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二章

 【本会注释】
1表明了他不能到他们那里去的缘由后,6他要求他们原谅并安慰那个被逐出教会的人,10正如他自己也因着那人真正的悔改赦免了他,12又说明为什么离开特罗亚前往马其顿,14以及上帝所赐予的在各地成功传福音的快乐。
林后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本会注释】
  再。在希腊语中不能清楚的分清“再”字是和名词“忧愁”还是动词“到”相连。第1节的后半部分直译为,“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没有忧愁”。如果“再”和“忧愁”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访问你们使你们再次忧愁”。根据这种解释,保罗已经使哥林多教会有了一次忧愁的访问经历,就是徒18:1-18中记载的最初的访问。如果“再”和“到”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再次的访问成为你们的忧愁”。根据这个解释保罗的初次访问未曾使哥林多人忧愁。
  支持先前已经有两次访问这一观点的,认为第二次访问就是使他们“忧愁”的那次访问,林后12:14;13:1常被引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然而,这一段的希腊文结构并不是结论性的(见该处注释)。如果认为先前只有一次访问的,那么就要注意到无论是路加还是保罗都没有提及或清楚的表明之前有第二次的访问。没有什么使他们忧愁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关于徒18:1-8所记载的访问;而徒19:8,10;20:31则强烈表明在以弗所的事工没有中断过──而这是唯一有可能的机会──第二次访问哥林多。如果有这么一次访问,那么在《使徒行传》或《哥林多前后书》中至少都应该有简明而不含糊的记载,才会比较符合逻辑。林后1:19保罗说到他第一次访问哥林多,似乎他之前未曾去过。在林后1:15中他提及曾经“计划”的一次访问──但是似乎又推迟了──为了使他们“再得益处”。
  在林后2:1-4中保罗继续1:15开始的话题,解释他没有直接从以弗所前往哥林多的决定。哥林多人可能曾想象过保罗是要寻求辖制他们(见林后1:24注释),而保罗却一直在为他们的罪恶和对他的冷漠哀伤。他唯一思想的就是每个哥林多人和哥林多教会的利益。
  忧愁。希腊语lupe,“哀痛”,“痛苦”,“悲伤”。
林后2: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本会注释】
  叫……忧愁。希腊语lupeo,“使……忧愁”,“引起……伤心”。保罗为教会中猖獗的罪恶忧愁,而他前一封责备的信无疑使教会中那些虔诚的心灵伤心,同样也使其他人恼怒(参林后10:9,10)。在这种情况下,再次的访问无论对于他还是他们都是叫人忧愁的。所有关心的人都会因此忧伤。但是如果他的信首先能够达到他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那么再次的访问对于彼此都是快乐的。
林后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本会注释】
  我……写给……。保罗这里可能指《哥林多前书》,尽管也可能指林前5:9中所提及的信。有些论据大意是说这里的上下文(林后2:3,4)和7:8-12中的上下文排除了是指《哥林多前书》的可能性,这种论据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见822页;林前3-6章)。
  把这事写给你们。希腊语touto auto,可以翻译为“正是这事”,可是也可能指“正是这原因”。保罗以责备和训诫写了前一封书信,希望能发挥使他们改过自新的效果(见第2节注释)。
  应该……快乐的。最令保罗快乐的就是看到众男女经历重生并在基督里成长。他的快乐依赖于他们健康的属灵状况。当他们软弱不前时,保罗是无法快乐的。福音执事的工作就是分赐喜乐而不是忧愁。基督渴望将他自己的喜乐在他门徒的内心和生活中得到反应(约17:13)。
  你们众人。保罗相信那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也必定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林后2: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本会注释】
  痛苦。希腊语sunoche,“悲痛”,“苦闷”,直译为“紧缩在一起”,也就是紧张状态。是说内心受到极大的压力,因着这种压力而产生忧伤。
  我……写信。见第3节注释。
  多多地流泪。保罗曾严厉地责备教训他们,不是出于怒气而是出于忧伤。当基督渴望他的子民悔改时也流泪了(太23:37,38)。要得回那犯错的人,责备不可出于刺耳或傲慢的态度,却要带着极大的温柔和同情。在危险、迫害和死亡面前,保罗有无限的勇敢,但是当他不得不责备那些在基督里的弟兄时,却流泪了(见徒20:31;腓3:18)。
  成功地处理犯罪的人,不是通过苦毒的谴责、嘲笑或挖苦讽刺达到的,也不是将他们的罪恶公之于众。这些尖利的武器所不能完成的,借着“多多地流泪”这充满感情的关爱就可以完成了。教会成员陷入罪恶之中的不幸景况,唤醒了每个真正跟随基督之人的难过痛苦。神圣的关心和基督般的爱心使教会团结在一起,并能阻止那些遵守纪律的人发生观点分歧。
  福音的执事需要那些不遮掩罪恶或不为罪恶寻找借口的人,也需要那些在该责备罪恶时不会畏缩不前的人(参结9:4)。正是那些被基督之爱激励,敢于处理教会中罪恶之事的人才是福音的执事(林后5:14)。在特殊意义上讲,他们就是那些修补“破口”和重修“路径与人居住的”人(赛58:12;见来13:7,17)。放过罪恶从来都不是爱的示范。有时候爱必须要严厉。教会中的爱不是意味着对于那些顽固分子的同情和长期的容忍,这是要以教会的完整和其他成员的安全为代价的。认为爱总是要屈就,那就把爱等同于软弱,没有主动性,没有效力和士气。福音执事对于他子民的爱不只是带着温柔情感的感情,同时也意味着对他们属灵生命健康、快乐成长的持续关注,对他们的罪恶的忧伤,以及在驱散羊群之敌人面前所表现出的强有力的领导才干,和坚强不屈的勇气。保罗作为永远福音的执事,为了别人的得救已经准备好要经受任何可能的艰难,即使是牺牲他的性命。他的爱没有什么软弱或是娇气。无论是耶稣还是保罗都没有为爱注入多愁善感的病态之情。二者都不断展示了高贵的气度,及在战胜魔鬼时不凡的造诣和能力,无论魔鬼是以怎样的伪装来攻击教会。见太5:43,44注释。
  知道……疼爱。保罗写信的目的不是要引起他们的忧愁,而是要表达那真诚的爱,这爱在使徒和他们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导向性作用(见林后5:14注释)。如果他们起初就能认识到他所说的都是出于爱,那么他们就能更得益处。

赦免犯过失的人
林后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本会注释】
  叫人忧愁。保罗这里所指的是林前5:1中淫乱的人或是指那些反对他之人的头目,意见有所不同。两种见解所提出的理由都不能叫人折服。然而,因为这里没有特别的经文指那些反对之人的头目,就如那些指淫乱之人的经文,本注释假定保罗是指后者。在前书中表明这种道德的沦落已经成为哥林多教会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公然的容忍这个罪犯和坚决不肯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情形已经极度恶化了。这一段(林后2:5-11)显示教会目前已经遵着保罗的指示开除了那个犯罪的人。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导致那人真诚的悔改了。保罗这里劝勉他们如何得回那人,让他重新回到教会。
  保罗处理犯错误之人的方法为我们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当一个人不思悔改的时候保罗向他是坚定又严厉的,一旦他悔改了,保罗就极其温柔的对待他。保罗现在致力于减轻悔罪之人的内疚感和被定罪的重担,并使他重新得到弟兄姐妹的关爱。保罗从来没有提及犯罪之人的名字,只是小心的说“这样一个人”(第7节,译者注:英文译文such a one)。没有必要反复讲说一个人的罪,这样会伤害他。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也只有上帝知道。这是基督徒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精神和方法(见约8:10,11;见太18:1-35注释)。这和那些将犯罪之人的名字公之于众并以不必要的伤害和侮辱压倒他们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同啊!只要有真心的悔改,就当将处理告一段落,不要再提及犯罪之事,而是全心全意地接受被饶恕的人。
  不但叫我忧愁。保罗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中不带有任何个人的动机。他乃是对于所临到教会的痛苦和困惑感到忧愁。
  有几分。这一节的后半部分可以更清晰的分解为,“但是一定程度上你们所有人──免得我[向那些悔改的犯罪之人]过于严历”。对保罗的进攻没有像对教会的进攻那么严重。
  说得太重。希腊语epibareo,“将重担压于……”。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保罗有意避免夸大犯罪之事而伤害犯罪的人。
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本会注释】
  够了。教会已经达到了惩戒的目的;犯罪之人也已经悔改了,现在正是使他重树信心和恢复与弟兄之间关系的时候。基督教的惩戒是爱的工作,而不是施行报复。目的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得回。务必持守上帝的命令,维持教会的秩序,但是无论在哪里,只要可能都要引导罪人悔改。对于那些潜在犯罪之人必须成为警告,而对于反复犯罪之人则要起到威慑的作用。
  责罚。或作“处罚”,暗含着应受审判之意。
  众人的。也就是大多数人。在这件事情中教会遵从保罗的建议,但是这一决定并不是没有异议的。在少数不同意的人中,毫无疑问包括那些倾向于在道德上放纵自己的人,犹太化派系的人,还有一些人怨恨保罗干预这件事的人,向他的权威挑战,或者反对这么严厉的惩罚。补救的管教方法──较比惩罚的管教方法──更需要耐心和谅解。在这件事情中,整个教会都负有责任(见林前12:20-27)。保罗本可以视那些少数持不同见解之人的反对为对他个人的攻击,以回应他们怀有恶意和报复之心的误解和批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林后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本会注释】
  倒不如。一个外科医生打开一个切口并完成了他的目的,就要缝合伤口以使病人痊愈恢复健康。哥林多犯罪的人已被大多数教友开除出教会。但是现在他已经悔改了,而进一步的教训则成为报复和惩罚性的,有可能使其灰心而不能忠于新的心志。
  安慰他。赦免是不够的。教会要接受一个回头的弟兄就像是上帝接纳一个悔改的罪人重得他的眷爱一样。所犯的罪要被赦免并忘却。以仁慈对待每一个真心悔改的人是教会的责任(见路15:7;弗4:32注释)。
  沉沦。或作“覆没”,就像是溺水。常常以洪水比喻过分的悲伤或灾难(见诗69:1;124:2-5;赛8:7,8)。我们常说被悲伤压倒或被哀痛淹没。保罗真正的关心悔改者的心灵。教会中务必没有继续弃绝或轻视犯罪之人的迹象,否则他必悲伤过度以致被赶回罪恶之中。
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本会注释】
  显出坚定不移的……。希腊语kuroo,“认可”,“确认”,“重申”(参加3:15)。这是一个法律的术语用于协议的确认。这里是指教会通过宣布或投票以认可或确认(见太18:18注释)。教会当以一个共同的团体行动,废止先前的举动,恢复犯罪悔改之人在教会中的会籍。在教会方面,已经以正式的行动执行了惩戒,那么恢复会籍也当公开化,合法化。这样在以后就不会产生有关他恢复会籍的有效性的疑问。
林后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本会注释】
  ……写信……。见第3节注释。
  试验。保罗在前封书信中指教他们有关对犯罪之人的处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要试验他们的顺服与忠诚。到现在事情证明他们是忠实的。他们如实的处理了教会中的罪恶,达到了试验的要求。然而,这个试验更多是顺服基督的权威而不是顺服保罗的权威。他们以保罗为使徒来服从他,就是耶稣基督的直接代表,主指着这些代表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路10:16)。
林后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本会注释】
  你们赦免谁。因为哥林多教会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们忠于原则,现在保罗就在所提出的信任投票上和他们联合一致。他充分认识到,在基督的带领下教会处理其自己的问题时的权威,(见太16:19;18:17,18;约20:23)。基督已经将权柄授予作为一个整体的教会,就像是在圣灵的直接引导和带领下。
  不同的学者都注意到,这是新约圣经中记载的唯一特殊的例子,论到教会行使保留或赦免罪恶的权威,而且在这里运用这一权柄的是保罗而不是彼得。这权柄是基督给全体使徒的,作为基督教会的代表(见约20:23)。
  在基督面前。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使徒或教会有权柄免除人在上帝面前对罪恶应付的责任。除了上帝没有人能这样做(见可2:7-11)。如果人真心悔改了,上帝根据他的应许就已经赦免他了(耶31:34;约一1:9)。保罗投票赦免只是承认上帝已经赦免他了(见太16:19注释)。上帝已授权他在地上的代表确告每一个悔改之人必蒙上天的赦免。
林后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本会注释】
  免得撒但。保罗曾指教哥林多人将犯罪的人“交给撒但”(林前5:4,5),为着他最终的得救。但是如果教会不能赦免并得回悔改的罪人,撒但就仍然要占上风。撒但不只是在诱使人犯罪上得势,还使我们不能得回那悔改的人。
  诡计。或作“设计”。撒但不断寻找机会伤害、毁灭人的心灵。他的诡计就是对准教会及那些渴望跟随基督的人进行攻击。他时常能成功的阻止各人完善美好的计划和努力,甚至是教会的计划和努力。蒙救赎之人迷路了,心灵就会受苦害,或趋于绝望,并引发伤害教会的愤怒和分裂。
  撒但的计划在那些轻率又被误导的信徒身上实现,就是以完美为借口的尖酸刻薄,批评挑剔的精神,而对人类命运的漠不关心;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倒不行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悯和信实(太23:23)。因此上帝的形象就被丑化歪曲,他的动机被侮辱,因而教会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
  基督徒不只是简单地对付一个在判断和行为方面出了某种错误的犯罪的弟兄(见太4:1注释),而是对付一个有位格的仇敌。那在旷野试探我们主的正是一个有位格的仇敌(太4:1-11)。保罗曾受“撒但的差役”的攻击(林后12:7),保罗从自身经历中认识了他必要面对的那种仇敌。他认出了魔鬼的面孔。他精深的属灵洞察力揭穿了撒但的伪装,借着上帝的话语,圣灵的宝剑,他战胜了恶者(弗6:16,17;约一2:14)。“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遵从这样的劝勉我们就能战胜我们的敌人。比较《善》第三十一章。

保罗的忧愁和安慰
林后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本会注释】
  到了特罗亚。12,13节显露出保罗对哥林多信徒深厚的个人感情,及对他们切身利益的一如既往的关注。显然,他曾派提多前往哥林多做和睦的工作,并获得有关教会情况的详尽报告,以及他们如何对待他那封责备的信(参《述》第三十一章)。似乎他们曾一致决定到特罗亚会面,但是很显然,提多由于受阻没能如期赴约。当保罗想象着他对哥林多教会最坏的担忧已成现实时,他几乎被忧虑压倒了。这个思想的束缚使得他不能在特罗亚很好的工作。有关特罗亚城市及保罗从前在那里的访问见徒16:8-11注释。在保罗从哥林多返回,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再次访问了特罗亚(徒20:6-12),第一次在罗马被囚获释后也访问了特罗亚(见提后4:13注释)。
  基督的福音。就是从基督而得的福音。保罗离开以弗所后,紧接着打算付出一定时间在特罗亚传讲福音。
  门。显然,保罗在特罗亚的传讲已经有所回应。门的比喻代表机会,在林前16:9也出现过(见启3:8注释)。上帝神圣的眷顾为保罗开了很多扇门,包括从死里逃脱的门(见林后1:8-11)。无论在光明中、黑暗中,还是阳光普照、风雨肆虐,保罗都能看到上帝的手。甚至他能够看到上帝的手将他“肉体”中的“刺”转变成好的意图(参林后12:7)。因着上帝的眷顾,基督徒在他的道路上必要警觉──警醒守候,耐心等待,敏捷服从并感恩喜乐。
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本会注释】
  不安。保罗的忧虑直到他在马其顿遇到提多后才有所解除。他的忧虑如此深重以致他不能停留在特罗亚传讲,尽管那里的前景很是光明。这就是保罗对他信徒的强烈的个人感情之明证。没有其他有关保罗转离一个“开了门”的地方的记载。并不是大多数成功为上帝做工的工人都会受深厚情绪的搅扰以致他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他的工作的。基督的工作在哥林多所遇到的危机使得保罗内心不安,致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其他工作。
  往马其顿去。马其顿在前往哥林多的路上,保罗希望在那里比在特罗亚能够尽早会见提多。
林后2:14 感谢上帝!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本会注释】
  感谢上帝。当保罗在马其顿遇见提多时,那无法抑制的忧虑即刻转为无限的快乐。在这里保罗开始长篇展示他自己生活中所表率的福音事工,及其所彰显的属灵的能力和他的动机。这是直到林后7:4这一段的主题。对于基督的一个真正的使者如此真诚热烈的内心经历的刻画,在圣经中的其他章节是找不到的(见林后5:20)。
  率领……夸胜。希腊语thriambeuo,“凯旋”,也就是庆祝胜利或率领一个凯旋的队伍,在西2:15保罗用这个动词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纸莎草文献中也总是这样使用。这里可以翻译为“率领……夸胜”。夸胜的并不是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反之,他们作为主耶稣基督的俘掳在走遍世界传讲福音,效法主基督战胜黑暗权势榜样生活时,却是在凯旋队伍中被主耶稣基督率领着的(西2:15)。
  Thriambeuo与thriambos相关,是在庆祝伟大的军事胜利时所唱的赞歌。著名的“罗马凯旋”是罗马参议院授予成功的将军的,为庆祝一些杰出的军事胜利或战役。凯旋而归的将军在帝王都市的城门口受到政府官员的欢迎,夸胜的队伍就在这里起行。首先来到的是现任参议员,在他们前面的是为数众多的长官。在现任参议员之后来的是号兵,宣告得胜者入场。然后出现的是一长串满载着战利品的马车。高价、稀有或是极美之物尽都展现供人观看。同时也有白色的公牛母牛献为祭牲。持香者到处挥舞手中的香,空气中香气弥漫。从俘虏地掳掠的狮子、老虎、大象及其他珍禽异兽也会出现在庆祝现场。在这些后面出现的是被俘获的国王、王子或将军,及大量带着手铐脚镣的下级俘虏。然后就是伟大的征服者自己,站立在辉煌的双轮战车上。他的头上带着桂冠或是金冠冕。一手拿着象征胜利的桂树枝,一手拿着他的权杖。在他后面的就是众多跟随他打仗的──官员、马兵、步兵──每个人都手持饰以桂树大枝的矛。庆祝队伍在拥挤的街头游行,沿着神圣之路,经过凯旋门到达卡匹托尔山(见《保罗在罗马》,Paul at Rome)。游行队伍在那里停下,有些俘虏被残忍的处死,有些被扔进监狱等待在罗马大圆形剧场执行死刑,或被释放。作为祭牲的动物献给罗马诸神,庆祝胜利的宴会就开始了。
  保罗想象着基督就是那伟大的征服者,率领得胜的队伍凯旋而归。保罗、他的同工以及所有他们为基督赢回的人都在上帝的胜利大军之中。保罗没有说自己是上帝军队得胜的指挥官,却将荣耀都归于上帝。因为保罗也作为神圣恩典的战利品在凯旋队伍之中,这与保罗一贯的态度和感受是相一致的(见林前4:9,10;林后4:10;11:23;西1:24)。这里他强调了上帝成功的使用他作为福音布道者。上帝正率领他和他的同工胜利前进。福音在各处都获得了像在哥林多所获得的那样的胜利和成功。所有真正的基督徒都是上帝的仆人(见罗6:16),是救赎主与罪恶成功作战的战利品。看到保罗如何作为一个被俘获者捆锁在基督的战车上,就可以明白基督能为堕落之人所做的。上帝一直带领他在世上出入,作为他得胜之能力和无以匹敌之恩典的典范。最盛大的得胜就是借着基督的能力战胜罪恶。征服道德和灵性敌人的胜利远比在战场上战胜敌军重大辉煌(参箴16:32)。
  香气。是指持香者在队伍经过的路途中所散发出的香气。路边的祭坛所发的香气袅袅上升,香炉和殿宇中的香气随风飘荡。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祭牲的烟云,和鲜花与薰香的芳香。保罗想象自己就是基督所率领的凯旋队伍中的持香者。
  认识。在希腊语中这个词和“香气”一词是并列的。因此认识基督就是保罗所说的香气。借着保罗及其同工的服务,借着在信徒生活中所显扬的基督的义,这种属灵的香气就显扬在各处,在哥林多教会,事实上也遍及亚该亚。
  在各处。也就是指保罗所到之处。基督钉十字架后不到35年,福音就已经广泛传遍了地中海世界(见徒19:10,26,27;罗1:8;15:18,19)。
林后2:15 因为我们在上帝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本会注释】
  馨香之气。Euōdia来自“美好”和“气味”两个单词。Euōdia运用于上帝所悦纳的人或物(见弗5:2;腓4:18)。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中用于指会幕中的香气(见出29:18;利1:9;2:2等)。
  保罗仍然在思想罗马凯旋队伍所经过的街头上弥漫的香气中,但是比喻有了轻微的改变。林后2:14中的香气代表对上帝的认识,借着人间的代表传播。15节中保罗和他的同工就构成了基督之香气。基督是首要的媒介,从上头来的对上帝的认识借他得以传播;保罗和他的同工是次要的媒介。他们与基督结为一体,就是那住在他们中间(加2:20)并借着他们将属灵的香气显扬的那一位。
  得救的。直译为“被拯救的”。那些被拯救的人是被基督的恩典所拯救;那些灭亡的人要为自己的心灵失丧负责。
  回到罗马凯旋队伍的比喻。在游行队伍中有些人是去往他们执行死刑的路上,其他人是要获释的或庆祝胜利的。在他们前行的路上,这两类人都闻到了香气。对于一类人想起的是死亡,而对于另一类人则是生命。福音也是这样。对于那些接受的人,就成为美好将来的保证,对于拒绝的人,就成为死亡的警告。将福音传讲与人并不是叫他仍旧停留在找到他时的那个境况中。乃是将他引向永生,或叫他刚硬以致弃绝生命(见16节注释)。或是顺从、或是悖逆,或是排斥、或是和谐;福音并不改变,“在得救的人”总是“上帝的大能”(罗1:16),但是对于拒绝的人就因此定罪(见太7:21-27;可16:16;约3:17-21注释)。对于那些拒绝的人,那来到世上要成为人生命中的房角石的基督就变成了“绊脚的石头”(彼前2:8)。
林后2: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本会注释】
  在这等人。基督对于那拒绝或接受的人就是死或生。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只有他是生命的源泉。一旦面对实际上在基督里的真理,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做选择。关于福音的这种定意拯救的果效和反面定罪的果效之间的比较,在新约圣经中常常提到(见约3:19;15:22;林前1:18,23,24)。对于种在好土上的树木,太阳是给予生命;但是对于被拔起丢在地表面的树,就是使其腐烂毁坏。阳光使蜡融化,却使泥土坚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人类的心田也是如此,有些是温和的,有些却是刚硬的,取决与他们个人对福音的反应。
  谁能当得起呢。这个问题是带有修辞色彩的。保罗感受到所交付与他的拯救人类之工作责任的严肃性。这种责任感对于保罗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这种责任感使他如此关心哥林多事态的境况(见13节注释)。这种关爱源于对这个任务重要性及灵魂价值的深刻认识。那真正相信上帝话语之真实性的福音传道人,尤其是那些从事末日将近之工作的人,对于失丧之男女不可能无动于衷。
  福音的传道人要对他如何生活,对他所传讲的及他忠实宣讲的信息负责。做上帝使者的责任远超过任何其他职业。只有基督使者的生活成为他所传讲之信息的典范,只有他与他所代表的那位保持不断的联系,他才能不负众望成为“当得起这事”的人。
林后2:17 我们不象那许多人,为利混乱上帝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上帝,在上帝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本会注释】
  许多人。直译为“多数人,”就是那些反对保罗的人。显然,哥林多教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多数人”是不会错的。对于他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是,哪一方占上风?
  混乱……。直译为“零售商”,“小贩”,“贩卖者”,“精明的经销商”。因此这个词常被翻译为带有贬义色彩的词。常被用在这些方面,例如,卖葡萄酒的小贩,或葡萄酒经销商,他们常常在酒中掺入水或其他劣质混合物,以谋取更多利润。也常被用于知识分子。柏拉图用它指哲学家们,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真正的哲学中掺杂劣质思想的那些人。
  保罗现在讲说那些在上帝的道中掺与水分或施行欺骗的人。哥林多那“许多人”就像是不诚实的客栈老板或贩卖酒水的人,以人的理论和传统混乱所传讲的福音。根据启17:2,背道的教会使地上的居民喝淫乱的酒,也就是指掺杂了的酒,错误的教义。假师傅们满足于赝品,廉价的替代品,用表面的服从,并企图通过立功之法成义。他们为个人的利益出售上帝的道,买方只需付出很少的个人牺牲。这种叫卖信仰者的方法和教训在圣经中常有提及(赛50:11;林后10:12,13;11:13-15;提后4:3;彼后2:1-18)。
  当一个人将上帝的道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时,当他削弱上帝道的良善或严肃性时,当他减弱了作为基督徒的崇高要求时,或者当他传讲他自己,他的聪明或他自身的学识时,他就是混乱上帝之道的人。这样,他就使这道为他出力,而不是他为这道出力。
  诚实。成功的福音传道人晓得是上帝差派了他,也晓得上帝看得见他,晓得基督的灵在他里面。真正的传道者没有自己的个人追求,没有一切的奸诈和伪善,没有一切肮脏的动机,也没有对名望声誉的渴求。他必以基督为中心,传扬上帝的道。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