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54.主试炼我之后 | |
“主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以现代冶金学知识来解读
主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23:10) 主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大能者说……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尽你的杂质。”(赛1:24-25) 当约伯遭受令人难忍的灾祸灾病后,又被他的三个朋友轮番定罪,强求他承认是“因犯罪被上帝惩罚”,并硬要他照他们所定的调子向主认罪,以求赦免;但约伯对此不服,就跟他朋友展开了三轮辩论。起初他禁不住向主抱怨,竭力为自己冤屈辩护。后来他受圣灵感动,对主允许他受试炼的美意有所明白。于是约伯说:“主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虽然他并未直接说出主的美意是什么,他只是以炼金必得精金作比喻来讲,然而此比喻蕴含有极其深刻的含义,如同金子一样金光灿烂,几千年来使无数人从中得到启示光照。 为了很好领悟此比喻的含义,我们不妨了解一下炼金的过程。 炼金术在世界各国远古时代就有了,其基本方法沿用至今,只不过是随现代科技发达有所发展而已。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从“沙里淘金”,这是不容易的事,但是总比从地下石头开采金矿容易得多。然而从地下深处开采含金矿石再有难处,总是要比从矿石中提取“尘埃状金沙”容易; 而从矿石中提取金沙,总要比精炼金子而得“精金(refind gold)”容易; 至于想得到“纯金”(pure gold)则是不可能的。 如上所述大体上概括了炼金的过程。从矿石中提金的过程有三大工序:采矿(含金矿石开采、破碎、研磨)、选矿(重选、浮选)、冶金(混汞法提取金,氰化物法提金、火法精炼、化学法精炼等等)。下面让我们简要地了解一下炼金过程的各个工序。 先说矿石准备,含金矿石常见有含石英脉,金子呈稀沙状或尘埃状散布于脉石中。因金粒小且少,要提取之就要把矿石破碎,并研磨成一定粒度的矿沙矿粉,以便选矿。 且说选矿,就是把金粒与脉石颗粒分开来。通常采用水流淘汰,比重大的金粒先沉积,比较轻的脉石颗粒后沉积,这样就可将脉石淘汰。当金粒细小时候,浮游性能较好,与脉石颗粒不易分开,就要多次淘汰。实在难以用重选法提取,就要用混汞法或氰化物来提取。 再说冶金。常用混汞法提金,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两、三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此法操作较简单,回收率也较高。此法是把汞与含水矿浆混合,使汞润湿金粒表面,并向其内部扩散,形成金汞合金(呈膏状),因其比重大,易与矿浆中其它金属化合物和脉石分离,从而达到富集金的目的。 氰化物提金法,是用氰化物(如氰氢酸的钾钠盐),从金矿沙中“溶金”,这不是氰化物直接溶解黄金,而是一个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过程,氰化物溶于水形成CN-,其作用是使金离子生成可溶性化合物。空气中的氧不能直接氧化金,但在含有CN-的水溶液中,氧能产生“动力”使金失去电子转化为Au+,进入溶液中。最后将这种含金溶液送去炼金。由于氰化物有剧毒,现在人们在研制新的更安全的溶金试剂,如硫脲、硫代硫酸盐等。 再说金的精炼,是在如上提金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火法精炼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当金被高温融化时,因其比重大而下沉,脉石和轻金属则上浮,成浮渣被除去,从而得到精炼的金。此法炼金难以把金与银等重金属分开,因此金的纯度难以提高。现在都采用氯化法精炼,这是在金熔化后通氯气(Cl),在高温达12500C时,锌(Zn)、铅(Pb)、铜(Cu)等多种金属均可氯化挥发出来,而银(Ag)则以AgCl熔体状态覆盖在金熔体上面而被除去,得到精金纯度可达99.65%。此外化学法精炼,常用浓硫酸,或硝酸,或王水(由三体积浓盐酸与一体积浓硝酸混合而成)进行精炼。用浓硫酸在高温下浸煮。可使合金中的银、铜等贱金属形成硫酸盐溶液被除去,金却不溶于硫酸,最后产出的金纯度可达99.6%。用硝酸来精炼,可使金中所含的银生成硝酸银溶液,金却不溶于硝酸,经反复两三次洗涤后,获得金的纯度可达99.5%。王水一般用来精炼含银小于8%的粗金,金被溶解,银则生成AgCl沉淀而被分离出去。 了解炼金的过程后,再看约伯说的炼金比喻,就会有所明白。炼金过程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为的都是同一目的,即去除杂质,提升纯度,终得精金。先知以赛亚也讲过炼金的比喻:“主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大能者说……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尽你的杂质。”(赛1:24-25,按KJV版圣经后一句为: I will purely purge away thy dross ,and take away all thy tin。其中dross为渣滓、浮渣;tin为锡,有的版本用alloy替换tin(即与金、银熔合的其它金属,可视为杂质),两者意思相似,就是说银中熔合少量的锡,锡被视为杂质而除尽;金中熔合少量的银,或铜、铅、锌等其它金属,则银、铜等被视为杂质而除尽。因这些杂质与金形成合金,除之较难;而浮渣(dross)是指由脉石形成的渣滓,因其比重小,上浮表面,易于除尽。这里说的浮渣与杂质是用来比喻人的罪孽、肉体私欲,或是通常说的“己”,或是统称为“罪恶”。人的罪恶按其表现也可分为两种:一是易于表现出来的,一是隐而未显的、深藏的。人也要经过试炼,除去这些“浮渣”和“杂质”,如合主心意的人大卫所说:“上帝啊!求你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路。”(诗139:23-24)大卫特别提到“里面的恶行”,就是 存在心里面的坏思想、恶念头,虽然是隐而未显,尚未表现为外面的恶行,但这深藏于里面的恶也算为“恶行”。因此大卫常求主使他避免犯隐而未显的罪。这说明信主的人对心灵圣洁的要求比常人高得多。若是平时尚未暴露里面深藏的恶,如同锡包含在银中,亦如铜包含在金中,经过试炼就必显露。当看到自己里面的恶行,就要决志悔改,让圣灵之火将我们里面的渣滓杂质清除,从而洁净我们的心,好让圣灵充满我们的心,引导我们走永生的路。 约伯说:“主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这里说的金可比喻神性。人经过试炼,除尽渣滓,去除杂质,提升纯度,必得精金(refind gold),即纯度很高的金。但是要炼得100%的纯金(pure gold)是不可能的。精金仍然含有极少量杂质。所以化学上把纯度达到极高(比如99%以上)的物质叫做化学纯的。同样的,人的肉体尚在,总是存在肉体私欲;只是经过试炼,去除之,使其含量极少,因而可算作纯洁,但并非完全圣洁。人若完全圣洁,岂不是全然神性以至成神了吗?这是不可能的。况且金银经过试炼,其杂质少了就永远少了,不会增加; 然而人的“己”(或是说肉体私欲),经过试炼,去除之,可是当人一放纵骄傲,又会膨胀起来,增多起来。所以对付“己”要终生不懈地努力,不能一劳永逸。我们可称约伯是完全正直的人,但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约伯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他说:“主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他只说是“精金”,而不说是“纯金”。他这样说既是属灵原则,又符合科学原理,这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他此言也如金光灿烂,千古不衰。 |
|
|
□ 本书版权所有---诚 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