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旧约圣经中的诗歌(二)

先知时期的哀歌代表作《耶利米哀歌》

先知时期简介

旧约圣经39卷,从内容的性质来分,可分以下三类:一是历史类,自创世记到以斯帖,是有关以色列国的兴起直至衰亡的历史。二是诗歌类:自约伯记到雅歌,除约伯记是摩西所定外,其它几卷都是著作于以色列国的黄金时代,即大卫和所罗门在位年间。三是先知书,自以赛亚书到玛拉基马马虎虎,著作于以色列国和犹大国的衰落时期。大体是从公元前七百多年到 公元前五百多年,以赛亚是公元前790年在圣殿中见异象蒙召作先知的gcg位基书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获释回归故土的作品,新殿在公元前516年建成。

先知书共十七卷,是十六位先知写的。研究鸹知书,他们的教导与所传神的信息,可归纳为几项:

1,  宣告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引导以色列人转离偶象。

2,  痛斥当时国人在社会征求牺牲品方面的罪恶,若不悔改,必遭灾祸,家破国亡。

3,  预言称赛亚必将来临,担当世人的罪,完成神交付的救赎使命,建立永不灭亡的国度。

4,  关于耶路撒冷城和圣殿的毁灭和重建。是鸹知时期的重大事情,七卷先知书(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俄巴底亚,那鸿,哈巴谷,西番雅)都和此事有关,既指出它的毁灭,百姓被掳,又指出必有选民回归,复国重建圣殿。

   

哀歌,是跟某些苦痛的 事有关的诗歌。根据事情的性质和范围来区分,哀歌分为两类:

1,国家性的哀歌    旧约圣经的有关例子告诉我们,如旱灾,蝗灾或遭敌攻击,这些事件都会唤起全国性的哀歌,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在和外在态度,例如:

20:23,26.以色列十一个支派和便雅悯支派战争,以色列十一个支派战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以后战胜便雅悯人,又为这个支派人口稀少面临消失而在上帝面前痛哭(士21:2

14:1-2.以色列人受到严重旱灾,“犹大悲哀,众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声上达。”

1-2   以色列人遭受蝗灾哀号;上帝叫他们“应当禁食,哭泣,悲哀。一心归向我。”(珥2:12.

60篇,74篇,8083篇,都是国家遇到急难,向上帝发出的祷告求救时,也属于哀歌之列。

这类哀歌都有一个固定的结构:首先描述使人痛苦的处境;然后恳求神帮助他的子民(其中往往会提醒种种以往如何怜悯他们)最后,通常表达神定会回应他们呼求的信心

2,个人的哀歌   这类哀歌在《诗篇》中为数众多,约占三分之一,因此被形容为“诗篇的骨干”。正如全国的哀歌一样,有时所处苦境的叹息,有对神的忽略或迟延干预的埋怨或想不通,结尾常以赞美神结束,藉以期待神的拯救(例如诗13:5-6;22:22-31;29:6-9.)。有人把诗篇中的哀歌分为“咒诅的”,“受苦的”和“忏悔的”(例诗323851130篇);但是不因情况侧重点不同,其相同之点是“哀痛之情”。

下面我们对大卫作王之前为悼念他的挚友约拿单所写的一首哀歌进行简略分析,让我们领会个人的哀歌的特色。

大卫的“弓歌”---为扫罗和约从事写的哀歌  (撒下1:19-27.

大卫为悼念扫罗和约拿单的死而作的哀歌,又被称为“弓歌”,因为它主要是歌颂约拿单的弓箭,弓是约拿单最爱的武器,是他爱国勇敢的象征。弓也是约拿单送给大卫的友谊纪念品。

这歌是爱国之歌,教训以色列人毋忘国耻,要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怀念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这歌也是友谊之歌,反映大卫和约拿单之间真挚的友谊。歌的意境和歌词十分隹妙,从中可看出作者的爱国精神,哀痛心情和宽宏的心胸气量,从而受到教育。

扫罗作为以色列国首任君王,有过光荣的历史。身材高大,健壮俊美,被膏以前勤  谦逊,亲自带兵击败亚们人,表现勇猛英明果断,立王时,“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撒上11:15.)。他四十岁登基后,抵抗非利士人,也多次取胜,国家得到短暂的安定,但因妒忌大卫会夺他家王位,又不完全顺从神旨,以致国家衰败,政绩日降,最后在战场上自杀而亡。大卫作为扫罗的侍卫长,又是扫罗的女婿,后来成为扫罗追捕的对象,大卫对扫罗的功过得失,心里雪亮。当大卫听见扫罗死讯时,他不计较个人的恩怨爱仇,深表悲伤,作此哀歌。他称扫罗是以色列的“尊荣者”和“大英雄”赞颂扫罗的质牌和刀剑,称颂他是“比鹰更快”,比狮子更强的英雄战士,他要以色列人怀念扫罗的政绩,曾使以色列的女子“穿上朱红色的喜衣”,“黄金的装饰”。他要以色列人永远记得,扫罗是英勇作战,捐躯沙场,为保卫以色列人的独立自由而牺牲的爱国君王。大卫插上一小段,提及非利士人对扫罗的死是如何欢乐,为他们的胜利矜,言外之意,是有力说明扫罗的死对以色列人是何等重大的损失,不为扫罗的死悲哀,实际上是站在敌人那一边了。这不仅反映出大卫的气量宽宏,目光远大,更反映出大卫写这哀歌的目的,是要唤起以色列人毋忘国耻,要团结起来战斗,继承扫罗遗志,抗击侵略者非利士人。

 

约拿单和大卫的友谊,是彪炳千古,传为美谈。约拿单作为扫罗的长子,本可继承王位,以他的才干品行,定会成为受到百姓爱戴的英明国君。但当他知道神拣选大卫接扫罗为王时,立即和大卫建立真挚的友谊。“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深相契合,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撒上18:1.)扫罗告诉约拿单,大卫是他政敌时,约拿单友情不变,劝阻父亲不要杀害大卫,冒着生命的危险保护大卫性命。约拿 单在他父王权势衰落的惨淡岁月中,明知父亲王们不长,但仍忠诚侍奉,竭力照顾,共同抗敌,一齐殉国,忠孝双全,令人敬慕。

大卫听见约拿单的死讯,怀念旧情,悲痛万分,这一片深情,在哀有充分的流露和表达,首先起名叫《弓歌》其意前面已谈及其次,高度称颂约拿单的勇敢刚毅,他的“弓箭,非流敌人的血不退缩,”不但武艺超群,箭不虚发,而且嫉恶如仇,为国奋战,“比鹰更快,比狮还强”,是形容约拿单是勇士,英雄中的狡狡者。最后,大卫直抒胸臆,盛赞约拿单对自己的友爱。“我史约拿单哪,我为你悲伤,我甚喜悦你!你向我发的爱情奇妙非常,过于妇女的爱情。”大卫心中,友情比男女之情更重,一旦失去,怎能不叫他肝肠断裂,写下这动人的哀歌呢?

一切诗歌,以情为主,哀歌更是如此,没有哀伤,哪来哀歌?

耶利米哀歌的作者和时代背景

耶利米哀歌的作者耶利米是利未支派的一位祭司。他年轻时,主前626年,蒙神选召担负先知的任务,他自觉不配,喊说:“主耶和华阿,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上帝吩咐他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耶1:4-7.

上帝通过耶利米传给他子民的是:“背道的以色列,回来吧!我要医治你们背道的病。”(耶3章)上帝吩咐耶利米站在殿门口,当众扬声宣告:“你们若实在改正行动作为,在人和邻舍中间诚然施行公平,不欺压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在这地方不流无辜人的血,也不随从别神陷害自己,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仍然居住。”(耶1:1-7.)祭司鸹知见耶利米揭发他们的罪恶,说预言攻击圣城,就想置他于死地。后来,上帝通过耶利米向以色列人宣布刑罚的决定:“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耶25:11)听了鸹知的信息,当时的权贵不但不认罪悔改,竟把耶利米囚在监里,上了枷,丧失了自由。但耶利米仍然利用机会继续向周围的人传扬信息,并且遵从主的吩咐,把主的话写下来,找他的朋友文士巴录,帮他笔录神对他说的一切话,写在羊皮卷上,其中包括对于锋太人罪恶严厉的斥责。对于继续痛道的所有必然后果的警告,以及呼召众人离弃一切恶行的劝告。巴录把它写好并将书卷在犹太人面前宣读。众道领将这些话告诉约雅敬王,王吩咐把书卷拿来读给他听。刚读了几篇,约雅敬狂怒地拿起书卷,用刀割破,扔在火盆中,烧成灰烬。约雅敬连想了耶利米及巴录,要捉拿他们处死,耶和华却将他们隐藏。

约雅敬顽固地拒绝上帝的警告,竟违背自己尊敬巴比伦王的诺言,背叛了他。巴比伦,亚兰,摩押和亚扪四周联合攻打犹大,约雅敬羞惭地死去。他儿子约雅斤登基做王只一百天,被尼布甲尼撒王掳到巴比伦去,西底家被立为犹大王。

西底家开始做王时,耶利米是他信任的顾问。同时,在耶路撒冷和巴比伦两个地方,有假先知兴起,利用人们爱国的热情和指望,迅速地解救复兴的心理,大肆宣传奴役的轭很快就要被折断,胡说神曾指示他们,三年之内,巴比伦要败亡,被掳到巴比伦的王族及百姓都必安然回国。耶利米仍然忠实宣传神的信息:犹太人要被掳到巴比伦七十年后才能归回,因此他被人看成是投降派和犹奸。西底家不喜欢耶利米的信息,派使者到一直敌视以色列人的埃及,要求马匹军队,准备联合背叛巴比伦。西底家王第九年,国民经济布甲尼撒王攻打耶路撒冷,埃及出兵援救,巴比伦军一度彻退围城军兵,西底家心中产生希望,请耶利米为民族祈祷上帝。耶利米的答复是巴比伦人必定回来毁灭全城。

耶利米认为自己传达神的工作已经完成,就想离城回故乡亚拿突去。假先知诬告耶利米出城投敌,耶利米不承认;首领们殴打他,把他监禁;西底家明知耶利米无罪,不敢援救。耶利米曾藉西底家召见他的机会,含泪奶劝西底家听从神的安排,顺服巴比伦,拯救他自己和百姓,王却不听。

巴比伦军队再来攻陷耶路撒冷,许多人死在刀下,祭司长首领臣宰被带到巴比伦定为叛徒处死。尼布甲尼撒把耶利米从牢中放出来,耶利米拒绝让他到巴比伦去的安排,决定留下来和百姓一同务农,表现他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他继续劝靠犹太人转离敬拜偶像及有灵恶习。暂时安于现状,切勿轻举妄动。但犹太人仍持迷不悟,剌杀新立的省长、首领们煽动百姓逃往埃及避难,他挟持耶利米到埃及去。相传耶利米在埃及被犹太人用石头活活打死。

耶利米生活在犹大最后七个王(玛拿西、亚扪、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芹、西底家)的统治时期。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亲身经历许多折磨,眼见犹太人敬拜偶像,作恶多端,拒绝接受神的警告,不肯认罪悔改;君王及首领们一错再错,以致国运中断,百姓遭殃,掳到外邦,内心悲伤哀戚,写下了《耶利米哀歌》。他的经历和我国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相似。屈原在首都遭毁楚国将亡之际,写下了著名诗歌《离骚》。了解屈原一生,读过《离骚》的朋友,你来阅读《耶利米哀歌》一定体会更深。

 

《耶利米哀歌》的内容简介和艺术特色

《耶利米书》最后一章,记述耶路撒冷被焚毁和犹大百姓被掳到巴比伦去,可以看为《哀歌》的绪言。在七十士译本的旧约圣经中,《哀歌》有如下的序言:“以色列人被掳,耶路撒冷成为荒场之后,耶利米坐下哀哭,为耶路撒冷作了这哀歌。”在耶路撒冷城北墙外面,有一个洞穴被称为“耶利米之穴”,相传耶利料曾在这洞哀哭,并写下哀歌。这洞正在各各他山下,六百年后,主耶稣的十字架就竖立在这山上。受苦的先知耶利米哭泣之地,正是主耶稣受死之处,这巧合定有深意。

《哀歌》的写作,不会仅仅抒发表达个人的忧伤悲痛之情,必然还有教育众人不要忘记国耻,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目的。根据耶利米书的记载,本书一定是在耶路撒冷被焚烧到余民逃往埃及之间的三个月内写成。这三个月,犹大的临时政府设在离耶路撒冷西北六英里的米斯巴。这首歌大概被抄成若干份,有的带往埃及,有的带往巴比伦,让被掳的犹太人也右背诵呤唱。

《哀歌》原文是一首“字母诗”。这种诗歌,每一节的第一个字母是按希伯来文的廿二个字母的次序排下来的。这是希伯来诗歌最常见的体裁,特点就是便于记忆背诵,耶利米用“字母诗”来写哀歌,正是为了让犹太人易记常诵。《哀歌》1-4章是字母诗,但又有区别,124三章各有廿节,每节的第一个字母按顺序排列;第三章每三节为一个字母起首,共66节。第五章不是按 字母排列,但也有廿二节和字母数目相符。阅读《哀歌》应紧扣“哀”这个词。作者哀的是什么?为什么觉得可哀?哀痛之中应该提出什么教训?“哀”伤以后还有没有希望?这样就能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去领会他的意图。

第一章《哀歌》的内容简介和艺术特色

这章是哀悼耶路撒冷的居民被掳,以及该城的荒凉结局。(耶路撒冷代表整个犹大国),可分三段:1,耶路撒冷的荒凉 1-7节)

      2,罪带来痛苦  8-11节)

      3,求怜的呼喊  12-22节)

作者在第一段,即哀歌的开始,把耶路撒冷比拟为一个失去了丈夫和儿女的寡妇,这个形象非常恰当生动。在第一节连用“悲伤”,“凄凉”,“叹息”,艰难和愁苦等词语描写目睹昔日繁华热闹的城市今天沦为废墟的伤心哀痛。作者抚今追昔,将过去和现在不住地进行对比,便明显说明爱之深和哀之切。许多年以后,有一个纪念公元七十年提多毁灭圣城的罗马钱币,就以一个女子路撒冷,坐在一棵棕榈树下,其上刻着“犹大被占几个字,其根据可能来自《哀歌》。”

第二段作者点明是他们的罪给自己带来这种痛苦,哀由自取,不能怨天尤人。“耶路撒冷大大犯罪,所以成为不洁之物”(8)耶利米从自己传递神的经历中,深知无数次的警告曾经发出,却没有人听从,官长们当时充耳不闻,现在在收割自己罪孽的果子。可以避免肯避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热爱祖国,首都和百姓的人,岂能不哀恸万分。在第一段中,作者没有明写他们的罪,但1-3节已经暗示了。申28:64-65.摩西的警告:倘若他们背叛神,会被分散在列国之中,没有安息之所,在下面第三段,又再指出:“我罪过的轭,是他手所绑的,犹如轭绳绑在我颈项上”(可译为“他的手将我的罪过缠作一团,绑成重轭,绑在我颈项上)。可见,指出耶路撒冷今天的荒凉是官长百姓自己罪过酿志的苦酒,必须牢记这个痛苦的经验教训,乃影视章哀歌的主旨和中心红线。

第三段开始,作者改用第一人称“我”,和前面用“她”来称呼路撒冷有所不同了。开始就向过路的人诉说身受的苦痛,叹息,神降罚沉重,如火进入骨髓那么难以忍受。不但向过路的人求怜(12节),还进一步向众民求怜(18节),最后向耶和华求怜(20节),请求以同情的了解,承认自己是罪有应得,耶和华是公义的,特别描述敌人对他们的任意践踏和得意忘形的状态,打动所呼喊的对象的怜悯之心。结尾(21-22节)是百姓祷告呼求神审判他的仇敌。这种咒诅的方式,是旧约中信徒用来表达他们渴望终止恶行的方式,他们视 不信的民族为罪恶的化身。

第二章哀歌的内容简介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哀歌的内容仍然是路撒冷的毁灭,但重点似乎放在圣殿,比较强调神的审判。它的语调比前一章更尖锐,整章都流露出愤怒的情绪。可分以下四段:

1,  耶和华是仇敌(1-9节) 作者恢复用第一人称来哀叹圣所的被毁,便可抒发内心的感受。“主何竟发怒”,既说明我的震惊和哀伤,又点明这一切可怕事情的发生,都上帝公义的彰现,是上帝怒气所成就的工作。以神的“脚凳”,即约柜,来开始。第6节所提到的“帐幕”和“聚会之处”,都是和第7节的“祭坛”,“圣所”,都是指圣殿。它本是上帝自我启示的焦点,又是人可以等候上帝怜悯的唯一地方;现在连圣殿都“定意拆毁”,藉此显明外表的礼仪,并不能挡开神对犯罪之民的惩罚,耶路撒冷的沦陷,绝不是耶和华的失败而是他公义的得胜。“主将以色列的华美,从天扔在地上”,“主吞灭雅各一切的住处”,“他张弓,好象仇敌”,“主如仇敌”,这些词语并不是说耶和华是我的仇敌,要和耶和华对主作战,乃是极度悲愤的直抒胸怀,承认上帝绝对的主权,上帝在审判时对罪恶的极度厌恶。(可参看赛42:24-25.

2,  全民举哀孩童因饥饿发昏(10-13节)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目睹耳闻的惨象。全城的居民从上到下,从老到幼,扬土束麻,低头无言,孩童和吃奶饿得发昏,即将夭折,向母亲哀鸣:“谷酒在那里呢?”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众人的悲哀伤恸:“我眼中流泪,以致失明;心肠扰乱,肝胆涂地,找不到话语来安慰,想不起任何情况可以对比,看不见一丝希望,只能叹息:“裂口大于海,谁能医治呢?”

3,  真假的先知,幸灾乐祸的仇敌(14-17节) 开头指出百姓受到假先知虚报误导,不肯悔改以致落到现在的凄惨(14节),结尾点明真先知所传的信息正在应验(17节)对比鲜明。中间插进仇敌辛辣的讥诮嘲笑,这正是百姓哀伤中的雪上加霜,锥心的痛苦。

4,  恳求的呼唤(18-22节) 作者首先敦促他的同胞把自己的感情尽量发放,然后把悲伤转为祷告,“在主面前倾水”,可见作者对百姓的爱情极其深沉。然后作者用第一人称向出痛苦的祝寿吉,以身示范,呼唤全民共祷,依着神的意思的忧愁所阁下的悔改,终必使他们得救(林后7:10.)。

第三章哀歌的内容简介和艺术特色

这章哀歌也是字母诗,形式却独具特色,不是22节,而是66节。每三节用一个字母。另外,这歌集中地描写作者个人的痛苦,在他所经历痛苦中,透露出一种安静的顺从和信赖的精神,对所有读者具有安慰产生希望的感染力。可分为以下五段:

1,受苦者的呼喊(1-21节) 作者以个人作为受难民族的代表身份,发出哀叹。“他”是指耶和华,再次被看为这些苦难的直接负责者。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和隐喻,作为比喻的事物,有没有生命的篱笆、石头、灰尘、弓和箭;也有熊、狮子等动物,茵陈一类的植物,还有抽象的“笑话”,“歌曲”和“苦楚”,信手拈来,惟妙惟肖,无不妥贴确切。最有力的比喻之一,就是把神比作猎人,把他的箭描准他的猎物。他也把石头当饼约他们,以致牙都碜断了。这些显示出作者丰富的生活和知识,也是想尽办法让读者体会分享他的苦情哀绪。

2,上帝的怜悯(22-39节)这段是文学艺术完美的作品,从歌中能找到对神永不止息的怜悯的确信如此完美的表达,情文并茂,许多圣经学者认为它和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和诗篇廿三篇,彼此类同,作为基督受苦的预示。

前面21节,提示“心里就有指望”,指望而却步来自何方?22节起作了详尽的回答。必须认识上帝的品性——慈爱和怜悯,人即令受刑罚,受到神的管教,受苦忧愁,也是出乎神的慈爱,仍有盼望。他不永远丢弃人,审判刑罚人的神也是使人得福的神,他击伤的,他也医治(伯3:18;42:10.22-27节和平共处-33节这两段,是全歌的主题,也是对一切受苦的人极大的安慰。作者把悲痛比作黑夜,它即将过去,将迎来全新的早晨;作者又把受苦当作负轭,对我们灵性的成长和担负更重的责任,大有好处。

神是公正的,不能容忍对囚犯的恶待,法庭上的颠倒是非,或事务上的尖酸刻薄(34-46节)。因此,一切受苦者最佳的态度,就是“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他的救恩”,“独坐无言”,“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祸福都出于至高者的命定”,“为何发怨言呢?”。

3,呼响悔改(40-42节)“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不但要“向天上的社举手祷告”,也要奉上自己的“诚心”,切仍犯罪背道,神并不赦免,几句语重心长,要言不烦。

4,如不悔改,自取毁灭 43-54节) 中间作者多次提到自己的流泪遭逼受,坐牢受刑,不是诉苦埋怨,乃是叹惜众民不接受神通过他传递的信息,招致今日之苦,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求告和咒诅 55-66节)这段令人惊疑的是:作者在求主为他伸冤,心中却无法饶恕那些曾作神惩罚人,“使你的咒诅临到他们”(65节),这不是和基督的教训“要饶恕你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相反背道而驰么?有一点我们刻:在神的安排下,使别人受苦或者会把那人引到认识自己的罪而寻求耶和华,但那使人受苦的人并不能因此就可以不受神律法的制裁。另外,我们也应体谅,作者哀伤之深,似乎是在相当愤激中说话的。

第四章哀歌的内容简介及艺术特色

1,今昔对比(1-2节)将过去在荣耀中的耶路撒冷和今天在羞辱下的耶路撒冷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开始连用两个“何其”,表示无限伤感!“黄金失光”,“纯金变色”,是国人生活由盛到衰的生动描写。不同阶层的居民有不同的变化,令人特别惊心动魄的。连母亲的温柔职责,也被搁置了,孩童所受的看待还不如野狗的幼儿或疏忽的驼鸟的雏鸟(看伯39:13-17.)。其他人士的变态改情,自然不在话下。不仅耶路撒冷本着今昔对比,作者还把昔所多玛和现在的锡安城对比。所多玛在顷刻之间被神手所灭,锡安却要被人手加害,受长期的刑罚,原因是罪孽比所多玛还大,神的忿怒更甚,还不醒悟,更待何时??

2,假先知和祭司罪恶的后果(13-20节)宗教的领袖不但欺骗百姓,虚报平安,而且流了义人的血,怎能不受报应。在人民眼中,他们变成了麻疯病人,被百姓驱逐成为丧家之犬,跑到国外,也遭驱逐。17节起,描述犹太人的懊悔,和斥责,过去信靠祭司、长老和“耶和华的受膏者”(指犹太王西 底家),信赖那个“不能救人之国”(指埃及),却不信靠耶和华和真先知,完全是罪有应得。

3,以东必不得逃脱(21-22节)这里既实指以东国,耶城被困,它不介不来救援,反而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此罪必被追讨。也虚指所有的敌对民族,以色列的罪会得赦,他们的罪必受惩罚(参看赛63:1.

第五章哀歌的内容简介和艺术特色

这章虽有廿二节,但字母排列的形式却不存在。这是一篇祷告,是会众对神怜悯激动的恳求。分为三段:

1,祈求怜悯的呼吁(1-10节)“产业”乃主所赐,现在却被迫向掳掠者购买生活必需品,在旷野中冒险的强盗式的沙漠阿拉伯民族求取食物。处于绝望之中,想起列祖的罪孽由子孙担当。求神为他自己的名字,使他们复兴,取回当得的地位,不再受奴仆)指巴比伦人)的统治。

2,罪恶的羞辱(11-18节)描述受辱的凄惨;首领被处死,老人不尊敬,少年人扛磨石(羞辱的女奴工作),无心作乐,野狗巡山。注意到祷告时的情绪是忧伤而不是愤激,一切个人的报复思想都除去,因为已认清神审判的公正,结果如何,全在神的手中。

3,上帝永远的宝座(19-22节)虽然大卫王朝已被粉碎,上帝的主席座却是长存的,只有求主使我回转 ,被刑罚之民才有盼望。苦驻华已完成了它的工作,浪子决心回到慈父怀中。22节的结尾看似十分凄凉绝望,有些难以理解。一种解释是也可能译作“除非,你竟全然弃绝我们”(但愿神不如此!);另一种解释是21节和22节的次序应该颠倒一下来理解。犹太人在铖太历四月初九日纪念耶城两次陷敌时,(一次为巴比伦,一次为罗马),育读哀歌,读毕全歌,必重读21节,满怀希望面对将来,可见这节意义理应是《哀歌》这卷书的画龙点晴处。

《耶利米哀歌》的现实教育意义

《耶利米哀歌》对现代的基督徒有重大的教训和帮助。它使我们了解上帝的公义,犯罪作恶而不悔改者必受惩罚,审判要从上帝的家起首。它让我们明白受苦的意义,苦难是为了罚恶,也得使人谦卑,省察自己,寻求神的救恩,追求个人和集体的洁净,得蒙拯救。在苦难中,不能自暴自弃,陷于绝望bn不能自以为义,怨天尤人;应仰望掌管人类命运的上帝,相信神的信实和慈爱,永远长存。另外,在基督复临前夕,上帝的了民在与罪恶势力长期斗争的最后激烈的时刻,要绝对相信主会支配控制一切事件的发展,毫不怀疑地接受遵行神通过他拣选的先知给末世的信息,远离罪恶,必获得胜利得救。同时,基督徒也应该爱自己的祖国,关心民族的命运,为同胞祷告彰显上帝的荣耀,表现爱人如精神。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