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一封感情诚挚行文优雅的私人书信

——《腓利门书》赏析

保罗除了写给各地教会信徒论道的书信以外,一定还写了些私人书信,但目前留下来的只有腓利门书。这短短的书信中,涉及当时社会的问题,教会信徒与信徒之间的新旧关系问题;也反映出保罗的性格,与人相处的态度与写信的机敏优雅,值得我们欣赏分析。

保罗写这书信的原因

从这封书信和参看歌罗西书有关章节,对保罗写信的原因就能知道。

腓利门是保罗领入教会,成为他知己的朋友,经济情况比较宽裕,他对在患难中的主内同道是支乐善好施闻名的。腓利门有一个奴仆,过去曾偷了他的财物,携款私逃,远走高飞,到了保罗坐监的城市,这人名叫阿尼西母,是“有益处”的意思。阿尼西母和在监中的保罗接触以后,就真心悔改作了基督徒。阿尼西母感恩报德,就尽其所能的亲身侍奉保罗。保罗在囚禁中,有人服待他,自然感激。但想到自己把别人的仆人留在自己身边,总觉得不妥,所以就劝阿尼西母要回到他主人腓利门那里去。阿尼西母接受保罗的劝告,愿意回去,保罗就写这封信,说明此中原委,请腓利门接受阿尼西母,把他看作是主内的弟兄。

这封信写作的地点和日期

保罗写这封信是在监狱中(1:9,10,12),将它里面的人名与歌罗西书4:7-17节仔细比较,这两封信应该写于同时同地,由阿尼西母随推基古将二信一道送去歌罗西。

从歌罗西书4:3-4,18节,可知保罗虽身处监狱,仍是传道的机会,一般相信,阿尼西母也曾坐牢,才有机会见到保罗,归信基督。这种情况与徒28:30-31所记载的,保罗在罗马住在所租的房屋内可以自由会见来访的人相似。因此推论,这封信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写的,日期约在主后60-61年间。也有人认为此书是保罗被囚在以弗所写的。期间在主后53-55年间。本书写于何地,对我们明白信的内容并无影响。一般都把本书和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以弗所书同称为“监狱书信”,都是保罗被囚时写的。这说明,保罗使用书信传道是不受地点、时间限制的。

本书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1-3节)问候语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1-2节)

这两节,是交代明白,这封信是由谁写约谁的。写信时,有提摩太为伴,故此和提摩太问候。两人联名,为什么说是保罗私人书信呢?因为全信都用“我”,称保罗自己,用“你”称对方,只有22节出现“你们”,25节出现“我们”,还是以保罗为主的书信。

如何自称和称呼别人,保罗用很有分寸和特色,显示出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写信时的心情。

保罗写约教会的书信常称自己是使徒,显明自己的职分和权柄,为的帮助受信都重视上帝给他的启示能接受它。这次,保罗自称为“为基督被囚的”,既是说明他写时的真实处境,更主要的,他决定以朋友对朋友,不是用他的权柄来恳求,只用爱心和同情来请求。

保罗称呼腓利门为“亲爱的同工”,无疑是指主的工作上说的,一开始就将腓利门放进主基督里的全新关系中,同是教会的负责人,目标相同,要引人归主,建立相亲相爱的基督徒团契,为下面提出的请求打下基础。

“妹子”可译为“我们的姐妹”,一般认为亚腓亚是腓利门的妻子。如果这样,亚腓亚就是阿尼西母的女主人,决定是不是接纳逃奴当具关键作用。

“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亚基布是谁,一般认为可能是腓利门的儿子,他是歌罗西教会中一位同工(西4:17)。保罗常把信徒生活及布道工作比作战斗(罗7:23;提前1:18;提后2:3-4),“一同当兵的”(腓:2:25),用现代词语来说,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生死与共,倍感亲切。“你家的教会”,指设在腓利门家里的信徒聚会。

“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这是保罗在书信中惯用的祝愿句式,突出主赐的恩惠平安对信徒生活的重要性,富有现实意义。

二、第二段(4-7节)为腓利门谢恩祈祷

这段显示出保罗对腓利门的情谊和关心,常为他祈祷;虽然分隔两地,他对腓利门的生活表现非常清楚了解。

腓利门是别人容易向他求情的人,他在基督里的信心和弟兄的爱心常常为众人所乐道,并且传到保罗坐牢的罗马,他的家必定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正因为腓利门有这种慷慨乐善好施的美德,所以他才乐意替阿尼西母恳求,并相信会蒙应允。

这段有两处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在此简略说明一下:

1,“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好像保罗将“众圣徒”与主耶稣“同作信心的对象,这种解释,自然解不通的。

原文希腊文用了两个不同的介词,对“主耶稣”用的介词是“向”;对“众圣徒”用的介词是“临及”。如果直译,应是:“你‘向’主耶稣,并‘临及’从圣徒的信心”,所谓‘临及’,就是由于信心所生发的慈善与慷慨,临到众圣徒的意思。

中文译本只翻译出一个介词“向”字,行文简洁,却产生误解了。

2,“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难译的是“与人所同有的(希腊文是koinonia pisteos)信心。“这词有三种解释:

共同负担         可能指你的基督徒信仰之份,意思是:愿腓利门和他同有的信仰,能领他更深地明白基督教的真理。

团契         这可能指保罗的祷告愿基督徒的团契能领腓利门更深的明白真理。

分享的行动     这节经文的意思是:我祷告,希望你在慷慨分享你的一切的事情上,能够带你更深的认识领人归向基督的各样善事。

第三种解释,和写这封们的原因和请求比较切合。它的意思是叫我们藉着施与而学习认识基督;敞开慷慨的心,和同情的手,才是更深明白基督富足的最可靠方法。

三、第三段(8-21节)替阿尼西母恳求,这段有好几层的意思:

1,第8-10节,提出为要阿尼西母求腓利门

保罗说凭他作使徒的职份,可“吩咐你合宜的事(与基督徒身份相合的事)”,然而他只愿意谦卑地请求,以自己的老弱被囚,向腓利门动之以情,礼物须出于乐意和善意的赠送,若出于强迫,就不是礼物了。“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说明阿尼西母已经信主,保罗对他怀有诚挚的感情。

2,第11节,保罗用双关语的修辞方法评述阿尼西母现在真正有益。

阿尼西母就是“有益”的意思,从前名实不符,现在却名实相符,因为他已信主,同为上帝家人了。逃奴对主人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3,12-17节,请求腓利门收纳阿尼西母如同兄弟,如同收纳保罗一样。

12节的赞扬阿尼西母是他“心上的人”,把阿尼西母送回,就等于把自己的心割出一片送给他。

13-14节,保罗不喜欢擅自留下阿尼西母,因为善行应出于甘心,不能勉强。基督教不会教人逃避过去而不理,而是面对现实,寻求解决。

15-17节,上帝的旨意可能叫腓利门暂时失去阿尼西母,为的是让他永远得回他的仆人。请求腓利门把阿尼西母当作兄弟收纳。

我们要注意当时奴隶制度的惨酷。奴仆只是主人活的工具,不当人看待的,有绝对权力对待奴仆,任意拷打。奴仆偷窃或逃跑,主人可以用烙铁在他们的前额烙印,甚至要把他钉十字架处死。

保罗是请示腓利门领回阿尼西母,不要以异教徒主人地位,而是以基督徒的态度接待弟兄。表明当时并没有改革奴隶制度的意向,而是劝信徒中主人和奴仆应当有新关系(弗6:5-9;西3:22-4:1)。

418-19

18节,保罗答应人偿还阿尼西母欠腓利门的亏欠,这是一条生命的定律,犯罪后,必须要付出罪的代价。基督教不授权予人不履行还债的义务。

19节,“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了我”,腓利门是保罗经领归主的。

20节,用亲爱的言语恳请腓利门宽洪大量,使保罗快乐愉悦,事实结果显然证明腓利门肯定答应保罗的请求,否则这信不会留下来。

21节,“你所要行的,必过我所说的”,可能暗示阿尼西母获得自由。

四、第四段(22-25节)   结束的问安与祝福

保罗预期自己很快获释,计划访问腓利门,这有助于激动腓利门接纳他的请求。

保罗书信总不忘提到他的同工的名字,富有“团队精神”。这是保罗传道成功的一个原因,热爱同工,发挥同工的合作精神。

本书的神学价值

短短的书信中藏有极丰富的教训。

一、福音给社会中的罪恶制度带来挑战,奴隶制度是不合理的制度。耶稣不许可他的跟随者占有或控制另一个人,“谁要为首,就要作仆人的仆人”(可10:42-45)。如此,在基督徒中间就没有阶级之分,主奴之分,因为在基督里面,所有的人都已合为一体(加3:28)。作奴隶的基督徒若有机会得自由,就要好好地利用那机会(林前7:21)。本是自由的人,就要小心避免成为人的奴仆(林前10:23;加5:1)。基督徒的奴隶主,要作他众奴隶的仆人(弗6:9)。保罗正是从基督的教训和榜样出发,劝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作为弟兄的。

现在许多国家民族,仍然存在奴隶制度,或变相的奴隶制度,以及许多违犯人类平等自由基督教教义的制度。如一夫多妻制度,控制人们意志、信仰的制度,监视人们言行的措施等等。腓利门书的原则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二、人若连于福音,就不可故步自封,也不能激烈地推翻现状,福音的革命性是以作仆人的姿态表达,而不是用武力去达到。保罗建议阿尼西母以顺服地返回腓利门家中,容让圣灵把他们两人关系作彻底的改变。用撒但的方法来制造人间的天堂,只会摒除上帝的干预,并带来变本加厉的压迫、仇恨和战争。

三、保罗长期受不公道的监禁之中所表现的忍耐和愉快精神,他的勇敢和信心,乃是一种经常不断的说教。保罗的捆锁不能仃止他布道的工作,正当他的能力和效用似乎被割断,而在狱中显然不能有所作为的,他却能在那似乎全与他隔离的地区为基督收集禾稛,其中有“在该撒家里的人”(腓1:134:22),也有阿尼西母在内。另外,他在监狱中写的四封书信,对传福音所起的指导作用,是无法估计的。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得时不得进,务要传道”,文字布道是一种非常有成效而且随时可以运用的传道方法。

本书的文学价值

本收提供了一个神职人员充当有矛盾的信徒之间的和解人的极佳模范和处置的有效方法。

腓利门和阿尼西母当时的处境地需要一个调仃人在他们中间进行和解,这人必须受腓利门尊重,才能有效地为阿尼西母说话。保罗在本书使用了一些心理战术,运用极富有感情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层层深入。

他先对腓利门的乐于行善加以赞赏(4-7 节),其后又强调自己为福音的缘故也宁愿牺牲(9节);他利用腓利门行善的心意(14节)又以个人的友谊来求情(17,20节)。他主动承担责任,补偿腓利门的损失(18节),他提醒腓利门,提出他对保罗也有亏欠(19节)。最后声明要和腓利门见面,那么,腓利门若拒绝他的请求,则见面时不好交代,促使腓利门从速地处理好(22节)。

保罗利用了个人关系和牧者的身份,态度友善,也是志在必得的。展示了坚决和委婉的平衡和配合,也示范了教会的领导和长者,应如何合情合理的通过说服和请求,运用美妙的语言艺术,而不是靠强迫和权威来完成任务的。

事情的结局怎样?

到底腓利门是否接纳阿尼西母为兄弟?阿尼西母有没有成为自由人?读本书的人都十分关心。

根据第二世纪安提阿教会的主持人伊格拿丢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一封信,信中一再提及以弗所教会有一名叫阿尼西母的监督。信里伊格拿丢说他读过保罗给腓利门的信,对以弗所教会的监督阿尼西母的优美品德十分赞扬,信中还模仿腓利门第20节的话说:“望我能常从你得益处(原文“快乐”也作“益处”),就像你的名字一样。”有些圣经学者相信以弗所教会的监督阿尼西母就是腓利门书的阿尼西母。

腓利门书这封私人书信能保存下来,并列入新约圣经之内,也可以证明腓利门一定按照保罗的请求做的。这先前做奴隶的人,就是收集保罗书信的人。

在公元第二世纪的教会有好些人取名叫阿尼西母,并以此为荣,也是一个旁证,证明保罗这封短信已经达到了他期望的结果的作用。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