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四章

提要:1 以利沙使寡妇的油增多。8 他应许那良善的书念妇人要得一个儿子。18 他使她的儿子复活。38 以利沙在吉甲洁净有毒的锅。42 他用二十个饼使一百人吃饱。

以利沙帮助穷寡妇
王下4:1 有一个先知门徒的妻哀求以利沙说:“你仆人我丈夫死了,他敬畏耶和华是你所知道的。现在有债主来,要取我两个儿子作奴仆。”
【本会注释】
  妻(直译为:妻子们的)。这是一个涉及到“先知的儿子”其性质的很重要的启示。他们不是没有家室的年轻人,离群索居,断绝人间一切烟火;他们是和普通百姓一样的人。他们就是普通百姓,和其他人住在一起,为人们辛苦劳力工作。他们没有只顾自己的利益,志同道合过着群体隐居的生活以求达到圣洁,他们活着是为了国家的益处,追求的不是自己的物质利益而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好处。
  敬畏耶和华。这是一名忠心敬畏侍奉耶和华的人。以利亚和以利沙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影响已经大大提高了以色列全国对真神上帝崇拜的气氛。
  债主来。摩西的律法认可以劳役还债,但不是作为“奴仆”而是“像雇工人和寄居的,”并要求被卖的人服侍只可到禧年就可恢复自由(利25:39-42)。目前这起案件中债主好像没有在借债人生前在他的儿子身上要求这项权利,而是在他死后要他的儿子们服侍他,正所谓父债子还。
王下4:2 以利沙问她说:“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呢?你告诉我,你家里有什么?”她说:“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没有什么。”
【本会注释】
  我可以作什么呢?。这个问题显示出先知仁慈的精神。以利沙是一个关心他人利益的人,向来同情,友善,并随时准备帮助别人。王求他时他就准备供应全军的需要,一个穷寡妇求他时他也没有打发她空手回去。
  你……有什么?。上帝使用我们拥有的东西。他的能力和资源是无限量的,他可以不用女人那瓶油而轻松地供给她的需要。但上帝使用她拥有的东西并将他的赐福放在其中。这对于今天上帝的仆人也是一样的。或许他们没有很多的天赋和物质资源,但如果他们将其所有的奉献给上帝和他的事工,祈求他的赐福,那么他们所有的那一点点就会成倍地增加了。当一个人努力帮助穷人时应该仔细思考怎样帮助他们去帮助自己,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穷人应该被教导如何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若非如此,慈善赈济将会使他们越来越贫穷,没有帮助反倒是有害的了。
  除了一瓶油之外。这瓶油并不多,但在上帝的手中有他的赐福就足以供应她的需要了。我们的天赋或许不高,我们属世的财富可能很少,但上帝最能善加利用一切我们奉献给他的东西并使其增多。那瓶油象征着寡妇最大的财富,但它被耶和华用来当作供应她一切需要的手段。
王下4:3 以利沙说:“你去,向你众邻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
【本会注释】
  不要少借。这个寡妇的反应标志着她信心的大小,也决定着她从耶和华那里所能得到的。信心小得到的就少,信心大得到的就多。
王下4:4 回到家里,关上门,你和你儿子在里面将油倒在所有的器皿里,倒满了的放在一边。”
王下4:5 于是,妇人离开以利沙去了,关上门,自己和儿子在里面;儿子把器皿拿来,她就倒油。
【本会注释】
  她就倒油。这个寡妇没有犹豫。得到先知的指示她立刻行动,并且她的儿子们和她一同工作。如果她的儿子们免于仆役的生活他们将来也要为自己的生活劳力。她的信心和顺从在她儿子们的心中产生了同样的效果。信心产生信心,一个人的顺从也可鼓励其他人的顺从。
王下4:6 器皿都满了,她对儿子说:“再给我拿器皿来。”儿子说:“再没有器皿了。”油就止住了。
【本会注释】
  油就止住了。当人不能再接受时上帝也就不能再给了。直到最后一个器皿满了,供油的神迹就停止了。
王下4:7 妇人去告诉神人,神人说:“你去卖油还债,所剩的你和你儿子可以靠着度日。”
【本会注释】
  你去……还债。寡妇从主那里得到的比她要求的还多。她曾经的要求只是让她的儿子免于仆役的生活。但她处于贫困中仍有很多需要。上帝将这些需要也给她满足了。上帝赐给人的福气远比人自己要求的大得多。

书念妇人接待以利沙
王下4:8 一日,以利沙走到书念,在那里有一个大户的妇人强留他吃饭。此后,以利沙每从那里经过就进去吃饭。
【本会注释】
  书念。书念是耶斯列谷中的一座城邑,位于基利波山西北偏北8千米处,距离迦密山也可能有25.6千米或更长一点。这段时间以利沙好像住在迦密山(第25节)。在以利沙来往于全国的旅途中他经常路过这个村镇,就是现在的Sôlem。
  一个大户的妇人。这是指一个富有的女人(见撒上25:2;撒下19:32),社会地位较高。
  强留他。这个舒适的家庭向以利沙发出了好客的邀请。神人和他们的同胞一样也需要食宿,他们欣赏并感谢基督化友谊所带来的帮助。那些先知为之服务的善良的人们所发出的充满友情的殷勤招待经常使上帝忠心的仆人感到欢乐和愉快。
王下4:9 妇人对丈夫说:“我看出那常从我们这里经过的是圣洁的神人。
王下4:10 我们可以为他在墙上盖一间小楼,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灯台,他来到我们这里,就可以住在其间。”
【本会注释】
  一间小楼。财富经常使其拥有者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对他人的需要和渴望视而不见。但书念这位高贵的夫人明显不是这种情况。她的地位很高,但她仍和普通人接触。她没有专为自己生活而是竭力谋求他人的幸福。当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她使别人也能分享她的财物。她有自己家中的挂虑和责任,但她没有受到这些事情的缠累而使自己忽略了以利沙──也许还有其他很多人──的需要和方便。以利沙在旅途中经常期待着当到达书念这个村庄时那属于他的休息和放松的愉快时辰。殷勤友爱的招待能使地上的儿女预尝一点天国的和平与友谊。
王下4:11 一日,以利沙来到那里,就进了那楼躺卧。
王下4:12 以利沙吩咐仆人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他就把妇人叫了来,妇人站在以利沙面前。
【本会注释】
  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书念的妇人对以利沙仁心相待,以利沙也想投桃报李。但他怎样做才能报答她对自己的恩德呢?她不需要物质上的好处。以利沙想给她某种她渴望的东西。一颗高尚的心灵不想只接受好处而不作报答。
王下4:13 以利沙吩咐仆人说:“你对她说:你既为我们费了许多心思,可以为你做什么呢?你向王或元帅有所求的没有?”她回答说:“我在我本乡安居无事。”
【本会注释】
  可以为你作什么呢?。这个问题是一个试验性的问题,它可以清楚地显示出书念妇人心中的实情。她到底是以先知的名而接待先知呢,还是怀有隐秘的动机另有所图?
  向王……有所求。以利沙知道自己对宫廷王室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清楚自己掌握着全国最高的权力。或许他可以为书念的妇人向王提出一些要求也说不定。
  在我本乡。这个回答传递出一种信息,即,她完全满足,一无所缺。她和她的亲人平安度日,与乡邻和睦相处,她的朋友也没有什么亟待解决的事。这是一个平安幸福的群体,王或他的大臣都不能做什么使他们更加幸福。
王下4:14 以利沙对仆人说:“究竟当为她做什么呢?”基哈西说:“她没有儿子,她丈夫也老了。”
【本会注释】
  究竟当为她作什么呢?。为一个感到十分幸福并且物质世界一无所缺的人做点事情的确不太容易,但以利沙努力坚持要找出一点他可以为她服务的事情。
  她没有儿子。没有儿子被所有希伯来妇人视作一种非常的不幸和羞耻(见创30:23;申7:13,14;撒上1:6,7,11;诗128:3,4;路1:25)。
  她丈夫也老了。她当然渴望能有一个儿子,但她认为没有希望了,因为自己的丈夫已经老了。
王下4:15 以利沙说:“再叫她来。”于是叫了她来,她就站在门口。
【本会注释】
  在门口。她之所以就站在门口也许是出于庄重和礼貌,因为对于她来说,进入以利沙的房间是不合适的。
王下4:16 以利沙说:“明年到这时候,你必抱一个儿子。”她说:“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样欺哄婢女。”
【本会注释】
  你必抱一个儿子。对于人来说不可能的事在上帝看来都是可能的。如果她渴望一个儿子那么上帝就为她成就。以利沙应许她年内要抱一个儿子着实超过了她最大的希望。
  不要那样欺哄。意思是,不要将不可能实现的希望摆在我的面前,不要欺骗我。将这里和亚伯拉罕(创17:17),撒拉(创18:12),以及撒迦利亚(路1:20)听到得子应许时的怀疑和不信作一比较。
王下4:17 妇人果然怀孕,到了那时候,生了一个儿子,正如以利沙所说的。
【本会注释】
  到了那时候。耶和华的真先知决不以主的名说假预言。照着以利沙所预言的,到时候事情果然成就了。
王下4:18 孩子渐渐长大,一日到他父亲和收割的人那里,
王下4:19 他对父亲说:“我的头啊,我的头啊!”他父亲对仆人说:“把他抱到他母亲那里。”
【本会注释】
  我的头啊。这个孩子可能是中暑。收割是一项非常劳累的工作,同时都是在每年最热的时候进行的。
王下4:20 仆人抱去,交给他母亲;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
【本会注释】
  死了。在这个有罪的世界上,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欢乐与悲伤,笑容和眼泪,生命与死亡,两两相距通常并不遥远。书念妇人的儿子曾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他的死也使他们的心灵破碎。耶和华当年将这个童子赐给书念的妇人,但是现在死亡却把他带走了。
王下4:21 他母亲抱他上了楼,将他放在神人的床上,关上门出来,
王下4:22 呼叫她丈夫说:“你叫一个仆人给我牵一匹驴来,我要快快地去见神人,就回来。”
【本会注释】
  叫一个仆人给我牵一匹驴来。现在正是繁忙的收割时节,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人和牲畜都在田里。但她马上要求一头牲口和一个赶牲口的仆人。
  去见神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妻子她将自己计划的行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并说明很快就会回来,但她没有解释出门的原因。也许她认为,如果将自己出门去求先知来使已经死去的儿子复活的意图告诉丈夫,他会认为这趟旅程是没用的,并会劝说她打消她的计划。这件事涉及到信心,她决意将这个秘密严严地保守在她和上帝之间。
王下4:23 丈夫说:“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为何要去见他呢?”妇人说:“平安无事。”
【本会注释】
  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这两个日子都是圣日,是献祭和聚集敬拜的日子(代下2:4;赛1:13;何2:11;摩8:5)。很明显,每当这样的日子人们都会按照惯例为了崇拜或宗教学习而聚集,接受属灵的陶冶。如果现在是月朔或安息日,她去见先知的行为就不会被认为非常奇怪,但现在她的丈夫实在不能理解她的打算。
  平安无事。字面上是,“平安。”这样的回答是信心和希望的表现。孩子虽然死了,但她没有让自己陷入悲伤和绝望之中。如果先知能求上帝赐给她一个儿子,那么现在先知也能求上帝让他复活。然而情况通常是这样,当我们将一件事交托上帝手中时我们又不完全相信他会给我们成就。事情的答案也许不是我们渴望的那样,但是我们的心中能有平安,在他的旨意前谦卑顺服地下拜。
王下4:24 于是备上驴,对仆人说:“你快快赶着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迟慢。”
【本会注释】
  不要迟慢。她催促仆人不管她自己多么不便也要全速前进。全程将近十六英里道路并不好走,但她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早见到以利沙。
王下4:25 妇人就往迦密山去见神人。神人远远的看见她,对仆人基哈西说:“看哪,书念的妇人来了!
【本会注释】
  看见她。先知的住所可能在一处高地上,他在那里对下面山谷中大部分区域都一览无余了。以利沙很远就看见了那妇人并且认出了她。
王下4:26 你跑去迎接她,问她说:你平安吗?你丈夫平安吗?孩子平安吗?”她说:“平安。”
【本会注释】
  迎接她。以利沙马上知道了一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当她还没有到跟前时,先知就差遣他的仆人去迎接她。可能要确定一下她来此的原因。
  平安。这次她的答案还是,“平安。”她心灵的重担只能向先知倾诉而不能向他的仆人说。
王下4:27 妇人上了山,到神人那里,就抱住神人的脚。基哈西前来要推开她,神人说:“由她吧!因为她心里愁苦,耶和华向我隐瞒,没有指示我。”
【本会注释】
  抱住神人的脚。《圣经》中记载了很多次每当遇到恳切要求的场合时类似的行为(太18:29;可7:25;路8:41;约11:32;等等)。
  要推开她。冷漠的仆人没有明白当时的情况,想粗鲁地将她推到一边。
  她心里愁苦。以利沙马上看出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悲痛充满了那妇人的心灵,他立即向她表达出关怀的同情来。上帝的真儿女,他们的心中充满爱与同情,必然会为那些背负重担之人所动,向他们发出怜悯,并像他们的主一样渴望给他们安息。真正的爱是仁慈温和的,会随时回应那些需要帮助之人的呼求。
  向我隐瞒。有的时候上帝认为合适他就会向他的仆人启示有关一个人特别的情况,但并不总是这样。先知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情况。启示随上帝的意思而定。先知不了解一个事件的全部情况并不能证明他不是上帝的真先知。先知也是人,他们的知识和判断,和其他人一样,都是有限度的。只有当上帝将特别的启示和智慧给他们时他们的话语才拥有权威。认为像在这种情况下先知应该了解全部事实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
王下4:28 妇人说:“我何尝向我主求过儿子呢?我岂没有说过,不要欺哄我吗?”
【本会注释】
  我何尝……求过儿子呢?。当这位妇人倾吐自己心中忧伤苦痛之时她并不是在责备先知。当初她并没有要求这个儿子,这孩子是先知所应许的。但不论如何,她当初得到的这孩子现在却又失去了。对于这件事她没有说太多的话,她不需要说太多,因为以利沙现在已经完全明白她心中的悲苦了。她的话已经揭示了她的痛苦和悲伤。她只知道这个她并未要求过的孩子死了,如果自己从未被允许尝过这种爱就不会这样难过了。
王下4:29 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说:“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见人,不要向他问安;人若向你问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脸上。”
【本会注释】
  你束上腰。以利沙知道她因为急着赶来已然筋疲力尽了,返回的路对她来说是个考验必将更加困难。先知没有独自前往,当他一听到孩子死了就差派自己的仆人带着命令按步骤出发了。
  拿我的杖。杖是以利沙先知职任的标志,就像摩西的手杖(出4:17;出17:5,9;民20:8,9),象征着上帝的大能与他同在好使他能奉耶和华的名行神迹。
  不要向他问安。仆人并非粗鲁无礼,而是不能在路上耽搁时间。打招呼致敬在东方国家中很讲究形式,会占用很多时间。
王下4:30 孩子的母亲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于是以利沙起身,随着她去了。
【本会注释】
  我必不离开你。这位妇人对以利沙比对他的仆人拥有更大的信心。她知道以利沙的身份和祷告的能力,她完全信赖他。耶和华能藉着以利沙一句请求的话而使孩子从死里复活。上帝可以选择尊重先知的杖和他的仆人使孩子复活。但这个伤心欲绝的母亲指望着耶和华通过他的使者以利沙彰显他的大能。因此耶和华重看她的信心并按照她心所望的为她成就。
王下4:31 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脸上,却没有声音,也没有动静。基哈西就迎着以利沙回来,告诉他说:“孩子还没有醒过来。”
【本会注释】
  没有声音,也没有动静。这些话暗示着基哈西期待上帝能为以利沙的杖放在孩子身上这件事行神迹。我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没有复活。如果她有信心耶和华可能会通过以利沙的杖和他的仆人基哈西为媒介答应她的要求。或许因为基哈西身上的一些缺点阻止耶和华使用他成为施行他大能神迹的媒介。人们并不知道耶和华选择或不选择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原因。
  还没有醒过来。这并不代表孩子真是睡着了,因为孩子是在中午死在他妈妈的膝头上的(第20节),第三十二节也声明他已经死了。死在《圣经》中经常被看作睡觉(申31:16;王上2:10;但12:2;约11:11-14;徒13:36)。
王下4:32 以利沙来到,进了屋子,看见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
王下4:33 他就关上门,只有自己和孩子在里面,他便祈祷耶和华,
【本会注释】
  祈祷。正是通过信心最真诚的祷告才“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来11:35)。
王下4:34 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就渐渐温和了。
【本会注释】
  伏在孩子身上。我们并不知道以利沙在孩子复活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是什么意思。他可能受到过上帝神圣的指示采取这种方式,或者是模仿以利亚的行为(王上17:21)。先知的身体可能实际温暖了孩子冰凉的尸体,但这决不是孩子复活的原因。只有通过那起初就赐人生命的基督这个孩子才能从死里复活。这是一个神迹,是只有上帝才能施行的神迹。就像耶和华使这个孩子复活一样,在基督复临时他将使上帝一切现在仍睡在坟墓里的忠心儿女全部复活(赛26:19;约5:28,29;林前15:52;帖前4:16;启1:18)。
王下4:35 然后他下来,在屋里来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个喷嚏,就睁开眼睛了。
王下4:36 以利沙叫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于是叫了她来。以利沙说:“将你儿子抱起来。”
【本会注释】
  将你儿子抱起来。当这个孩子活过来后他的母亲被叫进来抱走她的儿子。当年以利亚使寡妇的孩子从死里复活后他将孩子交在他母亲的手里(王上17:23),同样,当耶稣使拿因寡妇的儿子复活时也是将他交还他的母亲(路7:15)。耶稣的心同情每一位失去她们孩子的母亲,在那喜乐的复活大日,那些睡在坟墓中的孩子将要醒起,天使要将其交在他们母亲的怀抱里(《善》第四十章)。
王下4:37 妇人就进来,在以利沙脚前俯伏于地,抱起她儿子出去了。
【本会注释】
  俯伏于地。这位母亲说了什么话经上没有记载。她的感恩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了。在深深的感激中她俯伏在先知的脚前,流着喜悦的热泪,表达一位母亲心中的感谢,因为自己的儿子失而又得、死而复生了。她对于上帝和他仆人的信心不是没有功效的。

两件神迹
王下4:38 以利沙又来到吉甲,那地正有饥荒。先知门徒坐在他面前,他吩咐仆人说:“你将大锅放在火上,给先知门徒熬汤。”
【本会注释】
  到吉甲。见王下2:1节的注释。以利亚为先知学校的建立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些重要的训练中心里青年人们可以获得预备,预备为他们的同胞服务,度一种服侍的人生。以利沙继续这项工作,他经常访问这些学校给他们带去必要的鼓励和指导。
  有饥荒。古代的巴勒斯坦常有饥荒,给人们带来痛苦并常常伴随着死亡(见创12:10节的注释)。
  坐在他面前。这里提到的很可能就是属灵教育的场合。就像马利亚坐在耶稣的脚前,这些年轻人也坐在以利沙的脚前向他学习关于上帝的知识。这是很宝贵的时辰,圣灵与他们同在,教导每个青年信靠上帝。他们学着去欣赏珍视属灵的事过于他们日常的饮食。
  将大锅放在火上。属灵的食物很重要但人的肉体也需要饮食。以利沙被触动了,他从那些形销骨立的学生身上看到了这场蹂躏大地的饥荒的影响。他不仅挂念他们灵性的利益同时也关心其肉体的需要。他命令将大锅支上好使所有的人都能吃饱。
王下4:39 有一个人去到田野掐菜,遇见一棵野瓜滕,就摘了一兜野瓜回来,切了搁在熬汤的锅中,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本会注释】
  到田野。先知学校很可能都位于郊野地区,在那里他们能有机会自己从地里得吃的并能受到一种农业上的训练(见《祖知》第五十八章;《知君》第十八章)。因为食物的匮乏这些先知学校的学生不得不出去到田野中找寻可以充饥的东西。
  野瓜藤。这里提到的植物具体种类不明。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野生的黄瓜或葫芦瓜,椭圆形,味苦,一旦误食会引起疼痛和剧烈的腹泻。学生们可能将这些野瓜当作正常的黄瓜了,而后者曾被认为是上好的食物(民11:5)。在巴勒斯坦还发现一种叫做柯罗辛的药西瓜,叶子很小,呈浅绿色,果实像柠檬,有毒。英文LXX版和拉丁文通行本都认为这里提到的植物是柯罗辛。
  他们不知道。事实上一个人即便是先知他也不可能知道一切,人们也不能对他求全责备,将所有照料和预防危险的事都交给他。这个年轻人不知道他面前植物的性质,以至于使得锅中有毒,威胁到那些和他一同吃饭之人的性命。
王下4:40 倒出来给众人吃,吃的时候,都喊叫说:“神人哪,锅中有致死的毒物!”所以众人不能吃了。
【本会注释】
  有致死的毒物。很可能是那剧烈的苦味一下提醒了他们食物有毒。在锅中也许还煮有其它完全无毒的蔬菜,但那有毒的野瓜将其毒素散发到全锅的食物中。罪恶是死亡的毒药,它的毒性是会蔓延的。在日常生活中它千变万化隐伏在我们脚前给我们带来痛苦与祸患。惟一安全的办法是将所有发现的罪恶和错误全部清除净尽。否则,它的结果就是死亡。
王下4:41 以利沙说:“拿点面来”,就把面撒在锅中,说:“倒出来,给众人吃吧!”锅中就没有毒了。
【本会注释】
  拿点面来。面粉是否对毒瓜有天然的解毒功效我们不得而知,很可能这和那次将盐倒入耶利哥被污染的水(王下2:20-22)具有类似的意义。面粉是有益的,对那些食用的人来说是生命和健康的来源。在先知的手中它变成了生命的象征,消除了那些果实致人死地的邪恶作用。这里有一个属灵的教训。基督的福音对于那些在死亡诅咒之下的人来说就是生命的粮。死亡的果实罪人不论吃了多少吃了多久,福音都有能力医治并使其恢复。罪恶所造成的破坏圣灵都能修复。上帝对于任何形式的罪恶都有解药。对于每一个愿意得生命的人,基督永远是生命之源(约6:27,33,35)。
王下4:42 有一个人从巴力沙利沙来,带着初熟大麦做的饼二十个,并新穗子,装在口袋里送给神人。神人说:“把这些给众人吃。”
【本会注释】
  巴力-沙利沙。关于这座城镇的信息不多因此不能确定它的位置。它可能和沙利沙(见撒上9:14节注释)处于同一个区域。
  初熟的。根据摩西律法,一切初熟的果子都要献给上帝并归给祭司(民18:12,13;申18:4)。此时一名忠心敬拜耶和华的人来到“神人”以利沙这里。利未族的祭司在此之前早已从北方以色列国撤走了(代下11:13,14),因此以色列国中一些敬虔的人将先知当作耶和华的代表并将那按律法当归给祭司的奉献归给他们。
  大麦。在巴勒斯坦大麦通常被当作牲口的饲料,尽管人们认为它不如小麦,但有时也做成饼(士7:13;约6:9)给人吃。
  穗子。希伯来文karmel,“果实。”这可能是谷子或其它类似的粮食作物。希伯来文翻译为“荚,”在边页上为,“小条”或“外壳,”经文中只在这里出现过。它的意思不详。一些人认为是“布袋”或“包裹。”
  给众人。现在是缺乏的时候,甚至对先知和那些与他在一起的人也是一样。人们缺衣少食,处在饥饿之中。以利沙没有考虑自己而是挂念他人的利益。基督也是这样,当他和他的门徒在旷野,“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太14:14)。黄昏到来之际门徒们希望遣散他们让他们去为自己寻找食物,但基督的话是,“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太14:16)。今天上帝的儿女看到世界上那些疲倦饥饿的人群,上帝对他们的话仍然是,“把这些给众人吃。”
王下4:43 仆人说:“这一点岂可摆给一百人吃呢?”以利沙说:“你只管给众人吃吧!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众人必吃了,还剩下。”
【本会注释】
  仆人。希伯来文meshareth,一个仆人,但一般说来,他比`ebed这个常用词表示的“仆人”地位要高。因此约书亚被称为摩西的meshareth(出24:13),天使被称为mesharethim,“仆役”(诗104:4)。
  仆人用人的眼光看待这送来的出产,但以利沙却用信心的眼睛站在上帝那边来看待这相同的礼物。对于仆人来说先知的命令似乎是愚蠢和不可能实现的。二十个小小的大麦饼和一点点穗子怎能满足这一百个饥肠辘辘的人呢?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所提出的问题也具有同样的精神,当耶稣要用五个大麦饼和两条小鱼来让众人吃饭时,他说,“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约6:9)。今天,那些自认为是上帝儿女的人,由于他们的缺乏信心,众人还在挨饿。
王下4:44 仆人就摆在众人面前,他们吃了,果然还剩下,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本会注释】
  正如。以利沙是受圣灵感动才说话的。一位先知奉主的名说话就是在说主的话。上帝拥有无限的权能。他的资源可以供应所有人的需要。他的手一摸就可以让最缺乏的供应增加。正是上帝的能力使得那些小饼不断增加直到满足所有在场之人的需要。那位不知姓名的农夫将初熟的果子带来送给以利沙就是将它们奉献给了上帝。耶和华接受了这样的奉献并将他的赐福放在其上。
  同样,现今主也悦纳并赐福我们献上的礼物。无论在哪有工作要做,上帝的儿女切不可只看他们自己的不足,而要仰望上帝并他无穷的供给。他们手中的那一点点东西似乎完全不够满足缺乏之人的需要,但只要有上帝的赐福他们所有的就会满溢了。
  天地之间的距离比很多人想象的更近。上帝一直牵挂着他地上有需要的儿女,并随时准备供应他们的缺乏。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民族有需要的人们不得到上帝持续的供应。每一处果园,每一片土地都见证着上帝奇妙工作的能力和他无限的大爱。上帝始终在工作,他一直照料着地上那些软弱的孩子们。上帝的爱和能力的表现方式也许不如以利沙时代那么引人注目,但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被打开,我们就会更清晰更深广地认识到他一直在我们身边,并且他仍然在以仁爱和怜悯对待他地上有需要的儿女。上帝忠心的儿女仍然为主献上礼物,藉着他的能力和赐福,他们微不足道的资源就会成倍增加来满足世上劳苦大众肉体和属灵双方面的需要。今天的世界更需要的是以利沙那样的信心、勇气、精神的力量、属灵的眼光以及同情心。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心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