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彼得说教的赏析

    在耶稣十二个门徒中,彼得名声响亮,他是一个心直口快,性格急躁,热情冲动,常说错话,做错事,让主耶稣操心的人。
跟随主的三年半中,耶稣塑造训练彼得的个性,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缺点(如随从已意,随便承诺,疏忽祷告,动刀砍人,自夸等),鼓励他改正,从跌倒中爬起来,有很大的进步。五旬节时,经历圣灵的浇灌更新,彼得不但痛改前非,且奋不顾身的宣扬福音,建立教会,冲破成见将福音传向外邦,更是鞠躬尽瘁的为真理殉道。彼得写了彼得前书和后书,又向马可口述许多有关耶稣事迹的资料,使马可写成马可福音,彼得是用口,用笔宣扬耶稣的使徒。
    路加写使徒行传时记载了彼得五次的讲道,使后世的基督徒能鉴赏到彼得说教的能力和特色,以便学习借鉴。这五次讲道如下:
1、 五旬节的讲道。 徒2:14-39
2、 在所罗门廊下的讲道。 徒3:8-12
3、 在犹大公会的讲道。 徒4:8-12
4、 在犹大公会前的讲道。 徒5:29-32
5、 在该撒利亚哥尼流家中的讲道。 徒10:34-48
我们试分析这五次讲道的内容,领会彼得说教的特色。
一、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 徒2:14-39
    这次彼得的讲道值得注意,因为它显示了最初的“使徒宣传”的格式,也是基督教的“福音口传”的原始骨干。它有四种特征:
1,叙述耶稣公开传道、服役工作和受苦;
2,耶稣的复活乃是上帝对他弥赛亚职分的证明,使徒们是目击这事的见证人;
3,旧约圣经中的预言证明耶稣是弥赛亚;
4,劝告听众要悔改相信耶稣是人类的救主。
彼得这次讲道很清楚地表现出这四种特征,又有他自己显明的风格:
1, 第一层(14-21)引言指出说方言的奇事乃应验约珥的预言。
    讲道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理。他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人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而听我的话。’”十二个使徒结成一体,由彼得作发言人,面对群众高声的说,这种气势,势力引人注视。对象明确,并非这指控他们的少数人,乃是一切犹太人。“这件事”是指什么事?为什么“应当知道”又“当侧耳而听我们的话呢?在场的人都急欲知道。
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彼得却并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答辩祭司们对他们的指控。“你们想这些人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早上九时)。”为什么要先答辩呢?一是要解答听众心中极大的疑问:加利利人的乡谈土音,外人很难听懂,为什么这次使徒们一讲话,非常复杂众多的听众会“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多种或多样)说话。”心中非常纳闷,渴望知道原因。二是祭司们有意散布谬论,妄想消除使徒讲道谈论的影响,不得不澄清,扫除这种敌意的宣传。
彼得接着就引证先知约珥书2-28-32的预言,证明今天五旬节他们能说方言乃是上帝早已预定要降下的恩赐,劝他们务必侧耳而听。“到那时候,就是指今天。“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个主是谁呢?彼得就很自然过渡到第二层,为基督的死和复活作见证,证明主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2, 第二层(23-33)为基督的受死作见证,引大卫的话证明耶稣一定复活。
    彼得再一次用呼告的方式唤起听众注意,“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谈到耶稣施行神迹奇事和耶稣钉十架的事,几句话就很快掠过,因为听众心中对耶稣的神迹奇事和他在十架上的死记忆犹新,无需多谈,但用词造句,经过认真考虑,“上帝藉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他既按着上帝的定旨被交与人,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指罗马人他们没有与上帝立约遵守律法)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彼得一方面让听众知道耶稣被钉十架不是灾祸,而是上帝预定的救恩计划,另一方面,也指明听众对耶稣的死是忘恩负义,是有责任的,必须省察悔改。谈到耶稣已经复活,彼得并未引用基督的教训来证明他的论点,也没有提出他和其他信徒亲自见到基督复活向他们显现过的事实来作为佐证,因为他明知他的听众成见极深。他在这个极其重要的题目上所说的话一定不会产生效果。因此,他们讲论到犹太人所认为乃具民族先祖之一的大卫的话拿来证实,就能取行得应有的效果,这是彼得说教艺术的一大特点,引用犹太人熟悉的旧约圣经和引以为荣的先祖先知的话作为论据,就有强大的说服力。光引用大卫的原话还是不够的。彼得进一步指出大卫说的“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诗16:10)这句话,不能指大卫本身而言,因为大家都晓得大卫已经死了,他的灵魂被留在阴间――死人的居所,他的身体也已见朽坏。这句话乃是指大卫所预示的要作弥赛亚王的“大卫的子孙”说的。这一点耶路撒冷所有拉比都会同意彼得的意见,听众无疑也都相信同意。那么要作弥赛亚王的那位“大卫的子孙”是谁呢?针对听众心中这个疑问的焦点,彼得就以异常肯定的口吻宣告说:“这耶稣上帝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此事作见证。”这里彼得也没有叙述他们如何见到复活的耶稣,拿来作为见证,而是指出今天五旬节圣灵沛降的事实,就是耶稣已经复活升天最有力的见证,证明前面提到的上帝曾向大卫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在他的宝座上。”(诗132:11)。“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不仅向听众指明见证,还要他们向别人传扬这个信息时用作见证。
3,第三层(34-36)再次引大卫的话证明耶稣的胜利和升高,要听众认识并敬拜现已在天上工作的耶稣。
“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不如译为“升到天上的并不是大卫”。“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耶稣的复活升天,坐在天父的右边,是证明他是弥赛亚的又一证据。结束非常有力。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向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徒2:37)在彼得的讲道中,插进这句叙述的话,说明彼得这次讲道是极其成功的。在听众中有些是曾经积极参预过将基督定罪并治死的,他们在那班暴民喊叫要钉死耶稣时,也曾随声附和过。这时悔恨交併,心如刀扎。这固然是圣灵在他们心中运转感化所致。但彼得讲道所用的言词和说教方法,大有能力地证明拿撒勒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听众们早已盼望的弥赛亚,是起了重大的作用的。
    彼得引证旧约圣经的话,引证先知的诗和大卫的预言,结合自己的见证和今天五旬节圣灵沛降说方言的恩赐来证明钉十架的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论证严密,论据确凿,层层深入,言词犀利恳挚,作为使徒时代教会的首次讲道,光芒四射,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我们还要看到彼得等使徒这次讲道的目的不仅仅是向那些听众指出他们的罪行,叫他们扎心,还必须给他们指出今后当怎样做,所以当听众问“我们当怎样行”时,就立即给他们肯定的回答:“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徒2:38-39)既具体地指出该怎样做,又给听众带来安慰和力量,增加自信和扩大眼界,加入传扬基督的行列中来。我们讲道往往是只讲了“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忽略了“怎样行”这一更重要的内容。听道,明道一定要引到行道,才能达到讲道的完整目标。
    彼得这次讲道还有一个含蓄婉转的目的,那就是向听众透露:他们过去之所以拒绝基督,乃是因为受了祭司和官长们的欺骗,不能完全怪自己,如果他们仍然继续期望从这班人得到指导,并受他们承认基督之后,自己才敢承认,就大错特错,也就永远不会接受基督了。听众中有人一定领会到这一点,祭司和官长们很快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就加紧迫害彼得等讲道,究察到彼得的讲道威胁他们的权势和利益。
    二、彼得在所罗门的廊下的讲道(徒3:12-26)下午三时,是犹太人规定献晚祭祷告的时分,彼得约翰上圣殿祷告,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叫一个生下来四十多年没走过路的瘸子,跳起来,站着又行走。百姓和此人一同赞美上帝,围绕的人越来越多,彼得就抓着这个机会,讲一次道,要求犹太人承认耶稣是基督,趁耶稣复临之前快快悔改。怎么样把百姓带到谈论耶稣这个主题呢?彼得很巧妙地从刚才发生的神跡奇事谈起。首先发一个问题:“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一句话就抓住众人的注意力,急于要追求答案安静往下听。这是演说家的一种技巧,彼得也掌握这个诀窍,同样叫众人惊奇。“不是他们,又是谁呢?”接着,彼得便向众人说明,这一次的医治瘸子,使他能走路,实在是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并藉他的功劳而行的,着重强调信心的重要。“我们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正是他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彼得有机会可以炫耀自己引起听众对自己的尊崇,但他完全高举基督,使人信靠基督,这是所有基督教的传道人应具备的美德。彼得坦白地讲述犹太人在拒绝那位生命的主,并将他置之于死地的事上所犯的大罪,但他们却很小心地不使听众失望。彼得说:“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我们都是为这事作见证。”对众人的罪恶的严重性直言不讳,而且宣称是证人,无法抵赖。“弟兄们,我晓得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无知犯罪和明知犯的罪是有区别的,只要承认改正,就可以获得赦免。为要鼓励听众,从自疚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他大声说:“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抺,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虽然听众没有人像在五旬节那天一样,提出“我们当怎样行”的问题,彼得仍然和上次讲道那样,指出摆在他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就是悔改归正,祈求赦免。“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结束时,以此突出主题。
    彼得这次不仅为耶稣从死里复活作见证,而且首次说到基督复临的这一真理。“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复活是喜讯,复活后,还要在预定的日子再来,就是更大的喜讯。听众中有许多人亲自听见和有见过耶稣所说的话和所行的事,自己又犯了随声附和要把主钉死的罪过,正期待看能得到赦免,能有机会重睹耶稣的脸面得到抚摸和赐福,彼得所说的正是他们是他们内心迫切的期待呀!
旧约圣是犹太人所熟悉的,是他们信仰的根基,彼得为了加强听众对耶稣就是弥塞亚的认识和信念,他和上次五旬节讲道一样,尽可能的多引用旧约圣经的话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彼得不但提到亚伯拉罕、摩西、撒母耳的名字,还把众先知都包括在内。“就是上帝从创世以来,藉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凡说预言的也都说到这些日子。”圣经并未载有撒母耳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为什么彼得这样说呢?撒母耳被认为是一系列先知中的第一位(参撒上3:20),这里的意思是说,那日子乃是所有先知预言的完成。
为什么彼得等使徒,在耶稣受难之前,对他作为弥赛亚的许多预言都毫无察觉,因此对耶稣许多教训,许多误解,为什么现在却这样熟悉,引用起来得心应手呢?这和耶稣复活以后,曾向他们详细解释的旧约圣经一切有关的预言有关(路24:27)。圣灵沛降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一定会使他们想起上帝的一切启示和耶稣的教训(约14:26)。同时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在耶稣复活直到五旬节这一段时间内,他们除“同心合意的恒切祷告。”(徒1:14)外,一定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查考圣经,获得新的真理的认识。
不熟悉圣经,不钻研上帝的圣言,就不可能讲明永生之道,就不能感动人心,收到成效。
三、彼得在犹大公会的讲道 徒4:8-12
    犹太的公会是指犹太人的最高法院,可以审理的一切有关宗教及民事的诉讼,连祭司长在内,共有七十一位长老。这次是扩大会议,有三类人士参加:1,官府――政府中的人;2,长老――民间有身望的人;3,文士――指律法师或拉比,通常都是法利赛人。使徒是以被告的身分出席的。一开始,主持会议的人,“就问他们说:你们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作这事呢?”这事就是指彼得、约翰使生来瘸腿的人能行走的奇事,也是一种善事。善事理应赞扬,为什么要审问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行事呢?彼得过去曾在这同一厅堂中,并在某些相同的人面前,可耻地否认他的主,往事痛上心头,他决心靠圣灵的力量,要尊荣他所一度否认的圣名,藉此洗刷他过去背叛的污点。这些审问彼得的犹太人的领袖们,也希望彼得会和上次那样,张皇失措,再度否认耶稣基督的名。这是围绕耶稣的圣名的斗争。彼得被圣灵充满,本着诚实的勇敢,一无所惧的宣称,是有力的反控告,是简洁动人的讲道。“治民”的官府和长老阿!“治民”是说他们的职责,也有讽刺的意味,因为他们今日是“在残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追问我们他是怎么得了痊愈”的,这哪里是“治民”,“安民”,乃是无事生非的“扰民”,“害民”。
彼得接着明确地回答:“你们众人和以色列百姓,都当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人得痊愈,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既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又指控他们的罪行,是你们把他钉十字架的,又启发众人进一步深思:耶稣的名能使瘸子行走,为什么祭司和官长要把耶稣钉死呢?今天审判问奉谁的名,又有什么企图呢?难道不是为自己洗刷罪名吗?短短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可说是一石三鸟。具有令人折服的能力,使对方哑口无言,使听众眼明肚亮。
    彼得虽然回答了奉谁的名的,问题,但意犹未尽,接着说:“他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彼得在这里采用了祭司们所熟悉的比喻。这节经文引自诗118:22,耶稣有一次和祭司长老们讲话时,也曾以房角在比拟自己,并说:“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咂得稀烂。”(太21:42-44)这比喻中的“匠人”预表以色列当局。房角头块石头,有几种解释:1,指盖在屋顶上联结四墙的大石;2,指奠屋基的主石。对祭司们来说,自然明白,不必多说。揭穿他们今天审问使徒的用意,就是要继续抛弃这块石头。这块石头是不是像他们所判断的那样,注定要抛弃呢?彼得最后一句话给予斩钉截铁的回答:“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以名始,以名终,美哉此圣名。我们讲道时,应该像彼得一样,传扬高举耶稣的圣名,他是唯一的拯救。
四、 在犹太公会的第二次讲道 徒5:29-32
    这次彼得的环境可比上次严峻得多了。那瘸子的得蒙医治和使徒的传道,已轰动耶路撒冷全城,祭司和官长们觉得必须制止门徒的工作;否则,耶稣的信徒增多,同时,他们自己势必有失体面,威望下降,因为他们必被认为犯了杀害上帝儿子的罪。
他们把使徒下在监里,但主的使者拯救他们出监,吩咐他们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徒5:19)大祭司开会,本想把囚犯提审公决,谁知到牢里扑个空。而此时却有人禀报:“你们收在监里的人,现在站在殿里教训百姓。”如果强行捉拿,又怕百姓反抗,他们只好把使徒带到公会责问使徒:“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么?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上次是问使徒奉谁的名,这次却是责备他们反抗公会,违命行事。煽动全城人民矛头指向大祭司和官府,宣传邪说异端,而且还是加上越狱出监的行为,罪是很重的。但这番话色厉内荏,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对使徒的害怕和恐惧百姓的反抗。
彼得和众使徒的回答,短促有力,真是掷地作金石之声。“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十二个字揭示了一条基督徒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都该坚持的原则。这个原则,使徒在上次受审时也曾提及(见徒4:19),但语气没有这次坚决。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这句话的含义是:主的使者吩咐使徒“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徒5:20),而大祭司却禁止他们奉耶稣的名讲生命之道,该顺从上帝,不顺从大祭司,岂不是应当的吗?你们这身为大祭司及领袖们公然和上帝的吩咐大唱反调,站在什么立场;又是居心何在?这是诛心的利剑。
    昔日,苏格拉底曾对他的审判官说:“我要顺从上帝过于顺从你们”。1529年,德国诸候举行斯拜耳兹大会,会议提出了皇帝限制宗教自由,并禁止人再传布改革运动教义的谕旨。当时凡接受宗教改革信仰的诸候臣民,就聚集会议,作出一致的决定说:“我们务要拒绝这道谕旨。在良心的问题上,多数人是没有权柄的”。这就是使徒们所提“顺从上帝,不顺从人”的原则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决维护者。
针对大祭司所责问“们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的话,彼得给予迎头痛击:“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不是我们想归到谁头上,而是你们真正杀害了耶稣,是赖不掉的。接着彼得指明,上帝已经叫耶稣复活,将他高举作君王,言下之意,你们是一直与上帝为敌,是注定失败的。
    大祭司说使徒“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彼得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已有,说明是上帝“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并以肯定的口吻说:“我们为这事作见证,上帝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顺从的人,上帝赐给圣;不顺从上帝的人,就得不到圣灵,和开头提出的原则首尾呼应,又是给审问他们的不顺从上帝的祭司长等人的心里掷去一支锋利的箭。
彼得这一番简短犀利的讲话,非常有力。完全是圣灵的引导,耶稣在世时,曾向他们提出保证:“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太10:9-20)
五、彼得在哥尼流家中的讲道  徒10:34-38
  1、背景:彼得这次讲道事关重大,影响极深。使徒行传用了一章半的圣经来叙述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福音第一次故意的对外邦人宣讲;为这事件揭开了使徒行传的,以安提阿为中心的教会历史的序幕,可以说是教会史上一个转捩点。这次讲道是圣灵一直在布置准备引导,按照预定的步骤,扫除障碍进行。
    哥尼流是罗马驻扎在该撒利亚的百夫长,有军人的勇敢和忠诚。他是敬畏上帝,乐善好施,常常祷告,过着接近上帝的生活,是天使吩咐他去请彼得来讲道,他派了两个家人和一个虔诚兵去请彼得,可见重视此事。
到这时,门徒中没有一个人向外邦人传过福音,他们的工作始终限于犹太人,因为他们总认为外邦人与福音的恩惠无分。主还在设法要教导门徒明白他包括普世范围的神圣救赎计划。上帝在彼得午正祷告时,通过那一块布和其中所载各种动物的异象,要破除彼得心中因受犹太人的训练而顽强养成的对外邦人的偏见。“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句话令彼得心中猜疑。
还在此时,哥尼流派来的三个人来到彼得住处门口。圣灵向彼得说:“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让他领悟异象的意义。第二天,彼得带了六个弟兄同去(按照罗马的法律,要证明一件真正重要的文件,必须有七个印章)他是准备为此行辩护时提供有效的证人的。
    彼得走进哥尼流的家,百夫长非常尊敬这位上帝所差派来教训他的使者,竟以向君王或高官显贵的礼节,俯伏在彼得脚前拜他。彼得连忙拉哥尼流起来,说:“你起来,我也是人。”彼得又发现百夫长的亲属密友一大群人在热切地等着听他,大出意外。
彼得先提到犹太人的风俗,和别国人来往是不合例的,又说上帝通过异象指示他,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净,所以应邀而来。彼得听了哥尼流叙述自己的经验和天使的话,并表示“现今我们都在上帝面前,要听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话。”彼得就正式开始这次讲道。
2,讲道赏析:
A、提出“上帝不偏待人,各国中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的论点,消除犹太人和外邦人那“中间隔断的墙”。(徒10:34-35)
B、传讲基督(徒10:36-43)
讲耶稣的生活、神跡、被卖和被钉,复活和升天,以及他在天上作人类代表和中保的工作。
C、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徒10:44-46)
这一段揷述非常动人,有人称之为“外邦人的五旬节”,是圣灵在导演,亲自见证这次讲道的正确和重要。
D、彼得为听众施洗,以实际行动接纳外邦人加入教会,成为上帝之家的成员。(徒10:47-48)
综上所述,这次讲道的经过和内容,是圣灵在安排引导,并协助表示肯定的。
结束语:
    以上简单地介绍分析,彼得的五次讲道。背景经过和内容,他们本是没有学问的小民,也没有经过特殊的培训,但当他们查考圣经,同心合意恒切祷告,认罪悔改,接受圣灵恩赐之后,就有讲道之能,能放胆传扬福音,成为卓有成效的布道家,有力地证明一项真理,就是: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
同时,如何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介绍耶稣,高举基督,引用圣经的话和自己的经历作为论据,斟酌用合适简练的语句,突出重点,扫除听众心中的疑惑和障碍,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值得一切讲道人认真揣摩钻研效学

 


□ 本书版权所有---张垂裕牧师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