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十一章

 【本会注释】
1出于他对哥林多人的珍视,他们似乎注重假使徒胜过保罗,因此保罗被迫自荐,5说明他与主要的使徒同等,7他白白为他们传福音,没有给他们任何负担,13表明在任何合法的特权方面他并不逊色于那些骗人的工人,23并且在服务基督和为传道遭受的各种苦难上,远远胜过他们。

保罗论假使徒
林后11:1 但愿你们宽容我这一点愚妄,其实你们原是宽容我的。
【本会注释】
  但愿。在11-12章,保罗着手辩护他对使徒职分和权威的声明,并因而借着夸口他自己的软弱和上帝的大能抵制他敌手的策略。他敌手的夸口,通过比较他们吹嘘自己作为使徒的能力(见林后10:10注释),可能的或真正的、暗示性的强调并突显保罗的软弱和不足。“上帝”一词在希腊文中没有,是翻译者加上的(译者注:中文的翻译与原希腊文一致,英文英文译文有“上帝”一词,为“would to God”)。
  宽容我。保罗即将自夸软弱,他甚至都不愿沉湎于这种谦卑地自夸,并且要求他们赏脸来听他。
  我这一点愚妄。某种表达方式在11-12章中反复出现:(1)“宽容”和“忍耐”(都源自anechō,林后11:1,4,19,20),以及(2)“愚妄”和“狂”(林后11:1,16,17,19;12:6,11)。保罗的批评者们显然把他当作愚妄的,而现在,他作为一个“愚妄人”夸口他的“软弱”(林后11:30)并且道歉地称他的夸口为“愚妄”。像保罗的批评家者所作的那样夸口,对保罗来说,乃是拙劣的荒唐之事,他认为这种夸口与他自我牺牲的谦卑、从容的高贵及使徒的责任完全无法共存。这种夸口是与基督的精神完全相反的(腓2:5-8),被置于为自己的使徒权威辩护这样的一种境况,保罗确实觉得很愚妄(见林后10:8,13-18;12:10,11),似乎不得不作这种可能被认为是夸口的事(林后11:16)。在保罗的自夸中,他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1. 他的使徒身份──他的头衔,职分和权威──而他一点也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5节)。
  2. 他传福音没有要任何一个哥林多信徒支付开支或物质上的支持,而他的反对者却简直就是抢夺他们(林后11:7-10,19,20;12:13-18)。
  3. 他有同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林后11:22)。
  4. 他多受劳苦(11:23)。
  5. 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苦难、试炼和为基督的缘故所受的迫害(林后11:23-33)。
  6. 他所见的异象和启示(林后12:1-5)。
  7. 他肉体上的刺(林后12:7-10)。
  若一一夸口,保罗有足够能以夸耀的。相比之下,他的敌人有什么可夸的呢?藉着自夸,他暴露了他们自命不凡之主张的空虚。他屈尊讲说他自己和他所作的劳苦的理由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并欣赏他在他们中间所作的,以使他们不至被假使徒所诱导,从而藐视他和他的信息,并且毁坏他劳苦的成果。
  宽容我。保罗深信教会中大多数成员都能够理解,并“宽容”他。他相信他们。他们会以爱心,以毫无邪恶的精神来思想理解他的话,而他的敌人则不会。基督的工人享受对他的朋友和信徒的完全的信任,并能够向他们吐露心声,这是一个何等的权利。
林后11:2 我为你们起的愤恨,原是上帝那样的愤恨。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
【本会注释】
  我……起的愤恨。希腊语zēloō,“热情焦灼”。作为褒义词,意思是热心地追求良善,满腔热忱的。这里,保罗深深的关爱他们,免得哥林多人被假使徒诱惑败坏。作为贬义词,zēloō表示的是嫉妒和好争吵的敌对态度。作为褒义词,上帝被说成是他为他的百姓起的嫉妒。上帝是无可匹敌的。
  上帝那样的愤恨。上帝赏识他子民的爱,并能感受到他们对他感情的任何减少(见结18:31;33:11;参出20:5;34:14;申4:24;书24:19;亚8:2)。曾有一时哥林多人将对保罗的感情转向了那敌对者。保罗所对于他们的,不是卑劣的人间的嫉妒,而是上帝那样的愤恨。
  把你们许配……。就是给你们结婚或订婚。在古时,常常聘用中间人为儿子或女儿安排订婚(见太25:1-3;林前7:36-38;见创24章)。对于实际目的来说,古时的订婚是与结婚本身一样有约束力的。这里,保罗就是教会和基督之间的中间人。
  准新娘或者仍然同她的父母在家,或者被交给新郎所信任的朋友看护,直等到那准新郎来迎娶她。通常在订婚和婚礼之间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在未婚夫和未婚妻之间的所有交流都是通过所信任的“朋友”进行的(见林后3:29)。训练新娘为她的新郎迎取之日做准备,也是中间人的责任。这位“朋友”的责任被认为是神圣的。准新娘若有不忠,有时是要惩罚致死的。
  这里,基督就是新郎,基督的教会就是准新娘,保罗就是新郎的“朋友”。完成哥林多信徒与基督之间的婚约的就是保罗(参罗林后7:1-6),并且他渴望哥林多教会能够持守纯洁无玷污。
  在圣经中常常引用婚姻来作为基督和他子民之间关系的说明(赛54:5;62:5;耶3;结16:8-63;何2:18-20;弗5:25-32)。代表基督的大祭司只允许与贞洁的童女结婚(利21:10-14)。教会最深切的期望就是与基督面对面相见。
  把你们……献给。古时婚礼仪式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新郎出现迎娶他的新娘并护送她到他的家进入婚宴。作为新郎的朋友,保罗想起当基督回来时的快乐,并且他要为把哥林多人献给基督而欣喜。当新娘望见新郎的面并注目他的荣耀身体时,那将是一个喜乐的日子(林前13:12;彼前1:7,8;约一3:2)。那时新郎将要注视他的以公义的洁白义袍为装饰的新娘,并心满意足(赛53:11;番3:17),带她回他父的家(约14:1-3)。
林后11:3 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象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
【本会注释】
  心。希腊语noēmata,“心意”(见10:5)。撒但要攻击的特别目标就是人的心思(约12:40;见林后10:4,5)。在哥林多,信徒思想的败坏是由于那些假教师的作用。撒但通过扭曲烙干人的良心来败坏人的思想。他的工作与福音的工作是相对立的,福音的工作是使人的良心纯洁。
  撒但通过使弄瞎人的心眼不见真理,使其心灵刚硬、受欺骗,奴役人的理智以致狂热,来做成他邪恶的工作。他使男女怀疑上帝的爱,并企图剥夺人选择义的能力。他利用任何及所有能够将人的时间和心愿从基督,从他的公义和他的国度排挤掉的事物来败坏人的思想(路21:34-36)。他企图注入每一颗敌对背叛上帝的心(罗8:7;雅4:4)。
  偏于邪。或作“颓废的”。在启19:2该词为“败坏”,形象的用来指婚姻中的不贞。在圣经时代,订婚后的失贞被认为是与结婚后的奸淫毫无二致(见太1:18,19)。在灵意上,作为新妇和天上新郎的中间人,对于哥林多教会必须给予对准新娘的监护和保护,他不敢有所怠慢。因此,他以“上帝那样的嫉妒”守护着她(林后11:2),并视这些假领袖为伸向童女的手与心的野心勃勃的情敌。
  纯一。或作“诚挚”。原文证据支持(参第10页)加上“清洁。”保罗这里说的是向基督的专一的信心和献身(参雅1:8)。他反复支持对基督忠贞的这一美德。
  林后11:3中有关“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的话,强调的否认了那种人不能从恩典中堕落及“一次得救”就“永远得救”的教条(见约3:18-21;加5:4)。即使是路锡甫,在外表和品格上被造甚是美好,也从他起初的纯洁和顺服中堕落了。保罗清楚的认识到由于撒但败坏的能力有可能毁坏信徒与基督之间的婚姻。当这事发生时,基督和他“新妇”之间的合一就被破坏了。
  在伊甸园里上帝对亚当和夏娃的指示确实非常简单。关于他向他们所要求的以及如果他们不遵守将要发生的结局,没有留下怀疑的余地。上帝给了他们一个清楚的理由,叫他们不要吃禁果;撒但给他们许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让他们吃。上帝对罪恶的定义和解释是多么的简单明了(太5:21,22,27,28;约一3:4)。到基督这里来的邀请是多么的简单(赛55:1;启22:17)。真理和公义的道路是多么的清晰,而黑暗和错谬的道路是多么曲折(约3:19-21)。上帝的保证是多么简单而又直接,他的应许是多么美好又直观(林后7:1)。真爱是多么简单而又真实,而有分歧的心却是困惑烦恼的。公义的道路和生活较之那罪恶和死亡的宽阔复杂的大道是多么的艰难狭窄(太7:13,14)。
  诡诈。或作“狡猾”,“诡秘”。欺骗是撒但惯用伎俩(约8:44;启20:8);如果不用这种手段他根本就一事无成。
  诱惑。或作“欺骗”。保罗恐怕这些假使徒──撒但的使者──将会像蛇诱惑夏娃一样诱使哥林多信徒误入歧途。在这两个事例中,撒但都策划了他邪恶的阴谋(创3:1-11;约8:44;约一3:8)。因为蛇成为撒但的工具,使亚当和夏娃堕落,将罪恶带入世界,圣经称撒但为“古蛇”(启12:9;20:2)。保罗的神学基础是以人类的堕落是一个历史事件为前提的(见罗5:12-19)。
林后11:4 假如有人来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或者你们另受一个灵,不是你们所受过的;或者另得一个福音,不是你们所得过的;你们容让他也就罢了。
【本会注释】
  另……一个。希腊语allos,同一种类中的“另一个”(见太6:24)。这些犹太化分子不是传不同的耶稣和不同的福音。他们是改信基督的犹太人(徒15:1,5)并声称相信同一个耶稣。然而,事实上确有一派犹太化分子制定了保罗所称之为另一个福音的教条(加1:8)。这些被误导的犹太人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但是人也必须要守仪文的律法才能得救。而保罗的福音包括简单而真实的信心,相信耶稣是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完全的救主,而仪文的律法不再有约束力,顺服道德的律法是称义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称义的基础(见罗3:24,31;8:1-4)。
  保罗似乎是说反话,平静地责备哥林多人被入侵者欺骗了。如果他们真的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耶稣和更好的福音,那就接受!另一方面,保罗只是陈述他们事实上所做的。
  在我们的时代,保罗的基督与福音和现代基督徒的基督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因耶稣高尚的生活而钦佩赞美他,但是却否认他的神性和他代赎的能力(彼后2:1;约一4:1-3)。
  另……一个灵。这里的“另一个”是heteros,“[不同种类的]另一个”(见太6:24的注释)。相信另一个耶稣将会导致另一个福音和另一个灵。基督真实的灵借着圣灵授予男女(罗8:14,15;加5:22,23)。错误的灵是惧怕,源于对上帝的错误概念,使上帝成为一个苛刻的工头。基督的灵是真正自由的灵(林后3:17,18),而保罗敌人的灵和他们的“福音”却是捆绑的灵(加3:1-5;4:1-9;见林后3:6)。他们的是自以为义的灵,与借着信靠基督而称义的谦卑感恩的灵是相反的(罗3:25,26)。
  另……一个福音。这里的“另一个”是heteros,“[不同种类的]另一个”(见太6:24的注释)。
  容让。或作“听从他”。
林后11:5 但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本会注释】
  一点不。也就是一点儿也不。
  最大的。或作“优秀的”,“最高的”,直译为“过多的”。可能不是指十二使徒,而是那些扰乱哥林多教会的假使徒,在3,4节中提及他们的活动。希腊语时态倾向于表达不赞成的,似乎是讽刺性的而不是严肃的。保罗提及十二使徒总是非常的尊敬(林前15:8-10;加2:8-10)。这里他开始夸口在第1节中所提及的,将他自己和这些自封的使徒相比较(见第1节)。
林后11:6 我的言语虽然粗俗,我的知识却不粗俗。这是我们在凡事上向你们众人显明出来的。
【本会注释】
  粗俗。希腊语idiōtēs,“无学问的”,“未受教育的”,“拙劣的”(参徒4:13)。在古典希腊文中idiōtēs表示在任何手艺或职业上都缺乏技术。在林前14:16,23,24中指缺乏口才的人。尽管这里保罗指他自己是个拙嘴笨舌的人(参林前1:17;2:1,4),他却不是拙劣的演说家(徒14:12;22:1-21;24:10-21;26:2-29)。哥林多和雅典是希腊演说艺术与学识的主要中心,哥林多人以这种演说著称。毫无疑问,这里的解释一部分指他们对亚波罗的赏识(徒18:24-28)。显然,保罗没有受过希腊经典演说艺术的训练,因此并不宣称是雄辩者。此外,主要依赖于口才会倾向于高举演说者而不是他的信息。
  知识却不……。保罗声明有比演说技巧更重要的。他明白基督的心和旨意,并明白属灵的真理对于救赎的必要性(林前2:4-16;加1:12,16;弗3:3,4,18,19)。他认识基督,认识他就是永生。这一真理胜过所有其他的知识(约17:3;约一2:29;3:5,18,24;4:2;5:18-20)。
  显明出来。或作“使明显”,“使清楚”。
林后11:7 我因为白白传上帝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高升,这算是我犯罪吗?
【本会注释】
  算是……犯罪。7-11节保罗考虑到他的批评者们对于他在哥林多自养传道提出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他先前曾给他们写过信,清楚的提出过有关的原则(林前9:4-18)。与基督在圣经中所定下的原则一致,他宣称他完全有权利像其他使徒那样接受传道补给(太10:7-10;路10:7,8)。但是他自愿放弃了这个权利,以表明他丝毫没有唯利是图的动机(徒20:33;帖后3:8,9)。然而,他的敌人们却抓住他自我牺牲的表现攻击他的动机;他们分析,这是他知道自己不配得补给的证据并因此默认自己不是真正的使徒。而且他们可能认为他接受马其顿信徒的补助是自相矛盾的(林后11:9;腓4:10);或许他有隐蔽的动机,这种表面上的为哥林多信徒自我牺牲其实可能是一个要利用他们的阴谋的一部分。保罗现在怀疑他在哥林多所做的是否做错了,因为在哥林多他享受不到像在腓立比所得的那样与弟兄姐妹之间的情谊。他通常做帐篷以支付他做基督使者的开支(徒18:3;参徒20:33-35;帖前2:9)。基督的工人,因为接受任何一个教友的财物为己所用而将自己置身于对这个教友有义务的位置,这是不明智的。如果福音的职事被看作是个人谋利的手段,就是侮辱了福音(参提前3:3)。救恩的大好信息乃是上帝白白给人的恩典(赛55:1,2)。
林后11:8 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
【本会注释】
  亏负。或作“夺取”。与更为贫穷的马其顿教会相比,哥林多教会相对来说要做得很好(见8:1)。这一节对于后者来说是最尖锐的责备。
  工价。希腊语opsōnion,“[一个士兵的]薪水”,或“津贴”,常指定量配给而不是指钱(见路3:14的注释;参罗6:23;林前9:7)。保罗绝对没有任何以不诚实的手段从腓立比教会拿取任何东西的意思。他所收到的奉献是他们自愿的,对于施与者表明是真正的牺牲。这些奉献使得他在这个哥林多大都市建立教会时能够付出更多的时间。因此,可以说,哥林多人受益的是以马其顿人为代价的;因为保罗受其他教会的支持,他传福音并没有花费哥林多人什么(见林后11:9)。
林后11:9 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
【本会注释】
  缺乏。就是缺少,或正需要(见路15:14)。在哥林多的使命耗尽了保罗的积蓄,甚至缺少足够的物质满足他最基本的需要──可他照顾的却是一个富足的教会。他们的漠不关心若不是由于自私,就表明了很大程度上的疏忽,而这是无可推诿的。但是即使在那样的时候,保罗也没有向哥林多人表明他的需要。
  这情形得到了补救,不是由于原本可以指望的哥林多信徒,而是恰巧从马其顿来的弟兄带来的进一步的奉献(见腓4:10)。所提到的弟兄可能是西拉和提摩太(徒18:5)。
  累着。希腊语katanarkaō,“负担”。是命名那些靠着依附于其他生物汲取营养的寄生鱼类的希腊文的另一个形式。结果宿主就受害于一种麻木状态。保罗不是一个靠哥林多人生活的寄生虫。他没有使他们有经济的或其他的负担。他的使命没有迫使他们处于麻木的状态,无论是灵性上还是经济上。相反的,他激励他们,将生命授予他们,鼓舞他们。
林后11:10 既有基督的诚实在我里面,就无人能在亚该亚一带地方阻挡我这自夸。
【本会注释】
  基督的诚实。保罗严肃地声称他话语的真实性(见罗9:1;林后1:18)。他生命中所表现的基督就排除了他误传事实的可能性(见罗8:9-11;林前2:16;林后13:3;加2:20)。
  阻挡。或作“压制”,直译为“被栅栏或铁丝网围着”。保罗确信他自养计划的明智,他早就宣称宁可死也不能招致从他所服侍的人中谋利的名声(林前9:15)。这表明他对这件事的感受有多么深刻。
  亚该亚一带地方。在希腊文中严格意义上的特别指出这个地方,表明他坚持遵守在他的使命中自养的原则,在这里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他不这么做,他在哥林多的敌人毫无疑问会认为他是个寄生虫。显然,在马其顿不会有被这样控告的危险,因为那里保罗和他的信徒之间存在深厚的心灵之交。但是在哥林多的情形不一样。
林后11:11 为什么呢?是因我不爱你们吗?这有上帝知道。
【本会注释】
  因。在11,12节保罗解释他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哥林多教会的帮助。11节的话表明有些哥林多人因为保罗接受马其顿人的奉献表现出他的偏爱而嫉妒,从而得出保罗关怀马其顿人胜于哥林多人的结论。但是保罗否认他曾冷淡他们或疏远他们。事实上,他常常向他们表达他的爱并呼吁他们爱的回报(林前4:21;13;林后2:4;6:11-13;8:7,8;12:15)。在他对哥林多人的书信和使命中表明了他深厚的感情。
林后11:12 我现在所做的,后来还要做,为要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使他们在所夸的事上也不过与我们一样。
【本会注释】
  机会。希腊语aphormē,是一个军事术语主要表明一个“军事行动的基础”。形象的表明采取一个行动的基础,或行动的动机(见罗7:8,11;加5:13;提前5:14)。倘若保罗接受了哥林多人的金钱,他的敌人就会将此作为另一个定他罪的“机会”。事实上,他们把他不接受哥林多人的帮助作为质疑他使徒身份的借口(见林后11:7)。因而保罗面临着二中择一的选择:(1)放弃他作为使徒得补给的权利(路10:7),在一方面要冒着否认他使徒身份的危险(见太17:24-27),另一方面表明他缺乏对哥林多人的爱(见林后11:11);(2)接受帮助并显得是为了谋利而传福音。他认为二者中前者坏处小些,要冒前者的危险,为了避免后者。
  不过与我们一样。这些假使徒似乎是接受了哥林多人的物质帮助(林前9:7-13;林后11:20),并以他们假定的使徒特权为基础认为自己是正当的。他们否认保罗有这个特权。尽管他们假称已经付出了无私的劳动,他们却以此为荣耀。但是,他们若真要夸口,保罗说,他们应当遵从他自养的原则。
林后11:13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本会注释】
  假使徒。显然他们是有名无实的信基督的犹太人(22节)并声称是基督的使徒。很明显,那时他们已经加入基督的教会(参徒15:1,2,5;加2:4,5;腓3:2,3)。但他们是冒名顶替者,只是那篡夺基督真正使徒的权威、权利、职分和特权的妄求者。他们缺少真正的荐信(见林后3:3),便诉诸于伪装和托词。
  装作。希腊语metaschēmatizō,“改变外貌”,正如这里常常强调的外貌的改变,与真正改变形成对比(见太17:2)。
林后11:14 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本会注释】
  撒但。见太4:1的注释;见马可福音第1章的附注。
  装作。见13节。光明是上帝和他的圣洁天使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太28:2,3;提前6:16;约一1:5;启21:23,24)。无论上帝和他的天使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他们发散光明驱散黑暗(徒26:18;西1:13)。相反的,黑暗代表着邪恶及其创始者,撒但(路22:53;林后6:14;弗6:12)。见约1:4-9的注释。从一开始撒但就故意把自己装得更好,为要引诱人远离基督。
  光明的。撒但曾是光明的天使。他的名字叫路锡甫,就是“擎光者”的意思(赛14:12-14;结28:13-19)。事实上背叛上帝就使他改变成为黑暗的天使,并且和他站在一边的天使和他在黑暗的领域里同住一处(彼后2:4;犹6)。
林后11:15 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
【本会注释】
  他的差役,若……。讨论由大及小。撒但行使欺骗,他的代表也是如此。从天庭看来,没有什么比声称是基督的使者却又为撒但服务更令人憎恶。常常由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7:16-20;12:33-37)。
  他们的结局。所有的伪君子、冒名顶替者和欺骗人的最终都将被揭开面具,这对于在全宇宙面前完全显示上帝的品格和公义是必要的。到那日,所有人,义人与恶人,蒙救的和失丧的,都将宣称上帝是公义的(启15:4)。

保罗所受的患难
林后11:16 我再说,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纵然如此,也要把我当作愚妄人接纳,叫我可以略略自夸。
【本会注释】
  把我看作愚妄的。保罗向哥林多人,向他的敌人和他自己强烈抗议,他参与“夸口”(见第1节)简直就是愚妄。他这样做与他自己是不一致的,因此表明他不是一个愚妄人。基督也提及他的善行以证实他所说的(约10:32,37,38;15:24)。显然保罗感觉到,无论他个人多么不喜欢“夸口”──由于他辩护自己的使命所需要的──他必须这样做,以便对付哥林多那些假使徒的假控告。
  把我……接纳。也就是听从我。
林后11:17 我说的话不是奉主命说的,乃是象愚妄人放胆自夸;
【本会注释】
  不是奉主命说的。正如其他地方(林前7:6,12,25;林后8:8)。保罗否认他是按照神圣的命令而说的。他所说的只是为了自我辩护。如果保罗没有澄清这一点,那么他这样做可能就证明他敌人的惯常的自夸是对的了。保罗要叫人清楚的明白他夸口的原因。或许从外面的观点来看,保罗为他自己的辩护看来是愚妄的。他认识到了这一点(见林后11:1,16)。但是从他的动机这一点来看,他这样做证明是完全正当的。
林后11:18 既有好些人凭着血气自夸,我也要自夸了。
【本会注释】
  好些人……自夸。哥林多教会的“好些人”显然都“凭着血气”自夸,也就是强调他们的祖籍、阶级、名声和类似外在的优势。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自私的动机;但是保罗的动机是可敬的。
  凭着血气。也就是凭着那些世俗思想的人所追求的。
  我也要自夸了。见林后10:8的注释。
林后11:19 你们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
【本会注释】
  精明人。保罗半反语半严肃的说。
  你们……忍耐愚妄人。保罗说的是反语。哥林多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智慧和辨别力自视很高。然而他们以他们假定为优点的高傲的夸口,不只是忍耐并且接受了愚妄人的权威。这样的话,他们当然不觉得有什么难处接受保罗的夸口。按着他们的标准,他是有更多的要夸口。
林后11:20 假若有人强你们作奴仆,或侵吞你们,或掳掠你们,或悔慢你们,或打你们的脸,你们都能忍耐他。
【本会注释】
  强你们作奴仆。保罗在这里揭露并谴责了哥林多那些假使徒的傲慢手段。显然提多向保罗汇报了有关这些假领袖所施行的苛刻残暴。这与保罗以爱心和良善为标记的对哥林多人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共五个短语用来描述这些假使徒的本性和作为。
  假使徒使那些接受他们的人成为事实上的奴隶(参太23:4;加2:4;4:9;5:1,13;彼前5:2,3)。错谬的教训和教义不是带来自由,反而使他们成为思想和精神的奴隶。真理叫人自由(约8:32,36)。假教师和宗教领袖的工作却通过控制人的思想和心灵辖制教会。真领袖的工作是引导人到基督那里而不是他们自己那里。
  侵吞你们。见太23:14的注释。假使徒是为了金钱和世俗的利益而工作。他们剥夺羊群而不是喂养他们。他们为自私的贪婪所鼓舞和激动,因此他们侵吞哥林多人的物质如此之多。他们是雇工。
  掳掠你们。也就是抓住你们,或利用你们。显然,这些假领袖是彻头彻尾的欺骗者,并已经诱陷了哥林多人。正如他们的精明(19节)使后者成为被欺骗的。
  侮慢你们。英文中译为“高抬他自己(exalt himself)”。假定伟大的权威是这些假使徒的特征。借着夸口和华而不实的言论他们硬是统治了教会。
  打你们的脸。这刻画了哥林多人所遭受的侮辱之深。在圣经中,这样的行动被刻画为是极度藐视的记号(王上22:24;尼13:25;参赛58:4;太5:39;多1:7)。基督和保罗都晓得经历这种形式的待遇意味着什么(路22:64;徒23:2;参提前3:3)。没有什么比这更屈辱的对待人了。这样做──至少象征性地──这些人已经证明了他们自己是假领袖和假使徒。他们不明白灵魂的价值,甚至不尊重别人的权利。
  忍耐。在现代英语中译为“耐心的忍耐”。
林后11:21 我说这话是羞辱自己,好象我们从前是软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说句愚妄话),我也勇敢。
【本会注释】
  羞辱自己。直译为“照着耻辱”,或“借着耻辱的方式”。保罗是讲他自己的耻辱或是他敌人的耻辱,这并不很清楚。“羞辱”显然与他已经表现出来的被看作为软弱的某些方面有关。
  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保罗是说如果他在他们面前太谦卑、太容忍被认为是错的,那么现在他要通过讲述他与他敌人相比更为光荣的祖籍、地位和遭难,以除去他“软弱”这一错误印象。持这一观点的人,是指着在许多手稿中所用的希腊文不定过去时,而不是完成时。这是指过去某个单一事件,在前次拜访哥林多教会时的弱点被一定程度的显大了。保罗自己提到过这样的事件(林后2:1;10:10;12:7-10,21;参加4:13-15)。他不是回避承认自己缺陷的人。他没有披上骗人的外表隐藏他的弱点。夸口不是他的本性。但是,如果他的容忍被看作是软弱,那么他将要表现出他所能表现的“勇敢”。
  其他圣经注释家认为保罗在林后11:21的叙述用的是一个反语。与他敌人的残暴手段(20节)相比,保罗和他的同工看起来是“软弱”的。“我当然是‘软弱的’”,可以认为他是说,“因为我不习惯于显示自己的权威”。
林后11:22 他们是希伯来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以色列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吗?我也是。
【本会注释】
  希伯来人。这节经文明确的肯定哥林多教会反对保罗的人是犹太人。纵观犹太人的整个历史,他们以自己的种族和作为上帝特选的子民而自以为优越(申7:6;摩3:2;约8:33-39)。这里所用的三个名称是同义词。在这一点上,保罗的敌手们声称优于他,保罗在这里驳斥了这种主张(见徒22:3;腓3:3-5)。
  有关“希伯来人”一词的起源见创10:21注释。这里的用法表示作为一个古老民族的起源,而区别于其他民族。起初,是为了区别于希伯的后裔(创11:16)。在被虏后,也指亚兰文,保罗时代通用的巴勒斯坦语言(见卷一,25,29,30页)。尽管保罗在境外出生,他学会了亚兰文,这就反应出他对希伯来传统的尊重与忠诚。被驱散的希腊犹太人通常讲希腊语,并且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即七十士译本。因为保罗出生在巴勒斯坦境外,基利家的首府大数,而他又讲希腊话,他的敌人──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毫无疑问的将他归为希腊的犹太人,因此认为他不如他们忠于犹太教。
  也要注意基督教的犹太人和新约时代的正统犹太人之间的区别。保罗的反对者属于前者。他们加入到基督教会中,并且谋取教会中的领导权。他们认为自己比外邦信徒更有优势,并坚持要保留这种区别。然而,保罗认为关于得救和在上帝面前,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没有区别(罗1:14;2:25-29;3:29,30;10:12;加3:28,29;5:6;弗2:14;西3:11)。
  保罗和哥林多教会这些假犹太基督徒之间的斗争只是早期教会在各个时期和地方都会发生的较大斗争的一部分(见徒10:28;15:1,2,5;加2:1-9,11-14)。即使对于那些悔改的犹太人,让他们承认“隔墙”(弗2:14)的消除,去除对外邦人的某种敌意因为他们不是犹太血统,这也是很困难的。这种态度大部分是在被掳时期由犹太人构筑的,是一种对上帝对他特选子民之目的的误解(见约10:16;弗2:14,15;卷四,32,33页)。让他们的思想从这种狭隘、固执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对于门徒也是非常困难的(徒10:9-17,28;11:1-18;加2:12)。
  当保罗在写那封现在被称为《哥林多前书》的书信时,哥林多教会正为各个派别所困扰(见林前1:12的注释)。尽管在数周或数月以后(见822页)就写了第二封书信,教会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充分接受了使徒(见林后7:5-15;见13,15节注释),某些假使徒坚持敌对他(见10:2)。在他的第二封书信中,使徒严厉责备了这少数人,尤其是在10-13章。
  尽管保罗清楚知道这少数人是犹太人(林后11:22),他并没有将他们归为教会中犹太化派系,也没有讨论他们的异端学说。从这一点沉默来看,有人推断这些人不是犹太化分子。然而,多数人的观点认为这些敌对者就是犹太化类型的人。其领袖就是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他们表面上宣称是更优秀的犹太人,比保罗更忠于犹太教(林后10:7;11:22)。他们也声称是“基督的使徒”(13节)和“基督的仆人”(23节),并且否认保罗,说他既不是真正的使徒(参林后11:15;12:11,12),也不是基督的真正代表(林后11:23)。但事实上,他们是“假使徒”(13节)和不义的“差役”(15节)。这些是早期教会中犹太化派系的典型特征,但不是保罗时代其他清楚的派别的特征,因此,假定他们是犹太化分子是合情合理的。
  有关早期教会中的犹太化党派的进一步的评注见33页。有关这一党派企图颠覆加拉太教会──正是这个时代──见933页。
  从上帝的眼光看,否认犹太人的优越性,并不是否认所给予与他们的神圣启示的优越性(罗3:1,2;9:1-5)。与外邦信徒相比,犹太人从小就受训于对真神上帝的敬拜和有关圣经的知识。总的来说,每个社区的基督徒的核心都来自于犹太教会堂,保罗开始传福音就是在当地的会堂。犹太人自然而然的认为,在基督教会中他们有资格受到特别的关注和特权,并认为他们自己更适合于做领袖。他们在宗教上比较成熟,显然就使他们自己觉得比在宗教上并不成熟的外邦人更有优越感。但是在很多事例中,他们的态度和职权的滥用已经导致了一种自以为义的宗教,这是被上帝和人都憎恶的(路18:10-14)。
  以色列人。有关“以色列”这一术语的讨论见创32:28注释。“以色列”一词指出,希伯来人是上帝所拣选的,并指出在上帝所拣选的亚伯拉罕后裔和其他多数后裔之间是有所区别的(创21:12;罗9:10-13;加4:22-31)。作为被上帝拣选的子民,在他们的角色中,以色列人已经享受了特别的祝福和特权(罗9:4,5;卷五,27-29页)。在新约圣经的其他地方这名字只出现了三次(约1:47;罗9:4;11:1)。
  亚伯拉罕的后裔。这三个名词中,这一个称谓被认为是最受尊荣的一个。成为一个真正的亚伯拉罕子孙,就意味着与上帝之间的立约关系(创17:7;加4:22-26),意味着因信称义的经历(罗4;加3:6-9,14-16),意味着属于那个将要诞生弥赛亚的民族(加3:16),并且意味着要继承那赐给希伯来民族之父的崇高的应许(加3:14-18)。但是,犹太人没有认识到亚伯拉罕肉身的子孙和在心怀意念中有亚伯拉罕那样的信心的子孙的区别(创21:10;太3:9;约8:33-53;罗2:28,29;加3:28,29)。保罗的敌对者仅仅拥有肉身的资格,而这一事实丝毫不能证明他们在基督的教会中有什么优越性(加5:2-6)。
林后11:23 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
【本会注释】
  他们是……仆人吗。那声称是信主的犹太人,他们声称是基督的代言人。保罗否认他们的声称(13-15)。作为一个犹太人,保罗与他们平等。但是论到和基督的关系,就是那任何时代的基本检验(约一4:2,3),保罗宣称他的优越性。因此,以他们自己来评估他们,他远胜于他们。就如他所指出的见证,在自我牺牲方面,在程度上,在结果上,他比他们更劳苦。他们试图篡夺保罗的劳动果实(林后10:15,16)。
  狂。直译为“不可理解的人”,“思想不正常的人”,“一个患精神病的人”。所用的希腊词语比16,19节中所用的更为强烈。在这里保罗讽刺性的说──他在采用他敌人狂妄的办法。也表明他厌恶诉诸于这类东西。若不表达他对这样做的恨恶,他无法继续夸口。
  多受劳苦。把福音传到外邦,保罗是受了更多的劳苦的。相比之下,这些犹太化分子做了什么呢?
  多下监牢。圣经没有记载保罗下监牢的次数(参徒16:23)。罗马的革利免说保罗下监牢七次(《革利免至哥林多人前书》5)。
  鞭打。是保罗所常常经历的(参徒16:22,23)。
  死。也就是,他很多次与死亡面对面,并似乎是不能存活(徒14:19;罗8:36;林前15:31;林后4:11;见林前15:29注释)。
林后11:24 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
【本会注释】
  被……鞭打……,每次四十。见太10:17注释。这里所提到的是犹太律法中的犹太人惩罚形式(约瑟夫《古代史》iv. 8. 21 [238];见申25:1-3注释)。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记载保罗所遭受的这种鞭打。犹太人的会堂常常施用这种鞭打(见卷五,56页;见太10:17注释)。保罗曾经这样鞭打许多的基督徒(徒22:19)。基督曾经被鞭打两次(见太27:26注释)。
林后11:25 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
【本会注释】
  被棍打。罗马人的一种惩罚形式。用“铁杖”辖管表明是极其严厉的(启2:27)。杖就是细长的棍子,是罗马扈从或官员的官方勋章。这种棍打的唯一一次记录的例子在腓立比(徒16:22,23)。在耶路撒冷时,保罗根据他的罗马公民身份要求免除这种刑罚(徒22:24,25)。
  林后11:23-27中例举的遭害和逼迫,发生在使徒行传第9章的事件和使徒行传19章的事件之间。还有更糟糕的事要发生。这些叙述就是保罗所说的与基督“一同受苦”(腓3:10)。然而,保罗为基督过着何等危险的生活却是隐藏不见的!
  被石头打。在路司得被石头打记录在徒14:19,20。
  遇着船坏。使徒行传记载了五次海上航行,但是在徒27章以前都没有提到船坏。在去罗马途中的船坏发生在写这封书信很久以后(徒27:41-44)。
  在深海里。就是在海里。
林后11:26 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本会注释】
  又屡次行远路。看来保罗是不断的远行播撒福音的种子。通过不断的置身于危难之中,保罗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为基督献身的执事。这与反对他的那些犹太分子是何等的不同!
  江河。直译为“江河”。在保罗旅行中的大多数大路和小路中都没有桥。他都要徒涉江河。如我们所知的,小亚细亚、希腊和马其顿的多数地方是多山地带,在许多没有桥的峡谷激流处常常是一个危险的障碍。
  盗贼。可能除非是罗马的大公路,每条路上都是盗贼多得成灾。良善的撒玛利亚人(路10:30)这个比喻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家乡基利家及其周边地带就是海盗和强盗多得成灾的地方。在基督时代前的几年,罗马不得不派遣远征军在庞培的领导下对其进行打击。
  同族。保罗的最大敌人就是他的那些同族人。事实上,所有的主要城市都是保罗劳苦之地,他最凶猛的反对来自于犹太人。正如在大马色(徒9:23;林后11:32)、彼西底的安提阿(徒13:50,51)、以哥念(徒14:2-5)、路司得(徒14:19,20)、帖撒罗尼迦(徒17:5-9)、庇哩亚(徒17:13,14)、哥林多(徒18:12-17),和耶路撒冷(徒21:27-31)的事例。
  外邦人。是指外邦人(译者注:英文中此处译为“异族人”,“heathen”),如在腓立比(徒16:19-24)和以弗所(徒19:23-30)。
  城里。例如在腓立比(徒16:19-40)、哥林多(徒18:12-17),以及最近在以弗所(徒19:23-41)。
  旷野。例如,在加拉太的人烟稀少之地,基利家、马其顿和以利喱古的崎岖荒野之地。
  海中。见25节注释。
  假弟兄。犹太化分子──犹太的基督徒──是保罗的敌人中最无情的。在所有保罗所面对的人中,他们是最令他痛苦和最使他受挫的危险人物(腓3:18)。
林后11:27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本会注释】
  受劳碌。前面两个词特指保罗发现必须要从事的繁重的体力工作(帖前2:9;帖后3:8)。在福音工作中,如保罗所做的,其本身就是全职的工作,而在常人看来维持生计所花费的时间是正常的工作时间,对他却是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因此,为了有时间传福音(徒20:31)和私人祷告(帖前3:10),他常常不得不牺牲睡眠。保罗正值所记录的20年执事工作中稍较缓和的中期,还有10年更为艰难的遭害和逼迫摆在他前面。这里所记录的只是他为基督缘故所忍受的一小部分。
  不得睡。或者“失眠”,由于过度的劳累,因为关心教会的事务或为了制作帐篷。
  饥……不得食。上下文表明保罗想到某些他无法控制的由环境导致的苦难。这不可能是指犹太人的节期禁食或自愿的禁食。说“饥”,可能是指保罗饮食上的缺乏,而说“不得食”是指当他没有东西吃的时候。
  受寒冷,赤身露体。可能是指在小亚细亚中心地区的高山地带,保罗时常没有足够的衣服,或者指他曾遭受强盗的洗劫。
林后11:28 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
【本会注释】
  这外面的事。直译为“此外”,也就是说,除了与他的使命相关的繁重工作外,或许可能指除了23-27节中提到的以外的试炼。所有这些考验伴随着他一生为教会作的工作。
  挂心。希腊语merimna,“忧虑”,“担忧”(参太6:25注释)。保罗这里是指不断出现的问题,以及那些占用他大部分时间的,如写书信、与为罪所压迫的心灵的个人交通、对教义上的需要澄清的问题的答复、和教会领导之间频繁的会晤、以及不断对教会和教友费心费力。
林后11:29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本会注释】
  有谁软弱。保罗努力做一个“向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林前9:22)。真正的基督徒不会为了使那软弱的人觉得他是刚强的而表现出他的优点。知道自己软弱的人就寻找人的安慰,就是那些不仅有力量而又知道如何以温柔和理解来使用力量的人。保罗知道自己得了多少的赦免,他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因此他知道如何赦免并耐心对待他人的软弱。他能够分担并真正理解他人的恐惧和失败,试炼和软弱。他以不一般的温柔表达了他那不一般的属灵的刚强。没有什么比以冷漠、刻薄、专断解决人的难题更使人泄气。
  跌倒。直译为“被捕获”,也就是被罪恶或灰心所绊跌(见太5:29注释)。
  我不焦急呢。或作“我不被激怒呢?”或“我不愤恨呢?”
林后11:30 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
【本会注释】
  必须自夸。或做“夸口”。保罗与那些自我维护、独断独行的反对者是何等的不同,他们以损伤别人为代价而高抬自己。
  软弱。或作“虚弱”。不是说品格,而是指23-28节中他不断劳苦、受难的结果(参12:9)。
林后11:31 那永远可称颂之主耶稣的父上帝知道我不说谎。
【本会注释】
  父上帝。不是指两位,而是一位,就是父上帝。保罗严肃的摆正他的位置,就好像是发誓。
  永远可称颂。见罗9:5注释。
  我不说谎。这极为严肃的誓言是保罗书信中所独有的。其他时候,他做了坚定的断言(罗1:9;加1:20;帖前2:5),但是在坚决性、严肃性、表达和呼吁上,没有哪个能与此处相比。保罗到底是指先前的──就是他限定只夸口他的软弱的坚定的目的,还是指随后的结果;到底是指大马色的事情,还是指12章的前一部分,就是关乎神圣的启示,并不清楚。或许他既是指先前的,也是指随后的。显然,他认识到,有人至少会怀疑他话语的真诚。
林后11:32 在大马色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马色城,要捉拿我,
【本会注释】
  提督。希腊语ethnarchēs,直译为“百姓的统治者”。
  亚哩达。历史记载表明,包括大马色在内的叙利亚,自从公元前64年就曾经是罗马的省城,在这之前隶属于拿巴提人。并不清楚从公元前9年一直统治到公元39年的拿巴提的独立国王亚哩达四世如何能在所罗提到的时期统治大马士革(见《保罗旅行记》卷五,38,64页)。有可能的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关系或是其他我们现在所不知道的政治理由,皇帝可能曾在某个时期内把该城分派给亚哩达。而亚哩达是很难用武力从罗马手中夺取城市的。见徒9:24注释。有关32节保罗生活年表的信息的意义见97页。
  要捉拿。是指在犹太人的煽动下(徒9:23-25;见林后11:26注释)。
林后11:33 我就从窗户中,在筐子里,从城墙上被人缒下去,脱离了他的手。
【本会注释】
  从窗户中。比较书2:15;撒上19:11,12。显然,房屋是在城墙之上,有一个很小的窗户或出口开在外边。
  筐子。希腊语sargane,麻花绳,麻花绳编的筐子。见徒9:24,25注释。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