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第三章 | |
提要:1..责备撒狄教会的使者。3 劝他悔改,并警告他不悔改的后果。8 致信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
10 表扬他勤劳和忍耐。15 责备老底嘉使者不冷不热。19 劝他要发热心。20 基督站在门外叩门。 1.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上帝的七灵和七星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 撒狄。是推雅推喇南面大路上的第一座重要的城市。和推雅推喇一样,撒狄享有贸易的地理优势。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称撒狄是“一座大城”(
《地理》,
14. 4. 5;《希腊经典文集》
卷
六第 171 页)。但在约翰的时代,其重要性无法与以弗所或别迦摩相比。关于撒狄,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七97–99
页。该名含义不详,但有人认为是指“快乐歌,”
“剩余的,”或“新的。” 使者。见启 1:20 注释。 七灵。见
启 1:4 注释。 七星。这个说法与给其他教会信息的开头语一样,出自第 1 章中对得了荣耀之基督的描写 (见启1:16, 20 注释)。 你的行为。见
启 2:2 注释。 名。这里指
“名声。”
该教会的特征是表里不一,假冒为善。改正教会自称发现了因信活在耶稣基督里的意义,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回到了与它们所脱离的组织相似的状况之中 (参
提后 3:5)。
它们的名称暗示它们反对罗马教会的错谬,弊端和形式主义。它们所标榜的改革暗示在其内部不再有这些弊端。见《SDA圣经注释》卷七
41–65 页。 是死的。这个信息的主要内容是责备。耶稣曾严厉谴责祂那个时代的宗教领袖(参
太 23:13–33)。
现在,得了荣耀的基督又对这个伪善的撒狄教会发出了最严厉的责备。这个教会并没有象它所声称的那样,“活”在基督里面(参
弗 2:5;西 2:13;加 2:20)。它实际上是“死的”(参
提后 3:5)。该信息用于撒狄所代表的教会时期,可视为指宗教改革后期的教会,约在 1517 年到 1755 年之间。见《启示录》第二章补充注释。 宗教改革开始几十年以后,新兴的教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教义之争。最后采用制定明确信条的方法来解决争端,不鼓励对新的真理进行追求。罗马教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也曾采用这种手段来确立其神学理论。在政府权势的支持之下,在严格信条的保护之下,各国新教教会普遍满足于敬虔的外表,却丧失了敬虔的实质。另一个导致漠视属灵事物的重要因素,是17 世纪及 18 世纪理性主义的兴起。在科学发现的影响下,许多学者认为自然的规律足以解释宇宙的运作。他们断言上帝在这个世界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当原动力。祂起初创造了世界以后,世界就不归祂管了。一些思想活跃的人既发现独立的神学思考已被新教正统的教条所封堵,就转向新哲学理性主义。虽然理性主义在政治学和人道主义等方面形成了更加高尚的理想主义,和值得称道的思想,但当它预先假定的观念应用到宗教上时,就导致了属灵的冷淡。这种冷淡成为宗教改革之后几百年里新教的主要特征。 2. 你要警醒,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原文作死)的;因我见你的行为,在我上帝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 你要儆醒。关于基督徒儆醒的本分,见
太 24: 42 注释;参
太 25:13。 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的。改正教虽然在堕落,但仍有值得努力去保留的东西。虽然失去了大多数,但没有全部丧失。改正教的属灵生命正濒临死亡,然而她的体系尚存。“剩下”一词反映了撒狄时期教会的基本状况。 你的行为,在我上帝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改正教会早年的热忱,本来可以使她在领悟和实践所启示的真理方面达到完全。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热心和敬虔消退了。教会不再努力去实现起初的奋斗目标。 3. 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怎样听见的、又要遵守,并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我几时临到,你也决不能知道。 所以要回想。参
启 2:5。 怎样领受。
原文动词的形式暗示撒狄教会不仅曾经领受真理,她现在仍拥有真理,并没有全部丧失。“要遵守”原文有“继续持守”的意思,说明这个教会还有希望。撒狄的一些基督徒并没有背道。第 4 节进一步解释这个事实。 并要悔改。参
太 3:2 注释。 如同贼一样。参
太 24:43。在太 24:43 指基督复临。这里的警告可能不仅包括基督复临本身,也包括基督来临的紧迫性(参
启 2:5)。这两点都出乎不悔改,不儆醒之人的意料。参
《善恶之争》第490页。 4. 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 还有几名。就是有几个人(见
徒 1:15 注释)。 污秽自己衣服的。象征撒狄教会大多数人所沾染的道德污秽。见
太 22:11 注释;参
启 16:15 ;参
赛 63:6 注释。 穿白衣。与那些道德败坏,污染了“衣服”的人不同,那些保持忠诚的人,要穿上象征纯洁而没有玷污的“白衣”。所以接下来说,
“他们是配得的。”
并且在
启 7:13, 14 中再次使用了这个表号,说明这样的公义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而是羔羊的血洗净了他们的衣裳。他们所接受的是基督的义。 圣经描写天国的居民也身穿白衣(见
但 7:9;启 4:4;6:11;19:14)。因此对于圣徒来说,白衣象征他们的“灵性的身体”(林前 15:40–44;参
林前15:51–54)。 5. 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 凡得胜的。见
启 2:7注释。 穿。就是享受将来的永生。 白衣。见第 4 节注释。 生命册。见
腓 4:3 注释;参
启 13:8;20:15 注释。 涂抹。参
徒 3:19 注释。就是向悔改的罪人保证,他们的罪已蒙赦免,并警告未悔改之人:他们的名字将要从生命册上涂去,不再具有人的身份,不再列在受造者中间。参《善恶之争》第490页。 我父众使者面前。救赎计划“更宽大,更深远的宗旨”就是“要在全宇宙面前彰显上帝的品德”
(《先祖与先知》
第68页;参
《历代愿望》第19页)。当基督以中保和大祭司的身份将祂的赎民呈献在上帝宝座前的时候,祂就为天使提供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上帝的道途“义哉、诚哉”。他们将看到上帝的公义既表现在祂赦免凭信心接受祂救恩的罪人上,也表现在祂消灭不悔改之人的“奇异的事”上(赛 28:21)。如果没有基督作大祭司的中保工作,在宇宙众生面前所行的这些奇异的事,将会被误会为上帝的独断专行。 认他的名。就是承认他为忠诚献身的信徒。基督是所有接受祂公义之人的辩护人,中保,和大祭司(见
约壹 2:1, 2;参 太 10:32, 33;来 8:1–6)。 6.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见
启 2:7 注释。 7. “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说:‘那圣洁、真实、拿著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 非拉铁非。意思是“弟兄之爱。”
该城建于公元前 138 年,得名于别迦摩的非拉铁非.阿塔鲁斯二世,以纪念他对传位于他的兄长欧迈尼斯二世的忠诚。该城在公元 17 年被地震毁坏之后,由罗马皇帝提比略重建,但没有以前大。它位于撒狄东南约 给非拉铁非的信息用于教会的历史,可以指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新教内部所开展的各种运动。这些运动旨在于使宗教成为个人的活泼经验(见
第 2 节注释;参第 2 章补充注释)。在欧洲大陆和美国所兴起的一系列伟大的布道运动和复临运动,曾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教会恢复了弟兄相爱的精神,注重实际的敬虔,而不是外表的宗教形式。重新激起的对基督救恩和祂快要复临的信心,导致更深的基督徒团契精神,是宗教改革初期以来所从来没有过的。有关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七67-70页。 使者。见
启 1:20 注释。 那圣洁。相当于《旧约》称上帝为
“那圣者” (赛 40:25;哈 3:3)。在《新约》中,与之相似的称呼一再用在基督身上,以暗示祂的神性(见
路 1:35;徒 4:27, 30,参
约 6:69 注释)。 真实。。与假神完全不同。 大卫的钥匙。本节把以赛亚关于以利亚敬的预言应用到基督身上 (赛 22:20–22;参
王下 18:18)。以利亚敬被指派管理“大卫家”。所以“大卫家的钥匙”就交付于他。基督持有这把“钥匙”,证明祂有权管辖教会,落实藉着教会所要成就的上帝旨意(见
太 28:18;弗 1:22)。参
启 5:5;22:16;见
太 1:1 注释)。 开了。是用“大卫的钥匙”开启的。基督完全拥有开启和关闭的权力,好把救赎的计划推向成功。 8.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
你的。关于采用单数人称代词的意义,见
启 2:2 注释。 行为。见
启 2:2 注释。 一点力量。不清楚是指基督责备非拉铁非教会只剩一点力量,还是表扬他们仍有一点力量。撒狄教会的信徒除了“几名”之外都是死的。非拉铁非“一点力量”的局面可能比撒狄更为乐观。所以下文就接着表扬他们遵守基督的道,没有弃绝祂的名。那扇开了的门很可能代表基督的邀请,要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力量。古代的非拉铁非教会显然不大,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信徒们信仰纯正,忠心事主。在非拉铁非教会所代表的历史时期中,教会加强了对圣经,特别是《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的研究,注重个人的敬虔。与前一时期相比,形势更加鼓舞人心。 我的道。上帝的道表达祂的旨意。上帝藉着大自然,藉着祂的先知和使徒,藉着圣灵对人心所作的直接见证,藉着人生的经验,藉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特别是藉着基督,彰显祂的旨意。 我的名. 见
启 2:3 注释。 一个敞开的门。前面说基督拿着“大卫的钥匙。”
本节可能暗示祂用这把“钥匙”为非拉铁非教会打开了一扇“门,”带来无限的机会,使人在与罪恶所作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并为福音救人的真理作见证。关于“门”代表机会的类似经文,见请
徒 14:27;林前 16:9;林后 2:12;西 4:3。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认为非拉铁非时期的结束(1844年),标志着
但 7:10;启 14:6, 7(参该处注释)所描述查案审判的开始。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 (来 4:14, 15;8:1)。祂在天上的圣所中服务。这是“真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 (来 8:2, 6;参
出 25:8, 9)。
地上圣所的崇祀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日是在圣所里进行的赎罪崇祀;二是一年一度在至圣所里进行的赎罪日崇祀。这一天也被视为至圣所里的审判日(见
来 9:1, 6, 7;参
但 8:11, 14 注释)。地上的圣所既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象”(来 8:5),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地上圣所每日及年度的崇祀,都能从基督在天上圣所的服务中找到其真体。就“真圣所的影象” (来 9:24)—地上的圣所而论,在赎罪日所预表之时期开始的1844年,我们的大祭司离开了天上的圣所而进入至圣所。因此这扇“关”了的门,就是天上圣所里的门;而那“开”了的门,就是天上至圣所里的门。从那时起,基督开始在里面从事赎罪日所预表的工作了(参
《善恶之争》
第 430, 431, 435页;《早期著作》, 42页)。换一句话说,“关门”代表基督在天上圣所第一阶段工作的结。“开门”代表祂在天上圣所第二个阶段工作的开始。关于早期复临信徒就“关门”问题的讨论,见弗鲁姆《我们先辈的预言信仰》卷四. 829–842页;又见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百科全书》第 1034–1037 页“开了和关了的门”
条目。有关圣所的道理,参
《希伯来书》第 10章补充注释。 无人能关。基督会把救赎的工作进行到底。人既不可能阻止祂在天上圣所的工作,也无法阻止祂对地上事务的管辖与掌控(见
但 4:17 注释)。 9. 那撒但一会的,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乃是说谎话的,我要使他们来,在你脚前下拜,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 一会的. 或“会中的一些人”(见
启 2:9 注释)。 自称是犹太人。见
启 2:9 注释。 使他们。从语法结构上看,本节既可以理解为上帝要“使”
“撒但一会”的人“来”到非拉铁非基督徒脚前“下拜”,但他们并没有悔改;也可理解为上帝要非拉铁非的一些犹太人悔改皈依基督教。上下文并没有指明底哪一种解释更为恰当。 来在你脚前下拜. 按照“来”,“下拜,”
“知道”的思路,这似乎不仅指古代非拉铁非的基督徒们终必显著地胜过反对他们的犹太人。要基督徒象异教外邦的征服者一样,喜欢看到指控他们的人最终在他们脚前下拜,这似乎不太符合真正基督教的精神(参
林前 14:24, 25)。因此这句话可能是指非拉铁非一些犹太人的悔改(参
林前 14:24, 25)。他们从个人经验中理解了上帝的爱。这种人数的增长,可能是缘于启 3:8 所提到“敞打的门”,和教会对基督之“道”的忠心。如此的忠心往往能感化逼迫者的心。 这句话应用到非拉铁非教会的历史时期,是指那些没有跟上真理的新亮光,反对已经取得了进步之基督徒的人。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指曾拒绝真理的人公开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见
《善恶之争》第655页)。 “在你脚前下拜”
的说法源于七十士译本的赛 60:14(参
赛 49:23)。正如外邦人来向古代的以色列人学习认识上帝的知识(见
《SDA圣经注释》卷四,26–30页),非基督徒们也将来就福音的真光并找到救恩(见
《SDA圣经注释》卷
四,
35, 36 页)。 启 3:9 也用来指那些与真理为敌之人,特别是环境迫使他们承认忠于真理的人真是上帝子民的时候。其实他们并没有悔改。也有可能这句话是兼指悔改的人和不悔改反对真理的人。前者的表示是出于真心,后者则是出于无奈。 我已经爱你了。这句话可能出自
赛 43:4。 10.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 我忍耐的道。有人解释为,“我有关忍耐的教训。”也有人认为这是指有关基督忍耐的教训(参
帖后 3:5 的注释)。这两种意思结合在一起,就是
“基督鼓励我们忍耐,就象祂在试炼下忍耐一样”。 普天下人。这个措辞和相似的说法 (启 6:10;8:13;11:10;13:8, 14;17:2, 8) 在《启示录》中均指不义的人,就是上帝惩罚的对象。 受试炼的时候。不是指某一段特定的预言或真实的时期,而是指一个时候,与
启 3:3 的“几时”意义相同。鉴于《启示录》一再提到基督快来的主题 (见
启 1:1注释),“受试炼的时候”无疑指基督再来之前的那段大试炼。 免去。意为“出来”。说明胜利者们将成功地忍受试炼,而不是免受试炼(见
但 12:1;太 24:21, 22, 29–31 注释)。 11. 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 见
启 2:10 注释。 12. 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上帝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将我上帝的名和我上帝城的名(这城就是从天上、从我上帝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 我上帝殿中作柱子。在比喻中,“柱子”当然是圣殿的一部分。在《新约》,“圣殿”
的原文naos 通常是指圣殿的内院,包括了圣所和至圣所,而不是指古代圣殿的整个建筑群。因此这个应许是指胜利者将在上帝面前拥有永久的重要位置。有关“柱子”类似的表号,见
加 2:9;提前. 3:15。 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就是永久地留在那里。“出去”意味着象路锡甫那样离开上帝的圣面 (《先祖与先知》第37页)。这样的应许只永久地赐给胜利的人。在今生还有“出去”的可能性,但到了将来,就再也没有人愿意选择“出去”了。 我上帝的名。见
徒 3:16;启 2:3 注释;参
启 2:17;14:1;22:4 。这是“柱子”表号的继续,因此也应探求它的寓意。名字象征个性和品格,因此这里的应许是,得胜者将接受上帝品德的永久印记;上帝的形象将完全恢复在他们心中。这也可能寓指得胜的圣徒将完全归上帝。因为他们身上写着上帝的名字,表明他们属于上帝。 上帝城的名。柱子上不仅写有上帝的名,也写有新耶路撒冷的名。这可能象征得胜的基督徒是新耶路撒冷的公民,有权住在里面
(启 22:14)。 降下来的。见
启 21:2 注释。 新耶路撒冷。所谓“新”,不是指地上耶路撒冷的复制。它是地上耶路撒冷的原型,要好得多。古代的耶路撒冷本应成为地球的首都,永远巍然屹立
(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9,
30 页)。但它没有完成所分派的任务。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新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一词仅出现在《启示录》中,但这个概念在
加 4:26 和来 12:22 中就已存在。关于“耶路撒冷”的意义,见
书 10:1 注释。 我的新名。在柱子上所写的第三个名字是基督自己的名。得胜者接受名字所象征的上帝品德
(见
徒 3:16 注释),是因为有基督为中保。上帝在耶稣里成为肉身,使人得以恢复上帝的形象。这是因为基督将祂的生命和品德都赐给了信徒(见
加 2:20;《历代愿望》第 388页)。接受基督的名也就是接受祂为主宰(见
林后 1:22 注释)。 13.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见
启 2:7 注释。 14.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 老底嘉。“老底嘉”的意思是“审判人,”
或
“经过审判的人。”
后者似乎更加确切。从非拉铁非到老底嘉的直线距离约 使者。见
启 1:20 注释。 那为阿门的。和“为诚信真实见证的”一起作为基督的称呼(见
启 1:5 )。基督是七教会书信的作者。关于
“阿门”的意义,见申 7:9;太 5:18 注释。关于“阿门”指基督,参
赛 65:16。该节“真实的上帝”希伯来原文是“阿们的上帝”。本节的“阿们”可以被理解为基督是真理
(见
约 14:6)。所以应该毫无疑问地接受祂给老底嘉教会的信息。 为诚信真实见证的。见
启 1:5 注释。 在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
原文既有被动意义,也有主动意义。如用被动意义,就是指基督是最先被造的。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基督不是被造的。如用主动意义,就是指最先施动者,原动者,第一动因。这样的理解就是宣布基督是创造主,显然符合本节的意思,因为《新约》经常说到基督为创造主(参
《SDA圣经注释》卷五
917 页;见
约 1:3;来 1:2 注释)。与此非常相似的另一段话(
西 1:15, 16),多年以前曾在老底嘉教会宣读过(参
西 4:16 )。 15.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你的。关于这个单数人称代词的意义,见
启 2:2 注释。 行为。见
启 2:2 注释。 你也不冷也不热。有人认为这个比喻对老底嘉的基督徒有着特别的意义。当地的主要景观之一就是一道瀑布。瀑布的源头是希拉波立的温泉。水里有矿物质沉淀。老底嘉的水源不冷也不热,来自一座水塔。里面的水可能也是温水,是从一条水渠引进来的。水里所沉淀的矿物质与温泉相似。所以老底嘉人对温水十分熟悉。用它来形容他们的属灵状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老底嘉教会不冷不热的属灵状况比全冷还要危险。不冷不热的基督徒仍保持宗教的形式,甚至福音的道理。但他们属灵的感官麻木了,忘记在基督里要达到得胜人生的崇高理想所应付出的不懈努力。典型的老底嘉基督徒满足于现状,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几乎无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巨大需要,以及他们离完全的目标有多遥远。 给七教会的信息反映了基督教会的整个历史(见
启 1:11;2:1 注释),所以第七个信息一定表达了地上历史快结束时教会的经历。老底嘉的名字暗示了基督徒历史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要使一班“经过审判的人”(见
启 3:16 注释)成义。这个信息还暗示预备这样一班人,以及上帝使他们成义的过程都将在这一时期结束之前完成(见
但 8:13, 14;启 3:8;14:6, 7 注释)。因此老底嘉的信息从特殊的意义上说,适用于 1844 年到世界末日的教会(见本章补充注释)。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审判时代。” 老底嘉信息适用于每一个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参
《证言》卷
六77 页)。一百多年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都认定给老底嘉教会的信息是针对他们的(见
怀雅各,《评论与通讯》 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不冷不热的属灵状况会导致警惕性降低,反应迟钝,优柔寡断。如果老底嘉教会是冷的,上帝的圣灵就有可能感动它认识到自身的危险状况。 下面这段话说明为什么“冷”比“不冷不热”好:“如果不冷不热的挂名信徒从来不挂主的名字,主倒会更高兴一些。这些人不断给耶稣的忠心门徒造成负担,成为不信者的绊脚石”(《证言》卷一第 188页)。 16. 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也不冷也不热。见第 15 节注释;参
《证言》卷一第 188 页;《证言》卷
二第 175, 176 页。 吐出去。本节说明温水的自然结局。这样的水既不理想又恶心,喝的人肯定会把它吐出来。见《证言》卷六第 408页。 17.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我是富足。既指物质方面,也是指属灵方面。老底嘉是一个繁荣的城市。那里有些基督徒的生活无疑也是富裕的。这个教会显然还没有遭到严厉的逼迫。因繁荣而产生的骄傲,自然就导致了属灵上的自满。财富本身并没有过错,但拥有财富会使财富的主人受到骄傲和自满的试探。抵制这些试探的唯一保障就是属灵的谦卑。 那些在属世的财富上贫穷的基督徒认为自己在属灵财富上富足有余,于是就像古代的哲学家一样刻意地衣衫蓝缕,来标榜自己的“谦卑。”他们属灵的骄傲从他们衣服的破洞中透露出来。对于重要的真理,如果只停留在理智的认识上,而没有让其透入心灵,就必然导致属灵的骄傲和信仰的偏执。即便是上帝的教会,拥有强大的机构和全备的真理,也容易在教义上犯偏执,并为拥有真理的财富而骄傲自满。 “最不可救药的罪就是为自己的观点而骄傲自满。这就堵塞了一切成长的道路” (《证言》卷七第 199, 200 页)。在上帝看来,知识方面的谦卑与心灵的谦卑同样重要。 已经发了财。老底嘉教会不仅自称发了财,而且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认为这一切财富都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参
何 12:8 )。 一样都不缺。老底嘉最大的自夸就是说自己一样都不缺。这种自满是致命的,因为上帝的灵绝不会进入一个不需要祂来的地方。但如果没有圣灵进入,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更新。 不知道。那些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实在是难以救药的了。老底嘉教会对自己真实状况的无知,与基督对祂教会的了解形成了鲜明了对比。祂对每一个教会都说:“我知道你的行为”(
启 2:2, 9, 13, 19;3:1, 8, 15)。 你是。原文的“你”是强调的。 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这里所呈现的真实画面与老底嘉教会的自夸恰恰相反。这个教会说自己已经发了财,一样也不缺,而实际上她是连衣服都没有的乞丐。 18.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我劝你向我买。不这样努力的话,老底嘉教会就无法达到基督要她达到的标准。虽然救恩永远是白白赐予的,但祂向她提供的东西不是不用代价的。她必须放弃她过去的生活方式,才能得到真正的富足,医治,和穿戴。就算她身无分文,也可以购买(见
赛 55:1 注释)。 火炼的。在火里炼净了渣滓的金子。这里无疑是指在苦难的火中试炼过的信心(见
雅 1:2–5 的注释;参
伯23:10 )。 金子。代表了属灵的财富,是基督为解决老底嘉教会属灵的贫穷而提供的。“金子”
可以理解为“生发仁爱的信心” (加 5:6; 雅 2:5;参
《天路》,第 158页),以及来自信心的好行为(见
提前 6:18 )。 白衣。用以遮盖老底嘉的赤身。老底嘉虽赤身裸体,却自夸一无所缺,故尤显丑陋
(第 17 节)。白衣可以理解为基督的义(加 3:27;
见 太 22:11 ;启 3:4 注释;参
《证言》卷四第 88 页)。
这个表号对于老底嘉的基督徒一定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们的城市以生产黑羊毛布匹著称。 赤身的羞耻。见
出 20:26;哀 1:8;结 16:36;23:29;鸿 3:5。 眼药。
原文是“一个小卷”。古代的眼药是以它包装的形状来称呼的。在老底嘉附近,有一座弗里吉亚的神门卡路的寺庙。该寺庙所附属的一所著名的医科学校有提供眼药粉。这或许就是本节表号的背景。 这里为老底嘉所提供的眼药是上天为了治疗他们属灵的盲目,好使他们挣开眼睛看清自己的真实状况。这是圣灵的工作(见
约 16:8–11)。
只有藉着圣灵感服人心的工作,才能消除属灵的盲目。这个眼药也可以视为属灵的恩典,以帮助基督徒分辨真理和谬误,正确和错误。见
《证言》卷四第 88 页。 使你能看见。就是象上帝看罪一样看清罪,并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状况,作为悔改的前提。 19. 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 我所疼爱的。指。phileoµ以个人的全部热情来爱一位朋友。参基督对非拉铁非教会的爱(
agapaoµ ,第 9 节)。关于这两个词的差异,见
太 5:43, 44 ;约 11:3;21:15 注释。基督对老底嘉的这种爱的确认,表明她还没有到绝望的地步(见本章补充注释)。
事实上,他们是祂特别关怀的对象。祂用管教来表达祂对他们的爱,希望能藉此引领他们悔改(见
箴 3:12 )。 我就责备。所有管教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犯错的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采取新的行为方式。 管教。
paideuoµ。“训练儿童”,“惩罚”,尤其指父母为管教儿童而惩罚他。基督徒如果无视祂的责备,就会受到管教。祂的责备和管教都不是为了泄怒,像人管不住自己的脾气那样,而是出于一种热烈的爱,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罪人悔改。 老底嘉教会似乎还没有象她的姊妹教会那样受到逼迫,因为没有任何受苦的迹象。但基督警告这个教会:他们不可能继续维持这种半心半意的信仰,而不受任何的惩戒管教。在约翰的时代过去半个多世纪之后,古代的老底嘉教会似乎真的受到了逼迫(见
优西比乌斯的《教会史》
4.26.24)。 所以你要发热心。
zeµlooµ,与
zestos属同一个字根。老底嘉所缺少的就是“热心”(第 15 节)。主呼吁老底嘉教会去体验那种源于对基督真悔改,真献身,真热爱的热心与激情。 也要悔改。见
太 3:2 注释。该动词是单数形式,强调悔改的个人性质。悔改和得救一样,是不可能是集体完成的。亲友的属灵经验,只对他们自己有得救的意义。基督对老底嘉教会的旨意,就是希望他们能为过去而忧伤,对未来充满热情。见本章补充注释。 20.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我站在。原文动词暗示基督已经站在门口,并且留在那里。祂不倦地表示要祝福向凡接受祂的人,并与他们同在。 门。不是第 8 节的机会之门,也不是救恩之门(参
太 25:10 ;路 13:25 注释)。这些门都是由上帝来掌握开关的。本节的门是由人掌管的。他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思打开或关闭。基督等待着每一个人的决定。这是人心灵的门户。基督藉着祂的爱,祂的道,和祂天意的引导,来叩人情感的门;藉着祂的智慧,来叩人理智的门;藉着祂的主导,叩人良心的门;藉着祂的应许,叩人盼望的门。 本节也可以理解为基督站在人类生命的门口,就是站在人类历史的门口,准备进来祝福那些等候祂的人,与他们同在(见
太 24:33 ;路 12:36 ;雅 5:9 注释)。 与他。没有什么其他举动比一同进餐更能表达相互的友谊和亲密的关系了。基督用这句话承诺要分享我们的经验,同时也邀请我们分享祂的经验(见
加 2:20 ;来 2:14–17 注释)。 坐席。deipneoµ 。特别是指晚上的主餐(见
路 14:12 注释)。该词的使用把本节经文放到了
启 19:9 大婚筵的背景之下。犹太人通常把来生之福比作筵席(见
路 14:15, 16 注释)。 21. 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 得胜的。见
启 2:7 注释。 赐他…坐。见
太 19:28;路 22:30;参
林前 6:2 ;参
太 25:31 注释。 在我宝座上。得胜者将分享基督的荣耀和权能,就像基督分享祂父的荣耀和权能一样。 就如我得了胜。见
约 16:33 注释。只有在基督得胜的基础上,人才有得胜的希望。 在我父的. 见
可 16:19;弗 1:20;来 1:3;8:1;12:2。 22.(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见启2:7注释。 第三章
补充注释 老底嘉信息严厉而强硬的语气曾使一些人认为这个“教会”已经没有希望了。只有把他们的信徒转到非拉铁非“教会”去才行。但这样的结论不符合上下文和解经的正确原则。见
启 1:11 注释,并注意以下几点: 一. 这种看法假定非拉铁非“教会”与老底嘉教会同时存在。但这个假设如果成立的话,其他教会也应该与老底嘉“教会”并存了。同样,如果在属灵上能从老底嘉迁到非拉铁非的话,那就没有理由认为不可以从老底嘉迁到以弗所,或从撒狄迁到示每拿。再者,如果两个或多个教会时期可以并存的话,那就打破了他们相继存在的观念。于是给各教会的信息与历史之间就不再有具体的时间联系了。这样也 就没有正当的理由认为老底嘉信息与其他信息不同,是专门针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了。 给七教会的每一个信息是针对基督教会某一个历史时期,这种解释的唯一依据是七教会代表基督教历史中七个相继的时期,每一个信息只针对一个时期。只有这样,每个时期的基督徒才能被视为属于某一个教,也只有这样,老底嘉信息才是特指当今的教会。既然把七教会视为七个相继的历史时期,某一个时期的基督徒,就不可能在属灵上被迁到另一个时期。 二. 那种认为老底嘉信徒必须离开他们的教会,成为非拉铁非的信徒才能得救的看法,是基于每一个教会均代表某种属灵状况的观点。七教会中的每一个确实都有其自身的问题。给每个教会的劝勉,警告和应许也都是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同样,一些教会的属灵状况也的确要比其他教会理想。 每一个历史时期真诚的基督徒,都应渴望反映所有教会的美好特征,获得赐给所有教会的应许。同样,他也应设法避免各教会的那些不良特征,接受和听从对各教会的警告。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些信息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真诚的读者会按照他的需要,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而不受他所生活的时代所限制。他不必象征性地把自己从一个教会转到另一个教会去。 三.
一般来说,除了撒狄和老底嘉之外,每一个教会都得到了表扬。除了示每拿和非拉铁非之外,每一个教会都受到了责备。七个教会都得到了应许。因此每一个教会都理想的和不理想的信徒。可是基督从来就没有建议那些在所谓不忠诚教会里的忠诚信徒,把自己的属灵身份转属灵状况较好的教会去。如果祂有这样想,就会呼召人离开撒狄或老底嘉,就象祂呼召人离开巴比伦一样(启 18:4)。但圣经没有记载叫人离开老底嘉或其他教会。
而祂强调抵制每一个教会中罪恶蔓延的唯一方法就是“悔改。”
祂没有建议已经“堕落”和“离弃”了“起初爱心”
的以弗所教会的忠实基督徒迁到示每拿去(见
启 2:4, 5)。祂也没有建议容纳巴兰和尼哥拉一党人教训的别迦摩时代的基督徒(第 14,15 节),转移到以弗所或示每拿去。撒狄的“教会”几乎是死的(启 3:2),但主没有叫里面忠心的信徒转到非拉铁非去。祂也没有指示老底嘉时期的忠实基督徒转到非拉铁非去。至少老底嘉“诚信真实”的见证者基督没有这样指示过。祂只是吩咐他们要“悔改,”并在基督里找到弥补他们品格缺陷的良药(第 18–20 节)。 那种认为基督徒可以藉着属灵的躲避机制,采纳更好形式上的义,来改善自己得救机会的想法,明显违背了我们主的教导(参
路 18:9–14 )。在稗子的比喻中 (太 13:24–30, 37–43),田地的主人让麦子和稗子都“一齐长,等着收割”(第 30 节)。不要用人手把稗子拔除,也不要把麦子移植到另一片田里去的。只有当天上的收割者来把麦子收进主人的仓里,把稗子烧掉的时候,义人与恶人才分别出来(见
路18: 30, 39–42 注释)。 古代老底嘉教会的信徒不会因为迁到非拉铁非而改善他们的属灵状况。上帝对老底嘉教会的旨意,并不包括在属灵上迁移到《启示录》的其他教会里去,而是要他们在心灵和生活上彻底地改变(参
启 3:18–20 注释)。任何其它解决老底嘉病症的方法,都会使人变得假冒为善。 四. 没有其他教会受到了比老底嘉更严厉的责备,也没有其他教会比老底嘉得到基督慈爱更加温柔的凭据,可以与祂有更亲密的交往,或获得更加光荣的奖赏(见
第 19–21 节)。与给其他教会的信息一样,老底嘉的信息并不是对她一味地拒绝。如果老底嘉信徒的属灵贫困是无法弥补的,诚信真实的见证者就不会向他们提供“金子”了。如果他们属灵的视力已是无可救药了,祂也不会将天国的眼药供给他们了。如果他们属灵的“赤身”已经无可挽回了,祂就不会将祂的“白衣”赐给他们了(见
第 17, 18注释)。 在老底嘉显然有得胜者(第 21 节),就象教会以前的历史时期一样。对于这些老底嘉的得胜者,有应许赐给他们,让他们与基督同坐宝座。 |
|
|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