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六章

 
 【本会注释】
1他已经证明自己是基督忠实的执事,通过他的劝勉,3和正直的生活,4以及为福音忍受各种患难和耻辱。10在他们中间他更是大胆的向他们讲说,因为他的心是向他们敞开的,13他期望他们能再有同样的感情,14并劝勉他们脱离拜偶像之人的社会及其污染,使自己成为永生上帝居住的殿。
林后6:1 我们与上帝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本会注释】
  同工。合作的原则对于个人属灵上的成就和基督徒服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上帝没有免去人自愿的合作(《历》第五十八章)。人行善的能力完全取决于他与上帝合作的程度(参约5:19,30;《历》第三十章)。基督的传道人和工人不要企图靠着他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工作,上帝没有留下他们去依靠他们自己的策略或他们自己的资财。在基督和他的使者之间的这种合作是那么紧密并持续以致“他们能作成全能者的事工”(《历》第八十六章)。基督不只是一个观察员,仅仅是观察;在他们所做的所有工作中,基督都是一个活跃的参与者(腓2:12,13;参来1:14)。
  受。希腊语dechomai,这里指“欢喜地接受”,“满意地接受”,“信奉”。在思想上接受上帝的恩典而没有实际受到它的福惠,这是可能的。基督将这一真理在那撒种在石头地和荆棘中的比喻里阐明了(见太13:5-7注释)。尽管哥林多人对保罗先前的劝告有所回应并与上帝和好,但这是不够的。他们个人的得救工作,还没有完成。当人与上帝和好时,基督徒的生活刚刚开始,因此要进入到与上帝之间的新的关系中去。在和好的那一刻他们是在得救的状态上,这是真实的。藉着上帝的恩典他们被称为义。但是,基督的福音不只是赦免过去的罪恶,它也预见品格的改变,其目标是罪恶无法入侵的生命(见罗6:5-16;林后1:22;3:18注释)。一接受上帝的恩典,就带来称义,而成圣则需要随后持续不断的接受恩典。
  恩典。见罗3:24注释。
  徒受。也就是没有任何有用的目的(参赛55:10,11)。重要的是我们接受恩典的方式,及持续的接受(见太13:23;徒2:41注释)。
  徒受上帝的恩典──
  1. 当它被忽视时。持续的疏忽可能导致我们的心听不见上帝的声音。一本旅行指南对于不潜心研究指南或不遵照其指示而莽撞前行的游客来说,是毫无价值的。
  2. 当它被曲解为用来遮掩罪恶的时候(罗6:1,15)。一些毫无圣经根据的论点认为上帝的恩典废除了他的律法(见罗3:31注释),被一些人提出来作为任意妄为而不遵从上帝的借口(来10:29)。
  3. 当它被掺入人的思想和办法时。当人们寻求通过死守律法来在上帝面前赚取功劳时,就徒受了上帝的恩典(罗6:14,15;加2:21;5:4;弗2:8,9)。
  4. 当它只是被人从理智上接受,没有付诸于生活实践时;当它没有净化心灵并使人完全而热切地顺从上帝的道时。理解却不应用,就像是一边研究食品的化学性质而一边又不顾一切的盲吃(太7:20-24)。
  如果除了当初被称为义之外,没有任何的进步,那么就是徒受上帝的恩典。就没有任何作用。有时候准备启动一个泵以使其运行,是必要的,但是准备启动本身并不是目的。同样,上帝施与恩典使那悔改的罪人称义,但只是为了使其置身于继续接受恩典以便帮助他过无罪生活的位置。因着恩典称义只是基督徒生活的开始。
林后6:2 因为他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本会注释】
  我应允了你。这一节是对接受神圣恩典(1节)的附加评论。包含了这样一个强烈的呼求,愿望人能寻求与上帝和好,免得徒受上帝的恩典。这里引用了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赛49:8(见该处注释)的经文。以赛亚遥望那“拯救的日子”,就是弥赛亚时期。保罗在这里承认预言已经在基督身上应验。基督的第一次降临开创了一个有利于得救的时代(见《历》第三章)。只要基督继续为罪人代求,那“拯救的日子”就将持续不断。
  拯救。就是指帮助。
  悦纳的时候。就是指悔改的罪人被悦纳的时候(见赛49:8注释)。
  拯救的日子。是指宽容之灯仍然亮着的时候(见约12:35)。最终,恩典的时期将要结束,当那个时候,弃绝上帝恩典的人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人常常拖延,因为他们认为拯救的日子是无期限的,而那些暂时的事情总是优先考虑,快乐总是要追求的,明天悔改相信总是比今天更容易。他们忘却了这一点,人得救并战胜罪恶的唯一时间就是现在,胜利一拖延就是失败。拖延既是愚蠢的,也是危险的。寿命可能会缩短,心志和体力的衰败会使对属灵事物的关注成为困难甚至不可能。心灵可能永远的刚硬了,对于得救的愿望也可能丧失了,圣灵的感动也停止了。拖延最终就等同于拒绝。
林后6:3 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
【本会注释】
  妨碍。直译为“绊脚的机会”。保罗渴望实行他的职分(参第1节),以使世人在他这一方面没有拒绝上帝恩典的借口。因此他自己的生活一定要与他所传讲的福音完全一致。在3-10节保罗例举了他的生活与他所传讲之信息协调一致的证据。作为一个传道人,他使哥林多人没有理由可以责备他。
  职分。可以引用原文证据(参第10页)支持读作“我们的职分”。保罗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作为基督的一个使者的服务。他曾受过患难、劳苦,钻研、传讲上帝的道,以避免有任何被敌对的机会(林前8:13;10:32,33;腓2:15;帖前2:10;5:22;参10:16)。然而,在哥林多有一批人敌对他。如果没有传道、没有行动,或许没有人来敌对。对于有些人,即使是真理和圣洁也都受到敌对;人听了耶稣的道,就因他生气(约6:60,61,66)。对于其他人,任何对罪恶或错误的警告都会冒犯他们。但是对于真正的基督徒,福音使者显明骄傲、不敬、狂妄、不良习性或行为、无礼或粗俗,都不会冒犯他们。
  只要可能,福音的执事总要“与众人和睦”(罗12:18),而耶稣和保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起敌意。耶稣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并警告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36节)。没有哪个基督徒比基督遭遇更多的敌人,而他的门徒们被指控为是“搅乱天下的”(徒17:6)。在每一个时代,上帝的仆人总是无可避免的要遭遇冲突。基督徒的品格和上帝公义的标准经常成为罪人享乐的绊脚石,而恶人则倾向于控告那些对他们的恶行发出警告的人。没有哪个传道人可以希望如实的传讲真理而不受到人的敌对,就是那些被证明生活不正当的人。
林后6:4 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
【本会注释】
  表明自己。保罗再度提到有关荐信的问题,就如他在这封书信中经常提到的(林后3:1-3;4:2;5:12;10:12,13,17,18)。他试图要清楚的区分正当的荐信和那种假冒的。在林后6:3-10他引荐自己的职分,提到自己个人的操行和劳苦的生活以及为基督受的患难。真荐信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言语。
  忍耐。希腊语hupomone,“坚定”,“不屈不挠”,“忍耐”,“耐心等候”(参路8:15;21:19)。
  患难。希腊语thlipsis,“压迫”,“穷困”,“艰难”,直译为“挤压在一起”,“压力”(参1:4,8;2:4;4:17等)。
  穷乏。希腊语anagkai,“灾难”,直译为“严重的压力”。
  困苦。希腊语stenochōriai,“可怕的灾难”,“极度的患难”,直译为“狭隘的空间”。这个词描述了一种极度的状态和紧迫的需要,而人被包围其中,可以说没有移动的空间。保罗这里指的是极度的困难,似乎不可能的情形,就如以色列民面对红海(出14:1-12)。
林后6:5 鞭打、监禁、扰乱、勤劳、警醒、不食、
【本会注释】
  鞭打。或作“殴打”,“击打”。见太10:17;林后11:24,25注释。
  扰乱。希腊语akatastasiai,“无秩序状态”,“骚动”,“混乱”。在路21:9同样的单词被译作“扰乱”(译者注:该希腊词语在本节中英文钦定译为“tumults”,在路21:9译为“commotion”)。保罗和他的同伴们常是这些“扰乱”的对象,并常被控告是始作俑者。在这种情况下,使徒是极其危险的。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徒13:50),在路司得(徒14:8-19),在帖撒罗尼迦(徒17:5),在哥林多(徒18:12),在以弗所(徒19:23-41)以及在耶路撒冷(徒21:28-31;23:7-10)他们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
  勤劳。可能是指保罗劳苦做帐篷和在他的使命工作中的辛劳(林前3:8;4:12;15:58;帖前2:9;帖后3:8)。
  警醒。或作“不入眠的”(徒16:24,25;20:7,31)。
  不食。可能包括在饮食上甘心节制(徒9:9;徒13:2;徒14:23)和因为穷困或其他原因忍饥挨饿(林后11:9,27;腓4:10-12)。
林后6:6 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
【本会注释】
  廉洁。至此保罗已经例举了在他行使使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参林后4:8-11;11:23-27)。现在他开始提说那些积极的道德品质和属灵品格,就是作为一个基督教传道人生活中所必须特别具有的特征,并且证实他作为基督使者的权限。这些积极的品格使得他能够恒心坚忍面对环境中所临到他的凌辱,迫害和贫穷。借着上帝的恩典,这些经历使得他的品格更为成熟,高贵和纯净。毫无疑问,保罗在这里即指纯洁的动机,也指纯洁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身体的贞洁。作为无可指责的执事,纯洁是首要的要求(参林后11:2;帖前2:10;彼前3:2;约一3:3;见太5:8注释)。
  知识。是指关于天国的,包括在圣经中所启示的神圣真理的整个领域。真正的信仰不是以无知作为丰盛的宴席。每个基督徒所负有的最为严肃的义务之一,就是清楚地、明白地洞察在上帝的圣经中所展示的福音。见路1:77;11:52;林前1:5注释。
  恒忍。希腊语makrothumia,“忍耐”,“恒心”,“坚忍”,“忍受”。恒忍的品质使得传道人能够始终忍受错误,失败和愚蠢,就是有时候在那些未来的皈依者身上所碰到的,也常常在那些抵挡真理的人身上碰到。
  恩慈。希腊语chrēstotēs,“道德上的美善”,“正值”,“良善”(见罗3:12注释)。知识本身会导致人的骄傲和不容异说(林前8:1-3)。许多声称是基督徒的人宣称明白真理,却发现不能为信仰辩护,除非借着热情激昂的争论。他们不能够心平气和地与那些有异议的人谈论真理。基督的传道人尤其需要防备这种非基督化的倾向。特别是在迫害之中,在被错误指控时,或者在信徒不能按他们所当做的赏识他的时候,他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保守他自己的心灵。
  圣灵的。圣灵是培养所有这些美德的积极的力量(加5:22,23)。如果没有圣灵的工作,在某些程度上,至少在表面上,拥有这些美德也是可能的,但是决不是完全的。
  爱心。希腊语agape(见太5:43,44注释)。福音传道人最崇高的品格就是这一个最为重要和联络全德的圣灵果子(见林前13注释)。有关“爱人不可虚假”的注释见罗12:9注释。如果没有这一品质,基督的使者就会成为刚硬、冷酷、自我满足和挑剔的人。没有爱就不可能有纯洁和能力。
林后6:7 真实的道理、上帝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本会注释】
  真实。见约1:14;8:32注释。对传道人的要求,没有什么比如实宣传真理,既不增添也不缩减这一要求更为严格。作为真理的化身,在生活、言语、行为上,构成了真实性的最终检验。上帝是真理(诗31:5;耶10:10),真理是永恒的,正如上帝是永恒的(诗100:5;146:6)。基督道成肉身就是真理的完美启示(约14:6)。真理必须是要殷勤追求的,必须作为重生(雅1:18)与成圣(约17:17)的途径,以及日常行为的模范(约三3,4)。如果真理只是作为理智的概念来接受,那么就毫无价值(约3:21;约一1:6),全心全意地接受真理就意味着完全遵从上帝所启示全部的旨意。拥有并实践真理是一个真基督徒的标志(见太7:21-27注释)。
  大能。希腊语dunamis,“力量”,“能力”,“与生俱来的能力”。真理和大能是相辅相成的。上帝的真理若没有上帝的能力就没有实际价值。只是大能本身,而没有真理,就会导致压迫。真理和大能都来自上帝,二者都必须在爱的掌管之下(见林后5:14注释)。宗教信仰唯一有效的权威就是在上帝的道中阐明真理,借着上帝的大能应用在生活中,并且保持在上帝之爱的控制之下。
  仁义的兵器。保罗运用战争的比喻来描述基督徒的命运(弗6:11-17)。披带基督的全副军装就是披带他的义。
林后6:8 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
【本会注释】
  荣耀羞辱。8-10节例举了一系列的对比(参林后4:8-10)。大部分的,如果说不是全部,这些经历保罗都经历过了,连同最近在哥林多教会的危机。保罗对这些时刻变换的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使他值得被荐为福音的执事。他保持忍耐和勇敢,因此就总是有好的结果。
  一方面,他已经为人所尊重(加4:14),另一方面,也受侮辱和诋毁(林前4:11-13)。但他总是以基督的精神来回复,并与他的命令相和谐(太5:38-42;路6:22;10:16;加1:10)。在哥林多的假使徒曾恶言攻击他。还有人藐视保罗的讲道和他的职分,并说他是冒名顶替的(林后2:17;4:2;见11:22)。对于保罗,这不过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能与基督的苦难有份(腓3:10;参太5:11;彼前4:14)。保罗和他的同工既没有藉着表现出怨恨也没有藉着表现出自高冒犯任何人。
林后6:9 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
【本会注释】
  似乎不为人所知。就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可能保罗是指缺乏荐信(林后3:2)。相反,犹太化分子(见林后11:22注释)认为他们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同样地,世人不认识我们的主(约1:10)。甚至他的兄弟也没有认出他。他同城的人只是以他为“木匠的儿子”(太13:55)。属灵的盲目使那个世代的人没有认出真实的耶稣。每一个时代的基督徒也是如此(约16:33;约一3:1,13)。世人欢呼出身、财富、大智慧和地位的伟大与能力,却少有人重视基于圣洁和谦卑的伟大。基督徒必须有备于误传、误解、嘲笑和迫害,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原则、抱负和昐望对于世人是无意义的(林前2:14)。
  人所共知的。也就是指为诚挚之人所认识和尊重的。
  似乎要死。从世人的眼光来看,保罗可能正靠近死亡,而从属灵的眼光看他是拥有了永生(约一5:11,12)。以他仇敌昏昧的视力看来,他的患难所表现的是山穷水尽之景象,是上帝的不悦和惩罚之明证,但是从属灵的角度来洞察,保罗以与基督同受苦难为快乐(腓3:10),并认清是上帝对他的大爱的见证(林前11:32;来12:6;启3:19)。
  受责罚。或“惩罚。”见林后4:9注释。
林后6:10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本会注释】
  似乎忧愁。保罗似乎只有忧愁的理由。然而,对于他来说忧愁和喜乐并不是互相排斥二者择一的,因他知道如何在患难中喜乐。即使他有忧愁的缘由,因着从天而来的上帝的引导,他就喜乐了。这种态度反应了基督的心意(罗12:12;腓4:4,11;来2:10-18)。基督教的信仰不只在考验的时辰支持人的心灵,而且授之以喜乐夸胜的精神,并使人的心思意念充满确信和盼望。(赛61:3)。
  保罗夸胜的精神或许在腓立比书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示,这卷书的中心词就是“喜乐”。尽管在写那卷书信时,他是在监狱中,是被遗弃的,孤独的,而又面临立即被处死的危险。真正的基督徒总是能够喜乐,在他美好的良心中,在纯洁高贵的意念里,在神圣的眷爱中,以及在同胞的得救上(来12:2)。无论他可能蒙召要忍受什么,他都学会了知足(腓4:11)。知足喜乐的人生是基督徒与生俱来、夺之不去的权利。从罪恶的权势和撒但的手中得脱离,“靠着爱我们的主……得胜有余”(罗8:37),被主“拯救到底”(来7:25)──所有这些就足以成为生活欢喜快乐的缘由。
  贫穷。是指“虚心”(见太5:3注释)。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保罗确实是贫穷的,但是在属灵的眼光看来,他却是富足的。他遭遇患难失去了所有(林前4:11;腓3:7,8;4:12)。在物质上保持贫穷,这是基督徒通常的选择和命运。耶路撒冷的信徒自愿交出他们世上的财产(徒2:44,45;3:6;5:1-3)。人生不能仅从外表来估量。至于上帝的国,并不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人成为真正的富足,不是由于持守,而是由于给予(见箴11:24注释)。他们因基督神奇的富足而成为富足(赛55:1,2;徒20:35;林后8:9;弗3:8;提前6:18)。他们因着将天国的福分授与人而成为富足(赛58:6-14)。
  样样都有。在基督里,信徒变成了万有的继承者和拥有者(太5:5;16:25;19:29;可10:28-30;罗8:17;林前3:21-23;启3:21)。福音以高贵的思想、崇高的目的、卓越的希望、神圣的伙伴关系、纯洁的心灵、人间的和谐以及享受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的能力来使人富足。见太6:24-34注释。
林后6:11 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
【本会注释】
  哥林多人哪。这两封书信中只有在这里保罗以哥林多人的名字来称呼他们。他呼吁他们回报他的爱,像他待他们那样对待他。
  我们……口是张开的。保罗对哥林多人毫无保留。当说什么就说什么,以便他们可以了解事实。
  我们……心。在与他们的所有相处中,在他的劝勉和责备中,在他们的问题和批评面前,保罗总是大胆地向他们讲说他心中的丰盛。保罗从来没有,即使是此时此刻也没有向他们隐瞒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他一直是公开讲话,毫无保留;他并没有在背后私藏什么(参太12:34;罗10:10)。他的心总是充满对他们的爱,即使现在他也怀念他们,渴望他们爱的回应。他以宽宏的心胸,基督的精神面对了他们所有的批评。
林后6:12 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
【本会注释】
  狭窄。或作“受限制的”,“受限于一个狭小的地方”,“被压缩”。保罗对他们的爱决不是狭窄受限的。如果怜悯同情有什么缺乏的,那不会是他。在他的心中,哥林多人占有的地方并不狭窄,但是显然有些哥林多人在感情上对他是狭隘的。
  心肠。就是心脏,肺脏,肝脏,上部分肠道等。古人认为身体的这个区域是情感的所在地(腓1:8;2:1)。任何在保罗和哥林多人之间的关系中所发生的不愉快的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在保罗和他同伴们的心中都不存在。
林后6:13 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象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本会注释】
  用宽宏的心报答。保罗把哥林多信徒看作是他属灵的孩子(林前4:14,15)。作为他们属灵的父亲,他已经向他们倾注了足量的父爱。作为报答,他渴望他们的爱。难道他们不能扩大胸怀足以为他腾出一点空间吗?如果这样做了,他们之间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所有的反感也就都移除了(参加4:12;帖前2:11)。

永生上帝的殿
林后6:14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本会注释】
  你们……原不。直译为“不要变得”。林后6:14至7:1是一段引申了的插入语,这种插入语在保罗的书信中经常出现。它包括一个对他们与不信之人任何一种结交的警告,那种结交会使基督徒发现自已处于一种难以避免甚至不能避免在原则上妥协的处境中。这一禁令包括了婚姻的关系(见林后7:1注释),但绝不只是限于这一方面。这段插入的警告可能暗示了保罗在林后6:12,13中的思想,不要有狭隘之心和排外之情。假如这样的话,他的目的就是要使哥林多人没有理由推断说他们应该心胸宽广到与不信之人亲密结交的地步。事实上,14节是以“不要变得”开头的,表明保罗主要是在想将来,而不是过去。
  不相配。希腊语heterozuge,“不平等的同负一轭”。前缀hetero-在这里指不同类别的人(参太6:24)。鉴于事实,保罗以哥林多教会的人为基督徒,所指的其他人为非基督徒来说的。这里所阐明的原则与出34:16;申7:1-3;参利19:19;申22:10;腓4:3的内容是相似的。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信和不信的人之间的观点、行为的不同是如此之大,和他们有任何的联合关系,无论是婚姻、生意或其他的,基督徒都无可避免的会面临着选择坚持原则或是选择忍受由于信仰和行为的不同所引起的意见分歧。步入这样的联合,是要既遵从上帝又与魔鬼成交。圣经中清楚地指出要从罪和罪人中分别出来(利20:24;民6:3;来7:26等)。上帝没有比这更严格的吩咐其他原则。纵观上帝子民的历史,违背这个原则就无可避免导致灵性的灾难。
  和不信的。那些不接受基督为他们救主的人,不以他的教训为他们的信仰与行为、思想、原则及基督教实践的标准的人是愚蠢的(林前1:18)。由于他们对生活的观点,不信的人经常发现容忍一种倾向于约束他们的生活方式,或是暗示他们的观念和作法是邪恶或卑劣的行为模式是非常艰难的。保罗没有禁止他们与不信之人的所有结交,只是禁止那种会倾向于减少基督徒对上帝的爱,在纯正的人生观中掺入杂质,或者使基督徒偏离严格的行为模式的交往。基督徒不是要避开他们的亲戚和朋友,而是作为应用基督教的典范与他们结交,因此赢得他们归于基督(林前5:9,10;7:12;10:27)。决定性的问题是,基督徒选择与不信之人结交是因为喜爱世人的方式呢?还是因为诚心要将福分带给不信的人,赢得他们归向基督呢?第二个问题,对于基督徒自身来说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谁的影响更能占上风,是属基督的还是属那恶者的?然而,当遇到如婚姻这样的结合关系时,即使有要赢得那不信的一方归向基督这种虔诚的要不也是值得表扬的盼望,那真正爱主的基督徒也决不会与不信的人结合。
  对于使徒在这里提出的明智劝勉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结果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失望。那些选择留意这劝勉的、期望以特别的方式享有上帝的青睐的人,就会发现他已为他们储备了一些远远超过他们可能为自己计划的东西。
  有什么相交呢。通过一连五个反问(14-16节),保罗对比了在基督的轭和属世的轭之间不可协调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在每一个结合中,基督徒的品格、信心和兴趣的独特性若有任何损失,就要据此禁止这种结合。基督徒承担不起进入任何需要与世人妥协的关系。在以下几方面中划分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1)义和不义,(2)光明和黑暗,(3)基督和撒但,(4)忠心和不忠,(5)上帝的殿和偶像的殿。
林后6:15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
【本会注释】
  相和。希腊语sumphōnēsis,“一致”,“同意”。有关其相关的词sumphōnia见路15:25注释。在基督和撒但之间是绝对不相合的。
  彼列。希腊语Belial,是希伯来语beliya`al的音译字,“无价值的一方”(见申13:13;士19:22;撒上2:12注释)。但是从上下文证据(参10节)来看倾向于读作Beliar。Beliar的读法似乎只有在后来极少数的手抄本中出现,而且可能是通过拉丁文版圣经引入钦定本圣经的。在这里,这个词是撒但的化身,象征撒但借着毫无价值、虚空的事物企图吸引、诱惑人陷入罪恶。它也被用于撒但的随从(申15:9旁注;撒上25:25;30:22;诗41:8旁注)。在义和不义的善恶大斗争中,基督和彼列是相对立的领袖(启12:7-9;参启20:7-9)。罪恶不是抽象的东西。所有真实、圣洁、和公义的背后都是由基督领导的宇宙的超自然势力。所有邪恶与无价值的背后都是由撒但领导的黑暗的超自然势力。全世界都被列队于一方或另一方之后(彼前5:8-9;启12:11)。
  人在这两个世界统治者中的选择必定是清晰而果断的。基督是光明之君(约1:9;8:12),他的信徒被称为光明之子(太5:14;约12:36;弗5:8)。他们行在亮光中,他们的命运就是光明之城,那里全无黑暗(西1:13)。撒但是黑暗之君(西1:13)。他的随从者就是黑暗之子(约3:19;弗5:11)。他们正行在黑暗中,他们的命运是永远的黑暗(太22:13;25:30;彼后2:17;约一1:6;犹13)。
林后6:16 上帝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本会注释】
  相同。或作“赞成”,“附从”(路23:51)。在基督和撒但之间,在真神和假神之间,在基督徒和异教徒之间不可能有联盟。保罗宣称,在信主和不信主的人之间的联盟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你们是……殿。见林前3:16,17;6:19,20注释。
  我要在……居住。保罗引用利26:11,12,对比犹太人的圣殿和基督徒的教会。耶路撒冷的圣殿是为耶和华的荣耀而建造的,被在上帝显现的祥云中的上帝临格的荣耀所尊荣,也是上帝的居所(王上6:12,13;参出25:8;29:43-45;来8:1,2)。教会是由那些在基督里重生的人而组成的(来3:6;12:23)。他们组成了基督的身体(西1:24),基督就是头(弗1:22)。他定意要住在他们当中,就像古时住在圣殿中一样(林前3:16,17;6:19,20),但是如果他们与偶像“相同”,他又怎能住在其中呢?
  做他们的上帝。“我要做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一惯用语在旧约圣经中普遍出现,包含了立约之关系的一个声明,就是那古时决心住在以色列人中的上帝(见何1:9,10的注释),现在决心住在他今天的子民中。
林后6:17 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
【本会注释】
  又说,你们务要……出来。这里保罗联合使用了多处旧约章节,如赛52:11-12;耶51:6,45。历史上指的是被虏的以色列人从古巴比伦中出来,而保罗这里是举例说明上帝的儿女从世界和灵意上的巴比伦中分别出来(见启18:4注释)。犹太人从被虏之地归回时,受命不要带回任何异教偶像崇拜的东西。同样,属灵的以色列人受命“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见赛52:11,12注释)。
林后6:18 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
【本会注释】
  父。18节包括了另一个摩西律法的观点,得自旧约圣经中的不同章节(撒下7:8,14;赛43:6;耶31:19)。比较林后6:18;见太6:9注释。
  儿女。成为被上帝立为后嗣的儿女,这一特权是上帝给予那些从圣灵所生之人的至高特权(见约1:12-13;3:3,5;约壹3:1,2注释)。这里上帝应许那要成为他子民的人,他要做他们的父亲,作他们的供应者,保护者,安慰者,引导者和拯救者。尽管人成为上帝的儿子是通过收养,但同样的程序也被称为新生(约1:12,13;3:3,5)。
  信徒相信基督的结果,就是上帝之灵的超自然运行创造了新的属灵生命,使人成为上帝的儿子。这一父-子关系与用来说明它的人间的关系同样真实而且至关重要。在耶稣作为上帝儿子的生活中,我们拥有了这一关系的完美范例,我们作为天父的儿子,转向他乃是我们的特权(见路2:49;约1:14;4:34;8:29注释)。这个关系的关键就是爱,其结果就是孝顺的信靠。为父的必要品质就是爱的职权,而为子的必要品质就是信靠和顺服。没有这些品质,就没有真父-子关系的体验(罗8:9,10;林后7:1;约一1:1-7)。上帝的目的是让这一关系实现在每个基督徒的生活中。
  全能的。这里用了一个频繁出现在启示录中的神圣的称谓(启1:8等)。这一称谓强调了林后6:17,18之应许的确切和伟大。比较希伯来书中的相同之处(见卷一,171页)。7:1完善了保罗在14节中所开始的思路的顺序(见该处注释)。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