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面】【目 录】【下一页】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序 言

一、卷名

  最早的希腊文抄本中,这封书信的卷名是“彼得前书”。钦定本圣经中的“公普书信”的称呼说明这封信不是写给某个教会的,而是写给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一般教会的。

 

二、作者

  这封书信称彼得为其作者,可是有人提出各种看法认为书信不是彼得所写,而是另外一个人写的。提得最多的是西拉(彼前5:12)。

  认为书信不是彼得所写的理由是:

    1.书信的希腊文十分流畅,象彼得这样受教育有限的人写不出来;

    2.书信的神学观点更接近保罗,而非彼得;

    3.很少提到基督生平的细节,这对于象彼得这样与基督关系这么密切的人来说是很奇怪的;

    4.彼得与小亚细亚的教会没有个人的关系,不过这种推测不能得到证实。

    上面四种反对的理由没有一个结论性的。信中流畅的希腊语,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西拉可能是彼得的秘书(彼前5:12),他要为书信的希腊文负责。此外还可以看出在运用词语方面,这封书信同彼得的讲道和个性大体相同。第三个和第四个反对的理由纯属假想,无须多提。本注释接受彼得为书信的作者。

 

三、历史背景

  使徒给“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写了这封信函。上述五个地区几乎包括了现在称为小亚细亚的全部范围。这些教会的信徒大部分是外邦人,犹太籍基督徒只占少数。根据分工(加2:9),彼得主要对犹太人作工,但他信中所问候和教诲的不限于这些教会中的少数人,因为他提到了他的读者原先不算上帝的子民,拜偶象,后来悔改了(彼前2:104:3,4)。使徒是第一个为外邦人施洗的,并赋于他们在教会中平等的地位,所以无疑他视所有的基督徒,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在基督里均为一体,给他们写信是没有加以区别的。

  写信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根据“巴比伦”一词的暗示,信可能在罗马写的。若是这样,写信的时间必是在使徒的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保罗在罗马所写的书信中没提到彼得来到罗马,暗示彼得直到“大约在保罗最后被捕的时候”(《使徒行述》537页)才到罗马的,时间约在公元66年。虽然无法确定写信的准确日期,前面所述大致可把时间定在一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信中反映了当时存在着对基督徒的不友好态度(彼前2:124:12-16),可能是指从公元64年开始的尼罗迫害时期。

 

四、主题

  彼得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对教会进行训示。写信的时候他意识到迫害的危机,即将来临的“火炼的试验”(彼前4:12),以及信徒们所处的艰难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设法巩固读者的信心,劝他们以无愧的行为,作模范的公民,为基督作忠心的见证,为迎接他们的主作好认真的准备。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特地为仆人们(彼前2:18)、妻子们(彼前3:1-6)、丈夫们(彼前3:7)、长老们(彼前5:1-4)、青年信徒们(彼前5:5-9)写了训言。通篇书信中坚定的领导意识和温柔的精神结合在一起,这两者都因崇高的基督观而圣化了。

 

五、纲要

(一)序言 彼前1:1-12

  1. 问安 彼前1:1,2

  2. 为救恩而赞美上帝和基督 彼前1:3-9

  3. 先知和天使对救恩的态度 彼前1:10-12

(二)劝人过坚定的基督徒生活 彼前1:13-4:19

  1. 生活上要与崇高的恩召相配 彼前1:13-25

  2. 在知识和基督徒经验上进步 彼前2:1-8

  3. 作为上帝的子民,在外邦人中间要过模范的生活 彼前2:9-18

  4. 象基督那样,在受苦下保持温柔 彼前2:19-25

  5. 对丈夫和妻子的勉言 彼前3:1-7

  6. 勉励人要团结 彼前3:8-13

  7. 与基督同受苦难的特权和报赏 彼前3:14-22

  8. 劝人效法主制服肉体 彼前4:1-6

  9. 劝人过谨慎、有爱心的生活 彼前4:7-11

  10. 劝人在受迫害中坚定不移 彼前4:12-19

(三)对教会负责人和教友的勉言 彼前5:1-9

  1. 对长老 彼前5:1-4

  2. 对年青的信徒 彼前5:5-9

(四)结语 彼前5:10-14

  1. 祝福和颂赞 彼前5:10,11

  2. 问安 彼前5:12-14

【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