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45.先造植物后造动物 | |
先造植物后造动物与早期地球空气缺氧说
上帝造了空气与水,又造了海陆之后,就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见创1:11)上帝造了植物之后又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创1:20) 依照圣经《创世纪》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创造之工的先后次序:先造空气和水,又造海与陆地,为地球生命之诞生准备好必要的条件,然后才造生物;而造生物则是先造植物后造 动物; 造动物又是先造水生的后造空中的、陆生的。现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了这个过程。 众所周知,一切生命活物都与水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因为水不仅是各种生物所需无机和有机养分的溶剂与载体,而且水也是生物本身的最重要组成。一个成年人体内含水量为65-70%,人的胚胎发育期含水量高达97%,新生儿达80%,一岁以上才达到成人水平。 现代地质研究发现,地球早期的空气缺氧,更缺乏臭氧层。地球早期的地壳刚固结不久而不稳定,到处都危机四伏:当时的太阳“年少气盛”,不断向地球喷射出比现在猛烈得多的日焰和太阳风;且因空气缺氧,无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太阳辐射对地面生物有很强的杀伤力;加之彼时天空有众多大小陨石接连不断撞击地面,造成地面烟火连天,尤其是一些巨大陨石猛烈撞击地球,会造成地壳破裂,从而引发全球性的强烈地震与火山暴发,于是火山气体就相当长的时期内弥漫于空气之中,致使那时的空气成分相当于火山气体,含有大量的水蒸气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氨、氮、氢等。
根据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上帝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上的水,空气以下的水分开了。”其中空气用英文为firmament,可译为太空。现在人们讲空气,用英文是atmosphere。这样用字之不同,就是因为早期的空气与现在的不同。好在早期的空气中有大量水汽可以吸收紫外线,尤其是广阔而深沉的海洋能完全吸收紫外线,并使地面降温,因而成为生命的保护伞和较为安全的庇护所。因此早期的地球很适合藻类(尤其是各种海藻)和地上的青草等植物生长而不适合于动物。这是因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排放氧气;而动物的呼吸作用,则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只有当植物生长所制造的氧气,在空气中积存到足够时,动物才能生存。 上述说法只是推测,从地球岩石中所保存的古生物化石可以得到证明。至今所发现全球最古老的化石,测定其年龄为35-37亿年(对岩石及化石的年龄测定至今乃有争议,以后再说,在此暂且引用,下同),那是在格陵兰西南部(迄今37.5亿年)以及澳洲西部(迄今35亿年)地层中发现了丝状显微体,它们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类似现代蓝藻。此外,在非洲南部含燧石的沉积岩中发现(年龄为32亿年),有微粒状和纤维状碳质有机物,被认为是原始单细胞化石。再者,在津巴布韦发现,在30亿年前生成的石灰岩中,有明显的藻类叠层化石(它本身不是生物遗体化石,而是光合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海水化学沉淀作用的综合产物。这与现代热带潮滩上所见的由藻类活动形成的叠层石相似)。 根据现代研究证明,蓝绿藻之类光合微生物,能从太阳吸收能量,并能分解水获得氢,作为构成细胞的材料,而释放出氧气。因此在地球早期的海洋中,就大量繁殖蓝绿藻。它们分解海水所释放出的氧气,不断加入空气之中,同时在海水中能与铁离子(由含铁盐类溶解的)发生作用,生成氧化铁而沉积到海底,形成含铁硅化物建造层,且可形成铁矿床(如中国的鞍山式铁矿)。由于空气中的氧气逐渐增加,才有可能形成臭氧层,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不断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命的伤害,使地球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因此在海洋藻类大量繁殖后,在陆地上就发生青草与树木。但氧气增多,也隐藏着危险,因为氧气会引发燃烧,导致生命与物质毁灭。只有当动物出现后,由植物造氧与动物耗氧形成平衡,使空气之组成保持稳定,既有利于植物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衍。 总之,在寒武纪(距今约6亿年)之前的漫长地质历史中,除了发现藻类化石外,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尽管人们对地球年龄测定还有争议,但是根据地层中化石出现的先后次序,可以证明:先有植物后有动物,这是没有疑问的。这就证明了,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上帝创造之工的次序是非常正确的。 |
|
|
□ 本书版权所有---诚 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