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永放光芒的明星――以斯帖

欣赏《以斯帖记》的艺术特色

《以斯帖记》在圣经各巻中的特点

圣经中有两巻是以女性的名字命名的。一巻是以摩押的女子路得命名的《路得记》;一巻是以犹太女子以斯帖命名的《以斯帖记》这两个女性的经历大不相同:路得是外邦女子,丈夫死后跟随婆婆拿俄米回到犹大的伯利恒,为人勤劳贤慧,终于成了大卫王的曾祖母,名字列在耶稣的家谱之中。以斯帖则是犹大女子流亡在异国他乡,后来意外被选为波斯国王后,美丽聪明,拯救犹太人脱离亡种灭族之祸,历代被犹太人崇敬为爱国英雄,民族救星,彪炳千秋。

《以斯帖记》是圣经各巻唯一没有出现上帝名字的一巻。因此曾引起犹太教和基督教一些学者质疑其正典资格。但细心观察,本书有明显的神意尺度。例如:末底改对以斯帖说:“此时你若闭口不说,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得你得以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帖4:14)句里行间,充满了一切神旨意的安排,当顺从它行事。同章十六节以斯帖要求末底改召聚犹太人为我“禁食”,除了不吃食物之外,也暗示祷告。从整巻书的内容看,其中所隐含的主题,就是上帝在他子民遭受逼迫时刻仍然保护他们化险为夷。正是由于这种事实《以斯帖记》成为历史上犹太人爱读的书。犹太人在亚达月(阳历二、三月间)十四、十五两日交换礼物互庆“普珥节”,必读此书,以誌不忘。本书之所以未提及上帝的名字,可能与它由波斯的案卷转录而来有关。

《以斯帖记》虽然排在尼希米记之后,但按事情的年代而言,发生在尼希米之前约卅年。以下的年代表可以帮助我们其中的次序和关联。

  公元前536年  犹太人由巴比伦返耶路撒冷

  公元前536516  重建圣殿

  公元前478年   以斯帖作波斯王后

  公元前473年   以斯帖救犹太人免遭屠杀

  公元前457年   以斯拉由巴比伦返耶路撒冷

  公元前444年   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墙。

《以斯帖记》的几个主要人物简介

一、    亚哈随鲁(薛西斯一世)

波斯国王(公元前485465年),他父是波斯王大利乌一世,他母亲是古列王的女儿阿托萨。

据希腊史家希罗多德记载,亚哈随鲁作王第三年,即公元前483年,曾召集群臣密议进攻希腊。以斯帖记第一章所记的大宴臣民的筵席,可能就是那次御前会议。他在位时期,波斯占地极广,“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127省(帖1:1

他公元前481年出发远征希腊,第二年,海军被击溃,公元前479年陆军严重失败。公元前478年,他回到波斯,除纵情酒色,残暴嗜杀外,别无建树。公元前465年,在寝后被暗杀。

二、    哈曼

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根据犹太的遗传,他是亚玛力王亚甲的后裔(撒上15:32)。以斯帖时代波斯王亚哈随鲁任他为大臣,哈曼憎恨皇后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因他不肯随众跪拜哈曼。哈曼便密谋杀尽全国的犹太人。亚哈随鲁王得悉末底改一度护驾有功,就判哈曼死刑,挂在他预备悬挂末底改的木架上。从此,犹太人历代庆祝普珥日,记念犹太人得救脱祸。在这欢腾的节日,有绞死哈曼的像或把他的名字写在鞋底,以示憎恨和轻斜侮。

三、    末底改

便雅悯支派,扫罗王父亲基士的后代。尼布甲尼撒从犹大地掳去大批犹太人时,末底改一家也在其中。他堂妹以斯帖的父母死后,末底改就收她为自己的女儿。古列下令容许犹太人返故地时,末底改没有回去,他可能是守门的,但他是书珊城中犹太人的头目。

亚哈随鲁王罢黜王后瓦实提后,以斯帖被选为王后。末底改不跪拜哈曼,哈曼便决意消灭他,并屠杀所有犹太人。末底改获悉这阴谋,便告诉以斯帖要为拯救父家及犹太人出力。在紧急关头,亚哈随鲁王夜不能寐,读记录书巻中知道末底改曾救驾立功却未获奖赏。第二天,哈曼本欲为自己谋尊荣,王选了哈曼去把他的献仪执行在末底改身上。末底改大得尊荣,哈曼却被挂在他为末底改准备的绞架上。

末底改和以斯帖共同献策行动,要王下另一诏令,容许犹太人自卫向攻击他们的人回报,从而拯救犹太人的灭亡。

末底改做了王的宰相,把以斯帖记的事记录下来,并且设立了普珥节,要犹太人世世代代守此节日,纪念民族的免灾和复兴。

末底改和以斯帖成为王的心腹,无形中铺平了以斯拉和尼希米以后工作的道路,他们之在波斯,犹如约瑟之在埃及,与但以理之在巴比伦无异,拯救上帝之子民,实行上帝的意旨立了大功。

有人认为:末底改可能是大利乌(公元前521486)亚哈随鲁作王时提到的宫庭官员末都卡。

四、以斯帖――本巻书的主要人物

以斯帖是便雅悯支派的一名孤女,和被掳的犹太人一起住在波斯,她由堂兄末底改抚养长大。她的希伯来名字为哈大沙,意思是“番石榴”尼8:15 赛41:955:13),推度“哈大沙”是从“哈大斯”而来,意就是“桃金娘”。她另一个名字以斯帖,是波斯文,意为“星星”,是她作波斯皇后时的名号,有些学者推测这名字和巴比伦女神“伊施他尔”有关连。

希伯来的传说,将以斯帖列入有史以来三个最美丽的女子之中,其他两位是拔示巴和书拉密女(雅歌书中的主角)

以斯帖之所以受到犹太人的尊敬,不单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智慧勇敢和敬虔,拯救犹太人脱离亡族灭种之灾,是以色列人的救星,其中经过详细记在以斯帖记中,下面分析该书时再详作评述。

《以斯帖记》的艺术特色

“本书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故事奇峰迭起,二千年来,吸到不知多少读者,为此充满爱情与亲情,爱国感情和民族深垠交织的真实故事所感动。它不只是传达道德与灵性教训的经书,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这是一位圣经学者对《以斯帖记》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的评价,提到它的文笔、结构、情节、主题和效果,是非常中肯,也是众所公认的。

下面试作简要的分析,与大家共享之。

一、以斯帖被立为王后和全书故事发展的背景和时代 (以斯帖记第一章)

开头就点明波斯是一个当代最大的帝国,亚哈随鲁是最有权力和财富的君王。这位君的性格如何?如何统治国家?和大臣百姓的关系怎样?将来会怎样和以斯帖相处呢?

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王怎样设宴罢黜王后瓦实提的经过,这个场面的叙述作了必要的介绍,为以斯帖的出场作了铺垫。

亚哈随鲁王是虚荣心极大,扩充领土的野心无止境的君王。领土广宽,登基后头两年,战胜巴比伦,仍不满足,还想西征希腊,这次盛宴召开所有臣仆参加会议,就是要使全国臣民感觉到他的伟大,他的能力,以及他可以享受调度的资源。设宴奢侈华贵铺张,长达半年之久,结束时还专门为书珊城的居民摆酒席七天。

酒酣之际,竟然下令要自己美貌的王后在众多酒徒面前露色相以炫耀自己,理应受到王后的拒绝。王却认为有损自己的尊严,听信那些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迎合奉承,夫权思想极为严重的七个大臣的奏议,废掉王后瓦实提,反映出这位君的骄傲狂妄,喜怒无常,酗酒,喜听谗言。

读者自然会产生悬念:谁来继承瓦实提为王后呢?未来的王后是否又会为这位君所抛弃呢?王这种性格会怎样影响政权巩固和人民的生活呢?这就为以斯帖的出现铺平道路。

二、以斯帖被选为后(第二章)

先说“这事以后”王想念瓦实提,四年之久,王仍想念,可见瓦实提之贤惠,王废了他的鲁莽。假如瓦实提复职,则以斯帖难以上台。侍臣提议在全国各族中选美女立为王后,打破以前必须从七个为首的家族中选后妃的传统,这才为身为异邦女子的以斯帖当选扫除障碍,岂非神意安排?

介绍以斯贴的身世。着重指出她是被掳的犹太人和由堂兄末底改抚养为女儿的孤女,这和后面的故事情节有关,其他略而不提,显示出作者对材料的剪裁技巧。

叙述以斯贴被选为后的过程中,既突出她的俊美,天生丽质,讨人喜悦,又指出她的安分守己,不想和别的美女争宠斗妍。她在洁净身体候选的十二个月漫长日子中,用的香料及各种物品,除了规定以外,“别无他求”,表示她对王后的位置并不放在心中,只是应景  而已。既美且贤,“王爱以斯贴过于爱众女”,立她为后,势所必然。

叙述以斯帖被选为后的过程中,两处谈及“以斯帖没有将藉贯亲族告诉人,”末底改为何如此吩咐?这是作者有意所为下文伏笔设下“包袱”让读者悬疑。

第二章最后记录末底改在朝门发觉一个谋杀国王的阴谋。通过以斯帖告诉王,因而破案的传记。但为下面王突然给末底改很大尊荣提供史实,也反映出当时波斯国内并不太平,此事以后十四年,王果然被待卫军官和一个太监所谋杀。这也是以斯帖得到王信任宠爱的政治原因。

三、    哈曼要灭绝犹太人的原因和阴谋 (第三章)

四个主角的最后一个哈曼在这章登场了。作者先揭示哈曼与末底改个人的矛盾冲突,是众人在朝门上都按照王的吩咐跪拜王的宠臣哈曼,唯独末底改不跪不拜,别人天天劝他,他还是不听,终于告诉哈曼,他就怒气填胸。决心下手害末底改。

为什么“不跪不拜”?经上没有明说,但已暗示这是因为末底改是犹太人。犹太人是不跪拜偶像的;犹太人也不能向曾经压迫上帝子民而且世代和犹太人为仇的亚玛力的后裔俯伏下拜。两人的矛盾,有宗教原因,又有民族的仇恨,政治上的排斥异已的原因。这就决定两人的矛盾要发展为哈曼集团和犹太人整个民族的斗争了。

哈曼仗着自己的权势,逐步布置他预谋已久消灭犹太人的阴谋。《以斯帖记》对哈曼的阴险奸诈狂妄毒辣,逐步加以揭露,毫不留情。哈曼首选向王控告犹太人三大罪状,但故意不提民族的名称,诱王上当。三大罪状是:散居王国各地;有独特的律例;不守王的律例。前两条罪状是存在的,但却是符合波斯国政策的;后一条是捏造的(参耶29:7)。他不说明危害内容,只用“容留他们与王无益”轻轻带过。接着他又利用王挥霍奢侈的特点,提出愿意捐一万他连得银子(约占帝国全年税收的三分之二)交给国库,使王动心让哈曼全权处理此事,何等奸滑。

哈曼得王授权,立即拟出王旨,迅速交给驿卒传道全国各地,吩咐在十二月十三日之内,一天杀死全部犹太人,并夺他们的财产为掠物,极力煽动民族仇恨和谋财害命的贪念,全国一片慌乱,他却和王饮酒作乐。这是多么狂妄毒辣。帖3:8-15,作者叙述简洁,全面,是大手笔。

四、    末底改、以斯帖和犹太人的回应和反击

命令传到“各省各处,犹太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4:3)未提神名,却表示犹太人对神的坚信,这是蒙救的根本原因。

末底改在民族危急之际,不仅禁食哀号还要采取行动,把信息传给以斯帖,让她奏告王,挫败哈曼的阴谋。于是他“在城中行走,痛痛哀号,直到朝门前”才停步,因他相信以斯帖为后,乃是神为今日的施行拯救早作准备。

以斯帖深居宫中,不知自己和民族危在旦夕,派太监哈他革询问末底改后,才知道一切情况,末底改嘱咐她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4:8

以斯帖听到末底改传来的话,又看到王的诏书,知道此时此刻,为了整个民族,得挺身而出,站在犹太人的立场向王请命了。

作者下面以非常细腻的笔触刻划以斯的内心和行动,突出她的虔诚、坚信、智慧和勇敢。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麻痹敌人,然后给以致命的一击。

一、    以斯帖向末底改提醒宫中的定例和自己目前的处境(4:11)。

宫中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必被治死,除非王伸金杖免罪。她这时为后五年,卅日未见王,可见已不怎么得宠,没有把握一定能见王。这并不是推辞,而是反应真实情况,了解困难所在,需要鼓励和支持。

二、    得到末底改的责备和警告,立即决心冒死请命。(4:13-16

末底改了解以斯帖的性格,和此时此刻犹豫难决拿不定主意的为难心情,需要有力的话语,促她下决心,话语不长,非常有理,促她猛省。

1、“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太人,得免这祸。”告诉以斯帖,你的命运和犹太人紧紧相连,不能有侥幸心里。你冒险见王会死,你不见王也死,同是面临死亡,何怕之有?

2、“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相信上帝一定会拯救犹太人,你若不出力,就不会蒙拯救,会遗臭万年,成为民族败类。

3、“焉知你得了王后的身份,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劝她认识到自己是上帝为拯救犹太人预先布置好的一着棋,正如当年的约瑟被上帝在埃及王法老宫中保护以色列人那样,毅然挻身壮胆,负起上帝所交托的责任。

以斯帖听了末底改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下定决心:“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大义凛然。

三、以斯帖首选的行动,是吩咐末底改招聚书珊城的犹太人为她禁食。她和宫女也禁食三昼三夜,恳求神的帮助。(帖4:16

这里的禁食和普通禁食(自早到晚)不同,是共七十二小时。她知道,没有犹太人的同心合意,认罪悔改,得为到神的施恩拯救。从她的宫女也禁食,可见她处处敬畏上帝,感化别人归主。

末底改完全同意,“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合作才有力量。

四、以斯帖耐心等候制造机会,把握住机会,显示惊人的才智。

有了冒性命危险为民族请命的决心和勇敢,如果没有灵活机智的聪明,还是办不成大事的。以斯帖了解亚哈随鲁王喜怒无常善变的性格,又知道哈曼正在得王的恩宠非常,信任,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鲁莽行事。所以第一次见王,蒙王伸杖施恩免罪,发出“你要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这些慷慨的应许时,仍然不直接提出拯救犹太人的要求,只说:“王若以为美,就请王带哈曼今日赴我所预备的筵席。”既可得王的欢心,又可使哈曼得意忘形,丧失警惕。

在酒筵中,王第二次问她有什么要求,以斯帖仍然不说,只求王明日再带哈曼赴筵,但留下承诺:“明日我必照王所问的说明”,使王明天非赴筵不可。这决不是她没有勇气,而是延长时间,给王一点心里预备的时间,同时,耐心等待上帝垂听她的祷告,作奇妙的安排。智哉以斯帖;果然是大将之才,面临危机,镇定自若。

五、上帝大能的手掌管人类的历史,峰回路转,预示光明(5:9-6:14

在这延长等候时刻中,神垂听了犹太人的祷告,施行了奇事。一方面哈曼恼怒狂妄,本意是挂末底改的木架,却成了为自己准备绞架。另一方面王一夜失眠,内心激动,要读历史,一读就读到末底改救王脱险的历史,何等奇妙。又正了好末底改没有受赏,假如受了赏就起不到扭转形势的作用了。在这关健的时候,犹太整个民族的命运有了改变,如果上帝不扭转乾坤,控制事情的发展,全国的犹太人,包括已经回国的所罗巴伯也会被杀,那里还谈得上重建圣殿圣城,弥赛亚的降生呢?这样看来,这场斗争实际上是撒但要破坏上帝救赎的计划,上帝焉能不干预呢?

哈曼服侍末底改归来,末底改回到朝门,哈曼回家,外表来看没什么改变,但形势已经逆转,胜负悲欢即将易主,这一点连哈曼的谋士都看出来,末底改心中岂能无数。

六、故事的高潮。(帖7:1-8:2

最后的双方交锋是故事的最高潮,描写叙述十分生动,人物的对话表情,充分反映他们的性格心里。如改变为戏剧,演出时定会吸引观众屏息注视,悄然无声。

王第三次问以斯帖“你要什么”时,她的回答非常巧妙,先是两个假设句开始:“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非常恭敬谦卑,使王注意。然后用冻并列复句提出请求:“我所愿的,是愿主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由“我的性命,”引到“我的本族”,害王后即令王惊讶,害王后本族更令王骇闻,王听见岂不气愤万分。以斯帖接着再说明提出请求的理由,“因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要剪除杀戮灭约我们。”到这时刻,以斯帖仍不说明是谁搞的阴谋,下的毒手,而是筇无评论此事对王的利害关系。“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你看,她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国家君王的利害得失。王既为以斯帖的忠诚所感动,又对阴谋者切齿痛恨,就急着问:“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谁?这人在哪里呢?”弓既拉滿,此时不放箭,尚待何时?以斯帖掌握了火候,才义愤填胸地面如冰霜指着哈曼说:“仇人敌人就是恶人哈曼”。王大怒离席,哈曼急疯了,顾不了对后妃应守的礼节,趁王不在,伏在王后所倚靠的榻,向她求情,以致冒犯王的尊严。“凌辱王后”的罪名,加速了哈曼的死亡。

七、故事的结局(帖8-10章)

哈曼处决了,末底改提升为宰相,局面改观,人心大快,但诏书未废,犹太人仍处危险之中。摆在以斯帖和末底改二人的责任,非常艰巨急迫,必需抓紧有限的时间,采取紧急措施。

按照波斯法律,君王已发命令不能收回,憎恨犹太人和企图掠夺他们财物的人,大有人在,仍可合法进行杀戮。该怎么办呢?再一次看出他们二人的聪明才能,充分使用上帝给他们的机会敏捷明智办事。

以斯帖又一次自动冒险不经召见就向王请命,得到王伸金杖施恩后,再提出请求废除那道要灭绝犹太人的诏书。“王若愿意,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若喜悦我,请王另下旨意。”(8:5)一连四个“若”,句句尊重王的意见,打动王的心。接着两个“何忍见我本族的人受害?何忍见我同宗的人被灭绝呢?(8:6)真是字字血,声声泪,这广阔的胸襟,博爱同胞的感情,取得了王的允准,“可以随意奉王的名写谕旨给犹太人”。

这谕告该怎么写,才可以在不废除上次谕旨的前提下保护拯救犹太人呢?这就显示出末底改的宰相才能的确非同凡响。末底改用王的戒指写的谕旨,内容和上次哈曼写的几乎相同,只是把要杀灭的对象换成了“那要攻击犹太人的一切仇敌和他们的妻子儿女。”准许犹太人以武力自卫。

这道谕旨的效果有好几点出人意外。

1、  亚达月十三日,本是犹太人的仇敌盼望辖制他们的日子,反倒成为犹太人辖制仇敌的日子。后来把这日子定为“普珥节,”永誌不忘。

2、  各族都惧怕犹太人,就都帮助犹太人,甚至有人加入了犹大籍,意味着他们接受犹太人的信仰,自发地归向上帝。

3、  犹太人只杀那些恨他们的人,却没有下手夺取财物,这仅仅是自卫求生存,并非贪图财物。这样,“就脱离仇敌,得享平安。”

4、  末底改作宰相受到全民的尊敬,是因为他继续为民族谋求福利。

5、  按照历史记载,末底改任宰相,以斯帖为王后。亚哈随鲁死后,他继子亚达薛西作王时,以斯帖作为太后,还活了很久。他们二人成为王的智囊与心腹,为以斯拉和尼希米以后重建耶路撒冷和圣殿铺平了道路。

《以斯帖记》对末世上帝选民的教育意义

那在以斯帖时代临到上帝百姓的痛苦经历,决不是仅限于那一个时代的。写启示录的约翰曾经从古代一直展望到末日,便说:“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启12:17)有一些现今活在世上的人,必能亲眼看到这句话的实现。那在过去怂恿人去逼迫真教会的邪灵,在将来要率领人对那些坚持效忠于上帝的人,采取同样的手段。现今已经有人在准备进行这最后的大战争了。(先知与君王495页)

“那终必颁布出来攻击上帝余民的命令,必和亚哈随鲁王所颁布攻击犹太人的十分相似。今日真教会的仇敌,将一小群守安息日诫命的人,视为坐在朝门口的末底改。

“撒但要激起公愤来攻击那少数不肯接受流行习俗与遗传的人。有权势有声望的人将要与作奸犯科的人联合,共同策谋陷害上帝的子民。财富、才能、和学识都要联合用来向他们横加诬蔑。”

“我们对于这场争斗的结果毋须怀疑。今日正如以斯帖和末底改的日子一样,主必维护他的真理和他的子民。” (先知与君王495496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