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第五章 | |
提要:1 盖有七印的书卷。9 只有羔羊配打开书卷。12 所以长老们赞美祂,14 承认祂用自己的血救赎了他们。 1.我看见坐宝座的右手中有书卷,里外都写着字,用七印封严了。
我看见。
见
启 4:1 注释。本章的背景与第四章相同。第四章主要描写上帝宝座的景象,本章则描写羔羊和盖了印的书卷。 “要仔细研究《启示录》第五章。它对于参加上帝末日圣工的人至关重要。”(《证言》卷
九第 267 页;参
第 7,13 节注释)。 坐宝座的。
见
启 4:2 注释。 书卷。
biblion。
在《新约》时代,最常见的书是纸莎草书卷。约翰所看到的无疑就是这种书卷。直到公元二世纪,才出现装订成册的书。见《SDA圣经注释》卷
五,113页。 里外。
一些解经家根据不同的断句方式,认为是指书卷里面写满了字,外面盖上了印。 而认为书卷里外都写着字的理由有两个:第一,希腊短语esoµthen kai opisthen “里外,” 似乎是由两个发音相似的副词构成,暗示应该放在一起理解。第二,古代纸莎草书卷的长度一般不超过30 英尺。通常在里面写字,但因为受到书卷长度的限制,在内容太多的情况下,有时也写在外面。本节似乎暗示出现了这种情形。一卷纸莎草纸记不下”书”的内容。 七印。
“七”象征着完全(见
启 1:11 注释)。“七印”暗示这本”书”被完全封住了。事实上只有羔羊能够开启(见
启 5:3,5)。 根据
《天路》
第 294页,犹太领袖拒绝基督的决定”记录在约翰所看见的、拿在坐宝座者手上的书上”
。《启示录》的预言主要涉及教会的历史事件。但被七印封住的书卷显然不止记载这些内容。见
启 6:1 注释。 2. 我又看见一位大力的天使大声宣传说:“有谁配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呢?”。
打开书卷不是靠力气,权威或职务,而是靠所取得的胜利,以及道德方面的资格(见
第 5 节注释;参
启 4:11)。 3.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没有能展开、能观看那书卷的。 在天上。指上帝的全宇宙。 没有。
oudeis。包括人类和宇宙众生。 观看那书卷。
就是阅读和揭示其中的内容。 4.因为没有配展开、配观看那书卷的,我就大哭。 没有。
见第 3 节注释。 配展开。
见
第 2 节注释。 配观看。
有文本无“配观看”。 我就大哭。
说明约翰对眼前的一幕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他的所见所闻都是非常真实的。 5.长老中有一位对我说:“不要哭!看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祂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 长老。
见
启 4:4 注释。 不要哭。
原文暗示约翰已经在哭了。 犹大支派中的狮子。
这个称呼可能出自
创 49:9。
基督出生于犹太支派(见
太 1:2 注释)。狮子象征力量
(启 9:8,17;10:3;13:2,5)。基督在同罪恶的大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见下面
“已得胜”的注释),所以祂有权打开书卷(见
启 5:7注释)。 我们还注意到,称基督为“犹大支派中的狮子”
时,强调祂是“得胜”者,在维护祂子民的事业。在第 6 节中,祂则是“被杀过的”羔羊,是救赎他们的主。 大卫的根。
这个称呼出自
赛 11:1,10:“从耶西的本((原文作根))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耶西是大卫的父亲。在
罗 15:12中,保罗把“耶西的根”用在了基督身上,暗示祂是第二个大卫。大卫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和英雄。用大卫来表达弥赛亚的概念,表明祂是是一位胜利者,将复兴以色列王国(太 21:9 参
徒1:6)。
虽然基督没有恢复世俗的犹太国,但祂在与撒但的大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从更伟大、更重要的意义上恢复了国度。 已得胜。
指基督在与撒但的大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所以祂有权打开那书卷。此外在全宇宙中没有哪一位能打开那书卷(第 3 节)。祂的胜利是唯一的。天使不可能代替祂。因为善恶之争的焦点是上帝品德的公正性。这种公正性是通过祂的律法表现出来的。天使和人类都不可能为上帝辩护,因为他们自身也要顺从上帝的律法(见
《先祖与先知》
第66页)。基督身为上帝,祂的品德表达了上帝的律法。只有祂能为上帝的品德辩护。这是《启示录》第五章的主题思想(见
第 9–13节
注释)。 6.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上帝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四活物。
见
启 4:6 注释。 长老。
见 启 4:4 注释。 之中。
可以理解为羔羊站在四活物与宝座之间,众长老当中。但如果与启 4:4,6 对照,就会发现这样的排列不甚现实。所以也可理解为羔羊站在所有在场者中间。这样理解或许更合理些。因为祂成了整个异象的焦点(参
徒 7:56)。 羔羊。 arnion 。在《启示录》中出现了29 次。但在《新约》其他地方只出现一次(约 21:15)。另一个表示“羔羊”的词(amnos)出现在约 1:29,36;徒 8:32;彼前 1:19和
赛53:7的七十士译本中。 约翰刚才听到基督被称为狮子和胜利者。可是当他观看时,却看到一只羔羊。这种强烈的反差说明基督取得胜利靠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品德。最重要的是,宣布祂“配展开那书卷”(见启 5:2注释)。祂在与罪恶所作的大斗争中取得胜利,不是靠强权,而是靠祂无罪人生的赎罪牺牲。这正是无瑕疵的羔羊所象征的。 在《新约》中将基督描写为“羔羊”的只有约翰的著作。但腓力和彼得也曾用《旧约》中羔羊的表号来指基督(徒 8:32;彼前 1:19)。 像是被杀过的。
约翰可能看到羔羊被杀的伤口还在淌血,就像圣所的崇祀中被杀的羔羊那样。“像是”说明“羔羊”只是一个表号。约翰没有说真有一只被杀的羔羊站在天上上帝的宝座前。他只是在描述他在异象中所看见的表号。既然羔羊是象征性的,异象中其他物体,如七灯(启 4:5),四活物(启 4:6),书卷(启 5:1)也一定是象征性的(见结 1:10;启 4:1 注释)。原文的“被杀过的”是过去发生的,,但其后果依然还在。因此基督的牺牲虽然是过去的事件,但其成果对于人类却是始终有效的。关于把耶稣被比作上帝羔羊的意义,见
约 1:29 注释。 七角。
七是完全的数字。角象征力量和荣耀
(见
哀 2:3注释)。所以羔羊的七角说明祂拥有完全的力量。 七眼。象征完全的智慧。这些眼睛就是上帝的七灵,代表圣灵(见
启 1:4 注释)。在启 4:5 用了另一个表号——“七灯。” 差遣。
见
启 1:10;6:5;约 14:26;15:26;16:7;加 4:6。 7.这羔羊前来,从坐宝座的右手里拿了书卷。 这羔羊前来…拿了。
这是整个第
四 、第五章的焦点——基督从上帝手中接过书卷,做了一件全宇宙没有一位能做的事情(见
启 5:5 注释)。
这个举动象征祂战胜了罪恶。当祂接过书卷时,全体受造的生灵唱起了赞美的诗歌,歌声回荡于宇宙之间(见 9–13 节注释)。 约翰说:“这羔羊前来…拿了书卷。”他似乎来不及记下眼前激动人心的场象。在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中,他只能说“这羔羊前来…拿了书卷”。见第 13 节注释。 坐宝座的。
见
启 4:2 注释。 书卷。有文本没有“书卷”二字。但从第 8节可以看到羔羊拿了书卷 8. 祂既拿了书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着琴和盛满了香的金炉;这香就是众圣徒的祈祷。 祂既拿了书卷。
这时天上的众生作出了回应(见第 7 节注释)。 四活物。
见
启 4:6 注释。 二十四位长老。
见 启 4:4 注释。 琴。 kitharai。是一种伴奏所常用的乐器,不是竖琴(见《SDA圣经注释》卷三34-36页)。有文本为kithara(里尔琴)。每一位长老手中都拿着一把琴。本节提到乐器是很自然的,因为接着就要唱诗了(第 9,10 节)。 金炉。 phialai,系盛放供物的器皿。据约瑟弗斯说,盛香的金炉(
phialai )是放在圣所的陈设饼上面的(《犹太古代史》,6.6)。圣徒的祷告盛在金器皿里,说明上天对它们的重视。 众圣徒的祷告。
众长老手持着“琴”和盛放圣徒祷告的金香炉,说明他们代表在地上唱诗祷告,不断取胜的基督教会。见第 9,10 节注释;参
《先祖与先知》
第 353页。 9.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上帝, 他们。
指二十四位长老,可能还包括四活物(参
下面的“他们”)。 新歌。
因为它与以前所唱的歌完全不同。在《旧约》中常有“新歌”的说法(见
诗 33:3;40:3;赛 42:10)。但用在这里则更贴切,因为它代表出自特殊经历的诗歌,就是因耶稣基督的胜利而得救(见
启 5:5 注释)。这是万象更新(启 21:5)之时,接受了“新名”的“新耶路撒冷”居民(启 21:2)所唱的“新歌”(启 2:17;3:12)。 配。
见
第 2 节注释。天上的诗班首先承认上帝藉着祂儿子的胜利,已经摆脱了撒但的指控。有人认为这二十四位长老代表曾受罪恶奴役的圣徒。他们在全宇宙面前为上帝公义和恩典作见证。见
启 5:5 注释;参
弗 3:10。 你曾被杀。
基督的死为人类成就了救赎,也为上帝的品德做了辩护,所以基督配拿书卷(见
第 2 节注释)。 用自己的血。
见
罗 3:25;5:9 注释。 叫他们。有文本为“叫我们”。 10.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上帝,在地上执掌王权。 他们。有文本为“我们”。指第 9 节中的赎民。第 10 节的说话者没有把自己包括在“国民,祭司”之内。也有可能他们是在以第三人称来指自己,但这不符合大多数圣经古卷的意思。本节“在地上执掌王权”无疑指属灵的恩典的国度(见
太 4:17;5:3 ;启 1:6 注释)。 国民。
原文为“国度。”(见
启 1:6 注释)。 祭司。
见 启 1:6 注释。 在地上。
没有说明在地上掌权的时间。但据《启示录》 20 章和21 章,是指在一千年期间。 11.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 活物。
见
启 4:6 注释。
这些活物参与了对上帝的赞美(启 5:12),表达了对基督受死的感激之情。 许多天使。
天军回应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见证,一同称颂羔羊的配拿书卷。上帝的公义就这样在众天使面前得到了维护。因为自从撒但在天上开始指控上帝以来,众天使们对上帝驱逐撒但和拯救人类的举措一直未能充分理解(见
《历代愿望》
第761,764页)。 千千万万。
这显然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形容天军的数目之多。“千千万万”的说法可能出自
但 7:10,与次经《以诺书》中的一段相似(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
87 页,《以诺书》 14:22:“千千万万(侍立)在祂面前”(查尔斯《旧约次经与伪经》卷二,197页)。
参
来 12:22。 12.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 羔羊。
见 第 6 节注释。 配得。
见
第 2 ,第9 节注释。 权柄。 dunamis 。在这里指上帝能力的运作。天上生灵的赞美是七重的。七代表完全,在这个异像和整部《启示录》中一再出现(见启 1:11 注释),本节的七重赞美暗示天上的赞美是完美的。 丰富。
参
腓 4:19注释。 智慧。
参
雅 1:5 注释。 能力。 ischus。可能指上帝潜在的能力。 13.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 在天、地、地底、沧海里。
按照古代的宇宙观,天,地,地底下和海构成了整个宇宙。一切受造之物终将承认上帝的公义(见《善恶之争》
第670,671页)。 一切所有被造之物。
诗班的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回应天军的赞美。所有受造之物一同崇拜圣父和圣子。基督是胜利者。上帝的品德在全宇宙面前得到了维护(见
第 11 节注释)。 第四章和第五章所展示的,是善恶之争的什么画面呢?根据《历代愿望》
834页的记载,当基督升天以后被安排在上帝右边的时候,天使唱起了这首诗歌。根据《使徒行述》601,602页,《善恶之争》
671页记载,在地球更新的时候,赎民和天使还将永远唱这首诗歌(《证言》
卷
八第 44 页;参
《先祖与先知》541页;《善恶之争》545,678页)。
以上不同的场合,表明《启示录》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异象不能被认定为代表天庭某一时刻的事件。它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象征基督的胜利,及其对上帝品德的维护。有鉴于此,这个异象可以理解为代表上天对圣子和祂钉十字架以来所作之工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将随着善恶之争的胜利结束而达到高潮。关于象征性异象的性质,见结 1:10 注释。 颂赞。 13 节的四重颂赞与 12 节七重颂赞中的四项内容相同。 权势。 kratos。“势力”,“管理权”。与
第 12 节的“能力”
相似。但不同的是
kratos 代表上帝能力的运作。为地上众生灵所见证(见
第 12 节注释)。 坐宝座的。
见
启 4:2 注释。 羔羊。
见
第 6 节注释。羔羊在这里与圣父同受赞美,说明了祂们是同等的(见
腓 2:9–11)。 14.四活物就说:“阿们!”众长老也俯伏敬拜。
阿们。
见
太 5:18 注释。这里的“阿们”与轮唱赞美反映了早期教会崇拜的特色。在约翰逝世二十年之后,普林尼记载说,基督徒在礼拜时“轮唱诗歌赞美基督为神”
(《信函》10.96。卷二403页)。
第二世纪的殉道者查士丁在描述圣餐礼时说,当领会的人献祷和感恩之后,“人们就说‘阿们’表示赞同”(《第一辩护辞》 67页;《前尼西亚教父文集》卷一186页)。 |
|
|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