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49.有关地球年龄的讨论 | |
有关地球年龄的讨论——地层记录的解读与圣经记载的查考
1.对七日为一周之内上帝完成造物之工的不同理解 圣经说:“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创2:1—2) 有的人认为,这七日就是七昼夜,因为圣经说这七日的每一日时,都说“有晚上,有早晨”。有的人说,天上一日地上千年,七日就等于七千年。有的人说,地质学教科书讲地球绝对年龄为45-47亿年;圣经怎么说上帝在七日为一周之内完成创造天地之工呢?其实传统地质学所讲的地球绝对年龄并非绝对正确的年龄,这只是一种推测,对此至今仍然有争论,下面再说。我们认为,七日是表示一个完整的周期,至于这个周期到底有多长,至今无人确知。对此我们持开放的态度,不抱什么成见。比如说,若将地质历史的五代(即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等五代),加上地球的初期(即天文期)和现代,视为相当于七日一周期,我们以为这也未尝不可。 2.天上时间与地上时间,上帝的时间与人的时间 圣经说:“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3:8) 因此,说到时间,我们就要想到,天上的时间与地上的时间,上帝的时间与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天上与地上计算时空的单位与方法不同。在观测太阳系天体时,常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作为基本单位,如同在地上以米作为距离的基本单位一样。而当观测宇宙空间时,则常把光年作为基本单位(即光行一年的距离,光每秒可行30万公里,其一年行程为94600亿公里)。再说计时,地球自转一周为地上一日,其行程等于地球赤道周长40074公里(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而天上的光一日行程为2592000万公里,等于地球一日行程的646803倍,即对于天上的光来说,其一日等于地上的646803日(即1772年)。 而圣经说,上帝是真光,是生命之光,是人眼看不见的,比人眼可见之光不知要块多少倍。因此人无法确知,上帝的一日等于地上的多少千万年。况且人是在地上看时间,上帝是在天上看时间。这样,上帝的时间与人的时间、天上时间与地上时间怎能一样呢?比如说,金星自转一周时间为243个地球日,人若在金星上过一昼夜,就相当于在地球上过243日。但是人不知道上帝在天上何处看地球,这样人怎能确知上帝的时间呢? 3.地球绝对年龄并非绝对正确的年龄 20世纪初,发现发射性元素后,人们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和古生物化石的年龄,称其为“绝对年龄”。比如,用此法测定地球上至今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其绝对年龄为40亿年左右,又根据陨石和最古老的月岩测定其年龄为45亿年,因此推测地球绝对年龄为45-47亿年。 这里说的“绝对年龄”,并非绝对正确的年龄。这是根据地质学知识,对测量数据加以推测的。它是与仅根据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对比,来确定地层新老关系的“相对年龄”有别,而称为“绝对年龄”。 然而绝对年龄测定法的前设,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零点及速率(半衰期),难以准确界定,测量的年龄误差大,且常大于实际年龄,再加上人们根据传统地质学原理进行推测,就更加夸大了。 传统地质学的创始人是英国的莱伊尔,在他的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中,提出“将今论古”的方法,即根据现代地质作用(如河流、海洋的沉积作用),去推论古代地质作用的结果(如地层与古生物)。他认为地球的演变是连续渐变的,需要经历漫长的地质与年代(如几十亿年),逐渐累积而成的。他与达尔文关系密切,他们是师生,又是亲密的朋友,他的“地质渐变论”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一对难兄难弟。他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供地质古生物依据,达尔文也为他的“地质渐变论”提供生物学理由。达尔文曾写信给莱伊尔说:“如果我的自然选择理论必须借重突然进化的过程才能说得通,我将弃之为粪土……如果在任何一个步骤需要加上神奇的进步,那自然选择理论就不值分文了。” 现代地质学研究可以证明,由于缺乏生物类型渐变的中间类型古生物化石,“生物进化论”直至今日仍然只是一种推论,不能令人信之为科学;传统地质学的“地质渐变轮”是片面而不正确的,尽管“将今论古”的地质分析方法至今还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地球及其生物的发展是跳跃式的,经历过几次大突变与诸多较小的突变,其间也有相对稳定的时期,并非连续渐进的演变,更不是“进化”。比如前面讲过的寒武纪地球生命大暴发,就是一次大突变。后来又有两次大突变(大灾难):一次是发生在古生代进入中生代之期,造成了海洋中的50%无脊椎动物的科以及90%的物种灭绝掉,可是其后又突然出现许多新物种;另一次是发生在中生代进入新生代之期,又有许多物种灭绝以及许多新物种突然出现,恐龙灭绝就是其中一例(参见本系列短文第60篇“从恐龙灭绝缘由争议所想到的”)。 4.地层记录的解读 这里讲的地层记录主要是指组成地层的岩性及其结构以及其中的古生物化石。形成化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急埋封存,即生物死亡后或活着时,被泥沙之类沉积物急速埋藏,与空气隔离而封存,使其肉体或尸骨不至腐烂消失;其二是,深埋硅化,即当急埋之后,不断有沉积物迅速堆积,把封存的生物尸骨埋藏于深处,由于高温高压,使泥沙中所含硅化物溶解,而渗透进生物尸骨里,使之完全硅化,方可成为化石。 按照传统地质学的“地质渐变论”,地层及其古生物化石的形成都要经过千万年以至多少亿年之久。但是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实验室里使树木变为化石,只要适当的酸性、温度和硅化物,数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现代地质研究证明,突发性的地质事件往往是在短期内甚至于瞬息之间发生的,其中不乏有形成古生物化石的条件。比如说,根据现代海底浊流研究,当海底地震触发海洋的大陆坡时,会使尚未固结成岩的沉积层突然发生滑塌,形成泥沙悬浮稠密的浊流,顺坡下流速度可达每小时40-60公里(速度取决于坡度),流动几百公里后,达到大洋盆地的底部,呈扇形散开,快速形成厚层的砂、粉砂、粘土等沉积层。浊流所到之处,吞没沿途的生物,造成大量生物死亡,或活着就被急埋深埋,因而可能形成大量生物化石群及石油之类矿藏。 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从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寒武纪化石生物群中,有许多软体动物的口腔、胃肠、肛门,神经等都保存完好; 从有的鱼群化石还可以看出,它们在相竟争游之中。中国辽宁省发现的与恐龙同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突破了以往认为当时的哺乳动物只有老鼠大小,经鉴定确认,有的哺乳动物胃中还保留着吞吃下去的小恐龙,尚未消化就成为化石。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发现大量鱼类化石,有的还栩栩如生,像在游泳之中,有的口中还含有食物呢?这些化石若不是急速形成的,怎么能保留着瞬间状态呢?若是按照地质渐变论来推算,现代大洋盆地沉积物成层的速度,在大多数地方是每千年一毫米,填满4公里深的大洋底,就需要40亿年;即使按每年沉积几厘米厚的速度计算,沉积层达几百米厚,也需要一万年以上。显然,以地质渐变论是无法解释如上古生物化石之形成。 5.圣经记载(挪亚时代大洪水暴发事件)的查考 现在让我们转而查考圣经记载的挪亚时代大洪水暴发的事件:“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下大雨在地上。”(创7:11-12)其中“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英文表达为 on that day all the fountains of the great deep burst forth,可直译为:地下深大裂口的喷泉都暴发了。这洪水是上帝用来惩罚世界的败坏与人类的罪恶。 先解释一下一般喷泉的由来:疏松多孔隙的岩层,如砂砾岩之类,其孔隙会被水充满而成含水层;无孔隙的泥质页岩,则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在地下第一层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含水层,水会顺着隔水层的层面流动,流出地表就是普通的泉水。在地下深处,两个隔水层之间存在的含水层,水也会流动,且承受一定的压力,当打井打入含水层时,水就会从井口喷出来,故称为喷泉。其喷出的高度,与水所承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我们知道,当发生大地震或火山暴发时,往往伴随着发生地面裂开深大裂口,于是就会从地下含水层(浅层的)涌流出泉水;若是断裂达到深层的承压水含水层,就会从裂口中喷发出喷泉。此外,当火山暴发时,喷出的火山气体直冲云霄,其中70%以上是水汽;与此同时有大量火山灰喷入大气圈,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成水滴,而形成豪雨降下。由此推测,挪亚时代大洪水暴发,可能与全球性的大地震及火山喷发有关。 可以相象,那时天崩地裂,天上暴雨倾盆而下,地下到处喷泉涌流,达四十天之久(火山灰弥漫大气层可达几十公里高,可持续数周之久),其结果地面必定水势浩大无比。圣经说:“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约22.5英尺),山岭都淹没了。”(创7:19-20)因此造成了大量生物死亡,“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创7:21)惟有挪亚一家八口人进入方舟(即挪亚照上帝启示而制作的大船)而得救,并且上帝叫挪亚将各物种按七公七母或一公一母带进方舟,所以当洪水过后,它们又重新滋生遍地。 根据地层记录,在地球历史中,类似挪亚时代那样突发性大洪水不仅只发生过一次。由此可以证明,地球及其生命的发展并非连续渐进的,更不是逐步“进化”的结果;而是跳跃式的,经过诸多神奇的突变。虽然两次突变之间也有相对平稳发展时期;然而突变并非平稳渐变累积的必然结果,而确确实实是神奇的,出人意外的,以致于如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凯尔文所说:“你必须承认这是科学跨不过的门槛”。从反面来讲,照进化论的创始者达尔文所说:“如果在任何一个步骤,需要加上神奇的进步,那自然选择的理论就不值分文了。”难怪达尔文离世之前宣告他回归信仰上帝。 |
|
|
□ 本书版权所有---诚 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