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4.生物学的见证

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鲸鱼的鳍状肢、青蛙的前腿、鸟的翅膀、狗的前腿和人的手臂等似乎是一个共同基本结构的变体。老鼠、大象、海豚和长颈鹿等的脖子都有七个颈椎。这些特征被用来作为在进化系列中有共同祖先的的证据。它们也可以解释为造物主在设计上的保留和优化。没有听说过用尾椎作为共同祖先的证据,因为它们在各哺乳动物身上是不一样的。圣经的创造论符合各种脊椎在设计上异同方面的所有事实。

 

在酶、激素和血色素等生理学特征方面,也有许多相似的例子。

 

生物的变异性。从二十世纪初起,遗传学从生物学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分支,发展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和庞大的学科。这门学科显示了理解生物变异物质基础的原理和定律。遗传学家将自然选择视为进化的动力,在突变(出现发生变化的或前所未有的确定遗传的因素)和重组(重新组织已有的确定遗传的因素)而运作。

 

突变把一个改变了的确定遗传的基因,引进个体的遗传机制,随后通过繁殖进入群体。基因的改变是通过DNA分子中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基的增加、删除、或替换而产生的。

 

绝大多数的突变都是有害的。这说明造物主起初的设计是最佳的。产生短腿羊的突变可以防止羊逃跑或越过栅栏,但显然对于羊来说并不是一个有益的突变。产生无子葡萄或脐橙的突变对于人类是有益的,但对于葡萄或橙子的繁衍生存却是不利的。

 

在遗传实验室中促成和研究了果蝇的许多突变。其中之一是产生了白眼睛的果蝇(正常为红色)。如果白眼睛比红眼睛对果蝇有利的话,最终整个群体都可能变成白眼的。但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只要有红眼睛的雄果蝇存在,雌果蝇就不会跟白眼雄果蝇交配。自然界中还没有发现过白眼果蝇群体。

 

1845年以前在英国只有灰色的白桦尺蛾。但那年在曼彻斯特,人们发现了黑色的白桦尺蛾。从那时起,黑色白桦尺蛾越来越多,直至在英国污染的工业区内所有白桦尺蛾基本上都变成了黑色。这是因为黑蛾在煤烟和炭粉覆盖的树上几乎无法识别,而灰蛾则格外醒目。这些蛾子在煤烟覆盖的工业区通常停落在不长地衣的黑色树干上。但在未受污染的乡村,它们则停落在颜色较浅的、长满白色硬皮地衣的树干上。观察和照片表明鸟类捕食显眼的蛾子,而忽略其它蛾子。随着污染控制措施的加强,灰种蛾逐渐重新繁衍。欧洲其它地区也有发生此类被称为工业黑变病的突变。在美国的匹兹堡地区近百种蛾子曾出现这种现象(比肖普与库克,1975年著)。

 

突变常涉及色素的变化,特别是繁殖迅速的生物。许多动植物常发生白化病,即色素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在工业黑变病中蛾子的变黑,可能是因近期突变造成的。环境的压力(自然选择)使得生活在工业污染区的群体颜色变深。

 

杂交产自两个不同基因组合的个体的交配。显然,亲本之间的差异越大,基因不同组合的潜力就越大。众所周知,杂交是有限度的。特征差异太大的个体和生物不能杂交。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与双亲都不同,但显然它们的基因组合是由亲本的基因所控制的。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在原来的达尔文学说中起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些生物能够在一些环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则不能。如果环境因素不适合带有新基因的个体,那么这个新的基因就不可能在一个群体中存留。人们都知道突变有些有害,有些有用的,但绝大多数是有害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负责公共卫生的人们希望消除所有导致突变的因素,如暴露在穿透性的辐射之中。

 

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群体中最能适应的成员。但由于复杂性和对于环境压力的适应性之间并不存在相应的关系,自然选择不足以成为影响重大进化过程的必然手段。创造论认为突变有两种:一是一种帮助生物符合环境所需变化的能力,二是犯罪所造成的退化。

 

虽然生物中的许多变异都只是略微进步的或是略微退化的,但是有人们发现许多极度退化的例子。这可能是通过两个途径形成的:1)原来有益因素变成有害的和破坏性的了;(2)从一个自由生活的生物变成依赖于其它的生物,从而对后者造成损害。不难想象从有益的共栖变为寄生的可能性。如原生动物和细菌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致病的。有些现在虽然是有害的,但原来可能是有益的。有证据表明一些自由生活的生物变成了寄生性生物,在此过程中其结构和生理上经历了巨大的退化。有些属类的动物从完全自由生活到完全依赖宿主,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寄生性。

 

有些动植物的新种类是在现代形成的。世界上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之间几乎无休止的相互演变,有些寄生生物极度的退化,以及某些动物之间为了攻击和防卫而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必然使人们得出结论: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发生了从一个基本的物种转变为另一个物种的重大变化。请留意明尼苏达大学的遗传学家大卫·美瑞尔的表述(1962年,294-296页):

 

“高级种群的起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在化石中新的种类通常是突然出现的,没有中间类属的化石。……所以有些进化论学者推测高级种群的起源是由于一个不同的机理,突变、选择、基因转移和遗传流动只能导致微小的进化。例如,微进化源于罕见的微突变或系统突变,具有剧烈的效果,产生“有希望的异类”。……然而,高级种群这样的起源似乎是不大可能的。除了没有系统突变的事例以外,有两种反对这种解释观点值得一提。偶然的一次突变不可能导致生物生理和形体上的所以变化,以适应新的生存方式,成为的新的种类。……另外,既然系统突变是那么罕见,能使生物一跃而形成一个新的种类,那么在性繁殖的物种中,这个孤独的新个体将成为旷野中的呼声,寻找它那不存在的配偶。然后这个一步产生物种就的一步而绝种了。”

 

特别重要的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寻找,在收集到的无数化石中只有极少的(在统计上无意义)化石可以被用来试图说明从一个大的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进化。宣传最广的被所谓过渡性生物是始祖鸟(Archaeopteryx)的化石。始祖鸟是一种具有鸟类(羽毛)和爬行动物(牙齿和尾巴)的特征的动物。人们只发现了不到六个这种动物的化石标本。它们都是在德国的舒恩霍芬发现的。所有已知的始祖鸟样品具有完全的飞行能力。没有发现带部分发育的翅膀的中间性生物。

 

“活化石”为圣经的创造论提供了额外的证据。其中最著名的有银杏树、腔棘鱼和环节软体动物新毛虫(Neopilina)。在发现活化石以前,人们认为这些生物已绝迹一千一百万年、七千万年和两亿八千万年了。一种海洋生物不可能经过两亿八千万年,而没有在假定漫长地质时期的大陆和海洋沉积岩中留下任何转型的痕迹。

 

食盐矿藏的年代在进化论年表上属于前寒武纪晚期(六亿多年)。人们在食盐矿藏中发现了能培育的细菌。经培养以后发现,这些细菌在形体上与现代菌种十分相似,并且很容易按现代标准分类。它们与现代相应菌种的主要差别是化石细菌似乎具有更强的生化活力(顿布劳斯基,1963年著)。圣经的创造论比进化论更与这些发现相吻合。

 

生物进化假说流行的原因。许多读者会问,面对这些证据,为什么圣经创造论追随的人不多呢?。原因之一是因为很少有人,甚至是科学家,充分审视本章所列的全部证据。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当进化论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得到广泛接受时,人们对下列问题几乎一无所知:生化物质的结构,用生物以外的方法合成生化物质的可能性;细胞的亚微观(普通显微镜下看不到的)结构和涉及活细胞运作的复杂过程;DNA分子的存在和功能;酶和激素在化学上的复杂性和功能;或遗传机理等。当时的人们有理由期待至少到二十世纪中叶,古生物学的考察将最终拿出充足的历史证据,证明生物从是最简单的活细胞逐步进化到到最复杂的人类。

 

现在已清楚,查尔斯·达尔文和那些支持他观点的人是根据现存生物和化石中所表现的各种生物内部的变异,作出了一个没有把握的推断,认为进化的过程是通过开始于最简单活物质的变异的累积,导致现在所有生物种群的形成。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即人们之所以会如此迅速背离圣经的创造论,是他们自以为有圣经权威的观点其实并不正确。如果教会的领袖们没有坚持物种刻板不变性的话,原来接受训练准备担任传道工作的达尔文可能永远不会宣扬使他成名的极端观点。当许多人发现有关现存生物和化石的事实与上帝创造的生物都是代代传承永不改变的观点不相符时,他们就可能放弃他们儿时的信仰,接受日益流行的进化论观点了。歌特路德·希米尔法伯(1967年)分析了达尔文学说迅速被人接受的复杂的人为因素。

 

一种理论或观点一旦被人广泛接受,就会有意无意地决定相关个人和团体的观点,成为群体意识的一部分。人类思想的历史证明,理论的兴衰往往不取决于证据的优劣,而有赖于社会的文化氛围。另外,如果人们出于证据以外的原因强烈希望维持这种理论的话,他们会不顾众多相反的证据而将此理论坚持下去。进化论的流行理论对于一个有世俗倾向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 本书版权所有---SDA圣经注释 译 吴涤申

心雨文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