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60.从恐龙灭绝缘由... | |
从恐龙灭绝缘由之争所想到的 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3:8) 恐龙化石最早于1770年在荷兰发现,被古生物学家命名为“迪诺沙尔”(dinosaur),按希腊文的意思是“令人恐怖的巨蜥蜴”。由于中国学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称中华民族为龙的传人),就把它翻译成“恐龙”。 在地质历史中(侏罗纪——白垩纪),恐龙曾繁盛一时,成为地球上的“巨无霸”:有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天上飞的,占领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大的恐龙有的体长达20-30米,状如超级坦克;有的体高达20多米,相当于6-7层楼高。小的恐龙只有鸵鸟、鸽子那样大。恐龙是食草动物,由于当时地球气候炎热,不存在两极冰盖,到处植物茂盛,为恐龙提供丰富的食物。然而在距今约6500万年(即白垩纪末至第三纪早期),处于鼎盛之中的恐龙王朝,在顷刻之间(相当于漫长的地质历史而言的),遭到灭顶之灾,很快就灭绝了(即到第三纪后就没有恐龙了)。与此同时,许多其它生物种类也遭灭绝。据统计,当时生物的“属”数有2868属,经过浩劫后仅剩下1502属,灭绝率达52%。此次大灭绝称为“K-T”大灭绝(K代表白垩纪,T代表第三纪)。此后立即出现许多新的生物种类,特别是较为高级的哺乳动物大量出现。这种地质与生物的大突变,给地质“渐变论”和“生物进化”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恐龙灭绝或许是地球历史中一个特别重要又非常神秘的章节。引起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以及许多其它科学家的普遍关注。197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质学家沃尔特•阿尔瓦雷斯在意大利罗马与佛罗伦萨之间的古比奥村庄附近的深峡谷中,发现一层带红色的约13毫米厚的粘土层,此层下面是灰白色石灰岩(属白垩纪的),粘土层上面是灰红色土层(属第三纪)。故此粘土层被称为“K-T边界粘土层”。 对此粘土层进行微量元素精确测定后,发现其中铱(Ir)元素含量比其上下地层异常偏高,相当于正常的岩石含铱量的100倍。这么多的铱会来自何处呢?沃尔特的父亲卢斯•阿尔瓦雷斯是物理学家,他因在亚原子粒子研究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对儿子的发现很感兴趣,于是父子俩就很自然地合作进行研究。他们注意到天外来的陨石中铱含量都很高,因此就想到“K-T边界粘土层”的铱异常是来自于陨石。 进而他们推测其时有一颗小行星曾与地球相撞,陨星碎粉产生大量含铱的尘埃升腾入大气圈,被风吹刮到全球各处,待尘埃落定后就形成分布全球的富含铱的粘土层。后来他们进一步推测,这个撞到地球的小行星至少直径有10公里,重1000亿吨以上,其爆炸能量相当于50亿个原子弹,爆炸时会产生10万亿吨尘埃直冲高空,可以遮天蔽日多年,致使植物枯萎,使恐龙的食物链崩解,使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大爆炸也会破坏臭氧层,导致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命的杀伤,而且还会使大气中N2和O2合成为NO2,与水汽结合成为硝酸,就会形成可怕的酸雨降落。总之,由于大爆炸引发诸多灾难,导致恐龙家族走向灭亡。 阿尔瓦雷斯父子的假说震惊了科学界,人们纷纷寻找新证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决定,对阿尔瓦雷斯检测过的古比奥粘土层再进行测试验证,并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布郎尼山发现一层粘土,和古比奥粘土层一样,在此层之下有各种生物化石,在此层以上这些化石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生物化石。而且在此粘土层中发现的石英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石英颗粒的特殊裂纹,其结构与原子弹试验场的石英颗粒相同,人们称之为“冲击石英”,这说明它是在猛烈爆炸中瞬间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后来在海地岛也发现有K-T层,那是0.5米厚的玻璃状陨石层,是当时陨星物质被气化的产物。人们还发现,K-T层中普遍含有烟灰状物质,这是当时发生全球性森林大火的证据。至今全球有120多处K-T层中都发现了铱异常。1991年,阿尔瓦雷斯父子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北海岸,发现了巨大陨石坑,其直径为180公里左右,撞击的年代与K-T层完全一致。至此找到了导致恐龙灭绝的确凿证据:如果铱异常、冲击石英和烟灰等可证明,找到了大爆炸的碎片与痕迹,那么撞击坑就是“弹坑”与“现场”。 1992年前后,中国地质学者在广东南雄盆地发现了恐龙灭绝时期的上千枚恐龙蛋。对蛋壳研究发现,灭绝时期的蛋壳与正常时期的蛋壳有明显不同,蛋壳内外层的显微结构不再是清晰平滑的分界,而出现了不规则的夹层或凝块。对蛋壳进行测试发现,铱含量很高,认为这是恐龙蛋病变的迹象,有可能造成蛋中小生命在没有出生前就死亡,结果会导致恐龙灭绝。此地含有病变恐龙蛋的地层有5-6层,前后历史约100万年。这说明K-T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没有一下子死光光,可能存在有某种延续性的灾难。于是他们联想到,印度德干高原距今6500万年前,曾多次发生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玄武岩覆盖整个德干高原。经测试火山喷发持续时间不超过100万年。因此他们认为,恐龙的病变与灭绝与此火山喷发有关(因为来自地幔深处的玄武岩铱元素含量较高)。本人认为,此火山喷发并非全球性的,作为全球性恐龙灭绝的单一原因显得牵强附会。其实此说可作为前述K-T行星撞击大爆炸之说一个很好的补充。K-T大爆炸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开端,也是根本性的原因,但其影响与造成后果,要延续一段时期。K-T大爆炸可能引发派生相关的灾害,比如说引发多处火山喷发、多次大地震以及地球生态环境的大改变等等。因此把火山喷发作为加剧恐龙灭绝的补充说明,就更全面了。 不论是K-T陨星大爆炸说,还是火山暴发说,都说明地质历史中发生过多次大突变。可是地质渐变论者与生物进化论者却不顾已发现的确实证据,仍然按照他们固有的观念,去找反证据,找不到确实的证据就靠想象、虚构进行推测。比如有的人说,是“鲜花葬送恐龙帝国”,因为1.2亿年前,开花的被子植物取代了蕨类和苏铁等无花的裸子植物。由于不少有花植物含有苦味的生物碱,恐龙不能分辨这种毒素,吃了大量开花植物而慢性中毒,导致灭绝。这种推测难以说明,为什么恐龙在有花植物出现3000万年后,竟然达到繁盛的顶峰?为什么恐龙是在有花植物出现5000万年后才遭毁灭性打击?更不能说明不吃有花植物的空中翼龙和水中的鱼龙为什么也同时灭绝。由此看来,坚持“渐变论”与“进化论”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包含着信仰问题。因此有关的争论必将是长期的,不可避免的。 必须说明,我们并不全然否认地质现象与生物发展有渐变的过程,但是渐变不会必然地导致“进化”与“突变”;而突变必导致飞跃式发展。突变之后转为相对稳的渐进式发展。因此可以说,突变时是“一日如千年”(其实何止是千年呢?),而在渐变过程则是“千年如一日”。地质历史中发生过多次重大突变,如发生全球性大洪水(象挪亚洪水那样的大洪水不只发生一次,而有许多次),或陨星撞击地球发生大爆炸(像K——T大爆炸那样也不止一次),或火山大爆发与大地震(这更不是少见的现象),如此等等。然而这些只不过是引发突变的导火线,真正推动突变的力量泉源来自何方,人们都却搞不清楚。因为突变发生是超然神气的、出人意外的。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米立根所说:“人类智慧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宇宙终极的奥秘……真正的现代科学,应当服从上帝、学习谦卑。 |
|
|
□ 本书版权所有---诚 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