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以色列人被交在非利士人手中. 2 耶和华的使者向玛挪亚的妻子显现. 8耶和华的使者向玛挪亚显现. 15
上帝的使者借此要玛挪亚向耶和华献祭. 24参孙出生 .
|
参孙出生 |
士13:1 |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 【本会注释】 又行……恶的事。这个时期的背道和非利士人压迫的年代表,见《祖知》第一章。 非利士人。本书作者在前面多次简略地提到非利士人(士3:31;10:7-11)。他们像希伯来人那样是巴勒斯坦的入侵者和定居者。非利士人数量有限,早在亚伯拉罕时期就在非利士地(创21:32)。但大多数非利士人向巴勒斯坦的移民迁移可能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初,伴随着来自小亚细亚和爱琴海的其他非闪族支派一起迁移到这里(见27页)。据考古记载,这些海洋民族被埃及人召回,他们大约在公元前1194年拉麦斯三世时期回到了埃及的入口。拉麦斯三世为了对成功击退侵略者表示庆贺,他就在底比斯建起了一座大庙并在庙墙上绘制战斗的画卷,这些画都使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反映非利士勇士战斗的场景。这些海洋民族被一部分移民到迦南海岸平原的埃及人打败后,他们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迦南人的宗教,习俗和语言。 希伯来人称非利士人为“帕利士丁”,他们的地为“帕勒斯坦”,这个词经语言的演变变成了“巴勒斯坦”。非利士人主要定居在五大平原古城中:以革伦,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和以矶伦,这些城邑成了非利士城邦的中心。非利士人从这里扩张进入沙斐,最终在扫罗时期控制了巴勒斯坦西部向北直到埃斯德赖隆草原和加利利海的广大地区。参孙时期他们是以色列人主要的挑战者,一直到被大卫征服。 非利士人的更多的有关他们起源和历史的资料,可见创10:14;21:32;以及《祖知》第一、二章。 四十年。这里有个问题,即这四十年是在参孙时期之前,还是包括在其中这一点不得而知,或许是离撒母耳时期的以便以谢之战(撒上7:13)很久远的时期。参孙生于非利士人压迫的早期(《祖知》第五十四章)。据一些权威人士的说法,非利士人的压迫时期与耶弗他作士师的亚扪人压迫时期是同一时代(见128页)。 |
士13:2 |
那时,有一个琐拉人,是属但族的,名叫玛挪亚。他的妻不怀孕,不生育。 【本会注释】 琐拉。该地名的意思是“疾病”。就是现在的萨拉,位于沙斐拉地区耶路撒冷西14.7英里(23.5公里)的地方。书19:41把此地称作但地业的一座城邑,然而在书15:33中又称为犹大的一座城邑,这座城可能首先分给犹大,后来又分给了但(见书19:41)。这座城常常与以实陶相关(士13:25;18:2,8,11;等);由此推断但支派大部分被限制在这两座城邑的郊外。阿马纳书信记载琐拉是一座迦南人的古镇,接近非利士,其居民受到非利士人的影响。 玛挪亚。该名的意思为“安宁”,可能表达以色列人在苦难的日子里的渴望。在圣经其它地方没有出现过。 不怀孕,不生育。对于希伯来妇女来说,不怀孕生子是最大的不幸。撒拉,利百加和拉结同样不怀孕生子。撒母耳的母亲哈拿,施洗约翰的母亲伊利莎白也是如此。 |
士13:3 |
耶和华的使者向那妇人显现,对她说:“向来你不怀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这正是向摩西,约书亚以及其他先知显现的天使,不是别的,正是基督(见怀爱伦补充材料2-23节)。 你必怀孕。希伯来民族的一些最伟大的人物都出生于以往不怀孕的妇女。这些出生的孩子都是上帝特别的恩赐,他们被赐予是因为其父母全然的委身侍奉耶和华,并且愿意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培育他们成为耶和华为祂百姓谋利所使用的器皿。 |
士13:4 |
所以你当谨慎,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 【本会注释】 清酒。这个母亲特别注重不喝任何葡萄酒或有刺激的葡萄饮料。这个孩子的健康和品格蒙上帝直接的眷顾,母亲从怀孕的时候就因有节制的习惯予以保护。 浓酒。见创9:21;民6:3;28:7;申14:26。 不洁之物。很可能许多以色列人对洁净和不洁净饮食的利未律法疏忽大意,否则就没有必要在此专门提及这些事。 |
士13:5 |
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胎就归上帝作拿细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本会注释】 不可用剃头刀。一个人许愿作了拿细耳人,在许愿离俗的日子是不能剃头的,当许愿离俗的日子满了,他要剃离俗的头呈现在会幕(民6:18)。拿细耳人未剃的头发是可看见的离俗记号,提醒自己和人们他已许愿归给上帝。长发是拿细耳人的标记,就如亚麻布衣服是利未人的标记一样。 拿细耳人。拿细耳人的意思是“分别”或“归向”。该词可能是“归向上帝”的缩写形式。拿细耳人的许愿离俗是自愿的和暂时的,要经过一段指定的时期才完成(见民6:2)。其意义在于归向上帝的离俗生活。向外许愿的表示由三部分组成:(1)禁绝一切的葡萄树上结的产物的饮用,包括葡萄酒,葡萄汁或果实,即鲜葡萄和干葡萄(民6:3,4);(2)要让头发生长,不可用剃头刀剃头(民6:5);(3)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接近死尸,免得被玷污(民6:6)。 拿细耳人的许愿离俗在希伯来人中被高度重视(摩2:11;哀4:7)。撒母耳是一个拿细耳人(撒上
1:11),施洗约翰也是拿细耳人(路1:15;《历》第十章)。有人认为约瑟也可能是一个拿细耳人(见创
49:26,此处译为“迥别”的单词与本节用于参孙的是同一个词)。 他必起首拯救。虽然拿细耳人的许愿通常是自愿的和暂时的,但参孙的事例在形式上看,是借着上帝的命令,从他出生开始就强加于他的。上帝对参孙的一生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通过参孙的领袖作为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奴役。离俗许愿和父母培养信心的训练给孩子以极大的影响,使他认识到上帝对他一生的计划,以及上帝引领他全然献身以实现这个计划的旨意。参孙归于上帝作拿细耳人,耶和华就在百姓面前设立了一门实例的功课,要他们通过对上帝全然的顺从和专心的侍奉,从中获得战胜敌人的力量。 遗憾的是参孙长大成人后,拒绝将他的人生与上帝为他所作的计划相协调,他变得自负和疏忽大意,参孙本身性格的弱点,使他不适合完成拯救百姓脱离非利士人的重任,那项任务后来留给了其他人。但毕竟借着他超凡的武艺,最后非利士人开始陷于衰败。 上帝对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计划,但这个计划仍不排除自由的选择。人仍然要选择他们是否愿意遵循上帝的蓝图。参孙的经历是一个例证,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全然阻挠上帝为他预备的计划。 |
士13:6 |
妇人就回去对丈夫说:“有一个神人到我面前来,他的相貌如上帝使者的相貌,甚是可畏。我没有问他从哪里来,他也没有将他的名告诉我, 【本会注释】 神人。这是一个常用在于指先知的术语(申33:1;撒上2:27;9:6-8;王上12:22;等)。玛挪亚的妻子大概没有想到来客不是一个先知。虽然她对至高者的出现充满了敬畏,但她不敢冒昧与祂交谈。甚至询问祂的名字或祂来自何处。对照第十节,她仍然说祂是“人”,十六节讲述玛挪亚不知道祂是一个天上来的使者。东方人有个习惯,当碰到陌生人时,通常首先要询问他的名字。 |
士13:7 |
却对我说:‘你要怀孕生一个儿子,所以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因为这孩子从出胎一直到死,必归上帝作拿细耳人。’” 【本会注释】 一直到死。玛挪亚的妻子在告诉她丈夫有关这孩子的信息时,添加了这句话,好像这是天使告诉她的(见5节)。 |
士13:8 |
玛挪亚就祈求耶和华说:“主啊,求你再差遣那神人到我们这里来,好指教我们怎样待这将要生的孩子。” 【本会注释】 祈求耶和华。玛挪亚唯恐他和妻子在履行教导时会犯什么错误,所以就进一步寻求上帝的引领和教训。他在祷告中把所遇到的难题交托给上帝,祈求耶和华指示神人回来,进一步的教他们训练所应许的这孩子。我们应该赞赏玛挪亚对天使的话的完全地接受和相信,他深信一旦时日一到这应许的孩子就会赐给他们。他的信心与施洗约翰的父亲祭司撒迦利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主的使者向撒迦利亚显现的时候,他要求上帝行一个神迹来显明所应许的孩子(路1:18)。愿祝福归于那些像玛挪亚这样的人,他们在还没看见的时候,就已经信了。 |
士13:9 |
上帝应允玛挪亚的话;妇人正坐在田间的时候,上帝的使者又到她那里,她丈夫玛挪亚却没有同她在一处。 【本会注释】 上帝应许。上帝尊重这个忠心的但人的祷告,在他凭着信心祷告时就蒙祂的垂听。 |
士13:10 |
妇人急忙跑去告诉丈夫说:“那日到我面前来的人,又向我显现。” |
士13:11 |
玛挪亚起来跟随他的妻来到那人面前,对他说:“与这妇人说话的就是你吗?”他说:“是我。” |
士13:12 |
玛挪亚说:“愿你的话应验!我们当怎样待这孩子,他后来当怎样呢?” 【本会注释】 愿你的话。玛挪亚渴望表明他对使者信息的信心,不仅是因为他对应许的渴望,更是因为他相信这个应许一定会应验。 我们当怎样待这孩子?。原文字义为“对待这孩子的准则是什么呢?”这个祷告应发自所有父母的内心,他们的孩子是耶和华所赐的特别礼物,父母应承担训练这些小孩的责任,使上帝对他们的计划得以实现。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
6:4)是最重要和艰巨的任务之一。离开上帝的引领,这项工作是难以顺利地完成的。父母只有寻求上帝的指引,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 玛挪亚在求问如何教育这孩子时,所用的代词是“我们”。使者已把上帝的指示告诉了他的妻子,但玛挪亚却注重以自己的聪明来对待这应许的孩子,父母对孩子适宜训练共同的尽职尽责是事关重要的。 他后来当怎样呢?。原文字义“这项工作应该怎样做呢?”玛挪亚的问题是要直接证实天使第一次告诉他妻子的话,即这孩子要作拿细耳人,完全归于上帝,他的工作就是拯救以色列。 |
士13:13 |
耶和华的使者对玛挪亚说:“我告诉妇人的一切事,他都当谨慎。 |
士13:14 |
葡萄树所结的都不可吃,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凡我所吩咐的,他都当遵守。” 【本会注释】 凡我所吩咐的。使者没有回答玛挪亚的话,而是进一步地重复他第一次到访时给妇人的指示。耶和华召回了使者,没有给玛挪亚另外的指示,而是加强他的信心,帮助他防止怀疑的种子从他心里滋生出来,父母要谨慎地遵从他们所接受的指示,这应许的孩子就会因他们所作的工作,全然的归于上帝为圣。 |
士13:15 |
玛挪亚对耶和华的使者说:“求你容我们款留你,好为你预备一只山羊羔。” 【本会注释】 预备一只山羊羔。山羊羔通常被视作特别佳美的食物。玛挪亚以这佳美的食物盛情款待这陌生的使者,好让这位贵客逗留一会儿,以便他们多了解祂,或许能从祂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 |
士13:16 |
耶和华的使者对玛挪亚说:“你虽然款留我,我却不吃你的食物,你若预备燔祭就当献与耶和华。”原来玛挪亚不知道他是耶和华的使者。 【本会注释】 你若预备燔祭。天使谢绝了玛挪亚提供的食物,但他建议可以把山羊羔作为燔祭献给耶和华,玛挪亚未必希望献祭给使者,因为经文中明确地说他不知道他是耶和华的使者,更不知道他就是访问过亚伯拉罕和罗得,并分享过他们食物的天使(创18:8;19:3)。 士师时代的巴勒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