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上帝主权与配得的旨意

经文  启5:11-12,
   引言  这两节经文在上帝的“权柄”前加个“配”字,“配”字前加上“曾被杀的羔羊”,说明上帝的权柄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宇宙众生口服心服的。这不禁使我们纳闷?地上的君王往往都有特赦权。上帝既是至高、至大的神,又有至高无上的智慧,为了完成他拯救罪人的旨意,为什么不运用他绝对主权的命令来搞“特赦”?为什么还要让他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被杀?惨死在十字架上?

一、上帝绝对主权的理由
    1、万有的创造主:“耶和华啊,你荣耀之名是应当称颂的!
尼9:5-6
    2、“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他的权柄统管万有。”诗103:19

二、上帝绝对主权的性质:
    1、至高的上帝:“耶和华啊……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代上29:11
    阐明上帝有至高的智慧和能力:“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罗11:34
    2、他是至大的上帝,及其的内涵:申10:17 ,诗104:1,赛12:6,多2:13,来1:3;8:1
   (一)两个万:是在宇宙间他的地位至大:“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他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
这既是他至大的职称,也说明他至高无上的主权。“万军之耶和华既然定意,谁能废弃呢?他的手已经伸出,谁能转回呢?”赛14:27
   (二)三个大:“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是指在宇宙间他的能力和威荣至大。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在他“没有难成的事”(创18:14)。“因为出于上帝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在世上的高位与能力的象征是能“呼风唤雨。”但是,上帝的“高”与“大”,却是能“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罗4:17),是有“无穷之生命的大能”的神。来7:16
   (三)两个不:“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这信息是上帝在宇宙间行驶他至大、至高主权的性质的宣告,他是一位绝不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徇私枉法”的神。这信息也是一个严肃的警告——也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他的主权,作为人“以权谋私”的幌子。
    3、他是至荣、至圣的上帝: 出15:11

三、上帝的主权与配得:启5:11-12
    1、至高、至大、至圣、至荣与“至尊的律法”相配:雅2:8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
    “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9:22
    任何国家和君王的主权,都是在他所颁布的律法来体现。既然人类违背了他神圣的律法,就必须有一位与他律法有同样神圣的主,来代替罪人牺牲,才能满足律法的要求。耶稣基督的被杀,说明上帝在行驶他至高无上的主权上,必须遵循他所颁布至尊律法的原则。“上帝决不废除自己的定律,也不违反定律行事。”《祖》9章14段
    2、至高、至大、至圣、至荣与“公义和至诚”相配:诗119:138
    上帝权威命定的法度,是带着其制定者的特征。人是没有权利质问这些尊贵的命令的。它们是公义信实的,如同宣布它们的上帝一样。
    3、耶稣按预定的日期死,见证上帝的公义、至诚:罗5:6-8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上帝的爱在此就显明了。”
“堕落的诸世界,关注着耶和华的举措,看他是否要起来除灭地球的居民。如果上帝采取了这一步骤,撒但就要实行他的计划,煽动全天庭臣服于自己。上帝非但不毁灭这个世界,反而差遣他的爱子来救它……“及至时候满足”,医治的恩泽如洪流一般,倾泄在世人身上,就此显明上帝的荣耀。其恩泽永不阻塞,也不撤回,直到救恩计划完成。”《历》3章19段。
因为“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2:13
    4、上帝为人人预定了救恩,见证他的公义、至诚: 来2:9
    耶稣是“为人人尝了死味”,见证上帝是按公义的原则来行驶他的主权。上帝没有把亚当子孙中的任何人排除在救恩的范畴之外。因为他“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创18:25
    5、“我要使他与位大的同分,与强盛的均分掳物”见证上帝的公义:赛53:12
    这经文不仅预言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的实况。同时也阐明耶稣钉死的功效,“与强盛的均分掳物”。罪人虽然是仇敌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得“掳物”,上帝无论在主权、能力、智慧,道义诸方面都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他却没有用强权压制,也没有以暴制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恶报恶,乃是以善胜恶(罗12:21),还是用均分的方式。均分不指数量而言,乃指原则而言,即“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约3:36

四、上帝的主权、恩典与人因信得救之理相配,见证上帝的公义:
    1、信心是上帝的恩赐,不是人的本能,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这里的“立志行事、都是”的词语,表明圣灵既提供了让我们决定接受救恩的意志,又给予力量让我们将这一决定付诸实现。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是被动的实体,只能服从上帝的安排,而是说上帝唤醒我们内心渴望被拯救的愿望,使我们有能力将决定实现,他提供将愿望变为现实的能力,使救恩成就在我们的生命中。救赎就是这样被刻画为人与神之间的合作工作,就是上帝赋予一切人所需要的能力。这就是两个百分百的合作模式,即恩典与能力百分百来自上帝,人不能在上帝的恩典上加什么,但需要选择百分百的顺从与接受。
    2、不得救的人,上帝同样也曾差圣灵感动过他们:
    “不要叫上帝的圣灵担忧”(弗4:30)。“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 “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徒7:51)。“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12:32)。“何况人践踏上帝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来10:29 
    以上经文充分见证,那不得救的人,上帝也同样差圣灵感动他们,只是他们自己错误的选择所致。上帝只是预定了得救或不得救的原则而非是预定得救或者不得救的对象。
    3、天天呼唤悖逆的百姓,见证他公义与慈爱结合:罗10:21
    4、上帝行驶主权三不的原则:
    一是权不离纲: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诗145:17
    二是权不伤人:“这权柄原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林后13:10
    “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
    三是权不多用,不是不用: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
    5、只有如此,到上帝的审判时,人人都无可推诿: 罗1:19-20 

四、耶稣教导我们为谨防利用上帝主权的试探而祷告:太6:13
    1、“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这是主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祷告的内容之一。我们再熟不过。其中论的上帝的“权柄”,与“国度、荣耀”连接在一起。“国度”是上帝行驶权柄的范围,“荣耀”是上帝行驶权柄的成果。在此经文的前面还与上帝的旨意相结合(10节)。向我们阐明上帝是必然按照他的旨意和圣德来行驶他主权。并且阐明信徒必须提防关于上帝主权方面的“试探”否则,必落入“凶恶或者恶者”的圈套里。
    如果上帝一面说耶稣“为人人尝了死味”(来2:9)。“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另一面却又是预定一些人可以相信得救,又预定一些人不能相信而不能得救,那上帝却不是“言行不一,朝令夕改,忽悠老百姓”的神。还配得称公义、至诚吗?
    如果真是这那样,上帝为何在耶稣死后才行驶如此的主权?如果提前行驶,不就一了百了吗?耶稣的十字架形同虚设。上帝呼唤悖逆百姓的作为,等于是“猫哭耗子”的游戏罢了。他教导我们“爱人不可虚假”(罗12:9)的真理,简直就是双重标准的典型例子。
     也许有人会婉转的说:“上帝只预定了得救的对象,而没有预定不得救的对象。”比如现在世界人口是七十亿,说,我只预定其中的三亿五千八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得救,并没有预定你们其余的人不得救。如果真是这样,此话的性质岂不是更阴险毒辣了吗?
     2、圣经的真理完全否定了此类的论调:他是不可能“偏待”任何人的神(罗2:11)。也是“没有偏见,没有假冒”的神(雅3:17)。并且发出“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的教训(提前5:21)。还对“偏心待人”的谴责。雅2:4
    “看哪,我今日将生与福,死与祸,陈明在你面前……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30:15,19)。这就是上帝向众人陈明的恩典。紧接着继续发出真诚的邀请。上帝在拯救罪人的事上行驶他的主权,和赐人自由意志,如同进行一次开卷测试,上帝已经把正确与错误的题目都公开了,然后叫人自选一个答案,结果按自作自受的原则决定自己的命运。只有如此的上帝才是配得权柄、荣耀、尊贵。颂赞。才配得称为至大、至高、至圣、至诚,圣洁,慈爱的神。

    结论 “不如说,上帝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如经上所记:你责备人的时候,显为公义;被人议论的时候,可以得胜。”罗3:4

思考问题
1、上帝的权柄与配得的经文,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2、上帝行驶他绝对主权的同时,必须与他的什么相配?
3、耶稣按所定的日子死的事实,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4、上帝预定因信得救之理,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
5、耶稣为什么要教导我们要谨防“利用上帝权柄的试探”?

 

 

□ 本书版权所有---梁亦恩牧师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