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39.水点从云雾中 | ||||||||||||||||||||||||
水点从云雾中如何变成雨 上帝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约伯记26:8) 他吸取水点,这水点从云雾中就变成雨。云彩将雨落下,沛然降与世人。(约伯记36:27) 这两段话都记载于圣经《约伯记》上。前者说出云与水点的关系,后者讲了降雨是从云中水点变成的。这两段话可以互相补充,并不相互排斥、彼此否定。 由现代气象学知识可知,云雾是无数至微水滴集合而成的。这水滴是从地表水面、土壤表面及植物叶面蒸发水汽到空气中经凝结而成的。云雾中的水滴可能成为雨降落,但必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并非凡有云就必有雨。这被三千五百多年前的约伯一语道破:“上帝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按KJV版英文圣经此句为:He bindeth up the waters in his thick clouds;and the cloud is not rent under them.其中waters为水的复数形式,表示无数水点;bindeth up 意为包裹起来,凝结起来。所以这句话可直译为:上帝将水点凝结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人们看到下雷阵雨时天空闪电划过,如同密云破裂,同时暴雨倾盆而下。但是有时只见闪电而不下雨,更多时候只见云彩飘动,既无闪电也不降雨。所以说,水点凝结在云雾中,但不一定降雨,这是正常的事。降雨必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然而以利户在批驳约伯时说:“上帝吸取水点,这水点从云雾中变成雨。云彩将雨落下…”此话肯定了云雾是由无数水点集合而成,这水点从云雾中降落就成雨,这都不错。约伯说“云却不破裂”,以利户则说“云彩将雨落下”,从字面上看或语辞上说,这是相互否定的, 但从他们整句话的意思来看,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由此我们可以学到有用的功课:不要纠缠在字面上或语辞上争论不休,不同的讲法往往可以互相补充,彼此启发,若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可以加深对真理的认识。他们只顾争论,各说各话,都没有讲清云雾之中的水点怎样变成雨滴降落;也许他们对此都不太清楚明白。
由现代气象学知识可知,云与雨之分别在于水滴大小之不同。云雾中的水滴直径不过3微米,即0.003毫米,其下降速度甚缓慢,为每秒0.014米;若遇上升气流,就会被顶住,而不降落。然而云雾中的水滴在空中若不被蒸发掉,就可能互相碰撞而合并;当水滴变大,下降就加快,降落中不断合并小水点,就逐渐变大成为雨点。中国江南黄梅雨季节下毛毛雨,雨点直径平均为0.03毫米,其下降速度为每秒0.675米;下雷雨时,雨滴很大,直径可达1.6毫米,下降速度达每秒5.1米。更大的雨滴难于存在空中,因被风一吹,就可能分散成数颗小雨滴。
降雨按其成因来说,常见的有: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雷阵雨、台风暴雨等等,不同的成因类型,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在此不必详述。
说到降雨,顺便提及以色列的降雨情况及相关节期。如前所说,以色列低处地中海之滨,气候属亚热带——地中海型(见本系列文章第36篇)。一年中可分成旱季与雨季:旱季从5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10月份;到秋季(10-11月)开始降雨,称为早雨,此季是农作物播种之季;冬季(12-2月)气温下降到一年中最低值,降雨量却是一年中最大值,称为豪雨,此季因多雨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春季(3-4月)气温回升,降雨量减少,称为晚雨,此时农作物都成长至初熟;到夏季进入炎热干旱期,5-6月份农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到7-8月热风吹来,野地里花草尽都枯萎。上帝给以色列人定立了一年之中主要节日大多在雨季,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有三个重要节日在尼散月,即春季晚雨之期;有四个重要节日在提斯利月,即秋季早雨之期。由于节日大都在雨季,人们就常以天上降雨来比喻上帝的恩典与圣灵的沛降。比如神人摩西说:“我的教训要淋漓如雨;我的言语要滴落如露。如细雨降在嫩草上;如甘霖降在菜蔬中。我要宣告耶和华的名;你们要将大德归于我们的上帝。”(申32:2-3) |
||||||||||||||||||||||||
|
□ 本书版权所有---诚 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