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32.象洪水奔流的河床 | |
象洪水奔流的河床又象溪水流干的河道 约伯说:“我的弟兄诡诈,象溪水,又象溪水流干的河道。”(伯6:15) 这句话出自旧约圣经《约伯记》,对照英文版圣经(RSV),这句话是:My brethren are treacherous like a torrent-bed,like freshets that pass away。可直译为:我的弟兄诡诈,象洪水奔流的河床,又象溪水流干的河道。其中连用两个比喻。 先说洪水奔流的河床。
我们知道,地面的河流可分为常年性的与季节性的(或间歇性的)两类。常年流水不断的河流,其水的补给来源,不仅有天上降水(降雨与降雪),也有来自地下水。所以即使天上没有降水,河流依然流水不断。可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多为季节性的,因缺乏地下水的补给,仅靠天降水,无雨季节流水枯竭,河流就成为干河道;到了雨季,天降暴雨,就山洪暴发,或是春夏之交,山雪融化,河水猛增,也易造成洪水泛滥。 我们看到过,山洪爆发时,来势异常凶猛,此时若有人行走干河道,眼看上游洪水席卷而来,就拔腿快跑,往往来不及跑出河道,就被山洪吞没了。洪流夹带着泥沙,搅动并搬运着大小砾石,冲撞并推动着巨大的滚石,发出轰轰然巨响;其巨大的能量突然发泄,极具毁坏性,没有什么建设性;谁能用洪水来发电?谁能用山洪灌溉农田?当洪水冲出河道,就泛滥成灾;会淹没田地,毁坏庄稼,冲毁房屋,甚至淹死人;当洪水过后,地面满目疮痍。所以人们都害怕山洪暴发。 这使我们联想到,那一次次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人为社会运动(如人为的阶级斗争、人为的派别斗争,人手操纵的群众运动即“运动群众”等等),我们都身受其害,不堪回首。若是传基督福音,做主工,也像搞“人为的社会运动”那样,搞得轰轰烈烈,势如洪水奔流的河床,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约伯的三个朋友听说他遭灾祸,就相约而来看望他,本意是为安慰他,但是他们主观武断地认定,约伯遭灾祸是因犯罪而受上帝惩罚。为使他按照他们的要求向上帝认罪,就对他进行轮番轰炸式的“讲道”,用连珠炮似的话语,试图击中他的要害,使他立即降服。尽管他们说的许多话语都不错,语句也很漂亮,但是由于他们断错了案,把这些话用在约伯头就是乱套乱打。约伯不听从他们那一套,他们就狠狠地给他定罪;他不服如此定罪,他们就逐步升级,以愈来愈加严重而可怕的后果,进行威吓与压服。他们不是随从圣灵做工,只是凭自己的热心,又加主观武断,强加于人,就如山洪暴发一般地“做工”,其结果除了破坏性(使人心灵受伤害),岂能对人有所建造吗?难怪约伯说:“我的弟兄诡诈,象洪水奔流的河床......”“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伯16:2) 再说溪水流干的河道。
溪水流干的河道是徒有其形,没有其实——缺乏活水,是挂名的河流。圣经里把圣灵比作活水的泉源。基督耶稣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4)“信我的人,如经上所说,‘从他的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7:38)所以用溪水流干的河道,可比喻缺乏灵性生命的信徒,即挂名的信徒。 干河道的光景是随环境气候而变化不定:“这河因结冰发黑,有雪藏在其中;天气渐暖,就随时消化;日头炎热,便从原处干涸。”(伯6:16-17)说明这河本来就缺水,有一点积存的水,当天气变冷,很容易结冰而发黑;当天气变暖,就随时融化;当日头炎热,那一点浅薄的水很快就蒸发掉了,便从原处干涸,根本成不了河流。如此变化,都是随着环境气候变化而变化的。这可比喻缺乏灵性生命的信徒,处世待人不是随从圣灵而行,而是看人看环境,随从世俗,怕孤立,随大流,没有持定自己应有的立场,也没有保持自己应有的形象,老是变化不定,其灵性生命终必枯干如同溪水流干的河道。 干河道的危害在于:徒有其形,会迷惑人、误导人。如经上所记:“结伴的客旅离弃大道,顺河边行,到荒野死亡。”(伯6:18)一般人都以为河流一定有水,顺河而行总会得到活水供应。尤其是走远路的结伴旅客,渴望水的心情更切。他们离弃原来的大道,改从河边行。不料那干河道延伸到远处,还是缺水的干河道,且其河岸地带及下游地区,皆因缺水而成荒野。人若陷入其中,难逃死亡的厄运。即使不死亡,也会“因失了盼望就抱愧,来到那里便蒙羞。”(伯 6:20)后悔晚矣! 约伯连用上述两个比喻,说明他的朋友“诡诈”(treacherous意为不可靠的,变化不定的,有暗藏危险的)。洪水奔流的河床会变成溪水流干的河道,干河道的光景也是随气候而变化不定,而且他们都暗藏有危险:洪水奔流的河床可能泛滥成灾,干河道也可能会迷惑人、误导人。因此他们都是不可靠的。约伯连用这两个比喻说他朋友“诡诈”,并非苛刻之言,乃是把他朋友灵性生命特征,说得又形象又深刻。由此我们学到功课:约伯的朋友对他断错了案,他们采取的态度与方法也错了,究其根源,是因他们没有圣灵带领,对人缺乏爱心与温柔谦卑之心。这使我们明白,操练爱心与温柔谦卑之心,乃是造就我们灵性生命的基本功。 |
|
|
□ 本书版权所有---诚 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