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旧约圣经中的诗歌(一)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各个民族最早流传的文学体裁是诗歌。诗歌直接来自生活,是为了驱除劳碌所带来的疲累,是为了抒发诗人内心的种种感受——赞叹、歌颂、悲哀、喜乐、盼望等到等到,起着调节、鼓动、抚慰的作用。

上古时代,诗歌、音乐和舞蹈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国《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这样的记载:“昔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字)之乐,三人操(拿)牛尾,投足(一种跳舞的姿势)以歌(唱)八阕(一种歌曲的名称)。”这句话,骼现代的话来说,是上古时代,葛天氏这个部落的人民,拿着牛尾,一边跳舞,一边唱起八阕这歌曲。它形象地叙述音乐、诗歌和舞蹈是合一的,普通劳动人民生活密切结合的。

既然诗歌来自劳动生活,又是作者抒发感情的作品,那么,从某人的诗歌内容,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环境。扩大来说,从某个时期任何民族团体所作的诗歌,也能看出他们的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文化、家庭、信仰、思想的动向。英国安诺德曾说:

“一个时代最完美确切的解释,应必须向那个时代的诗歌中去寻求答案;因为诗歌的产生形成,乃是人类心力的精华所构成的。”

如果你觉得这句话有点道理的话,倒过来说,你想对某个时代的诗歌,获得完美确切的了解,也必须研究那个时代的特殊精神,因为各个时代人灰心力活动的情形不同,所以表现在诗歌,作者的风格意味,亦大有差别。

我们知道,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书中有不少诗歌。这些诗歌的写作,和当时人类的生活,信仰,劳动有什么关系呢?抒发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上帝将这些诗歌留在圣经中,是要给我们什么教训?我们今天,需要不需要运用诗歌这种体裁,感谢赞美主,抒发思想感情,鼓舞抚慰信徒,宣传福音,振奋人心!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研讨?

摩西之歌—一一首感谢神施行拯救的颂歌

最早的诗歌是谁定的?什么内容?圣经没有留下记载。但圣经提到亚当的第八代子孙,该隐的后代犹八,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创4:21.)。按照犹太人的传说,以诺是开始造文字的,可见在洪水以前,诗歌和音乐已经随着人们的生活而诞生存在了。

依照圣经的明文记载,最早的圣歌是产生于摩西时代,距离现在三千五百多年了。摩西在神的指引之下;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这为奴之地,摆脱法老的追兵,奇妙地顺利渡过红海,他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胜利感恩的圣歌,记在出埃及记第十五章,人们习惯称它“摩西之歌”。

诗歌一开始,就点出内容和主题。“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没在海中。(出15:1.),是颂神之歌,是胜利的凯歌。当以色列人举行全体大合唱时,米利暗独唱时,也是唱这一句(出15:1.)可见,这句话是整个诗歌的点晴之笔。为什么摩西要写这首歌唱这次战役的胜利呢?因为这次战役的胜败关系到以色列人的生死存亡。他们能否出埃及入迦南在应许之地建立起独立自由的国家,完全决定于能否战胜后面的追兵和越过当时的天堑——红海,从人的常识看来,一百多万的乌合之从,怎能战胜在列国中首屈一指的能征惯战的埃及战车精兵呢?没有船只,皮筏,竹排,又有许多不会弄水的妇孺老弱,如何能安全度过滚滚浪涛的红海呢?唯一的结果,只有“死在旷野”,“绝望待毙”。然而耶和华施行神迹唤来东风海中出现干地,以色列人安然步行过海;埃及军队跟着走进,耶和华叫海水回流,淹没了全部敌人。一夜之间,转危为安,黑暗化为光明,敌人消灭了,我们胜利了,永远自由了,怎能不向耶和华献上感谢之歌呢?

歌词为了表达对神的颂赞、感谢和信赖,用了一系列的暗喻: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我的诗歌,也成了我的拯救。”

“这是我的上帝,是我父亲的上帝。”

“耶和华是战士,他的名是耶和华。”(出15:2-3.

“力量”和“拯救”这两个词意义明显,可为什么说耶和华是“我的诗歌”呢?诗28:7.中大卫的诗句有助于我们的理解:“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所以我心中欢乐,我必用诗歌颂赞他。”“我的诗歌”,可以理解为我的欢乐,我的情感,我的愿望,这也说明在摩西,大卫等诗人心中,诗歌和人对神的倚靠,信仰是密不可分的。

“是我的上帝”,又“是我父亲的上帝”,这里的父亲“必然包括他们的祖先。一窍不通伯朱[会、以撒、雅各、犹大、约瑟、利未等在内。怀念以往神对父辈的恩典和引导,更加深了对神热爱赞美之情。

“耶和华是战士”,不能以词害意,“战士”,不是指普通战斗人员,而是指在战场上有能的指挥员”(诗24:8.)。耶自欺欺人 华不仅制定战略战术,也参予了实际的战斗。摩西红海边曾对以色列人说:“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出19:14.)是耶和华吩咐摩西举手向海伸杖,把水分开,是耶和华的火柱照亮海中的道路;是耶和华使埃及的军兵混乱,连埃及人都承认:“我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吧,因耶和华为他们攻击我们了。”(出14:24-25.

“摩西之歌”中一大段(出15:4-10)是描述战斗场面,展现出诗人的艺术修养。把生动逼真地表现了战场的磅礴气势和战斗的威武壮观。用词精确,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多种的修辞技巧:“抛”,“摔掉”,“推翻”,“消灭”,一连串动词,突出形容耶和华的能力威势,完全掌握主动权,控制驾驭整个局势。对法老军队的溃败,用了形象恰切的比喻:“如同石头坠到深处”,“像烧碎秸一样”,“如铅沉在大水之中”,说明敌军全部彻底干净地被消灭,荡然无存。对红海海水的分合,有具体的描写;对敌人战斗前的心理描写,嘲笑敌人的狂妄嚣张,烘托出他们失败的惨痛,令人拍掌称快。

“摩西之歌”接着就指出这次战斗胜利的意义,不仅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军队的追捕,而且对那些假神偶像和敬拜它们的迦南各国君王产生了巨大震动和打击。(出15:11-16.

“耶和平共处华阿!众神之中,谁能像你?”这里的“众神”绝不是指宇宙中还有和耶和华同等的神,而是指其他民族崇拜的假神,如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撒马虚,埃及人的阿彼斯和亚扪,迦南人的巴力和亚斯他录等。诗人除了提醒以色列人应崇拜至圣至荣的耶和华以外,也是警告劝戒他们要提防受到当时迦南各国所盛行的多神教的影响而远离上帝去敬拜偶像,用心良苦。

诗中提到迦南各国君王百姓的恐怕心理,不是想象,而是写实。如果不是以色列人冥顽不化,背道毁约,他们完全可以进入迦进,战胜诸王,得到应许之地为业,不必拖到四十年后才进去的。

诗歌最后满怀信心指出即将来到的希望和光明(出15:17-18.)很有鼓动激励人的力量。

以色列人对上帝这次拯救他们过红海灭埃及军队的奇迹,不但唱出了“摩西之歌”这首史诗,也成历代音乐家创作的源泉,请看诗66:6;74:13;78:19;136:13-15.中的诗句就可以知道,它是以色列人经常咏叹的题材。

摩西之歌不单是属于以色列人的,也属于属灵的以色列人的得胜之歌。使徒约蚨在拔摩岛异象中曾看到那些得胜穿白衣的人,站在玻璃海上,“唱上帝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启15:2-3.

 

士师时代的义勇军圣歌——底波拉之歌(士第五章)

底波拉这个名字有“蜜蜂”(寻求甜美生活)的意思。她是十五个士师中唯一的女性,是旧约圣经继米利暗之后第二个女先知。她号称“以色列之母”(士5:7.)是以色列人的审判官(士4:5.)。从这首歌,还可看出是诗人。

底波拉之歌是圣经所载一首最古老的叙事诗,叙述士师记第四章所记的战胜耶宾王战役的前因,经过和结果,表扬立功者,责备不愿参战的儒夫,诗歌开头和结束,颂赞耶和华祈求耶和华审判以色列所有敌人,富有教育以色列人勿忘神恩,宜顺从神旨团结一致的作用。

对这首诗歌的结构和各段要点,略作介绍如下:

1,引言(2-5节)呼唤以色列人歌颂耶和华,要追忆耶和华在西乃山显大能,领以民出旷野。

2,在敌人压迫下的荒凉(6-8节),“大道无人行走”,一句话说明惨状,“以色列人选择新神”点出遭敌蹂躏的原因。

3,全民共同抗敌(9-18节)首领与行路的百姓,底波拉与巴拉的领导和合作,各个支派的勇士,点名表扬六个支派(他们是直接受到压迫,抵抗心切)批评四个支派自私不出援军,对犹大,西缅,利未三支派只字不提,可能是距离战场太远,可能是散居各地难以集中。用词很有分寸,说明这是全民族的战斗。

4,基顺河的战斗(19-34节)指出这次战胜的原因,一是耶和华亲率以色列连队作战(5:20;4:15.);二是,基顺河泛滥,冲没平原上的西西拉全军,车马深陷泥中。大自然听命宇宙主宰,上帝左右人类历史进程。这里特别咒诅少史斯这城位于基顺河边,不乘胜杀敌,竟然坐视不动。

5,西西拉之死(24-27节)着重歌颂雅亿这位妇女的知谋勇敢,杀敌军之帅立下赫赫战功。她不属以色列支派(1:16;4:11,17.)却信守基尼人与以色列祖先的盟约,帮助杀敌,理应祝福。那些受到批评和咒诅的以色列人,对比鲜明。

6,西西拉之母,凭窗待儿归(28-30节)诗歌这一段的内容是诗人想象中敌营元帅家中的情况,幽默风趣,写出西西拉母亲的焦急狂妄,以为儿子必胜,带掳物而归,实际迎来的是失败和尸体。以色列之母底波拉胜利凯旋,西西拉之母却儿丧异地,两相对比,喜哀明显。

7,结束语(31节)与诗681-3意思相近,即:愿耶和华的仇敌受咒诅,愿耶和华的儿女得福祉。

这首诗歌结构严谨,层次衔接自然,有男女轮唱和合唱的安排组织,从艺术技巧上看,比摩西之歌更高一筹。从上述两首以色列人早期诗歌来看,有几个特点:诗歌和生活密切结合,反映国家大事和人民生活;是群众性的活动,用音乐,舞蹈结合,采取领唱、轮唱、合唱多种形式,活泼有变化;神人交应,宗教和娱乐、教育共同活动。

以色列人诗歌的全盛时代——大卫王和所罗门王时期

大卫是个诗人,兼音乐家。当他还在家里牧羊时,就以“善于弹琴”闻名,因而被荐入王宫。他担任扫罗侍卫时,每逢扫罗被恶魔扰乱烦燥不安时,大卫常常弹琴,使扫罗心神宁静。大卫登上王位,他深知音乐能帮助治理国家,就极力提倡诗歌,诗篇中的大部分都是大卫的作品。

大卫深知必须健全机构,搜罗音乐家人才,注意培训骨干,发动群众性的活动,才能提高百姓的文艺素质,充实崇拜上帝的信仰。大卫设立乐府,从利未族中选出有唱奏才能的四十人,常在会所举行圣乐大会。根据代上15-16章的记载,当时歌诗班分三组,每组有讴歌长一人,又设立音乐长一人,以总其成。大卫时代作讴歌长的是亚萨、希幔、以探,亚萨则兼音乐长的职务,好象汉武帝设立乐府时任李处年为协律都尉一样。还有一个伶长耶杜顿,是著名的曲律大家,善于作曲制调。诗篇中有很多篇都注明:“大卫(或亚萨)的诗,照耶杜顿的作法,交与伶长。”

《诗篇》150篇诗歌中,有73篇署名是大卫的作品,五十多篇无名的作品中也可能有些经过大卫收集修改,习惯称大卫的诗篇,因为他是主要的作者和编者。

大卫创作诗篇的成就,可说比他治国的功绩更大,因为《诗篇》是一崇高永久的纪念碑。从《诗篇》中,我们可看出大卫真实的人格,属灵的力量,也可从中体会到诗歌的感染力和音乐陶冶人心的作用。这些许可描绘信徒心灵的交战,对神的感谢和颂赞,对罪恶的谴责,人生的愁苦与喜乐,胜利与希望。千百万上帝所救赎的儿女,全永远感激大卫及其他诗篇的作者。因为我们从这些圣歌中受到教育,获得安慰,产生共鸣,迸发力量。单说诗篇廿三篇,这道脍炙人口的  诗,给我们多么巨大的信心、安慰、盼望和力量呀!贝秋(Beccher)评论诗篇廿三篇,曾这样说:

这诗好象一只飞翔的鸟,唱出最动听的调子。它抚慰伤心的人,胜于千言万语,它将 不仃地歌唱,唱给我们世世代代的子孙听,等到它的工作完成,习返神的怀中,垂下双翅,再与那些得着它帮助到神面前去的人同唱乐歌,直到永远。

 

所罗门在位时,豪华壮丽的圣殿落成了,大卫所建立的乐府制度继续保存,并加以发展。随着国力的强盛,国内国外来往的频繁,需要更多的音乐人才;因此所罗门又命令全国的增设诗歌班,大规模地训练音乐人才。圣经记载,所罗门将约柜运放圣殿时,歌唱的利未人亚萨,希慢,耶杜顿,和他们的从子众弟兄都穿细麻布衣服,站在坛的东边,敲钹,鼓瑟,弹琴,同着他们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代下5:12.

所罗门是杰出的学者和诗人,“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王上4:32.)。他写的箴言,大部分记在箴言1-29章,有人认为箴言可以看成是“青年成功之路的指南”,从内容和成教说,是当之无愧。他写的一千零五首诗,在圣经中只有诗篇第七十二和一百二十七篇和《雅歌》这首长诗。

开头第一节标明名称及作者。“所罗门的歌”,“歌中的歌”,原文含义是“所有歌中最好的一首”。中文译为“雅歌”,可能因《诗篇》中有乐歌    (“正”的意思)而得名。

阅读《雅歌》的难题:1,除8:6提到“耶和华的”这一形容词外,书中没有提到神的名,似是世俗的诗章。2,美丽的诗章只集中描写爱情,有何神学意义?3,人物和地点不断地在转移,又没有清楚的解释,不易看懂。

我们先对歌中的人物,情节和结构作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它的喻意和解释方法作精力的探讨。

本歌主要人物有两位:一是新妇,又叫“书拉密的女郎”,有些学者认为就是列王上第一章提用的书念女子亚比煞,是“全境最美貌的童女”。一是王,是新郎,就是所罗门王。除这两位 外,还有“宫中的歌女”,或称“耶路撒冷”的众女子。

本书的情节和结构大致如下:

1,  男女双方的谈话  (歌1:2-2:7.)表达自己的爱情,形容对方的美丽。

2,  少女等待爱人来访,相见甚欢,分别后孤寂忧伤  2:8-3:5.

3,  王的娇嫔行列,有情人终成眷属  3:6-11

4,  新郎形容新妇的美貌和爱情,两情欢悦  4:1-5:1

5,  爱侣离别,忧心忡忡,随着向众人述说良人的可爱而洋溢喜悦  5:2-6:3

6,  爱侣重逢,良人再次描述妻子的美貌可爱  6:4-7:9

7,  两人对爱情的反省和歌颂  7:10-8:14

历代对雅歌的解释,莫哀一是,意见并不统一;大致有以下几种:

1,  雅歌是一首歌颂人间情爱的诗集。

它的内容和要义,是指男女相爱,夫妇之间的柔情蜜意,情投意合。这样的诗集纳入圣经,给人间的爱情提供宝贵的透视。男妇夫妇之爱是神所赐美丽而高贵的礼物,其中充满了神秘感,不能以金钱来换取。但这种爱情容易被贬低,雅歌给现代的情爱提供了正确和平衡的观点。此外,信徒必须珍爱世上的爱情,因为在圣经中,人间的爱和婚姻常用来比喻神对人的爱,这爱必是美善和纯洁的。

2,  雅歌除了论夫妇之处,尚有寓言和象征的意义。犹太人认为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一个寓言。上帝娶以色列作他的新妇,正好象是“一位伟大的君王忽然爱上了一个卑微的女子。”在旧约里,以也被称为神的妻子,见耶利米第三章和以西结第十六章的比喻。

犹太人过逾越节朗读雅歌,其间在此。

3,  雅歌是寓言比喻,歌中描写失间之爱,比喻基督跟教会之间的爱情。这是早期犹太教和基督教学者共通的观点。奥古斯丁(354-430)相信歌中提及的婚姻,是指基督与教会的结合。这种解释的人认为雅歌的主题是基督爱教会,每个基督徒应如何爱基督,如何过爱主的生活。

这种解释的根据在哪里呢?因为在新约里,教会被称为基督的新妇,耶稣曾自称为新郎(太9:15;3:29.)耶稣曾打比方说:“天国好比十个童女,出去迎接新郎。”(太25:1)保罗也说过:“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11:2)约翰在异象中见到基督复临的景象时,曾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旧给他,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19:7;21:2.

 

这三种意见,各不相同,我认为并不矛盾。所罗门在雅歌中的叙述,他对书拉密女郎的爱情是真实的,应该予以肯定。我们不能因为所罗门后来妃嫔甚多,想以婚姻关系,巩固政权,放纵情欲和当时各国君王看齐,而否定他早期的爱情专一。所罗门和书拉密女郎的结合,纯粹由于互相爱慕,真诚相交,这是合乎神的教训,也是家庭幸福的不变原则。正因为这一点,犹太人肯定了他们二人的真正爱情,才能把雅歌看成是以色列人出才能及的一个寓言,把这种夫妇的爱情看成是整个民族和神的关系的象征。其目的在于重视和珍惜这种蒙神恩眷和拯救的机遇与结合,对神的信赖和投靠,必须永远忠诚,如火焰的电光,永不熄灭。

第三种解释,完全合乎情理。所罗门是承继大卫王位的人,而将来弥赛亚的降临,必须出于大卫的家族;因此,把所罗门的婚姻看为预表弥赛亚与其新妇----上帝的选民永远的结合,也是顺理成章。男女相爱的喜乐和夫妇柔情密意结合的欢悦,一般人容易体会,通过这个象征的联想,有助于人们领会神人之间的相爱和将来得救的喜乐更能震动人心。不断地提醒自己应该怎样爱上帝,才能不辜负神对我们的爱护和期望。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