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圣经是伟大不朽的文学作品

和一些朋友谈论到“圣经的文学欣赏”这个话题时,总有人提出疑问: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是一部宗教神学著作,以说教宣道为主,有什么文学价值呢?其中有值得文学欣赏的内容么?要欣赏文学尽可以从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去搜寻享受,何必阅读圣经呢?

在基督徒当中,也有人一听说“圣经的文学欣赏”时就摇头示意,认为这是降低了圣经的神圣性,圣经是上帝的启示,是宣传永生之道的宗教经典,怎么说是文学作品呢?

上次导言中,我们曾提出我们的观点:圣经的中心是基督,圣经唯一的目的是要引导人认识创造主,相信基督,了解他,并且爱他,跟从他,以致得救,享受永生。这是正确的认识,我们阅读查考圣经时,必须始终牢牢地把握信这一主题。但这并不排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圣经,以便更全面领会认识它是神的启示,远远超过人间的所有作品。

今天,我们就着重谈谈,为什么我们说圣经是伟大不朽的文学作品的原因和思路,和大家共同研究讨论。

文学的特点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我们中国先秦时期曾将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作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如果接受这个定义和范畴的话,文学就有以下几个特点:用语言表达的作品;塑造出各种典型形象;反映了某个时期人类的生活现象和本质,又对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表达作者和部分群众的思想感情,利益和愿望,多方面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

根据这四个方面的确良特点,毫无疑问,你得承认圣经是完全具备文学作品的条件,圣经是用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写的,它文学的表达技巧,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等语言艺术特点。圣经所塑造出来的各种人物典型形象,如亚伯拉罕、雅各、约瑟、大卫、所罗门、以利亚、彼得、犹大、浪子、法利赛人,无不性格凸现,栩栩如生,令人读后难忘,受到教育的遍启迪。至于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这两点,下面分析时也将涉及,暂不评述。但从圣经的效果来看,是非常明显的。圣经内容博大精深,含有广泛的人生经验、真理,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它已经震动还在职继续震动古今中外各族人民的心灵,给以崇高的美愿,给以无限的慰安,并且救赎了无数人的灵魂,从地狱般的黑暗,提升到光明的天国。它是古今来最深入广大群众的唯一作品,时无古今,人无贵贱,不论什么时代,什么民族,什么阶级阶层,都曾经有人和圣经的作者们心心相印,接受他们的灵感,彼此交流着浓厚的思想感情。

亲爱的听众或读者,你一定得承认圣经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吧。

 

伟大不朽的文学作品要具备的条件

自古至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创作的作品,真是像天上的星,如海边的沙,无法计算。有许多文学作品像雪花飘飞落在水上,只一瞬闪光,随后便消散失踪。有的却像天上明星,超越时空,永放光芒,历久不熄。人们要问,同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为什么只有为数极少的文学作品超越时空,照耀千古呢?人们进一步研究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伟大不朽的作品,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这个问题,应从作品的客观效果和内在的性质条件来进行研讨。

先谈作品的客观效果方面:

第一,伟大不朽的作品要有震憾感化人心的力量。英国大文豪《双城记》的作者迭更司说过:“假使一篇作品叫我读了,觉得不寒而慄,浑身毛发竖起来,我就知道它是诗。假如能叫我身不由已,神魂颠倒时,这就晓得这是真正的诗。“这两句话,是生动地说出诗歌的奥秘,同时也说出了一切伟大文学的感人力量。从前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三月不 知肉味;汉武帝刘邦读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觉得飘飘然有凌云之志;娄江女子俞二娘读了《还魂记》这部悲剧,肠断而死。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古代文学杰作感人至深,就是我们普通人阅读欣赏伟大的文学作品得入神时,也会为它的感人力量所震憾,你读《离骚》会为屈原的忠贞遭遇流泪沾襟;你读杜甫的《三吏》《三别》,你就不能忘记丧乱中的国难,地方荒凉,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苦境;你读岳飞的《满江红》,能激动你不忘国耻,怒发冲冠。

一般说来,好的文学作品,都有感人的力量,但它们价值的高低,作用的大小,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专门供人娱乐消遣;有的只给人美的欣赏;的的能给人安慰和鼓励;有的增加知识见闻;有的提高人生。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供人娱乐,给人美感以外,还必需有安慰鼓励和提高人生,净化心灵的能力,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特点。

第二,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经得起时间的批判,经得起最广大群众的批判。一部文学作品,只凭文人的判断,或者某个时期少数人的判断,往往可能产生错误,如果它能合各个时期,各个民族人类的心灵得以净化,人生的道路得以提高的话,我们就可以断定它是世界性的伟大不朽的作品。世界各国的古典文学都是根据上述两个标准来检查衡量而决定的。

次谈作品内在的性质条件。作为一部伟大不朽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四种内在条件:

第一,要有清晰有力的,永恒不变的,关于人生的真谛和理想。它表现人类的高贵,也表现人类的堕落;它揭示人类罪恶和痛苦的根源,也指出安慰和救赎的源泉,引人正确选择努力的方向和方式。

第二,要有真诚强大的力量,鼓动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共鸣。托尔斯仄在《艺术论》一书中说:“艺术作品价值的大小,看它所能传染感情的力量大小而定,感人愈多愈深,便愈是伟大的作品。

第三,要有活泼丰富的想象,所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读者觉得他们或可敬可亲,或可憎可耻。历史上的人虽已尸骨腐朽,化为尘土,但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却永活在人心中。例如诸葛亮、曹操、关羽通过《三国演义》千古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第四,有优美的表现形式,包括了语言、布局、全书的组织结构等非凡的表现技巧,即卓越的艺术性。

圣经是最伟大万古常存的文学作品

根据前面所说的伟大的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来考查《圣经》本身的特点和客观的影响效果,不管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只要你力求公正,不带着歧视和敌意就都得承认,圣经是我们人类历史中最伟大万世常存的文学作品。

首先,圣经感化人心的力量远远超过任何时期任何民族的伟大文学作品。英国作家司各德听了育读约翰福音中的几节经文,他觉得死而无憾,他说:“那是极大的安慰”。王尔德在监狱中每天清早以随意翻阅四福音为快乐,他觉得有在百合花花园中散步一般的乐趣。今天在世界各地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在阅读查考圣经而恐惧,而安慰;从失望中获得希望和勇气,在挫折中产生能力和坚毅,改过自新,学习行善,在人生崎岖坎坷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英国郊外,一个备受生活负担重压的人,漫无目的地在小径上走,倦了便在蓠芭旁歇息。当他深思着自己的烦恼时,他听到两个女孩正在讲座她们所听到的讲道。其中一个女孩说:“我是第一次听那牧师讲道,但他的讲章给我极大的提醒,我永远不会忘记他所说的那句话。牧师讲到马太福音九章的瘫子得医治。牧师说世人常说“自作自受”;但耶稣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你的罪赦了。”蓠芭旁那个苦恼绝望的人,听到了这些恩慈的话,心里重新有了希望,心中那绝望的阴影消失了。圣灵就使用耶稣这句话,拯救了他。

圣经的作用远超过任何文学作品,所有虔诚的基督徒,新闻记者圣经都有同样的体会。觉得圣经是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动力,它是我们黑暗中的亮光,处于困境中的希望。每法人生旅途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通过圣经的启迪,而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圣经赐给增加我们的力量和勇敢,能到人生的战场上去搏斗,为了正义去向各种罪恶的势力抗争,并且获得胜利。

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经得起时间和广大群众的考验和批判。圣经是完全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时间批判考验来说,从公元前一五年开始写作起到主后一零零年完成《启示录》为止,圣经各卷经过二三千年长期的考验,可以说因久不衰。就广大群众的批判而言,圣经被译成世界绝大多数的语言文字,据统计早已被译成二千多种文字方言,在全世界销售的总数已达五十亿本之多。销行之广,数量之多,是古今中外众多文学作品中首屈一指,任何文学名著都望尘莫及。

这里还必须特别指出,圣经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同时,也常受到一些统治者的仇恨和敌视基督教的人的排斥和攻击,以严刑禁止人翻译、阅读、传扬圣经,想要消灭它。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你越要禁止围攻它,它越要发展扩充,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证明它不是人的作品,而是神的启示,逆天行事,是枉费心机。

 

上面谈过良好的文学作品,它的内在条件,首先要拥有人生的真理。在世界的文学宝库中,大多数作品只能表露和揭示人生一部分或某个方面的真理,无法达到大部分真理的。有时由于作者的偏见或知识的局限或人生经验的不足,往往它的真理变成狭窄、偏向,甚至被扭曲。

在拥有正确的、全部的、永恒的真理这一点来说,被人称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和圣经进行比较,就如萤火虫和电棒比,星与月比,在为逊色。

丁司牧在《文学的銎圣经》一书中,曾选出西洋古典文学的三部代表杰作:一是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法特》,代表古代文学;一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代表中世纪文学;一是英国的《莎士比亚集》,代表近代文学。这种选择评论非常客观公正,也是一般文学评论家所公认的。从文学的表现技巧来看,圣经比起这三部古典文著,毫不逊色。从真更换统一、正确、永恒来看,圣经可说是卓然超凡。这三部名著,如五岳和珠穆朗玛峰比高度,无法匹敌。

《伊里亚特》定的,不出五十天内的事情,主要部分是四天战争之后,接着是廿三天的葬礼。在忧郁的背景中,活耀着一些光荣的人物,因此该书成为希腊人的经典,用教育人民要勇敢、正直、豪爽。《圣经》所叙述的是近两千年的以色列人的历史,它那复杂的事态,显示对神对人各方面广博精深的真理,丰富的感情,是《伊里亚特》无法比拟的。

但丁的《神曲》,固然也提到地狱和天堂,寓善恶必有报应的真理,但只是作者游入太虚幻境,一些观点,也常为中世纪神学的狭隘和作者的偏见所障蔽,而失之偏颇。所以《神曲》远不及圣经那些能揭示人类命运的真谛,阐明善恶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和普遍地感动众生弃暗投明,离恶趋善。

在《莎士比亚集》那拥挤热闹的舞台上,角色众多,表现出人世间千姿百态的从生相,各种情绪令人深思反省。对于道德律的严肃,文辞的光彩璀璨,很少作品能超越它。但一谈到人类的希望,世界的将来,就显得黯谈无光。圣经大胆地宣称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实践证明也是确实如此,一落千丈个农村女信徒说得通俗明白:“读圣经能使人学好行善,从来没有听过,读圣经叫人作恶的。”原因就是圣经拥有真理。

 

再谈作品的表现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伊里亚特》中的阿加美农、亚栖力斯、优力栖斯,《神曲》中的但丁、法郎富斯加、拉丁尼,《莎士比亚集》中的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德,我国《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宋江、武松、李逵等人物形象,都是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加以欣赏评述。但他们都是虚构成分多,作者把他们掐造成形,缺乏真实性,而且他们所代表的往往局限于某个时代、某个阶层的人物。但他们都总不及圣经中的雅各、约瑟、扫罗、大卫、以利亚及众先知那样引起各个时期各个别阶层人士的深思。至于圣经所叙述的耶稣,更是非曲直寿命古往今来所有伟大文学作品中都找不到的完人之范。

 

要在中国作品中选出几部作品来和圣经比较,很不容易。请人金圣叹曾选出六部“才子书”,认为它们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六部书是《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和《西厢》。这六部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它们各有特色,表现的情感深沉复杂,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和作者高尚的理想,反映了部分的真理,塑造了一批有正义感的人物,但它们都不是处理全部人生的作品,没有救世的热忱和想象,有的还缺乏积极的意志和情调,和包罗万象、天人相答、揭示人生真谛的圣经相比,就显得它们的内容单薄,思想局限,贫乏一些,这是客观现实并非我们妄自菲薄。

 

圣经和其它宗教经典的比较

可能有人会说,圣经是宗教性的经典,不好和真正的文学作品作比较。其实,宗教经典也属于广义的文学作品。我们就拿其它宗教的经典和圣经比较吧。

尔德生治写的《基督教在文化中的贡献》一书中第十五章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

“关于道德和宗教最伟大的教科书就是圣经,其它宗教也有关于道德戒律和精神真理的圣书,如埃及的《圣颂》,印度教的《尤陀》,波斯教的《净达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等等,都会有很好的教训,可是都不配和圣经比较。那些经书像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片小小的绿洲,圣经却是肥沃广大平原,有良田美地,茂林修竹。圣经在各种经书中,是高过一切无与伦比的。

佛教的经典极为丰富,充满了想象力,富有哲理,给人们许多引人入胜含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和严厉的道德教训。可是,它们对于 人生的看法,无非是禁欲、无情、桎梏人性,逃避现实。因为它为人生是苦海,慈航普渡众生的目的,是要人们逃到无情无欲的涅槃境界。这种态度显得消极逃离人生现实。

圣经则不然,它既有积极的情调,又富有于宗教的感化力。它让人认识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会有黑暗和光明两方面,在同一页经文里,甚至在一句话中,光辉和阴影相共,失望与希望并存。例如:

“哀働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诗23:4.

“压伤的芦苇,我不折断;将残的灯火,我不吹灭。”赛42:3.

世俗的道德判为罪大恶极的公款 经指出可以得救,劝他们从罪恶中出来,可以获得新生,更加喜乐。耶稣对那因被认为该用石头打死被抓到的行淫的妇人,吐出令她信慰的慈言:“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1.这个妇人从此走上了新生之路,因她得到了生命之光的照耀。耶稣亲口告诉那已经钉在十架上才悔改的强盗:“你要同我在乐园了。”路23:43.让强盗死而瞑目。

圣经最中心地一个字就是“爱”。神也爱,人也爱,天国里充满温暖,人世间也应随时随地散放爱的光辉,并不像那“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涅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客观的效果来看,还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在条件来看,再从和其它文学名著与宗教经典的比较来看,圣经列在世界任何民族的伟大文学库中,都有崇高的位置。它是最伟大的菱,是包罗万象,综合众美的一部文集,是唯一的指出宇宙来源,善恶交战,人生真谛,给人类以光明和希望的教科书。它是赐给人类的礼物。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每一位都应该珍惜它,研究它,接受它。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