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44.起初地球只有一个大陆 | |
起初地球只有一个大陆与“大陆漂移说” 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创1:9-10) 这是圣经《创世纪》所讲的地球海陆之形成。按照KJV英文版圣经,这里说的天之下的水(the waters under the heaven)是指全球江河湖海等诸水(水用复数表达),聚在一处(one place)就形成一个大洋。于是旱地(dry land)露出来,称为陆地(Earth,可译为陆地)。这里讲的旱地、陆地都是用单数表达,这表明起初全球只有一个大陆,而且只有一个大洋。可是后面又说:“称水的聚处为海”,海用复数表达(seas),这岂不是前后出现矛盾吗?不是的,海与洋密切相关,但是有区别,海是指陆地周边的水域,一个陆地周边不同方位海域可以起用不同的名称,如中国东边至南边的海域就有黄海、东海、南海。诸多海连成一片则成为大洋,如太平洋就是由许多海域所成的。 现在全球有七个大陆四个大洋。可是圣经《创世纪》确切的表明,起初全球只有一个大陆,也只有一个大洋。《创世纪》是上帝启示他的仆人摩西于3500年前所写的。直到20世纪,起初全球只有一个大陆,才得到科学证明。
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兼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发表了《海陆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根据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非常吻合。就大胆设想它们原是一个大陆,后来破裂而漂移开的。为了证实这个假说的合理性,他到南美东岸与非洲西岸相关地带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到大量资料,可以证明两岸相关部位具有相同地质时代的山系,其地层或古老岩块都可以一一对应加以拼接,而且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有相同的种群,如晚古生代普遍覆盖有具舌羊齿植物群化石的含煤地层。他还发现各大陆间的生物种群有很 密切的亲缘关系,例如两岸都分布有圆庭蜗牛、蚯蚓和中龙等相同的种群。他认为这些只喝淡水的陆地生物不可能远涉重洋“游”到彼岸,因此只能证明当时两个大陆是连成一体的,后来才分离开。对此他作了一个比喻:如同一张报纸或书页被撕裂开,不仅其毛边可以拼接,而且每行文字都可以对齐切合、且读起来连贯。
大陆漂移说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轰动,大大地冲击了当时占统治地位地“海陆固定论”,因而遭到守旧势力地激烈反对。随着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探险遇难身亡,他的大陆漂移说也逐渐被人淡忘。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情况才发生根本变化。由于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的许多发现,使魏格纳的学说被学者们重新引用。而且诸多新发现,使人产生新的认识,于是后来的学者就提出“海底扩张说”与“地壳板块构造说”。这都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步充实而比较完善起来的新理论。如今这种新理论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
地壳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自表层向下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壳与地幔交界之附近,存在有一层塑性流动的“软流圈”,其上“漂浮”着冷而硬的地壳。来自地幔深处的巨大热量,使软流层产生热对流运动。受这种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地壳发生破裂与漂移。约在2亿年前,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大陆(称为联合古陆)和一个大洋(称为泛之洋)。后来破裂成十来个大小及形状不同的板块,如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大陆板块、印度板块、洋度洋及大洋洲板块等。这些板块“漂浮”于地壳软流层之上,被地下热对流运动驱使带动而发生不同方向的水平位移。虽然每年仅移动几厘米,但经上亿年累积,其规模就极其巨大。
科技工作者通过超声波回声探测仪记录的资料,发现大西洋中央有一条与大洋两岸轮廓相似的中央海岭,宽度约1000多公里,高出洋底约2-3公里,被称为洋中脊,其中有深大裂谷,断断续续有地下岩浆(玄武岩)和热水流出,在裂谷两侧冷凝后形成新洋底,并推挤早先形成的洋底,使之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其扩张速度每年数厘米。经计算,1.5亿年就可形成3亿平方公里的洋底(相当于目前全球大洋总面积)。大西洋就是这样扩张形成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也发现有类似的中央海岭,同样也可以证明这两个大洋在扩张。这就是“海底扩张说”。 由此可见,圣经《创世纪》记载的,起初地球只有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这是多么正确。《创世纪》是3500年前神人摩西受圣灵启示所写的。这再次证明,圣经远远超越科学,虽然它不能代替科学;这也证明了,上帝的智慧是人的智慧无法比拟的,上帝赐予敬畏他的人以智慧,会使之远超同时代的人。因此圣经教导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
|
|
□ 本书版权所有---诚 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