述,和圣经却非写不可的理由。例如:摩西五经中所记降给埃及人的十灾。过红海,天降吗哪。约书亚记的以色列人渡约但河,耶利哥城城墙的倒塌。日月停留的一天之久。士师记中参孙具有超人的体力,占了列王记上下相当长篇幅的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的神迹;这些事实都曾引起一些学者的批评与怀疑。然而他们的见解都基于人类主观的判断。上帝是施行奇事的神,他无需受他自己所创造的自然律所限制。既然罪恶人类的蒙救是上帝所行最伟大的奇迹,那么,在这奇迹披露的过程中,我们难道不可以相信有其它的神迹奇事出现么?当上帝的子民在历史上遭遇大危机时,他显出一些权能施行奇事,保护他们,这与我们所认识的上帝的特性,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在某些场合上,那些奇跡可能是自然原因的结果。今天许多考古发现,又证实一些神跡奇事确是当时发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我们坚持要以人类有限的知识来怀疑圣经历史的真实,真是坐井观天,鼠目寸光。

真实反应,不搞英雄崇拜 

旧约历史文学的特色之二

旧约圣经历史文学的第二个特色是,真实反映,不稿英雄崇拜。所有如云彩围绕的许许多多的见证人(来12:1),圣经都按他们实际情况忠实地描述下来。他们的美德和过失,信心和怀疑,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都一一坦率地记载下来。毫不掩饰。这正是严格尊重历史必须真实的原则,因为他们是人,并不是神,怎么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呢?

摩西是世上最谦和的人,可以与上帝面对面谈话,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辛劳任怨和丰功伟绩,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米利巴违背上帝的命令,击打磐石出水,不是荣耀上帝,尊主为圣,而是贪天之功,据为已有,这一错误,不仅忠实地记下来,而且再三地提到摩西的认罪和悔改。

被称为“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也曾一度怀疑过上帝的应许,谎称妻子是自己的妹妹。

虽然大卫被认为是“合乎上帝心意的人”,但他那可耻的淫辱拔示巴的行为,和谋杀她丈夫乌利亚的阴谋,都原原本本地记述,而且还加上这样的判语“大卫所行的事,耶和华甚不喜悦。”(撒上11:27)

一般的历史书,常常“为贤者讳”,极力把人物拔高,隐恶扬善,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带有严重的倾向性,有时不惜歪曲历史事实,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什么圣经的历史文学要这样忠实地写下这些伟大人物的污点罪行呢?

因为圣经中历史文学的目的,不仅描述上帝如何完成他的救赎人类的伟大计划;同时,也如保罗所说,那些事件、人物的记录,为要给我们留下榜样,“要作我们的鉴戒。”(林前10:11)叫我们认识这些“见证人”的信心和美德,并非他们本身品性的样子,而是上帝白白的恩赐。上帝当时使这些软弱不完全的人成为信心的伟人,上帝旨意的执行者和代言人;照样他也会向现在的我们施予同样的恩惠。于是,我们从这些“见证人”身上获得鼓励和力量,我们虽软弱无能,常常偏离正道遇到许多挫折,失败,仍然不必灰心失望,仰望祈求主的赦免和引导,刚强壮胆地往前走。

史料真实可靠 体例多种多样

旧约历史文学的特色之三

旧约历史文学的第三个特色是史料丰富真实可靠,体例多种多样。

历史性的书藉通常包括比作者个人的一生更长的时期,因此可以断定他们的记述,除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看到以外,一部分藉赖早年的口传,一部分取自别人写的资料。

这些历史文学提到它们的资料来源有不少。约书亚记和撒母耳记曾提到“雅煞耳书”(书10:13 撒下1:18)。列王记曾提到“所罗门记”(王上11:41),犹大列王记或以色列诸王记,这书不可能是现在圣经中的“历代志”。历代志中提及它的资料来源就更多了,有“大卫王记”,“先见撒母耳的书”“先知拿单的书”“先见迦得的书”“示罗亚希雅的预言书”“先见易多的书”“先知示玛雅的史记”等等。

许多地方,作者把已有的各种材料摘录一部分,直接抄录插入叙述里面。例如:以色列各支沠在迦南地产业的分配(书14-19),大卫勇士的名单(撒下二十三章),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回国之人的花名册(拉2章,尼7章),犹太官长致波斯王的公函(拉4、5章),波斯王致犹大官长的公函(拉6章)

作者说明资料的来源或摘录各种材料,充分说明他们写作的严肃性和真实性,有卓越的史识。

至于体例方面,虽然没有像我国汉代司马迁的《史记》那样分为“本纪”“列传”“书”“表”等类别,但旧约圣经的历史文学中,有第一人称的回忆,也有第三人称的叙述;有王室年史,有人物传记,有大年表,有法律条例,有专论,有族谱,还有诗歌,形式多种多样,而又有机配合。

有人曾经指出:闪族文学通常表现一种清晰的趋向,即组成一个大的单位,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这种趋向在旧约历史文学中,是明显可见的。

描述鲜明生动 剪裁详略得当

旧约历史文学特色之四

最后的一个特色,也是一般历史文学的普遍特征,就是描述鲜明生动,剪裁详略得当。

例如:士师记第七章所记述的基甸带三百人夜间突击偷袭米甸的战斗过程,就非常精彩。我们读了真有身历其境令人惊叹不已的感觉。三百人分成三队,趁着三更之初夜深人静之际,每人手中拿着角和空瓶,瓶内藏着火把,疾走快跑,冲向敌人的营帐,取包围之势。到达指定地段后,突然,三百支号角吹响,三百个瓶子掼破,打破黑夜的寂静。三百支火把四处闪亮,三百人同声呼喊:“耶和华和基甸的刀!”此伏彼起,气呑山河。敌人惊惶逃窜,三百勇士,呐喊追赶。米甸大军分不清东西南北,分不清敌我自相残杀,混乱狼狈极了。短短的五节圣经,写来有声有色,绘形传神叫人叹绝。

列王记上第十八章所记述以利亚在迦密山上求上帝,感动百姓转变立场,杀死八百五十个假先知,大快人心的那一幕,写来有叙有议,非常生动,紧张带有风趣,真是生花妙笔。

作者通常用直接叙述的笔调语气,增添有条故事的生动性。他们描述一个人的作事动机时,注意运用心里描写,用当事人自己的思维来表达。例如:撒母耳记上二十七章叙述了大卫逃到非利士的事情,就用“大卫心里说”和“亚吉心里说”,叙述两人的心里活动,突出双方的立场和情感。

在好多场合,作者完全通过人物的对话,既显示人物的性格,修养和身分,又收到行文简洁的效果。例如撒母记上二十四章所记的大卫和扫罗的对话。

有时叙述中,出现“看哪”和“不料”,这些表达叙述人的心里和感情的词语,其目的是想藉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犹如身历其境,和作者起感情上的共鸣。

详略剪裁得当的例子很多。例如撒母耳上第三章上帝给童子撒母耳的启示叙述非常详细,因此这次启示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内容涉及以利一家的命运和下面的历史有关,必须详细。而在撒母耳记上第十章记载扫罗受感和先知一样说话的内容,却只字不提,因为这件事只是让扫罗确知他为上帝所膏的凭据之一,内容并不重要,同是启示,详略不同。

以上的分析,非常粗疏,你如果对此有兴趣,最好能阅读历史文学的各巻圣经,你对它的特色一定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具体了解。

彼得说教的赏析

在耶稣十二个门徒中,彼得名声响亮,他是一个心直口快,性格急躁,热情冲动,常说错话,做错事,让主耶稣操心的人。

跟随主的三年半中,耶稣塑造训练彼得的个性,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缺点(如随从已意,随便承诺,疏忽祷告,动刀砍人,自夸等),鼓励他改正,从跌倒中爬起来,有很大的进步。五旬节时,经历圣灵的浇灌更新,彼得不但痛改前非,且奋不顾身的宣扬福音,建立教会,冲破成见将福音传向外邦,更是鞠躬尽瘁的为真理殉道。彼得写了彼得前书和后书,又向马可口述许多有关耶稣事迹的资料,使马可写成马可福音,彼得是用口,用笔宣扬耶稣的使徒。

路加写使徒行传时记载了彼得五次的讲道,使后世的基督徒能鉴赏到彼得说教的能力和特色,以便学习。这五次讲道如下:

1、  五旬节的讲道。 徒2:14-39

2、  在所罗门廊下的讲道。 徒3:8-12

3、  在犹大公会的讲道。 徒4:8-12

4、  在犹大公会前的讲道。 徒5:29-32

5、  在该撒利亚哥尼流家中的讲道。 徒10:34-48

我们试分析这五次讲道的内容,领会彼得说教的特色。

一、          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 徒2:14-39

这次彼得的讲道值得注意,因为它显示了最初的“使徒宣传”的格式,也是基督教的“福音口传”的原始骨干。它有四种特征:

1、叙述耶稣公开传道、服役工作和受苦。

2、耶稣的复活乃是上帝对他弥赛亚职分的证明,使徒们是目击这事的见证人。

3、旧约圣经中的预言证明耶稣是弥赛亚。

4、劝告听众要悔改相信耶稣是人类的救主。

彼得这次讲道很清楚地表现出这四种特征,又有他自己显明的风格。

1、    第一层(14-21)引言指出说方言的奇事乃应验约珥的预言。讲道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理,他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人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而听我的话。十二个使徒结成一体,由彼得作发言人,面对群众高声的说,这种气势,势力引人注视。对象明确,并非这指控他们的少数人,乃是一切犹太人。“这件事”是指什么事?为什么“应当知道”又“当侧耳而听我们的话呢?在场的人都急欲知道。

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彼得却并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答辩祭司们对他们的指控。“你们想这些人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已初(早上九时)。”为什么要先答辩呢?一是要解答听众心中极大的疑问,加利利人的乡谈土音,外人很难听懂,为什么这次使徒们一讲话,非常复杂。众多的听众会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多种或多样)说话。心中非常纳闷,渴望和、知道原因。二是祭司们有意散布谬论,妄想消除使徒讲道谈论的影响,不得不澄清,扫除这种敌意的宣传。

彼得接着就引证先知约珥书2:28-32的预言,证明今天五旬节他们能说方言乃是上帝早已预定要降下的恩赐,劝他们务必侧耳而听。“到那时候,就是指今天。”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个主是谁呢?彼得就很自然过度到第二层,为基督的死和复活作见证,证明主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2、    第二层(23-33)为基督的受死作见证,引大卫的话证明耶稣一定复活。

彼得再一次用呼告的方式唤起听众注意,“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谈到耶稣施行神迹奇事和耶稣钉十架的事,几句话就很快掠过,因为听众心中对耶稣的神迹奇事和他在十架上的死记忆犹新,无无需多谈,但用词造句,经过认真考虑,“上帝藉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他既按着上帝的定旨被交与人,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指罗马人他们没有与上帝立约遵守律法)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彼得一方面让听众知道耶稣被钉十架不是灾祸,而是上帝预定的救恩计划,另一方面,也指明听众对耶稣的死是忘恩负义,是有责任的,必须省察悔改。

谈到耶稣已经复活,彼得并未引用基督的教训来证明他的论点,也没有提出他和其他信徒亲自见到基督复活向他们显现过的事实来作为佐证,因为他明智他的听众成见极深。他在这个极其重要的题目上所说的话一定不会产生效果。因此,他们讲论到犹太人所认为乃具民族先祖之一的大卫的话拿来证实,就能取行得应有的效果,这是彼得说教艺术的一大特点,引用犹太人熟悉的旧约圣经和引以为荣的先祖先知的话作为论据,就有强大的说服力。

光引用大卫的原话还是不够的。彼得进一步指出大卫说的“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诗16:10)这句话,不能指大卫本身而言,因为大家都晓得大卫已经死了,他的灵魂被留在阴间――死人的居所,他的身体也已见朽坏。这句话乃是指大卫所预示的要作弥赛亚王的“大卫的子孙”说的。这一点耶路撒冷所有拉比都会同意彼得的意见,听众无疑也都相信同意。

那么要作弥赛亚王的那位“大卫的子孙”是谁呢?针对听众心中,这个疑问的焦点,彼得就以异常肯定的口吻宣告说:“这耶稣上帝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此事作见证。”这拿彼得也没有叙述他们如何见到复活的耶稣,拿来作为见证,而是指出今天五旬节圣灵沛降的事实,就是耶稣已经复活升天最有力的见证,证明前面提到的上帝曾向大卫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在他的宝座上。”(诗132:11)。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不仅向听众指明见证,还要他们向别人传扬这个信息时用作见证。

3、第三层(34-36)再次引大卫的话证明耶稣的胜利和升高,要听众认识并敬拜现已在天上工作的耶稣。

“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不如译为“升到天上的并不是大卫。”“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耶稣的复活升天,坐在天父的右边,是证明他是弥赛亚的又一证据。结束非常有力。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向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徒2:37)在彼得的讲道中,插进这句叙述的话,说明彼得这次讲道是极其成功的。在听众中有些是曾经积极参预过将基督定罪并治死的,他们在那班暴民喊叫要钉死耶稣时,也曾随声附和过。这时悔恨交併,心如刀扎。这固然是圣灵在他们心中运转感化所致。但彼得讲道所用的言词和说教方法,大有能力地证明拿撒勒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听众们早已盼望的弥赛亚,是起了重大的作用的。

彼得引证旧约圣经的话,引证先知的诗和大卫的预言,结合自己的见证和今天五旬节圣灵沛降说方言的恩赐来证明钉十架的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论证严密,论据确凿,层层深入,言词犀利恳挚,作为使徒时代教会的首次讲道,光芒四射,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我们还要看到彼得等使徒这次讲道的目的不仅仅是向那些听众指出他们的罪行,叫他们扎心,还必须给他们指出今后当怎样做,所以当听众问“我们当怎样行”时,就立即给他们肯定的回答:“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徒2:38-39)

既具体地指出该怎样做,又给听众带来安慰和力量,增加自信和扩大眼界,加入传扬基督的行列中来。我们讲道往往是只讲了“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忽略了“怎样行”这一更重要的内容。听道,明道一定要引到行道,才能达到讲道的完整目标。

彼得这次讲道还有一个含蓄婉转的目的,那就是向听众透露:他们过去之所以拒绝基督,乃是因为受了祭司和官长们的欺骗,不能完全怪自己,如果他们仍然继续期望从这班人得到指导,并受他们承认基督之后,自己才敢承认,就大错特错,也就永远不会接受基督了。听众中有人一定领会到这一点,祭司和官长们很快意识到这一点,所以

使徒保罗讲道的特色

――谈谈保罗在《使徒行传》中的讲道

保罗的身世

在教会历史上,保罗可说是仅仅次于耶稣的伟人,对当时基督教的建立和发展,在改变历史的趋向方面,他所作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比起十二门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圣经的记载和保罗的自述,可以看出保罗和出生和经历,也和十二使徒有明显的区别。

他原名扫罗,也生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大数,这城文化发达,是世界第三个大学的所在地。扫罗虽生下来就是罗马公民,但就血统而言,他仍然是犹太人。他父母把他送到耶路撒冷,在著名的拉比法利赛人迦玛列门下受教育。保罗曾这样介绍自己:“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说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腓3:5-6)

正因为如此,拉比们都认为他是极有前途的青年,希望他成为热心维护古代信仰的后起之秀。保罗有一个已经出嫁住在耶路撒冷的姊妹,也有一些颇有名望的戚住在罗马,他们比保罗早作了基督徒。

由于他的出身和受的教育,还有他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以及他热衷于追求地位权势的虚荣心。因此,他在审判司提反的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曾看见司提反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听见司提反受难前的演说,一字不漏。司提反殉道时,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扫罗的脚前,扫罗耳听目睹刑场上的影像。“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欢呼主:“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那些暴徒疯狂地把司提反推到城外,用石头打得司提反致伤流血时,司提反却为这些恶徒祷告:“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

这些事实曾使扫罗一度怀疑自己反对耶稣门徒的信仰与行动是不是正义,他也为此向祭司、官长和拉比请教过。他们用种种“论据”诱导扫罗相信耶稣是“骗子”和司提反是亵渎上帝的人。他们不提升扫罗为公会议员,以奖励他在迫害圣徒事件上所立的功绩。扫罗就成了撒但的有力工具,他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徒8:3)他后来谈到自己这一段时期对于这种残酷工作的热心情况说:“从前我自己以为应当多方攻击拿撒勒人耶稣的名。我在耶路撒冷也曾这样行了;既从祭司长得了权柄,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在各会堂,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又分外恼恨他们,甚至追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徒26:9-11)

这些人的唯一罪名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耶稣。扫罗的活动,为新近组成的教会带来了恐惧悲愁,迫使许多信徒逃亡他乡。

扫罗的悔改

对这样一位误入岐途还充当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扫罗,主耶稣并没有丢开他。在扫罗向祭司长求文书前往大马色捆绑信徒的途中,耶稣亲自向他显现,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扫罗问:“主阿,你是谁?”耶稣就明确地告诉扫罗:“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扫罗看出那站在自己面前的荣耀的形体,就是那被钉十架的那位。他也明白自己逼迫耶稣的门徒实际上作了撒但的工具。在上天光照的时刻,扫罗百感交集。圣经中预言的记录,这时向他的悟性展开了。于是,他看出耶稣的被犹太人拒绝,他的被钉,复活和升天,都已由众先知预言过了,足以证明他正是所应许的弥赛亚。他惊奇而战慄地问道:“主阿,你要我作什么?”主对他说:“起来,进城去,你所当作的事,必有人告诉你。”扫罗进到大马色城暂住门徒犹大家里,三日不能看见,他不吃也不喝。这三日他是怎么过来的呢?

扫罗在孤独中有充分机会进行反省与祈祷。他痛心地回忆自己在司提反殉道的事上所负的责任,就深感内疚。他回想自己曾经多次闭眼不看、掩耳不听那些明显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的凭据,并曾残酷无情地鼓动别人迫害耶稣的门徒,就不禁因己的罪惊恐万分。当扫罗完全归顺了圣灵的感服力时,他就看出自己过去生活的严重错误。这位相信自己因善行称义的骄傲的法利赛人,现在以幼童那样的谦卑和天真跪在上帝面前,祈求通过那位钉死复活之救主的功劳。使自己得赦免和悦纳。如今扫罗这业已悔改的人,已经适合从上帝所安排教导他真理的人那里学习受教了

主在异象中向大马色的门徒亚拿尼亚显现,吩咐他到犹大家中,访问大数人扫罗,使他能看见。亚拿尼亚早就听说过扫罗迫害圣徒的事,大胆提出异议,上帝却命令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亚拿尼亚找到扫罗,按手在他头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言简意赅,正解除了扫罗的疑虑。扫罗立时复明,于是起来受了洗。这件事,亚拿尼亚代表了基督,也代表基督在地上的使者-教会奉靠主名行事。

扫罗开始传道证明耶稣是基督

犹太人诸多阻拦破坏

扫罗受洗后,“和大马色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他是上帝的儿子。”(徒9:20)认识了耶稣,就要宣传耶稣,并不是什么将功补过,更重要的是理应反戈一击,拆穿祭司们诋毁耶稣,迫害信徒的丑恶面目,让那些和自己一样受骗上当的人觉醒过来,认识接受耶稣为个人救主,认罪悔改,因此扫罗主动出击。

遇到的阻力是很顽梗巨大的,除了捏造事实继续欺骗,侮辱迫害等各种伎俩外,必然也会拿扫罗过去的言行来作为子弹射向扫罗,说他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变节投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扫罗尽情发挥了他的才智和口才,靠着圣灵的恩赐和他对圣经的熟悉,“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徒9:22)他在耶路撒冷,“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徒9:29)

犹太人不大马色和耶路撒冷阻拦扫罗传道,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他们跟着保罗如影相随,保罗到哪里传道,他们就到哪里捣乱作对。请看:

“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滿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徒 13:45 这是在安提阿。

“有些犹太人,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徒14:19  这是在路司得。

“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 这是在以哥念。

“但那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召聚了些市井匪类,搭伙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得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 徒17:5 这是在帖撒罗尼迦。

“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会。“ 徒18:12 这是在哥林多。

最后,保罗回到耶路撒冷,在圣殿被拿,还是由于“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看见保罗在殿里就耸动了众人,下手拿他。“ 徒21:27 

以上所引的经文,足以证明保罗之所以遭受犹太人的不断驳斥,反对,跟踪和迫害,是因为他们害怕保罗的传道具有伟大的感召力,使许多犹太人听了保罗的传道,就由怀疑,反对耶稣转而相信和宣传耶稣是预言中的弥赛亚,是人类的救赎主。犹太人就雇用的辨士帖土罗向巡抚腓力斯的控詞中,证明了他们对保罗的这种恐惧之情:“我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徒24:5)

为什么保罗的传道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能“如瘟疫一般,鼓动普天下犹太人生乱”呢?也就是说,他具有极大的感化力,能鼓动原来不信主的人成为基督徒,原因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仔细研究一下保罗在《使徒行传》中所记载的许多讲道录。

保罗在《使徒行传》中的讲道记录

记载在《使徒行传》中保罗的讲道有以下这些经文:

1、  保罗在安提阿会堂,安息日的讲道词。 徒13:16-41

2、  保罗在安提阿会堂安息日的讲话。 徒13:46-47

3、  保罗在巴拿巴在路司得拦阻众人向他们献祭的讲话。 徒14:14-17

4、  保罗在雅典亚略以古的讲道。 徒17:22-31

5、  保罗在米利都和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讲道。 徒20:18-35

6、  保罗在耶路撒冷圣殿台阶上向犹太人作的申辩。 徒22:1-21

7、  保罗在总督腓力斯面前的申辩。 徒29:10-21

8、  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的申辩。 徒26:1-29

严格来说一、四、五是三篇讲道,对象分别是犹太人,外邦人和长老,二、三只是即席发言。六、七、八是三篇公开的自辨词。

我们从保罗这些讲道中,可以探讨一下。保罗的讲道能取得巨大效果的原因,作为我们今天在不同场合向不同对象,讲不同题目的共同原则。

保罗的讲道词给我们的启发

一、他的信仰有坚固的基础

保罗讲道中,声称自己信仰的改变,并不是由于感情或狂热的激动,而是由于调查研究获得压倒一切的证据所致。他传福音总是向犹太人确凿地指明圣经中有关弥赛亚的预言件件都应验在拿撒勒人耶稣身上。拿保罗在安提阿安息日于会堂的那次讲道内容来看。他开始述说一段历史,主自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以来所对待他们的方法,以及他如何应许在大卫的子孙中应许赐下一位救主。接着他大胆声明:“从这人的后裔中,上帝已经照着所应许的,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稣。他直言无讳地讲述犹太领袖们如何把耶稣定罪,钉死,放在墓中众所周知的事实,指出这些正应了先知的预言。”他又引大卫在诗篇中的预言证明上帝叫耶稣从死里复活,最后向听众指明:“你们当晓得,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

保罗三次为自己的信仰申辩时,都突出他由反对耶稣改变为相信耶稣、宣传耶稣是充分的理由和证据的,绝不是趱趋向潮流或是有个人功利思想所致。

二、保罗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白自己蒙召的意义。他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和悔改前的后的对比劝别人相信耶稣,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保罗悔改蒙召的经过,《使徒行传》中有三次详细的叙述,一次是由路加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其他的两次由保罗自述。为什么要三次叙述他蒙召悔改的事呢?十八世纪的政治家利特尔吞爵士(lord hytteston)说:“只要细心体察保罗的悔改和他如何尽他使徒的职分,就可发现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基督教是神所启示的宗教。”

从前保罗曾决心毁灭基督教的信仰,在大色的路上遇见复活后的基督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就转变为这种信仰的有力战士――使徒保罗。原因何在?如何转变?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保罗深知这一点,固此,不掩盖过去的疮疤,有机会就述说自己的错误罪行,神的赦免和呼召。三次叙述互相补充,留下完整的事实。他反复思想叙述,清楚认识到自己蒙召的意义,是“奉上帝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的使徒。”(林前1:1)他为要帮助那些顽固的犹太人信服福音的趔真理,能和自己一样转变过来,愿留耶路撒冷,即使因此受死亦在所不惜,只是天使告诉他:“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他才离开耶城。但一有机会,他就口述或写信向人叙述自己蒙召悔改的经历,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不仅对自己悔改的历,作见证,对自己传福音的经验和榜样,保罗也实事求是地叙述与教会的负责人共勉。

“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西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经历试探。……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你们应当警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

保罗并不是夸耀自己,乃是着重显明,传福音的人应当为自己所教导的真理作一个榜样。“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林后6:3)他写给提多说:“又劝少年人要谨守。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商端庄,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多2:6-8)“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林后6:4)

保罗和我们是同样性情的人,只因他紧靠基督的十架,并以此为其成功的唯一保证。他在为基督的服务上,勇往直前,救主的爱永远激励他,使他与反对势力奋斗,与私心交战,与罪相争。他是多么盼望别人能和自己那样打美好的仗,走永生的天路呀!

三、保罗的讲道内容结构体现出当世时代的信息

将保罗在安提阿的首篇讲道词和彼得的五旬节讲道(徒2:)以及司提反在公会前的讲话(徒7:)进行对比,发现三篇讲道,颇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又有保罗自己的特色。

大致先简述早期希伯来人的历史,上帝向他们发出为以色列人设立救主(弥赛亚,大卫的子孙)的应许,这是救恩的背景,引证旧约先知的预言或施洗约翰的见证,证明耶稣就是上帝的儿子,人类的救主。以自己的见证证明耶稣是钉死复活升天的救主以后,就提出悔改蒙赦因信称义的道理,结尾时点出审判,要听众注意言行。

讲道要注意时代性,同一时代的人的讲道,重点阐明上帝给各个时代的信息,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现在传扬末世的福音三天使的信息,也该常常掌握这个原则。

四、保罗讲道很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来考虑内容和语言

保罗三篇讲道分别的对象是犹太人,希腊人和教会的长老,对象不同,内容就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这里举他在雅典亚略巴古的讲道来作为例子吧。

雅典城是当时信奉异教的中心城市,他所遇到的是一班的知识和文化而闻名的人。到处所见到的尽是他们历史上和诗歌中的神明和被尊崇为神的英雄们的塑像,有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绘画,代表着国家民族的光荣与对异教神明的普遍敬拜。

保罗看到这种全城沉溺于拜偶像之风气,他对雅典人深表怜惜,固为他们虽有昌明的文化,却不认识上帝。在这陌生的城市,怎样打开传扬基督福音的门户呢?听众不知道创造主,没有圣经,不懂什么弥赛亚的预言,从来没听到过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字。怎样把他们的心思引到上帝面前呢?

保罗首先“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辨论”。这种主动进攻挑起辩论的方式在雅典是没有法令禁止,又能引起公众注意。雅典的学者听说有位特别的教师到本城传扬一种新奇的道理,有几位找到保罗和他谈论。其中有的是“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这是当时两个著名学派,前者认为“自足”是最高的善;后者则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这两派学者认为保罗是“传说外邦鬼神”的,他们看出保罗的学识丰富,智力高超,善于雄辩,就把保罗带到亚略巴古,这是雅典的一个论坛。它当时的一种作用是考验并批准公众的演讲家。这是保罗在雅典传道的初步胜利。

保罗在亚略巴古这个院馆如何得利用这不可多得的机会把上帝介绍给雅典的学者,显示出他的机智和雄辩。

他先肯定雅典人凡事敬畏鬼神,取得听众好感。然后从他们那座献给“未识之神”之坛,说明自己的任务乃是使他们认识这位“未识之神”。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他继续述说上帝的创造工作和他的旨意,目的是让听众思考真神和假神的区别。保罗巧妙地引用他们熟识的诗人的诗句,来证明敬拜创造主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这诗句引自主前六世纪克里特岛的诗人伊庇盖尼德(EOIMENIDES)。“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是主前315-240年西里西亚地的诗人阿拉塔土(ARATUS)的诗句。

在那个讲究阶级制度的时代中,保罗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伟大真理,宣讲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人人平等。引证诗人的话来证明人类都是真神的儿女,目的在使他们觉得保罗所传的道,并不完全是外邦鬼神,而是和他们民族的信仰有相通之处。

弄清真神和假神的区别,保罗就转入正题,不能用敬拜假神的方式去敬拜创造主。又说,在此以前神宽恕了世人的无知,但如今事情转变,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世界的审判已经临近。到此为止,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保罗的传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等到保罗谈到审判全地的人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时,还想介绍耶稣,听众就觉得难以接受了。因为是灵魂不灭是好几派哲学的老生常谈,他们认为复活是可笑的,也是不想要的。直到如今复活的道仍旧是许多人的绊脚石。保罗不是不知道听众不易接受,但因为复活乃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坚,而不得不谈,这对我们传道,也是很重要的教训。

保罗这次在雅典的讲道,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圣经学者的看法并不一致。其实圣经的记述证明它是收到一定的成效的。“但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古希腊雅典的最高议会)的官(议员)丢尼修,并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一同信从。(徒17:34)有人以保罗没有在雅典给人施洗和建立教会怀疑保罗的传道功效,但短暂的停留一次公开的讲道,能有一位议员及几位普通人信主,尚复何求。

保罗讲道注意因人而异,也表现在他三次申辩时的内容和道词各有特色,因时间和篇幅关系,此处不谈。

以上四点还不是全面评述保罗讲道的特色,但可引起我们深思。我们许多人讲道应该自问一下:

我们的信仰是否来自圣经,有坚固牢靠的基础呢?

我们有没有正真了解自己蒙召的意义和目的,把自己的经历作为有力的证据之一呢?

我们的讲道如何和上帝给末世的信息(三天使的警告)密切配合,互相口径一致呢?

我们有没有下点功夫仔细研究社会和听众,针对他们的认识真理和接受水平,用智慧委婉的语言宣传上帝的福音呢?

附注:

1、 在希腊稗史中认为是伊庇孟尼德劝勉雅典人在雅典城并它的周围设立“未识之神”的无名讲坛。

2、在提多1:12保罗也引了伊庇孟尼德这段话中的另一句,在所涉及的那段话中,伊氏对最高的神说:“圣洁至高者阿!他们为你造了一个坟墓,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因为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你。”

3、 悲剧作家哀斯已罗(AESCHYLUS)曾经描述说,当雅典城的守护女神雅典娜设立亚略巴古院时,亚波罗神产曾说:“但是当他喝干了一个人的血,使他死亡时,便不能复活。”雅典人是相信人死不复活的。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