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第三章

提要:1 向他们保证基督降临时必审判争辩讥诮的人;8 以上帝的长久忍耐,劝真诚的人悔改。10 描述世界毁灭的状况;11 劝他们因此要过圣洁的生活;15 再次提说上帝长久忍耐为他们得救,如同保罗的书信所写的那样。

 

1 亲爱的弟兄啊,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 

 

亲爱的弟兄  彼得现在放下涉及假教师的不愉快话题,转而告诫读者有关末日的事件。所以他很自然在这里和81417节中用了“亲爱的”(参约壹32注释)。

 

我现在  暗示《彼得后书》写于《彼得前书》后不久。

 

第二封信  第一封信自然就是《彼得前书》。本信是《彼得后书》。没有人对这个观点提出有说服力的反对意见。彼得的话顺带证明了这两封信为同一个作者所写。

 

这两封  指《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

 

提醒  该词还用于彼后113(见该处注释)。在这里彼得希望提醒读者原先关于主在能力和荣耀中再来的教训。

 

激发diegeiro)见彼后113注释。

 

诚实的心eilikrines dianoia) 在古希腊语中指纯洁的人。但这里指诚实无瑕的心。关于eilikrines,见腓110注释。Dianoia(心),指的是悟性,情感,愿望。彼得说他的读者拥有不受淫欲污染的心,与假教师的心思形成鲜明的对比。

 

2 叫你们记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叫你们记念  表达彼得写这封信的目的。他强调自己所传达的是过去的教训,而不是新的指示。参犹17的相应句子。

 

圣先知  彼得在本节指的是《旧约》和到他为止的《新约》先知。

 

命令  见彼后221注释。

 

使徒  有文本为“我们使徒”,或“你们的使徒”。

 

3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  参彼后120的相同说法。彼得在这里以此引出他要说的话。还要考虑其背景为先知和使徒的教训。彼得并没有引用先知和使徒的任何特殊言论。而是保证他所说的话与他们有关话题的观点是一致的。参犹18的相应句子。

 

末世  彼得的目的是启发读者不要被讥诮救主快来之观念的人所误导。他没有特别论述基督复临的时间,而是要让他的羊群为末世在任何时候来到作准备。见罗13章补充注释。参彼前47;启11注释。

 

必有  根据先知和使徒的教训,彼得的读者已经了解末世要发生的事。使徒警告他们“万物的结局近了”(见彼前47注释),并显然认为自己的劝勉是合时与恰当的。见上文“末世”的注释。参约壹218;犹18注释。

 

好讥诮的人  彼得这里指的是怀疑派,并揭露他们运用自己的伎俩嘲笑基督复临的观点。

 

随从自己的私欲  即“随从自己的情欲”。好讥诮的人与假教师一样,都受制于自己的情欲(参彼后2210注释)。他们的情欲决定了他们的神学观点。受制于情欲的人不可能热心盼望基督复临。。

 

  显然教会已充分了解基督复临的事。好讥诮的人将公开嘲笑使徒有关基督复临的教训。

 

4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降临parousia)在《新约》中常用来指基督复临(参太243注释)。。

 

应许在哪里呢  不是指某一条应许,而是指先知和使徒有关基督复临确定性的全部教训。

 

列祖  有两种解释。一,指众先祖(参罗95;林前101;来11注释)。二,指听过耶稣和使徒所传主复临应许的基督徒先辈。

 

睡了koimaomai)该词在《新约》中共出现18次,其中14次是指死亡之睡(见约1111;帖前413等注释)。

 

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这句话很奇怪带有的现代色彩。其世俗怀疑的看法可以在我们现代的观点中找到回应。好讥诮的人以创世以来这么长的历史作为依据,似乎很有道理。他们实际上是在说,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自然的定律始终不变,运行如常,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为什么不会继续下去呢?在第5节中彼得答复了这种说法。

 

5 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上帝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 

 

他们故意忘记  好讥诮的人明知洪水的发生,但故作不知,不理睬其对人类的信息。这样,他们就关闭了心门,不相信基督复临时上帝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从太古 有的解经家认为彼得是指从创世以来。

 

凭上帝的命  彼得和圣经的其他作者都相信上帝创造的大能。这就是上帝口中所说的话(参创13;诗3369等注释)。

 

ouranoi,“诸天”)有些解经家根据其复数形式,认为这是指犹太人观念中地球上面的七重天。但彼得说的是圣经,而不是遗传。希伯来语的“天”都是复数的。但它在《旧约》常指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该复数的形式常表示单数的意义。彼得在这里无疑也反映了希伯来语的习惯用法。复数形式的ouranoi常出现在希腊语中。英语KJV版的太545;可111;路1020;弗315等译为单数。在本书信中彼得使用该词5次(本章57101213节)。

 

从水而出  把水聚在一处(创19)是预备地球让人居住的步骤之一。彼得并不想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描述创造。他只是设法向当时的人解释上帝创造的工作

 

  即地球。

 

6 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 

 

故此  就是用地球上面的水。水曾用来创造。现在说它也曾用来毁灭。

 

当时的世界  即洪水以前的世界。彼得在这里可能是指洪水以前居民的罪恶及其文明。

 

被水淹没katakluzo)这个强调词《新约》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

 

就消灭了apollumi) “完全毁灭”,“毁灭荒芜”,描述洪水以后的荒凉。见创711-14

 

7 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现在的天地  与“当时的世界”相对比。

 

凭着那命  就是上帝的话(第5节)。

 

存留thesaurizo)暗示天地一直得到保存。

 

直留到  即保存到(参彼后249)。

 

不敬虔之人  见彼后25注释。受到审判和惩罚的是活生生的罪人,而不是无生命之物。

 

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  即审判的日子(见彼前417;彼后24-9注释)。“沉沦”(apoleia),见彼后213注释。

 

用火焚烧  原文意为“存留”到用火焚烧,就像洪水时大水毁灭世界一样(参玛412;彼后24-9注释)。

 

8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参第5节)好讥诮的人故意无视事实。基督徒却不要陷入这种严重的错误之中。“有一件事”指下面句子所说的事。

 

一日  彼得的思想来自诗904所表达的真理。上帝是永恒的。在祂没有过去和将来之别。万物都始终在祂面前。祂不受制于我们有限的时间观念。我们也无法把祂和祂的思想局限在我们的年月里。彼得在强调这个真理时,斥责好讥诮的人不耐心的怀疑态度。他们用自己的狭隘标准来评判上帝。怀疑祂能否实现祂有关世界末日的应许。上下文说明彼得并没有为预言设立一个计算时间的尺度。第7节指出上帝耐心等待审判的日子。第9节则指出上帝宽容我们。

 

9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无法确定是指上帝中的哪一位。15节中的“我主”是指耶稣。在18节中,耶稣被称为“我们主”。但“主的日子”(第10节)又被称为“上帝的日子”(第12节)。这里指哪一位并不重要,因为圣父和圣子的旨意和应许是一样的。彼得在指一位时,也可以是指另一位。但根据彼得在本书信中的使用(12811162132),这里的“主”更有可能指基督。

 

所应许的  就是祂再来的应许(第4节)。这是与好讥诮的人争辩的焦点。

 

尚未成就braduno) “耽搁”,“消磨光阴”。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和提前315

 

有人  就是好讥诮的人。

 

耽延  原文与动词“尚未成就”(braduno)同一词根。怀疑派认为上帝的计划因为基督还没有回来而受到了阻碍并发生了变化。他们没有认识到上帝是有能力和不改变的。到了一定的时候,祂的计划一定会实现(《历代愿望》32页)。

 

其实alla)强调转折,意为“相反”,说明嘲笑者的指控与上帝信实之间的对比。

 

宽容makrothumeo),源于makros(“长久”)和thumos(“激情”“愤怒”),故意为“慢慢生气”,“耐心”(见罗24注释。该词的名词形式makrothumia见林后66注释。关于圣经对上帝品格的描写,见出346;诗865151038)。

 

你们  有文本为“我们”。基督徒务要记住上帝在耐心地照看着他们,尤其是他们受到诱惑怀疑祂控制局面的时候。

 

不愿  原文所用的动词是boulomai(表示思想倾向),而不是thelo(表示既定意图)。上帝决不愿意罪人死,而是千方百计救他们脱离死亡(约316)。但彼得认识到有人会拒绝上帝救恩的计划,因而沦丧。

 

沉沦apollumi)见第6节注释。

 

乃愿alla)强调转折,意为“相反”,说明有人误会上帝的秉性,认为祂要一些人灭亡。实际上祂愿人人都得救。

 

choreo)即“前进”,“准备好”悔改。

 

悔改metanoia)见林后79注释。

 

89节中,彼得说明上帝关于基督再来的应许一定会实现。救主来临表面上的耽延,是因为上帝不愿意在罪人还有希望悔改的时候就关闭救恩的门户。

 

10 但主的日子要象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主的日子  就是“上帝的日子”(12节)。见徒220;腓16;帖前52注释。

 

kleptes)见约101注释。耶稣(太2443),保罗(帖前52)和约翰(启331615)都用这个比喻来强调主来临的不可预料性。凡要得救的人必须在主来临以前与上帝建立正常的关系。因为到了那个大日,就没有悔改的机会了。

 

来到  原文是强调的。主的日子一定会来到。

 

那日  有文本还加上“夜间”。

 

  见第5节注释。

 

必大有响声rhoizedom)这是一个拟声的副词,表示鸟儿振翅的声音或物体飞越空中的声音。彼得用这个词可能指火烧的声响。

 

废去parerchomai) “过去”,“消灭”。参太5182435;启211注释。

 

有形质的stoicheia  “排成行的,指字母的排列。又指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见加43注释)。彼得在这里也可能指组成我们世界的物质,要在末日洁净的烈焰中“销化”。

 

都要被烈火kausoo)这是一个医学术语,意为“热得要命”,故在这里和12节均为“被火烧”之意。

 

销化luo) 一般译为“松开”,但在1112节中均为“销化”,意为“分解”,“毁坏”。 “销化”之意无疑来自“烈火”。

 

地和其上的物  即世上自然和人造的一切物质。

 

都要烧尽了  这种译法与上下文较符合,但也有文本为“将要发现”,即世上无价值的物质将在宇宙之前被发现和展示。

 

11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既然  罪恶的一切痕迹既然都要被消灭,凡知道这个世界即将被大火烧毁的人,就当积极排除生活和思想中的一切罪恶。

 

该当  特别指品格。

 

怎样  或“什么样的人?”该词原意为“从哪里来?”彼得在这里表明他所关心的不是事件,而是人,也就是他读者的品格。他阐述末日事件的细节,是为了告诉他们圣洁的迫切需要。所以他这封信的剩余部分就专门说明这种需要。

 

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两个名词的原文都是复数。彼得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尽可能表达得全面一些,希望他的读者一举一动都符合基督徒的最高标准。关于“圣洁”(anastrokao),见彼后27注释;关于“敬虔”(eusebeia),见提前22注释。

 

12 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切切  即催促“上帝的日子”的来到,或切切盼望那日来到。那些已经认罪的人可以热切盼望基督来临,并全力以赴地宣传福音,为祂的显现开路(见《天路》69页)。

 

仰望prosdokao) “期待”,“等候”。在12-14节中出现了3次,表示热切期盼。信徒要时刻警醒等候主来(参太244244注释)。

 

上帝的日子  就是“主的日子”。 见第10节注释。

 

来到parousia)见太243注释。

 

在那日  就是由于上帝日子的来到。

 

  见第5节注释。

 

被火烧 见第10节注释。

 

就销化了luo) 见第10节注释。

 

有形质的 见第10节注释。

 

都要被烈火  见第10节注释。彼得重复说明了与主再来有关的事件,为了让读者能理解其确定性和严肃性。他现在转到地上物质消灭以后较为愉快的事情。

 

熔化teko  有“变成液体”,“溶化”之意。原文采用现在时,使描述更显生动。

 

13 但我们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祂的应许  嘲笑者不管怎样看待主再来的应许(4节),彼得则表面自己绝对的信靠这应许,并使自己的生活与之相符(这里和第9节)。

 

盼望  12节注释。

 

新天新地kainos)指面貌之新,而不是neos(时间之新)。彼得在这里预言清除了一切污秽的新天新地。

 

有义居在其中  指永久性的。这里说公义将永远居住在新天新地。

 

14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亲爱的弟兄啊  使徒用充满深情的语气说话。见第1节注释。

 

你们既盼望这些事  既然已了解世界末日的事件,信徒就负起了彼得所强调的属灵责任。

 

就当殷勤spoudazo)见彼后110注释。

 

没有玷污,无可指摘  参弗14;腓215;启145注释。能安然见主的人,都怀着内心的无罪平安。这样的人与上帝和同胞都很和谐。请对照彼得对假教师的描述(彼后213),以及恶人的悲叹(见耶820注释)。

 

安然  见罗51注释。

 

见主  基督徒生活在面对面见主的盼望之中。这种盼望促使他为这个事件作好准备,可以无可指摘地见主。

 

15 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我主  可能指基督(见第9节注释)。

 

长久忍耐makrothumia)其名词形式为 makrothumeo(见第9节注释)。

 

得救  基督的长久忍耐是为了成就救恩。嘲笑的人以主的耽延为据,说祂的应许不会实现。但彼得说,这正表明救主的恩慈忍耐。祂期待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救恩。

 

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  彼得这里的“我们”如果不是指他自己,那就说明他的读者十分熟悉和敬爱保罗。“我们”如果是指他自己,就说明彼得对保罗的感情,尽管他们过去有过意见的分歧(见加211-14注释)。

 

所赐给他的智慧  彼得在这里暗示保罗的属灵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上帝所赐的,就像他的弟兄们一样。

 

写了信给你们  要确定这里指的是保罗的哪一封书信,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彼得所考虑的是什么问题?是主再来在表面上的耽延?是教会中行为放荡的现象?还是基督再来的大题目?二,彼得的信是写给谁的?这个问题解经家一直没有结论。如果认定彼得是写给亚细亚教会的(见本书547页),那保罗的信很可能指《加拉太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或其他现在没有保存下来的书信。有一件事是明显的。即保罗的书信当时在流传,并被视为权威。彼得可以引用它们来支持自己的教训。

 

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  

 

他一切的信  在罗马帝国的各大城市里。信件的复制费用很低。罗马的道路网络保证了这些信件的迅速传递。所以很有可能保罗的书信在他去世以前就已流传开来。从本节中无法确定彼得写信时大使徒保罗是否还活着。

 

这事  15节注释所说,我们无法确定彼得所指的是什么题目。如果是指基督复临的大题目,那么保罗的所有主要信件都有述及,不需要专门提到了。

 

难明白 虽然不能确定难明白的是那些问题,但大多数解经家都认为是指因曲解保罗有关基督复临,基督徒与律法之关系的教训而产生道德败坏的问题。《帖撒罗尼迦前书》和《加拉太书》主要阐述上述教训。

 

无学问  指不明白保罗的著作,或泛指不明白一般属灵的事。我们如果把耶稣基督的宗教接到心里,就会得当提炼和造就。但拒绝其训言的人将成为嘲笑者和假教师试探的掠物。

 

不坚固的人asteriktoi)见彼后214注释。

 

强解strebloo) “折磨”,“使受刑”或“扭曲”。 无学问、不坚固的人曲解圣经的意思,就像审讯者以刑具拷问折磨受害人一样。

 

别的经书  不清楚彼得所指的是什么著作。有人认为是指《旧约》。也有人认为还包括《新约》的内容。但至少可以肯定彼得把保罗的著作放在与其他圣经同等的地位上。

 

沉沦apoleia  见彼后213注释。圣经的目的是要引导人得救(见约539;提后31617注释)。但它如果受到曲解,就会丧失其有益的功效。强解圣经的人是在走一条通往灭亡的道路。

 

17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然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你们  原文是强调的。彼得从曲解圣经的愚昧人转到他所要保护脱离这种错谬的读者。

 

既然预先知道这事 信徒曾得到指示,预先知道假教师的特殊教训。所以在异端侵袭,诱惑临到时,他们不必害怕。

 

就当防备  信徒对自己的安全负有责任。在从事属灵战争的时候,他不可以睡觉(参林前1613;弗610-18注释)。

 

恶人的错谬  在彼后218中作者曾提到“妄行的人” ,指外邦的异教徒。他暗示假教师与外邦人同流合污,恳劝读者不要被这种行为所诱惑。关于“恶人”(athesmoi),见彼后27注释。

 

诱惑sunapago)见罗1216注释。

 

坚固的地步sterigmos)与16节“不坚固的”(asteriktoi)对比。该词可能译为“根基”更好。真正的基督徒有可靠的根基(参林前310-14),不必为了放荡的假教师所提供假想的自由而放弃它。

 

18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祂,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你们却要  强调使徒所所指的路径。信徒不必被诱入歧途。他可以在基督徒的完美中进步。

 

恩典charis)见约114;罗17324;林前13注释。恩典是基督徒所要成长的领域。他应该更加坚定地实现个人对基督恩慈的体验。

 

知识gnosis)见林前15128注释。彼得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就是使人充分了解基督的品性,职务,工作和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是能够而且应当增长的。基督徒每天的生活都会使他更加认识主对世界和他自己的使命。关于这里对基督的称呼,参太1121;路211注释;参腓320;提前11;多14;彼后1111

 

长进  该词的时态强调“不断地成长”。彼得的读者已经在品行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他们不可以满足,而应在属灵上继续成长(参太548;弗413-15;彼前22注释)。

 

正如所有的生物一样,成长是上帝真儿女的特征,因为他已在基督里获得了新生(参林前415)。他的目标是具有像他的主那样完美的品格,并能想祂所想,体谅祂的心意。他渴望“在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5)。基督徒在今生和来生可以指望不断地在品格和对上帝旨意和道途的认识上长进。永远有新的思想领域让他去占据,新的高度让他去攀登,新机会的门户让他去开启。

 

正如彼得以前所指出的,新生的基督徒“婴孩”靠的是“纯净的灵奶”成长(彼前22)。但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不再单靠“灵奶”生存,而要学会吃“干粮”(见来511-14612注释)。

 

荣耀doxa)见约114;罗323;林前117注释。在希腊语中,“荣耀”前面有定冠词,暗示一切荣耀都归给救主。

 

归给祂  就是归给基督。彼得在整封信中一直为基督的神性作见证(参11117220等)。现在他本着同样的精神把荣耀归给祂(参犹2425注释)。

 

直到永远eis hemeran aionos) 参罗16注释。

 

阿们 见太518注释。有的文本无“阿们”。但还是保留下来,作为书信的结尾为宜。

【上一页】【封 面】【目 录】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