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真实高明动人的创世之歌

创纪第一章的赏析

翻开圣经首首节,即创世记第一章,读者就会被其中所叙述的天地、万物和人类起源吸引住了。你也许会心里涌起疑问:这一段记事,是神话传说么?是不是合乎科学呢?是真实的记载的话,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那么复杂广泛的,怎么能在短短的一章中就这样简明扼要地记录全呢?我们今天,试就以上这些问题进行研讨。

创世纪的记事是不是神话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神话?一般神话怎么产生?神话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一般神话产生和特点

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说法,”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    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论和信念。

2,  神话是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3,  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的生活,受到当时人类认识现实程度的限制,只能运用想象力,用浪漫主义的方法进行创作。

简单地说,神话完全是想象而又全不真实的故事,它乃是为表达某种抽象的真理而构想出来,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传说。

这种理论分析,用来说明一般的神话传说是可以站得住脚的。拿我国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来说吧。据《艺文类聚》引《三五历记》的记载: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另外,根据《术异记》,谈到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四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这两段神话中的盘古,都是理想化的人,不是神。盘古有生有死,绝不是自有永有的神。盘古一死,头变成山,眼睛变成为太阳和月亮,身体血液汁浆化为江海,变成树木百草。试图解释宇宙和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物的起源,想象力极为丰富,但丝毫不合现代科学常识,荒诞毫无事实根据。

再根据《太平御览皇王部》引《风俗通》中有关女娲抟土作人的记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粗的绳索)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知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这女娲抟土为人的神话,虽然内容和圣经记载上帝用土造人有些相似,但一看便知它是社会现实中出现阶级以后的一种反映,试图解释为何同样的人会产生贫富智愚之分的社会现象。女娲确是想象中的理想化的伟人而变成的神。

西方有许多创世神话,它们的特点也和上面列举的相同。都是有关宇宙万物起源和自然规律形成的宗教故事,想象构想出来人性化的神。

例如:在美所波大米平原的苏默人(约在主前3000年前后),从他们两块开列众神谱系的泥版可知,海神拿姆是:“天地之母”,也是“万神之母”,他们视原初的海为万事第一因,天地是由海而生。他们崇拜的众神,实际上是各种自然力量(风、雷、雨、电、日、月、星辰、河、海、水)的化身。

谈到人类的起源,在“人类被造”的神话中,地神宁荷沙和水神安基为要解决众神的生活困难,先造了牲畜之神和庄稼之神,仍然缺乏奴仆劳动生产。他们应众神的要求,取地狱上边的黏土,捏成人类,为众神奴役。有一次他们饮醉了酒,笨拙地捏出了一些残缺不全的人,包括不育的女人和太监。

二、创世记第一章的记载不是神话

前面说的一般神话传说的特点,如果拿来对照创世记第一章的内容,你会觉得两者大不相同。

1,创世记明明说是一位上帝创造天地万以及人类的始祖,人是神所创造的,是受造之物,绝对不是自然的主人。它没有把人或自然物神化。

2,创世纪第一章完全是纪实的叙述方法,很有条理层次分明,并没有什么奇妙的情节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创世记的创世记述和中外的创世神话比较有所不同

目的不同   异教神话的目的主要是宣讲这些神话时,能发挥保护生命和保护社会的法力。圣经的记载虽也隐含对生命和社会的提示,但主要目的是在教导人认识神,决没有任何玄秘的要求和能力。

素质不同   异教神话都是虚妄想象的,它们的神能力有限,其道德也很卑下,不能使人相信为宗教真理,古代神话中众神都已随古代文明一同埋在旧砖败瓦之下,或改头换面的转移到现在的多神宗教之中。

创世记的“创世记述”是神学真理朴实、直接的表述,时至今日在人们心目中却丝毫不减其真实感和真理力量。

创世纪的上帝“起初”即已存在,他是独一无二的;他创世的旨意是专一的,无可抗拒的,他是永远常存的。他的品德极其高尚完全无私。

创世纪的神有别于他创造的天地,而且比宇宙更大,他是灵。异教诸神却是属物质的,和世界一样都是同样的物质造成,而且世界比他们更大。

神和人的关系不同   创世记中的男人和女人虽有神的“形象却明显与神不同。人被造是要作为神的管家来治理全地,由神委以明确的责任。神对人是慈爱照顾、信任、尊重人的自由选择。

 异教众神造人的目的,是为满足他们的物欲的供其役使,因此众神对人的态度不是鄙视就是无视。接受这种信仰的人的世界观,不仅是悲观的,消极的,而且是宿命论的,一辈子为已定的命运所摆布。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断言,创世记绝不是一般人所说的神话传说,凭想象而构成的,乃是真实的记述。

创世记的创世记述符合科学么?

   这个问题也是阅读创世记开始几章的人容易产生而认真思索的。如果说科学就是要把知识的内容作有系统的排列,并且用论文的结构,正式的言词将那种知识表明出来。那么这几章就不合乎科学。创世记关于创造 的记事不是依照科学的格式写成的,这是圣经为神所默示的主要记号之一。因为神无需乎去证明宇宙之间有没有神,宇宙的来源怎样论证,创造主为什么要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怎样创造?等等。

如果创世记第一章是用二十世纪的科学术语写出来的话,那么,以前将无人能了解,就是到现在也只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才能了解。而且,它如果是按照今日的科学观念写成的话,很可能不到一个世纪又变成不合时代而又不正确的了。因为随着新的发现,科学的观念不住地修正发展,甚至推翻。

创世记第一章,它的格式和用语不科学,但它的实质是不是合乎科学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圆满的答复,就是到现在它与科学有什么不合之处。它记载的内容和安排的顺序和现代的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完全吻合。这里指的是真正的科学知识,那些只是一种假设尚待证明的学说,不在其内。

未成熟的科学对于圣经记录的真实性往往作了过快的结论,硬指其记录不正确。然而,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更深地研究上帝所默示的记录,最终使人不得不收回那种草率的批评。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许多有丰富知识、智慧充足的科学家(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他们也接受相信创世记为关于自然界的意义和目的的权威宣言,并因此向创造主呈献一生。如果创世记不符合科学的话,你将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创世记第一章是诗歌

阅读希伯来文圣经,你会发现,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二章第三节,是一种用庄严而有节奏的音律成的诗歌体的文字,来叙述描写那连续创造的步骤,便于吟唱和背诵,容易记忆,便于传诵,实际上是一篇创世之歌。

它的分段数目也是用的圣经中常见的“七”和创造周的七日配合得非常巧妙严谨。

现在流行的中文圣经译本是一篇记叙文,看不出诗体的特色。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这首创世之歌的文学特色:叙事简明,结构严谨,叙议结合,每段结尾相同,用词贴切,是十分优美的作品。

这创世之歌是誰写的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是多余的,因为摩西是创世记的作者,上帝默示摩西写下创世记,是犹太人和基督教各个教派所公认不容推翻的。

但是,有两个论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讨。摩西写创世记时,有没有可能引用了某些资料呢?另外,在摩西写创世记之前两千多年那么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对于上帝创造天地的经过能毫无所知么?如果他们能知道上帝怎样创造天地,又是从什么资料(包括口传的,文字的)得知的呢?

有些圣经学者提出他们的见解,根据创世记不少地方的用语,暗示摩西是利用一些资料来写进创世记的。请看以下语句:

创造天地的来历,……乃是这样。”(2:4)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5:1)

“挪亚的后代记在下面:”(6:9)

“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记在下面:(10:1)

“他拉的后代记在下面:”(11:27)

“以实玛利的儿子们的名字,按着他们的家谱记在下面:(25:13)

“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的后代记在下面:”创25:18)

“以扫就是以东,他的后代记在下面:(36:1)

“雅各的记略如下:”创37:2)

虽然不能确言以上这些语句是摩西引用别的资料的明证,但其语法和语气却是令人相信摩西也许有那些原来的著作(如家谱之类)——写在泥版上的著作。这些泥版可能是来自像挪亚、闪、他拉,及其他诸人之手。这只是一种可能,这种推测确有相当的理由。

摩西写创世记以前,必定有上帝创造天地的口头文学或文字记录,虽然圣经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推断。亚当930那么高跉,看到七八代的儿孙,他在伊甸园中亲自听到上帝的教导,为所有动物起名字,他能不把上帝创造天地的步骤,伊甸园的经历,被逐出伊甸园的原由,告诉他们吗?亲自造方舟经过洪水浩劫的挪亚和他三个儿子一定也会有文字的记录和口头传说让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

什么时候开始有文字,圣经没有记载,根据犹太人的传说是曾与上帝同行三百年的以诺最早创造文字的。

我们知道,在摩西以前六百年的亚伯拉罕时代,人们就早已开始用文字写作了。创26:5记述:“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既然有命令、律例、法度,毫无疑问,已经用文字写成,以便有所遵循。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吾珥(现在称之为摩苏尔),即亚伯拉罕的老家,以及在拉加士、尼浦耳、西帕等地,以及巴比伦的每一重要城邑,凡与学校,寺院有关系的,其地均有图书馆,内藏成千上万的书藉。如字典、文法、政府年史、天文、地理、宗教、与政治等书藉。在迦南,靠近亚伯拉罕所住的城希伯伦,有一城名叫基列西弗,意思就是“文字城”,可见该城居民对文字的重视,爱好阅读。

所以,如果这篇《创世之歌》在亚伯拉罕时代,已写成文字,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只是目前尚未发现,但有关其他的创世神话,在泥版书藉上出现,却已屡见不鲜,可见有史时期开始之前,人类已习惯于记录各样重要的事迹和文艺作品了。

可能,会有人进一步问:文字没有出现使用之前,创世之歌的内容又是怎么传留保存下来的呢?我们说:按照圣经记载,上帝能把很久很久以后发生的事预先启示给先知。那么,毫无疑问,上帝也能把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事后告诉人类的先祖们。上帝第六天造亚当夏娃,叫他们治理各种生物,看守伊甸园,自然会把创造的过程和意图告诉他们,亚当有可能编写了或背诵了这首创世之歌,以便代代相传,让他们充分认识和敬畏耶和华这位创造之主,生命之源。

大家都知道,诗歌是构成上古文学形式的主流,最初的诗歌都是以口传文学,诗人到处吟唱的方式广传下来的。我国的《息壤歌》和《诗经》中极大部分的民歌,就是如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荷马就是这歌谣传说的双目失明的行吟歌手。

按照创世记所记载的谱系--先祖年表,亚当是八代同堂,看到了他玄孙的曾孙。最长命的玛土撒拉曾和亚当一同活在世上243年,他和挪亚同时在世六百年之久。挪亚在洪水后还活了350年,看到了他的第九代孙他拉。亚伯拉罕进入迦南后,闪还活了75年。

这样计算一下,最初创世之歌的内容,通过亚--玛土撒拉--挪亚--他拉--闪--亚伯拉罕,就可以传下来了。如果真的以诺创造文字的话,他就可以把亚当的口述创世经过写成文字保留下来了。

上面的叙述分析,虽然缺乏明证,但推测还是可能合理存在的。这是以说明创世记第一章的记载,并非哪些人凭想象力进行艺术加工编出来的神话传说,而是口传下来的纪实文学,因此是绝对真实可信的。它的内容符合现代真正科学的知识,也就不足为奇了。科学发现是自然律,而自然律源自创造主,圣经是神的启示,二者是同源,不可能矛盾的呀!

创世记第一章的赏析

按照记叙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一、总叙(创1:1-2)

第一句“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八个字交代清楚创造的时间、创造者和受造的对象,何其简明扼要。

“起初”到底何时?有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无始无终的,永远长存的。还有人问:神是怎么来的?我们说,宇宙中有一些无限的事,是我们这有限的人无法了解的。如时间的开始和终结,以及空间的界限,我们的头脑无法想象出来。我们难以理解:这个天地是无中生有的;我们也难以想象:宇宙是无始无终永远存在的。然而,这两者之中必有一个是对的。人类的科学决不能查出至高者全能者的奥秘,上帝创造主的存在和能力同样是人所不能明白的。

但有一件事,我们知道, 就我们所能想到的,万物中最高的是人性,无生物能创造出理解力吗?我们是用合理的信念来接受一位比人类高超无比的创造的神。

“创造天地”,说明上帝创造世界时,并未借用已有的物质。诗人曾这样说:“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诸天藉耶和华的命在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33:6-9)

大地初造时,地面上的情况,创世之歌只用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便描绘出一幅逼真的画面!渐渐凝固的地壳是一个沸腾的荒凉的大圆球,外面滿布着水,水中泛出一层层的雾气,遮蔽了太阳的光辉,形成了厚实的黑暗。

“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说明三位一体的真神,圣父圣子圣灵,共同参与创造大工。这一句在文言圣经中,译为维彼众水,无不仰被神灵之”,还保持着原来诗歌的韵味。

 二、创造的步骤和经过  (1:3-31)

这部分内容丰富复杂,却是很有次序的进程。第一日,第二日是无生物。第三日是植物,第四日是天上的日、月、星,第五日是空中和水中生活的动物,第六日是陆上的动物和人。这一进程符合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却明白地表示人类谱系的起源,并不是一连串的微生物,软体动物,四足动物进化演变而来的。

第一日造的光,是从上帝的宝座上发射出来的。从起初,“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上帝”(林后4:6)他就是日月星之光的来源。光是生命的要素,放在第一日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第二日造空气,称之为天。是一个捉摸不定意思模糊的词。有时它指的是上面我们所见的整个太空。这里所指的是一片汪洋的大地与空中的云之间那一个空气层。“上帝称空气为天,”这一句明确“天的概念,免得被误解,可见创世之歌用词造句逻辑性的周密。

从第三日开始,不仅叙述创造的过程,而且还说出创造者看法和感受。“上帝看着是好的,或“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这样的句子天天都有,一连出现四次。这体现创造者的智慧,也反映出创造者对受之物的感情。使吟唱创世之歌的诗人歌者创造主的和创造主同感喜悦。

上帝所造之物,不仅伊甸园,就是整个地球,都极其美丽,没有罪的污点或衰老死亡的阴影损毁那佳美的受造之物,所有受造之物欢呼雀跃。上帝的“光荣遮蔽诸天,颂赞充满大地。”(3:3)。“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r众子也都欢呼。”(38:7)山川平原无比秀丽,树木花草比现代俊美芬芳,空气清新,一切动物和睦相处,嬉游共欢。

创造主不但造了植物和动物,而且还制定了繁殖的法则,七次出现了“各从其类”,这法则令人击节称赏。意思是你希望收麦子,只要将麦子种下就行。苹果总是结在苹果树上,动物的子息总是酷似他们父母。这法则何等睿智。现今我们所用的“种”字与“各从其类”的“类”字含义不一样。“类”字有“类型”的意思,比用“种”字更切。种是可以演变的,但类却定型。兔子有许多种,但它们仍旧是兔子,不会变成别的动物。“各从其类”这四个字,就概括了这条生物繁殖的法则,足以证明上帝的话就是永不改变的真理。朋友,你不觉得创世之歌的作者用词的准确无误,言简意赅么?

第四日,“造了两个大光,”这个“造”原文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而是安排、排列的意思,不要误解为先有地球,然后再造太阳,月亮和众星。又说明造太阳月亮的目的是“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说明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安排,乃是神的旨意。仔细体会这个说明,太阳和月亮普照大地,人看见应该认识思想创造主的全能与慈爱,并不是要人畏惧把日月当作神明来膜拜,众星也不是用来占卜看吉凶,定祸福的。人如果接受相信创世之歌,就可破除迷信,不拜自然之物了。其用心良苦,或可惜世人无知,自找罪受。

第五日、第六日,先造各样空中,水中和地上的动物,是为了让人们管理,并不是让它们演变进化为人的,所以一再强调“各从其类”。

“人为万物之灵,我们常说,但为什么人会成为万物之灵?人比其他生物“灵”在什么地方看法并不一致。创世之歌有关第六天的创世记述,很有条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这意味着,人有天赋与创造主近似的个性——思考力和工作能力。人有思想,有道德观念,有良知,有分别善恶的能力,能自由选择,以发展自己的品格。

其次,上帝赐人管理一切生物的权力与智慧,尽管后来罪改变了人与动物的本性,但我们仍可约略看出人的这种权力与智慧,能通过了解掌握动物的习性而驯服或制伏它们。

再次,记述上帝对人的祝福:生养众多,遍滿全地面,治理这地。人类发展的过程,证实这个祝福业已实现。可惜现在人类为了自私的享受,忽视了这个伟大的职责,大量污染地球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自己毁灭自己。这正证明违背上帝的意旨,逆天行事必受谴罚。

最后上帝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对人类的饮食作出了最好的计划,吃菜蔬,吃果类。这些植物依最自然最简单的方法调制为食物,便是养生最有益的食品,这一点也为现代的科学所证实。

这部分的记述,这样详实严密,合乎科学,如果把这创世记的记载看成只是一般神话传说,不科学,不可信,不是狂妄无知,便是宥于偏见,故意贬低它,一派胡言。

三、设立安息日,创造工作的结束(2:1-3)

圣经原来没有分章分节的。创造的工作是七日一周才完成的。安息日的制度本身,也是一种创造。六天创造天地万物,为人类提供了最好的生活环境,安排了工作,供给了食物,设立了神圣的婚姻。第七日则提供了属灵生活的最佳安排,这一日可以多和创造主亲近,接受教诲,提高品德。

七日一周的制度,许多民族都曾提及。我国经书上就有七日来复”的说法。怎么会七日一周呢?不好五日一周或十日一周么?除了圣经以外就没有人提出了正确可信的说法。七日的周期是从上帝创造时就定好了的。这种计算日子的方法以及历代以来都有人遵守第七日为安息日,这也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创世记关于上帝创造天地的记叙是绝对真实可靠的。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