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要认识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自己幸福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存在同一个地球上,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赖于与人互惠互存。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离开了别人,你就不可能降生,生下来你也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怎么处理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言自明。

有的人人缘很好,讨人喜欢,人们愿意和他来往交谈。他出现的场合旁边的人很自然就以他为中心围起来,如众星捧月,听他发表言论,如坐春风,非常适应。也有的人落落寡合,或是盛气凌人,或是奴颜婢膝,拒人千里之外,叫人看见就讨厌恶心。可见人际关系虽然重要但不是人人都能处理好的。

人际关系多种多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学习、工作、爱情的变化,生活的舞台不断变动,你演的角色生旦净丑,也随之改换,关系层出不穷。例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妯娌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亲威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各级干部群众关系;生活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顾客与售货员,医生和病人,编辑与记者等职位和服务对象的关系;还有朋友关系,邻居关系,如此等等,数不清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有人得心应手,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有人愁眉苦脸,穷于应付,左右为难,心劳力绌。“关系网”的名称出现非常形象逼真;“关系学”这门学科应运而生,可见里面有高深的学问,奥妙的道理。同一个人也会随着年龄,知识,地位,财富的改变而改变,他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慈母望子,游子思亲。”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家和万事兴。”

“夫妇好合,如鼓瑟琴。”

“一日为师,终身如父。”

“弟子称师之善教,如坐春风之中。”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

这些成语典故都是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智慧结晶,传诵人口,受益无穷。

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至少要和1600个人有关系,他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能在这些人中引起反应,看来我们切不可忽视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善待父老兄弟,朋友同事,就是善待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彼此命运相连。大家汇聚出的热能和力量很大,如果只是光顾自己则渺不足道。无数滴水能汇成海洋,太阳烤不了它。大海中的一滴单独存在,一眨眼就蒸发得毫无痕迹。

上帝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置

一、    男女夫妻关系

1、  上帝创造男人和女人,就指出独居不好,治理全地,男女互相合作帮助,需要配偶作为助手“二人成为一体”,既表示关系密切,互相赖以生存,文昭示平等,尊重对方。(创2:18-25

2、  人类犯罪后,上帝宣判时,叫女人“恋慕丈夫”,又说你丈夫必“辖管”你,由于罪使男女平等关系起了变化,为了维持结合,保持协调,必须一方顺服一方,一个家不能称雄对峙闹分裂。(见创3:16

3、  保罗在弗5:25-33中指出,作为妻子的头的丈夫,“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已,”“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这样的丈夫,才是上帝喜悦的,妻子应当“顺服他,敬重他。如果能真正按照上帝所定的男女夫妻关系的原则去做,就不会产生“大男子主义”或“夫权至上”的错误思想,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家庭幸福,可以避免许多悲剧的出现。

二、    父母和儿女的关系

第五条诫命规定“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有关人际关系的六条诫命中把孝敬父母放在首位,又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可见上帝对这种关系的重视。保罗阐述这条诫命时指出:“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试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1-3)保罗既强调了儿女当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又扩大了守这条诫命的,不仅儿女,也包括父母在内,使这条诫命所建立的人际关系,更完整,更牢固。

摩西的律法中对亲子关系有了补充的具体规定:“如当敬畏父母”(利19:3)。要尊敬老年人(利19:32),不可诅咒父母(出21:17),不可打父母(出21:15)。

在智慧书的《箴言》中,提供了不少有关亲子的关系的经验结晶:

“我儿,要谨守你父亲的诫命,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箴6:20

“智慧子听父亲的教训。”(箴.13:1

“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13:24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上帝常用人间的父子的关系来描述神人之间的关系。

“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一3:1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49:15

三、    朋友关系

耶和华称亚伯拉罕是他的朋友(代下20:7;雅2:23)“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朋友说话一般。”(出33:1)。可见朋友关系在主眼中是亲密无间,没有什么可隐瞒欺骗的(创18:17

真诚的朋友视对方如同 自己的性命(申23:6

“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箴17:17),友谊情同手足,不因时而弃。

“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27:6

“膏油与香料,使人心喜悦;朋友诚实的劝教也是如此甘美。“(箴27:9

“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脸),也是如此。“(箴27:17

忠诚相劝,坦率指出朋友的过失,切磋琢磨,肝胆相照,共同奋进,乃处友之道。

圣经同是也指出交友时要有所选择。“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箴18:24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林前15:33

不要随便为朋友作保(箴6:1-3

不可离弃自己的朋友和父辈的朋友(箴27:10

关于友谊的可贵,耶稣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教训和榜样。

人们说他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9)他不否认。

他对出卖他的犹大,仍然称他为朋友。(太26:50

他称门徒和听道的群众为朋友。(路12:4)明白地宣布:“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15:14

为朋友舍命是最大的爱心,“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这句话不但是说他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是劝勉我们在友爱中应以此为原则、作模范。

四、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圣经没有明显指出应有的原则,但研究旧约有关先知学校师生同学的来往和教育情况,尤其是耶稣这位伟大的老师教育训练门徒的方法和成就,对指导我们处理好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大有助益。

先知学校是撒母耳所创办的,办学的宗旨是“作一个防卫的屏障去抵御那普遍存在的腐化影响,为青年人谋道德和灵性方面的幸福,供给国家一些存在敬畏上帝之心的领袖和谋士,借以增进国家将来的兴盛和繁荣。召的学生是‘虔诚’,聪慧好学的青年子弟。“作教师的不但精通上帝的真理,而自己也与上帝相交往,并领受过圣灵特别的恩赐。百姓都因他们的学问和虔诚敬重他们,信任他们。”(《先祖与先知》460461面)

学校主要的功课是上帝的律法和他所给摩西的教训,以及圣史、圣乐与诗歌。学生都以作工自给,要学习一种谋生技艺,从事体力劳动,养成勤劳的习惯。

基于先知学校的办学宗旨,师生的来源和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难能可贵的平等和谐,合作现象。

先知和先知的门徒常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一同受圣灵感动说话(撒上10:10撒上19:20)。扫罗两次访问先知学校都曾和先知一起受感说话,说明有教 类,并无资格限制和排外的现象。“扫罗也列在先知中么”成了当时流行的俗语,反映在以色列人的眼中,君王的地位反不如小先知。

先知过的是集体的生活,师生同住、同吃、同劳动(王下4:38-44)。靠敬奉上帝的仆人供养(王上18:13)。他们的衣服可能都穿粗皮毛衣,并有特别标志(王下1:8,王上20:41)。生活上的共处必然促进彼此的了解和团结。

从以利亚被接升天的记述中,既可以看出以利亚和以利沙二人师生之间的关心融洽,倾心吐意,亲密无间,也可以感受先知门徒之间的同心同德,彼此尊重团结一致,拥护师兄以利沙继承师位。

耶稣对待十二个门徒的教育关怀,不是一般师生所能达到的。他洞察门徒每人的思想品格的特点,因材施教,耐心教育,要他们学习自己的榜样。该表扬的就称赞;该批评的就指责,毫不姑息。既关心他们的灵性成长,又关怀他们的身体,要他们休息好,给他们供应食物,“拿饼和鱼给他们”(约21:13)明知加略人犹大跟从自己的动机不纯,贪财,有野心要出卖自己,总是温和的劝免,耐心地宽容,以实际的行动感化他,点醒他,要他迷途知返,真是爱徒如子。

当然现在的学校和先知学校各方面都不一样,不可能像耶稣教育十二门徒那样朝夕生活在一起但上述的许多原则和榜样,还是值得我们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学习实行的。

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和原则

圣经不可能全面列举出各种人际之间的关系,但提出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则,却是十分实用有效的。

一、    追求和睦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

“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来12:14

“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

“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彼前3:11

这些经文告诉我们,搞好人际关系的目标之一,就是和睦相处。和睦不是凭空而降的,要“寻求”、“追求”、“尽力”,“促使”,这是上帝的儿女应具有的一种品质。“和事佬”,“调解员”,“润滑剂”,这些称呼是形容使人和睦的人得到众人的欢迎。战国时期的鲁仲连,善于排难解纷,善于计谋献策,调解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争执,名扬古今。

上海有位退休干部扬伯寿,今年70岁,退休十年中,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担任人民调解员,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084起,成功调解了一千多,获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光荣称号。

基督徒应做“使人和睦的人”,自己就必须先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遇见有不和睦的现象,应仔细分析寻找其原因何在,要追求和睦,存在哪些困难,障碍,误会,成见和过失。哪些是能克服的,哪些是不能克服的?能克服的当中也有单方克服和双方克服,短期克服和长期克服,一次克服和多次克服的分别。要主动积极去解决,不要消极等待别人来解决。

亚伯兰如何解决他和侄儿罗得之间的纷争(创13:5-9),和他如何处置家庭之内撒拉与夏甲之纠纷(创21:9-14),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范例。

二、爱人如已

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12:13

“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和爱人如已”,“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已这一句话之内了。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呑,只怕要彼此消灭了。”(加5:13-15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律法和先知所包括的道理有许许多多,要写成书的话能写汗牛充栋,车载斗量。但耶稣提取精髓,经过完美精致的蒸馏,只用短短的两句话就揭示出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这是何等的奇妙!“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爱人如已”十六个字,指明了核心的本质是“爱”,爱的对象有上帝,别人和自己,三方面就包括了一切对象;“尽心,尽性,尽意”,不仅是修饰对上帝的爱,也是修饰形容对自己的爱和对别人的爱,爱的程度是尽最大的力量,作最完全的奉献,当作此生心思意念言语活动的中心,不能偏离,不能削弱,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拼命地爱,死心塌地的爱。

怎样爱人如已呢?耶稣又作了明白透彻的说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有人仿照孔子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耶稣这句压缩成:“已所欲者,先施于人”。

爱自己不错,光爱自己不爱别人,就错了;爱上帝对的,说爱上帝却不爱人如已就是空话了。使徒约翰说:“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约一4:20)约翰是深深领悟耶稣所说的真理的精华,针对那些言行不一的信徒而说的。

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上帝审判时,必然要查我们是否尽到了爱人如已,谨守了这条诫命没有?耶稣在橄榄山讲基督复临的预兆和教训时,讲了山羊和绵羊的比喻,这个比喻的实质是:耶稣是爱人如已,如果等候主复临,也能爱人如已,就是爱基督的具体表现了。“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爱人如已,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信徒等候主再来应尽的责任,事关我们能不能得救承受永生,我们能不重视吗?

如果人人都遵守经训,认真地做到爱人如已,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先怎样待人,请问:我们与人交往时,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呢?

我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哲人教育他的一位学生,做人要记住四句话:

1、把自己看成别人。 客观地分析解剖自己,不要自以为是(义、圣)

2、把别人看成自己  设身处地替人设想,将心比心

3、把别人看成别人  尊重别人的人格,意见和隐私,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人,要求别人和自己看法一致。

4、把自己看成自己。 我只是渺小的一员,自尊自重,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大流,不趋势。

你体会出这四句话的辩证关系么?

三、宽容忍让,温柔谦卑,拥有一颗赞美的心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理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雅3:17-18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7:1-2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4:2-3)

有人说,追求和睦,爱人如已,这些原则 是不错的,但与人相处,事关双方,你光一厢情愿是没有用的。我追求和睦,他不但不追求,反而故意挑衅,惹事生非,你把他当作朋友,他却把你当敌人。有的人和你好,是利用你,踩着你的头往上爬,你该怎么办?

正因为如此圣经提出“宽容忍让,温柔谦卑”作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原则。

一个人活在世上,居家出门,工作,学习,总会有磕磕碰碰,或不愉快,如果不能宽容忍让,几句话不投机便认为对方找岔搓火,接着就怒发冲冠,拳脚相见,或辱骂诅咒,那就很难与人和睦共处,自找罪受。

我国《菜根潭》中有这样的话: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朱元璋说:“自古正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能成安天下之功。”。托尔斯泰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作用。”誉人之言太滥不可,责人之言太尽不可……含蓄之妙不可不知。(古语:说话要注意分寸)

让,既要让人之短,更要让人之长。让人中,既给对方的机会,也给自己带来欢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渝,就是正反的例子。

对得罪自己的人,有意为难自己的仇敌和逼迫者,圣经教训我们: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

“耶稣又对门徒说:跘倒人的事免不了的。……若是你们弟兄得罪你,就去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路17:1-4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作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申32:35)所以,怀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12:19-21

一个见证:《同行是冤家》

四、  该避的避,能躲的就躲

“不可和恶人为友“。(诗1:1;箴4:14;林前5:11

“远离恶妇,远离外女谄媚的舌头。“(箴6:24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箴21:927:5

“恶人兴起,人就躲藏。”(箴28:1428:28

“这等人你要躲开。”(提后3:5

“躲避世俗的虚谈。”(提前6:20;提后2:16;多3:9

“凡与道德欠佳,习性卑劣的男女交往,不久就必同归沉沦。人心的自然趋势都是向下的。凡与怀疑者交往,不久自己也必要成多疑的人,凡与卑劣之徒为友,多数也必变成卑劣的人。”《告青年书》486

传讲异端教训的人,不可接待问安。(约二10-11

“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是很少的。莲藕并非“出潮污泥而不染。

北京哲学家周敦頣曾写过一名叫《爱莲说》的诗。“出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诗中描写莲藕不择条件,不畏污染,在恶劣环境中以旺盛的生命力生长如常,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污秽的高尚品格。然而,莲藕并非出污泥而不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三废”排放量逐年增多,致使湖泊、河溏、沟田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现代科学证明:莲藕在污染的环境里生长,能够吸收、转移富集多种金属元素,使土壤中的铁、锰、锌、铅、镉等元素大量残留在莲藕中。特别是藕节,可以富集毒性较大的镉元素。另外,莲藕对铅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藕通过不定根从含铅的土壤中吸收铅,就近贮存在藕节中,并通过茎的输导组织向贮藏组织转移和疏散。

五、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人和人之间应保持多远的距离是一门学问。在生活中,变化多端的近身空间编织了人际交往的丰富语言。大多数人使用空间的情况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距离。

1、亲密距离  和最亲近的人之间的距离 045厘米

2、个人距离  可以手拉手亲切交谈,不触犯近身空间  45100厘米

3、社交距离  处理私人事务的距离,  357

4、公众距离  公众集会时采用的距离上课演说作报告 3.57

这是大致的界限,人们在生活中大都是理性而交叉地使用,因人而异,与喜欢的人交谈比不喜欢的人近些,熟人比生人近些,性格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靠近些,女人之间比男人之间靠得近些。

保持距离的含义:

1、  尊重和保持个人的“近身空间”,可见的有形的距离。

2、  尊重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隐形距离”,即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尊重个人的隐私。保持距离尊重邻居同事的隐私,是与邻居友好相处的秘诀,喜欢打听并传播他人隐私,正逐步被认为“人群的污染者”,或侵犯人权。父母和儿女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教会同工同道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尊重他人的隐私,这就利于保持人际之间的和谐。

3、  对保持距离方面,圣经有没有教训和例证呢?有

耶和华对摩西“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是在异象中或在梦中与他说话。(民12:6-18)亚伦和米利暗不明白或不想承认这个亲密距离,妄加毁谤,上帝就向他们发怒。

上帝在西乃山颁布律法与以色列人立约时,摩西离耶和华最近,以色列人所有的首领和长老,就近摩西,会众在界限之外,回到自己的帐棚。(出19:20-24;申5:22-31

利未人蒙拣选可以靠近帐幕,搬运其中器具,近前帐幕的“外人”(指非利未支派的以色列人)都要治死。(民1:51;出29:33;利22:12

亚伯拉罕和上帝谈话时站在耶和华面前,等他为所多玛二城代求时,就近前来说。(创18:22-23

以利亚在迦密山,开始百姓离他远,不回答以利亚的问话,后来众民有所觉悟,以利亚对众民说:“你们到我这里来”,众民就到他那里,筑好坛,献晚祭时,以利亚“近前来”祈求主降火,距离远近很有意义。

以利亚升天前,先知学校的门徒都知道,但唯有作为接班人的以利沙多次发言“我必不离开你”紧跟以利亚,最后目睹以利亚被火车火马隔开,乘旋风升天的奇迹,拾起以利亚掉下来的外衣,得到圣灵特殊的感动(见王下第二章)

耶稣对十二门徒中的彼得、雅各、约翰、比较亲近,而约翰是三个当中特别喜欢接近耶稣(约13:23),不是耶稣偏爱,而是他们爱亲近耶稣。

耶和华呼召我们靠近他,侧耳而听。(赛55:13

耶稣盼望我们能主动缩短和他之间的距离。(启3:20

结束语

末世的危险充分体现在人对神的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自私贪婪、凶残和虚伪上(提后3:1-5),我们不但要认识这种危险消极逃躲,而且反其道而行之,搞好人际关系,以我们的好行为,为光为盐(太5:16;西4:6)。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