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七章 人的性质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相信……

  男女受造都是依上帝的形像并具有个性,有思想行为的能力与自由。虽然都受造是自由的生灵,但各人都是一个身、心、灵之不可分的整体,生命、气息、及一切都需依靠上帝。当我们的始祖违背上帝时,他们拒绝了依靠祂,就从上帝之下的崇高地位上堕落了。他们身上上帝的形像已被破坏,而且必须死亡。他们的后裔承受了这种堕落的性情与后果。他们出生时就有软弱,并倾向罪恶。但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祂和好,并借着圣灵在悔改的人身上恢复创造主的形像。他们受造为了荣耀上帝,蒙召爱祂和彼此相爱,并要看顾他们的环境。 ——基本信仰第七条

  “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像,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6)但是并不是上帝一说话,祂的杰作就出现,而是祂慈爱地俯身,用地上的尘土作成这个新受造之物的形像。

  地上最有创造力的雕刻家,也无法雕刻出如此高贵的生灵来。米开朗基罗或者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外表,但是解剖生理部分,岂能精心设计到既美丽而又具有功能呢?

  这完美的雕刻完成了,每一根头发,睫毛,指甲都已安放妥当,但是上帝还没有完工。这个人不是要积聚灰尘,乃是要生活,要思想,要创造,并要不断地生长,荣上加荣。

  创造主俯身在这高贵的形体之上,“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参阅1:26)上帝知道人需要伴侣,就“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上帝使亚当沉睡。亚当沉睡之时,上帝取了亚当的一根肋骨,将它造成一个女人(创2:18,21,22)。“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7)然后,上帝赐福给他们。上帝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一个比今日最精美的花园更美丽的家园赐给亚当与夏娃,其中有山岭,有幽谷,花木扶蔬,都是由那位大师亲自装饰。园中有两棵特别的树:生命树与分别善恶树。除了分别善恶树外,上帝准许亚当夏娃随意吃一切树上的果子(创2:8,9,17)。

  这样,创造周顶峰的大事就完成了。“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

人的来源

  虽然今天许多人相信人是由低等动物演化而来,并且是经过亿万年自然过程的结果。但这样的观点是与圣经记载不符的。圣经对人性重要的观点是,人经历了一种退化的过程。(注一)

上帝造人

  人类的来源在一次神圣的会议中可以找到。上帝说:“我们要……造人。”(创1:26)“我们”是指上帝的三位,父上帝、子上帝及圣灵上帝(见本书第二章)。出于一个目标,于是,上帝开始造第一个人(创1:27)。

用地上的尘土创造

  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创2:7)。用的是已经存在的物质,但却不是别种生物,如地上或水中的动物。直到祂造好了每一样器官安置在各部位之后,祂才吹进生气,使人成为一个活人。

照上帝的形像而造

  上帝创造其它每一种动物──鱼、鸟、爬虫、昆虫、哺乳动物等──都是“各从其类”(创1:21,24,25)。每一种都有其自己典型的样式,并有能力繁殖其特殊的种类。但是人却不是依照动物的种类,乃是依照上帝的形式而造的。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像,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6)人类与动物之间有着清楚的分界。路加福音的族谱记载描写出人类的源头,简单地,但也深奥地表明了这项差异说:“亚当是上帝的儿子。”(路3:38)

人受抬举的地位

  人的创造是一切创造的顶峰。上帝叫那依照施行统治的上帝形像而创造的人,负责管理地球及一切动物。L.Berkhof 论到亚当说:“他的责任和权利是使所有置于他管辖之下的大自然及受造的生灵,顺服于他的意志及目标。好使他与他荣耀统治的全部,可以使全能的创造主、宇宙的主宰为大为尊(创1:28;诗8:4-9)。”(注二)

人类的合一

  创世记中的族谱显明亚当夏娃之后的世代,都是这第一对男女的后裔。我们人类都承受了同样的性情,构成了一种遗传或家族的合一。保罗说:“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徒17:26)

  还有,从圣经说亚当犯罪就将罪与死带给众人,并藉着基督为众人预备了救恩,我们就可看到人类团体的合一(罗5:12,19;林前15:21,22)。

人性的合一

  人的性质有哪些部分呢?它们是否包括一些独立的单元,如灵、魂、体?

生气

  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

  当上帝将地上的元素改变成为活人时,祂将“生气”吹进亚当无生命之身体的鼻孔里。这生气乃是赐生命的“全能者的气”(伯33:4)──生命的火花。我们可以将之比为电流。当我们打开彩电的开关时,它们流经各种电器零件,就使那箱子灰色寂静的荧光屏闪烁着缤纷的色彩与动作。那电流在原来死寂的地方,带来了动作与声音。

人──活的生灵

  生气作了什么呢?当上帝用地上的元素造成了人时,一切器官全备:心、肺、肾、肝、胰、脑等,一切都尽善尽美,但无生命。然后上帝将生气吹进这无生命的物质中,“他就成为有生命的人”(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创2:8)。

  圣经的方程式简单明了:地上的尘土(地上的元素) + 生气 = 活的人或活的生灵。地上的元素与生气结合,就是一个活人或活的生灵。

  这“生气”不限于人,每一活物具有它。比如圣经说:那进入方舟与不进入方舟的动物,都有生气(创7:15,22)。

  创2:7节中被译为“活人”,或“有生命的人”的希伯来原文是 nephesh chayyah。这词语不只是用在人身上,也用在水中的动物、昆虫、爬虫、及野兽身上(创1:20,24;2:19)。

  译为“生灵”或“魂”的 Nephesh,其字根是 Naphash,其意为吸气或呼吸。新约圣经中与之相当的希腊文为 psuche。“既然呼吸是最明显的生命证据,nephesh 主要的是指人是一个活的生灵,一个个体。”(注三)用在动物身上时,如在创世记中,乃是描写它们是上帝创造的活物。

  注意圣经说:人是成为一个活的人。这极为重要。创世的记载中,并没有显示,人领受了一个灵魂──在创世时与人体结合的某种分开的个体。

不可分割的整体

  创世的记载对正确了解人性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藉着强调人组成上的合一,圣经描写人是一个整体。那么,灵、魂,与人性的关系又如何呢?

1. 圣经中灵魂(soul)的意思

  我们已经说过,旧约圣经中的灵、魂,是希伯来文 nephesh 的译文。创世记二章七节中,这字是指,在生气进入由地上元素形成的人体之后,人才成为一个活人。同样的,何时一个婴儿出生,就有一个新的生灵,各个生灵都是一个新生命单元,与其它类似单元分开,并且与众不同。那在每一个生灵里面,构成其独特实体的个别素质,似乎就是这希伯来字 nephesh 所强调的观念。nephesh 以这样的意义使用时,不是指人的一部分,而是指那人。并且,在许多情形下,它被直接译为“人”(见创14:21;民5:6;申10:22;诗3:2),或“自己”(利11:43;王上19:4;赛46:2等)……

  在另一方面,英文圣经在称呼“我”、“你”、“他”时,通常也用“我的灵(my soul)”、“你的灵(your soul)”、“他的灵(his soul)”来表示(参看创12:13;利11:43,44;19:8;书13:11;诗3:2;耶37:9等)。在旧约圣经中,nephesh 出现755次,英文雅各王钦定本将之译为生命(life)的超过一百次(创9:4,5;撒上19:5;伯2:4,6;诗31:13等)。”

  常常 nephesh 指欲望、食欲,或情欲(参见申23:24;箴23:2;传6:7)。它可能指爱情发生之处(创34:3;歌1:7),有时它代表人的意志部分,在申23:24;诗105:22;耶34:16中,译为“随意”。在民31:19,nephesh 译为被杀。在士16:30,nephesh 译为死去,而在民5:2中,nephesh 指死尸(参阅利19:28;民9:7,10)。

  在新约圣经中,希腊文 psuche 的用法,与旧约圣经中使用 nephesh 的情形相似。它用于人的生命,也用于动物的生命(启16:3)。在英文雅各王钦定本,四十次被直接译为生命(见太2:20;6:25;16:25)。在有些情形下,用它直接指人(见徒7:14;27:37;罗13:1;彼前3:20)。在另外的地方,它相当于人的代名词(见太12:18;林后12:15)。有时它指感情(可14:34;路2:35),指心思(徒14:2;腓1:27),或指心(弗6:6)。

  psuche 不是不死的,是会死的(启16:3)。它可以被除灭(太10:28)。

  圣经的证据显明,有时 nephesh 与 psuche 指整个人,而在另外的地方,则指人某一特定的方面,如爱情、感情、食欲、感觉等。但是这种用法,绝不是说,一个生灵是由两个分开的不同的部分所组成,身体与灵魂一起存在,它们共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灵魂离开身体之后,再没有知觉存在。没有任何经文显示,灵魂在人体死后仍然继续以有知觉的个体存在。

2. 圣经中灵(spirit)的意思

  希伯来语 nephesh 译为灵魂,指个性或个体。而旧约圣经中译为灵的希伯来语 ruach,则指个体存在不可少的生命能力的火花。它代表上帝的能力,或使人有活力的生命原则。

  “ruach”在旧约圣经中出现377次,大多数译为“灵”、“风”、“气”(创8:1)。它也用为指生命力或精神(士15:19)、勇气(书2:11)、脾气或怒气(士8:3)、性情(赛54:6)、品德(结11:19)、感情生发之处(撒上1:15)。

  “以气的意义说,人的气息与动物的气息完全一样(传3:19)。人的气息在死亡时离开身体(诗146:4),回到上帝那里(传12:7;伯34:14)。ruach 常用在上帝的灵身上,如赛63:10。在旧约圣经,讲到人,ruach 从未代表一个在身体之外能够感觉存在的有智慧的个体。

  “新约圣经中相当于 ruach 的字,是 pneuma,‘灵’的字根为 pneo ──‘吹’或呼吸之意。正如 ruach 一样,pneuma 一字之内,并无任何东西,显明在人里面有一种可以离开身体仍能有知觉存在的实体。新约圣经该字的用法用在人身上时,亦未以任何方式含有此种观念。在一些经文,如罗8:15,林前4:21,提后1:7,约壹4:6中,pneuma 表示心态、态度、或感觉状态。它也用以指人的不同性格,如加6:1,罗12:11。正如 ruach 一样,死亡时,pneuma 也回归到主那里(路23:46;徒7:59)。正如 ruach 一样,pneuma 也用以指上帝的灵(林前2:11,14;弗4:30;来2:4;彼前1:12;彼后1:21)。”(注五)

3. 灵、魂、体的合一

  灵、魂、体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这项关系对人的整体性有何影响?

  A:双重结合──虽然圣经对人的看法是一个整体,但未精确说明灵、魂、体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灵、魂二字可以互用。请注意马利亚在天使宣告基督要降生之后表达喜乐的话:“我心(心原文为 psuche)尊主为大,我灵以上帝我的救主为乐。”(路1:46,47)

  有一次,耶稣举出人的二大特性为身体与灵魂(soul)(太10:28)。另一次保罗也提出身体与灵魂(spirit)(林前7:34)。前者的希腊字原文是 psuche,而后者是 pneuma,二者都是指人藉之与上帝交通的较高的官能──心灵。二者所说的身体,则都包括人肉体与情感双方面。(注:中文圣经中很多时候两字均译成灵魂。)

  B:三重结合──一般来说人是二重结合的说法,有一个例外。那说人是身体与灵魂二重结合的保罗,也说过一种三重结合。“愿赐平安的上帝,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帖前5:23)这段经文表达出,保罗盼望人的这些方面,不可有任一方面未经过成圣的过程。

  在此,灵可以被理解为赋与人的,上帝圣灵可藉之与人交通的智慧及思想的较高原则(见罗8:16)。个人变化成为基督的样式,乃是藉着圣灵的活动使心意更新(见罗12:1,2)。

  “用‘魂(soul)’这个字……当其与灵分别时,可以理解为人性中表现为本能、感情、欲望的部分。人性的这一部分也可以成圣。当圣灵的工作使心灵与上帝的心意相和时,那成圣的理性统治了较低下的性情,那本要反抗上帝的冲动,就顺服上帝的旨意了。”(注六)

  体,就是那或受较高人性控制,或受较低人性控制的身体的组织──血、肉、骨。

  保罗先提到灵,再提到魂,最后提到体的次序,并非偶然。当灵已经成圣,心灵就在上帝的控制之下。而那已经成圣的心灵,就会对魂产生一种成圣的影响,就是对欲望、感觉、各种情绪等。成圣的人,不会虐待他的身体,因此他身体的健康会增强。这样,身体成为成圣了的工具,基督徒用以侍奉他的救主。保罗成圣的呼请,清楚地植根于人性整体的观念上,并显示为了有效地准备基督复临而需要准备我们的全人──灵、魂、体。

  C:一个不可分开、彼此相连的整体──显然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灵、魂、体,在彼此亲密配合下发挥其功能,显示出在一个人的灵、魂、体之间,有着强烈相连的关系。若其中之一有所缺欠,将会使其它两方面受到阻碍。一个病态、不纯洁、惶惑的心灵或思想,也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反过来说也是同样道理。一个软弱、有病、受苦的身体,通常也会破坏人心理及属灵的健康。这些官能彼此互有的冲击,显示人人都有上帝所赋予的责任保持各种官能在最好的境况之中。如此行,乃是恢复创造主形像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上帝形像的人

  上帝在创造周第六日创造的活生灵,是依上帝的形像造的(创1:27)。这生灵依造上帝的形像而造是什么意思呢?

依上帝的形像及样式而造

  常常有人说,人的道德及灵性显示了上帝的一些德性与灵性,但是因为圣经教导说:人包含了一个灵、魂、体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体貌,也必定在某些方面反映出上帝的形像。但是上帝岂不是个灵吗?灵如何能与形状,形像相提并论呢?

  简略研究一下天使,显示出,他们像上帝一样,也是灵(来1:7,14),但是他们总是以人的样式显现(创18:1-19:22;但9:21;路1:11-38;徒12:5-10)。是否一个属灵的生灵,具有一个灵体,也有着形状与面貌呢?(参阅林前15:44)

  圣经指出,有人看过上帝的某些部分。摩西,亚伦,拿达,亚比户与七十个长老曾见过祂的脚(出24:9-11)。虽然祂拒绝显示祂的脸,但在用祂的手遮掩摩西之后,上帝让摩西在祂经过时看到祂的背(出33:20-23)。上帝曾在审判的异象中以坐宝座的亘古常在者的形像向但以理显现(但7:9,10)。基督被描写为“那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西1:15),“是上帝本体的真像”(来1:1-3)。这些经文似乎指出,上帝是一个有形体的神,有祂自己的样式。这种想法不应该使我们惊奇,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

  人受造“比天使微小一点”(来2:7),显示他必定蒙赋予心智与属灵的恩赐。虽然亚当缺少经验、洞察力、及品格的发展,但他受造原是“正直”(传7:29)。这是指他道德的正直(注七)。他既然有上帝道德的形像,他就不仅是圣洁的,也是公义的(参阅弗4:24),是上帝宣布“甚好”的创造大工的一部分(创1:31)。

  既然人是依上帝的道德形像造的,他就受赐有机会表示他对创造主的爱与忠诚。他像上帝一样, 有选择的能力──依照道德命令思想与行动的自由。这样,他享有自由去爱与顺从,或不信与背逆。上帝冒了人选择错误的危险,因为只有人有选择的自由,他才能发展出一种能充分显示上帝本质的爱之原则的品格(约壹4:8)。他的目标是达到上帝形像的最高表现: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并爱人如己(太22:36-40)。

受造为与他人相交

  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创2:18),祂就造了夏娃。正如上帝的三位结合在一种爱的关系中,我们受造也是为了在友情与婚姻中交通(创2:18)。在这些关系中,我们有机会为他人而活。真正的人性,就是以人迹关系为前提。上帝形像的这方面的发展,乃是上帝国度和谐兴盛不可少的部分。

受造作环境的管家

  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像,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1:26)在此,上帝同时提到人的神圣形像,并他对较低受造之物的管理权。对较低的受造之物,人被分派作上帝的代表。动物不能了解上帝的统治,但许多动物能够爱人,事奉人。

  大卫讲到人施行统治的情况时说:“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诗8:6-8)人被高抬的地位,就是说明他冠冕的尊贵与荣耀(诗8:5)。他的责任是恩慈地管理这个世界,反照出上帝对宇宙圣善统治的形像。所以,我们并不是环境的牺牲品,受环境的力量所控制,而是上帝已指派我们利用每一种情况作为机会,藉着整理环境,做成积极的贡献,以完成上帝的旨意。

  在这个到处关系破损的世界中,这些高见乃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它也对自私地使用地上资源,以及任意污染空气与水源所导致生活品质愈加退化的难题,提出了解决之道。接纳圣经对人性的透视,提供了未来成功之唯一的保证。

受造效学上帝

  作为人,我们举止要像上帝,因为我们受造就是要像上帝。虽然我们是人,不是神,但我们要在我们的可能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反映我们的创造主。第四条诫命乃呼吁履行这项义务:我们要效学创造主的榜样,在一周的前六天工作,而在第七日休息(出20:8-11)。

受造具有有条件的永生

  创造之初,我们的始祖享有永生,但是他们享有永生,是以顺从为条件的。他们既能随时到生命树那里,就命定可以永远活着。唯一可以危害他们永生状态的,是违背禁令,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不顺从就会导致死亡(创2:17;3:22)。

堕落

  亚当、夏娃,虽然受造完全,有上帝的形像,又安置在一个完美的环境里,却变成了犯罪的人。这种根本的、可怕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罪的起源

  若上帝所造的是一个完美的世界,罪又如何能发生呢?

  1. 上帝与罪的起源

  创造主上帝是否也是罪的创始者呢?圣经指出,上帝的本性是圣洁的(赛6:3),在祂毫无不义。“祂的作为完全,祂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上帝。又公义,又正直。”(申32:4)圣经说:“上帝断不致行恶,全能者断不致作孽。”(伯34:10)“上帝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雅1:13)祂恨恶罪(诗5:4)。上帝原先的创造乃是“甚好”(创1:31),祂不但不是罪的创始者,祂“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来5:9)

  2. 罪的创始者

  上帝可以创造全宇宙都是只能依照预先定好之程序行动的机器人,以便防止罪恶。但是上帝的爱要求祂所创造的生灵,能自由响应祂的爱──惟有那些有选择能力的生灵才可能有这种响应。

  但是,供给受造之物这种自由,意味着上帝必须冒险,一些祂所创造的生灵可能会离弃祂。不幸的是,路锡甫,天使中一位居高位的生灵骄傲起来(结28:17;提前3:6)。他不满在上帝政权中的地位(犹6),开始贪求上帝的地位(赛14:12-14)。在一次想控制宇宙的企图中,这堕落的天使在天使中散布不满的种子,赢得了许多天使的效忠。当路锡甫,现今被称为仇敌撒但,与他的使者被逐出天庭时,天上的战争就结束了(启12:4,7-9;参阅本书第八章)。

  3. 人间罪的起源

  撒但并未因他被逐出天庭而放弃背逆的企图,反而决心要诱惑别人来与他一起对抗上帝政权。他注意到新造的人类。他要如何引诱亚当夏娃背叛呢?他们住在一个完美的世界之中。一切需要都有他们的创造主供给。他们如何能成为不满足、不信任那原是他们幸福之源的一位呢?第一个罪的记载回答了这问题。

  在他对第一个人的攻击上,撒但决定要乘其不备。当夏娃靠近分别善恶树时,撒但,化装为蛇,以上帝不准吃那棵树果子的禁令质问她。当夏娃回答说:上帝曾说他们若吃那棵树上的果子就会死时,撒但向上帝的禁令挑战说:“你们不一定死。”他提出说:上帝乃是不要让她获得一种像上帝那样奇妙的新经验,藉以挑起她的好奇心(创3:4,5)。对上帝的话的疑心立刻生了根。夏娃被那果子可能给与的诸多的可能性的说法迷惑住了。这项试探开始使她成圣的心思混乱了。相信上帝的话现在变成了相信撒但的话。她忽然之间想象“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创3:6)。顿时,夏娃不满于她的地位,就屈从了变成像上帝的试探。她“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3:6)

  夏娃相信她的感官,而不相信上帝的话,就使自己不再信靠上帝,从她崇高的地位堕落,落入罪中。因此,人类的堕落,那首先与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上帝与对祂的话的信心破灭。这种不信,导致不顺从,其结果造成关系破坏,终使神人分离。

罪的影响

  什么是罪的立即及长期的后果?它对人性有何影响?消除罪及改变人性的前景如何?

  1. 立即的影响

  罪的第一个后果是人性的改变,它影响了神人关系,也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眼睛明亮的新奇经验,只使亚当、夏娃感到羞耻(创3:7),不但未像撒但所应许的与上帝同等,他们变得害怕,想要躲藏(创3:8-10)。

  当上帝问亚当夏娃有关他们的罪时,他们不但未认错,反而想把责任推给别人。亚当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创3:12)他的话表示:夏娃,间接的还有上帝,都要为他的罪负责。这清楚的表明,他的罪如何破坏了他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也破坏了他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夏娃则责怪那蛇(创3:13)。

  从罪而来的可怕的后果,显露了他们所犯之罪的严重性。上帝咒诅了撒但的媒体,那蛇,宣判它用肚腹行走,作为这次堕落的永久记念(创3:14)。对那个女人,上帝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创3:16)因为亚当听了他妻子的话,不听上帝的话,地也受了咒诅,增加他劳动的焦虑与辛苦。“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与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创3:17-19)

  上帝在重申祂的律法之不改变性,一切违背都会导致死亡时,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3:19)祂执行了这项判决,将这两个罪人赶出伊甸园,断绝了他们与上帝的直接交通(创3:8),并防止他们吃永生源头生命树的果子。这样,亚当、夏娃,就成了必死的人(创3:22)。

  2. 罪的性质

  许多经文,特别包括堕落的记载,清楚的说明罪是一种道德上的邪恶──自由的道德行为者选择了违背上帝已启示之旨意的结果(创3:1-6;罗1:18-22)。

  A、罪的定义

  圣经对罪的定义包括“违背律法”(约壹3:4)、任何人“若知道行善而不去行”(雅4:17),以及“凡不出于信心的”行为(罗14:23)。一个将所有的罪都包括在内的广泛的定义是:“任何偏离上帝已知的旨意,无论是未遵行上帝已特别命令的,或行了祂特别禁止的事。”(注八)

  罪是没有中间地带的。基督说:“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太12:30)不相信祂,就是罪(约16:9)。罪的性质是绝对的,因为它就是背逆上帝与祂的旨意。任何罪,无论大小,都会造成有罪的判决。“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2:10)

  B、罪包括思想与行为

  我们经常所讲的罪只是实际可见的犯法行为。但是基督说:向人动怒,就是犯了十诫的第六诫:“不可杀人”(出20:13),起了淫念就是犯了“不可奸淫”的诫命(出20:14)。因此,罪不仅关系到外在的不顺从行为,也关系到思想与欲望。

  C、罪与定罪

  罪产生定罪。从圣经的观点看,定罪表示犯罪的人必须受罚。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罪人,所以普世的人都伏在上帝审判之下(罗3:19)。

  若处理不当,罪会损坏灵、智、体的官能,若不解决,最终造成死亡。──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

  定罪的解药是赦免(太6:12)。赦免会导致清洁的良心及心灵的平安。上帝急于要将这项赦免赐给悔改的罪人。对背负罪担,为罪所苦的人类,基督恩慈地呼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D、罪的控制中心

  罪发生之处,就是圣经称之为心的地方──我们则称之为心思。“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基督说:那污秽人的是人的思想。“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太15:19)心影响整个人──智力、意志、爱心、感情及身体。因为“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耶17:9),故此可以说人性是腐败、堕落、完全充满了罪的。

  3. 罪对人类的影响

  有人可能觉得,吃了禁果就宣判死刑,惩罚未免过重。但是我们要看亚当的罪对整个人类的影响,才能判断其严重程度。

  亚当与夏娃的第一个儿子犯杀人罪。他们的子孙不久以多妻的方式,破坏了神圣的婚姻。不久地上充满了罪恶与强暴(创4:8,23;6:1-5,11-13)。上帝叫人悔改,改革的呼召无人留意。从那除灭不肯悔改之人的洪水中得救的,只有八个人。洪水之后的人类史,也甚少例外,是一篇悲惨的人性罪恶的发展记录。

  A、人类充满了罪

  历史显示,亚当的子孙继承了他罪恶的本性。大卫在祷告中说:“在你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诗143:2;14:3)“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王上8:46)所罗门说:“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箴20:9)“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7:20)新约圣经也同样清楚地讲到:“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3:23)又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1:8)

  B、罪性得自先天或后天?

  保罗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15:22)在另外一处,他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5:12)

  人心的腐败影响全人。约伯因此而感叹说:“谁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呢?无论谁也不能。”(伯14:4)大卫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保罗说:“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因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欢。”(罗8:7,8)他指出,信徒悔改之前,依性情说:“本为可怒之子”(弗2:3),像其他的人一样。

  虽然,像孩子一样借着摹仿,我们也会有罪恶的品行,但上面的经文说,我们是从遗传承袭了基本的罪性。我们天性倾向恶,而不倾向善,就明显指出人都有普遍的罪性。

  C、根除罪的品行

  人从生活中、社会中除去罪恶,其成功的情况如何?

  每一个想藉自己的力量度公义生活的努力,注定失败。基督说:“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8:34)只有上帝的大能能解救我们脱离这项奴役。但是基督已向我们保证:“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罗8:36)祂说:“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才能结出公义的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4,5)。

  甚至使徒保罗也未能靠自己的力量度公义的生活。他知道上帝律法完全的标准,但是他却无法达到。讲到他的努力时,他说:“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然后他指出罪在他生活中的冲击说:“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罪作的。”虽然他失败了,他仍然钦佩上帝完全的标准。他说:“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15,19,20,22-24)

  保罗最后承认说,他需要上帝的大能才能得胜。藉着基督,他弃绝了体贴肉体的生活,而开始度一种体贴圣灵的新生活(罗7:25;8:1)。

  这种在圣灵里的新生活,乃是上帝改变人的恩赐。藉着上帝的恩典,我们这“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就成为得胜的了(弗2:1,3,8-10)。这属灵的重生(约1:13;3:5),使生命变化得如此之大,我们可以说:那是个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但是这新的生命,并未排除再犯罪的可能。

  4. 进化论与人的堕落

  自创世以来,撒但借着降低人对圣经中人的来源与人堕落记载的信心,使许多人惶惑。人可称进化论为对人的“自然”看法,一种假设生命的开始是偶然,而人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是从较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看法。借着一项适者生存的过程,他们进化到现在的状态,但他们尚未达到最大的潜能,仍然在进化之中。

  愈来愈多的基督徒接纳了有神进化论,说上帝用进化完成创世记中的创造。接受有神进化论的人,不认为创世记的前几章是确实的记载,只是比喻或神话。

  A、圣经对人与进化论的看法

  相信创造论的基督徒,关心进化论对基督徒信仰的影响。俄詹姆斯(James Orr)写道:“基督教今天所面临的,不是教义上的一些小攻击,……而是一种积极孕育出来的相反的世界观,宣称以科学为根基,强有力的建立并辩护,但其基本观念却打击基督教信仰的根本。”(注九)

  圣经不接受解释创世记为比喻或神话的说法。圣经作者们亲自解释创世记一至十五章为真确的历史。亚当、夏娃、那蛇、撒但,都被视为善恶之争戏剧中的历史人物(见伯31:33。传7:29;太19:4,5;约8:44;罗5:12,18,19;林后11:3;提前2:14;启12:9)。

  B、格挖利与进化论

  任何形式的进化论,都会与基督教的主要根基相抵触,正如费杜文(Leonard Verduin)所说:“在堕落的故事之处,已代之以升高的故事。”(注十)基督教与进化论乃是完全相反的。我们的始祖原是照上帝的形像所造,并曾经验堕落,陷入罪中,或是没有这回事。若是没有这回事,为何作基督徒呢?

  格挖利对进化论提出了根本的质疑。若是没有堕落,为何需要上帝代我们受死呢?不是一般的死,基督代我们受死,是宣布人类有问题。若是不管我们,我们就会继续退化,直到人类完全灭绝。

  我们的盼望在于挂在十字架上的那个人身上。只有祂的死才打开了那永无穷尽的、更美、更丰盛之生命的可能性。格挖利宣告,我们需要一位替身释放我们。

  C、道成肉身与进化论

  创造论与进化论的问题,或者可以从上帝成为肉身的角度看人的创造,而获得最圆满的解答。上帝在将第二个亚当,基督带入人类的历史时,祂是在施行创造的工作。若是上帝能作成这至大的神迹,祂有能力创造第一个亚当,就毫无问题。

  D、人是时间的产物?

  进化论者常指出过去几个世纪中的科学突飞猛进,藉以证明人似乎可以成为他自己命运的控制者。既有科学供给人的各种需要,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人就可解决世上的一切问题。

  但是科技所扮演的救主角色,正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怀疑──因为科技已将地球带入毁灭的边缘。人类完全不能克服与控制充满罪的心灵。结果,科学的一切进步,只是使这世界更危险罢了。

  虚无主义与绝望的哲学愈来愈显得令人信服。英国诗人溥朴(Alexander Pope)的名言“希望在人心涌出永恒”,今天听来已觉空洞。约伯更能把握现实──时间吃力地向前,“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伯7:6)人类的世界正在崩溃。必须有人从人类历史之外介入,引进新的现实。

希望之光

  人类堕落得有多深?在十字架,人杀了他的创造主──终极的弒父滔天大罪!但是上帝并未将人留在绝望之中。大卫曾思想人在创造中的地位。他起先感于宇宙的浩瀚,认为人算不得什么,以后他察觉到人的真实地位。他说:“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诗8:5,6;来2:7)。

  虽然堕落了,人的尊严感仍然存留。上帝的形像虽然破坏了,但并未完全消失。虽然堕落、腐败、罪恶深重,人仍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他的资质次于上帝,但是他拥有管理上帝地上创造物的尊贵地位。当大卫认识到这一点时,他就回应出赞美与感恩来:“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8:9)

恩典的约

  因为犯罪,人类的第一对夫妇已经成为充满罪恶的人。他们既不能够再抗拒撒但,他们还能自由吗?或是他们将要灭亡?还有任何希望吗?

堕落时所赐下的约

  在宣告那对堕落夫妇犯罪的刑罚之前,上帝藉传授恩典的约,先将盼望赐给他们。祂说:“我又要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3:15)

  上帝的信息带来鼓励,因为它宣布说,虽然撒但已将人类置于他罪恶的迷惑之下,但他终必失败。这约是在上帝与人之间立的。上帝先藉着祂的恩典应许一个抵抗罪恶的保障。祂要在蛇与女人之间,在跟随撒但的人与上帝的子民之间,创造出仇恨之心,这就会损毁人与撒但之间的关系,并为人与上帝重新建立关系开路。

  长久以来,上帝的教会与撒但之间的战争,在不断进行着。这战争在所预言的女人的后裔耶稣基督死时达到了最高峰。在格挖利,撒但失败了。女人的后裔虽然受了伤,但那罪恶的创始者失败了。

  凡接受上帝恩典的人,一定晓得憎恶罪恶,而使他们与撒但作战时得胜。藉着信,他们会分享救主在格挖利的胜利。

创世之前所立的约

  恩典的约并不是在人堕落之后拟定的。圣经说:甚至在创世之前,上帝就在祂们之间立约,一旦人堕入罪中,就施行拯救。保罗说:“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弗1:4-6;提后1:9)彼得讲到基督的赎罪牺牲时说:“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上帝知道的。”(彼前1:20)

  这约是立在一个不能动摇的根基上:上帝亲自的应许与誓言(来6:18)。耶稣基督作了这约的中保(来7:22)。中保就是在另一个人不履约时负起债务与义务的人。基督作保人,就是说,人类若堕入罪中,祂愿意承受他们的惩罚,祂愿意负上他们的赎价,祂会为他们赎罪,祂会满足上帝律法被违犯时的要求。人或天使都不能负起这项责任。只有创造主基督,人类的元首,能担起这样的责任(罗5:12-21;林前15:22)。

  上帝的儿子不仅是这约的中保,也是这约的中间人,或执行者。祂描写祂成为肉身人子的任务时,显明了祂这方面的角色。祂说:“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约6:38;5:30,43)而父的旨意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约6:40)祂又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祂在工作结束时,为祂执行父的使命作见证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17:4)

  在十字架上,耶稣成全了立约时祂作人类中保的誓言。祂喊着说“成了”(约19:30),就是祂工作完成时所画上的句点。祂用自己的生命付上了违犯上帝律法所应受的刑罚,保证悔罪之人的得救。在那时刻,基督的血,使恩典的约生效了。藉着信靠祂救赎的宝血,悔改的罪人就会被收纳,成为上帝的儿女,如此成为永生的继承者。

  这恩典的约,表达了上帝对人类无限的爱。这在创世以前所立的约,在堕落之后启示给人。那时,以一种特别的意义说,神与人成了合伙人。

约的更新

  不幸的是,在洪水的前后,人都拒绝了这伟大的恩典的约(创6:1-8;11:1-9)。上帝藉亚伯拉罕,曾重申救赎的应许:“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8;12:3;18:18)

  圣经特别强调亚伯拉罕信守这约的条件。亚伯拉罕信上帝,上帝“就以此为他的义”(创15:6)。亚伯拉罕分享那约的福分,虽然是以上帝恩典为基础,但也是由于他的顺从。这显示那约高举上帝律法的权威(创17:1;26:5)。

  亚伯拉罕无比的信心,使他被称为“一切……信之人的父”(罗4:11)。他是上帝所指因信称义的榜样,而这榜样表现在顺从上(罗4:2,3;雅2:23,24)。这恩典的约,并不自动地将福分赐给亚伯拉罕肉体的后裔,而是赐给那些效学亚伯拉罕信心之榜样的人。“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3:7)地上每一个人,都能藉着达到约的条件,经验这约所应许的拯救。“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3:29)从上帝方面说,西乃山的约(也称为前约),乃是亚伯拉罕恩典之约的更新(来9:1)。但是以色列竟将误用为行为之约了(加4:22-31)。

新约

  以后圣经的一些经文讲到“新约”或“更美的约”(注十一)。它们如此说,并非那永约有了改变,而是因为:(1)由于以色列的不忠,上帝的永约已经变成了一种靠自己行为的制度;(2)它关连到耶稣基督成为肉身降世,生、死、复活、中保工作等新启示的上帝的爱;(3)直到十字架,基督的宝血才批准这约,使之生效(但9:27;路22:20;罗15:8;来9:11-22)(注十二)。

  这约对接受之人的赐予极大。藉着上帝的恩典,它应许他们罪得赦免。它应许,圣灵要将十条诫命写在他们心上,并应许在悔改的罪人身上恢复创造主的形像(耶31:33)。这项新约,新生的经验,带来基督的义及因信称义的经验。

  它所产生的心灵更新,会使人改变,结出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23)藉着基督拯救恩典的大能,人可以像基督那样行事为人,天天享受上帝所喜悦的事物(约8:29)。堕落人类唯一的盼望,就是接受上帝的邀请,进入祂恩典的约。藉着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可以经验这项关系,保证我们被收纳为上帝的儿女,并要与基督一同承受上帝的国。
————————————————————————————————————————

注一:人的教义,久为神学名词,用以讨论构成人的部分,包括男人与女人。

注二:Berhof 著:“系统神学”183面。

注三:见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百科全书“soul”条。

注四:同上。

注五:同上。

注六: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卷七257面。

注七:同上卷三1090面。

注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字典“sin, 1”条。

注九:James Orr 著“God's Image in Man” 3,4面

注十:Leonard Verduin 著“Somewhat Less Than God: The Biblical View of Man”69面

注十一:新约圣经常将在西乃山的经验与旧约相提并论(加4:24,25)。在西乃,上帝是与祂得解救的子民更新祂的永约(代上16:14-17;诗105:8-11;加3:15-17)。上帝应许他们:“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5,6;参阅创17:7,9,19)。这约以因信称义为基础(罗10:6-8;申30:11-14)。律法是要写在他们的心上(申6:4-6;30:14)。

  恩典的约总是会被信徒将其化为靠行为得救的系统而为人所败坏。保罗引用亚伯拉罕未能信靠上帝──靠赖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藉以说明旧约(创16;12:10-20;20;加4:22-25)。实际说来,自从罪进入世界,及永约被破坏之后,因行为称义的经验就一直存在。

  在以色列的全部历史中,多数人是要藉着行律法建立他们自己的义(罗9:30-10:4)。他们依照字面而活,而非依照精义(林后3:6)。他们因企图行律法使自己称义,就是活在律法的定罪之下,是为奴的身分,未得自由(加4:21-23)。他们就这样败坏了西乃的约。

  希伯来书将前约,或称旧约,用在以色列人自西乃之后的历史上,以显明其暂时性。它指出,利未制度的祭司职分,只是暂时性的,执行的是预表性的工作,直到在基督里的实体来到(来9,10)。可悲的是,许多人不明白,仪式本身并无价值(来10:1)。

  在预表与实体相遇之后,在影儿与实体相遇之后,仍然持守这项影儿系统,就是歪扭了基督的真实使命。因此,希伯来书用了十分强烈的字眼,强调那更美之约,新约,超乎西乃之约的优越性。

  因此,旧约可以用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话去描写。消极方面说,它是指百姓败坏了上帝的永约。积极方面说,它是代表为了应付因人的失败所造成的危急,上帝所设计的地上临时的服务。参阅怀爱伦著《先祖与先知》三十二章。

注十二:参阅 Hasel 著“Conenant in Blood”


□ 本书版权所有---安息日全球总会

中国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