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对心智的积极影响

【返回本卷目录】

   感恩增进健康——没有什么比感恩和赞美的精神更能增进人心灵和身体的健康了。我们确实既有责任祈祷,也有责任拒绝忧郁和不满的思想情绪。--MH 251 (1905).  {2MCP 797.1}

    智力与体力的所有者——我们多么自然地就认为我们完全是自己的人啊!但圣经宣布:“你们不是自己的人……你们是用重价买来的”(林前6:19, 20)……在我们与同胞的关系中,我们是自己受托的智力和体力的所有者。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中,我们是借用人,是祂恩典的管家。--Lt 44, 1900. (HC 40.)  {2MCP 797.2}

    达到合一的目标——上帝的旨意,是要的百姓中间存有合而为一和弟兄相爱的精神。基督在被钉之前的祷告,求使的门徒能合而为一,如同与父合而为一一样,使世人能相信上帝差了来。这一个最动人最奇妙的祷告流传万世,直到我们的日子;因为祷告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约17: 20)。{2MCP 797.3}

    我们固然不可牺牲一点真理的原则,但我们应当经常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的地步。这就是我们作基督门徒的凭据。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使徒彼得劝勉教会说:“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前3:8-9)。--PP 520 (1890).  {2MCP 798.1}

    从环境提出积极的成分——你们大家都见过湖中间美丽的白莲。我们曾多么渴望、多么希望、多么努力要得到那朵花啊。无论它周围有多少浮渣、碎屑和污物,都不能摧毁你要得到那朵莲花的愿望。我们想知道莲花在有那么多污秽的地方怎么能那么美丽洁白。{2MCP 798.2}

    原来是有一个茎干深入到金色的沙子以下,只吸收最纯净的物质供养莲花,直到它开出纯洁无瑕疵的花朵,就如我们所见到的。这岂不应该给我们一个教训吗?应该的。虽然我们被罪恶所包围,却不必受感染。不要谈论世上不法与罪恶之事,而要提高你的思想,谈论你的救主。当你看到周围的罪恶时,更当庆幸是你的救主,而我们是的子民。{2MCP 798.3}

    那么我们还要注意周围的罪恶,专门想到黑暗的一面吗?你既改变不了局面,那就谈论更高尚、更美好、更尊贵的事吧。谈论那些会在心中留下美好印象的事,就会提拔每一个人的心脱离这种罪孽,进入远处的光明中。--MS 7, 1888.  {2MCP 798.4}

    数算福气——如果一切错用的精力都用在这一个大目标上——获得上帝在今生为我们预备的丰盛恩典——我们就能在记忆的厅堂中悬挂怎样的奖品和证书,叙述上帝的怜悯和眷爱啊!……这样我们就会养成习惯,作为持久的原则,热心而恒切地积攒属灵的财宝,犹如属世之辈为获得暂时的属世之财物而努力操劳一样。{2MCP 798.5}

    主既有满天的福惠,和储备着供应心灵需要的上好之物的仓库,你尽可以对于眼前的供应表示不满。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恩惠,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得到上帝的爱和祂良善的表征,而祂决不会保留着这些上好的属天财宝,不赐与诚心寻求的人。--MS 22, 1889. (HC 188.)  {2MCP 799.1}

    与恩赐相应的回报——每一个仆人都受托要为一定的事负责。不同的托付是根据我们不同的能力而定的。上帝在分配祂的恩赐时并无不公。祂是根据祂仆人们已知的能力而分配才干,并且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2T 282 (1869).  {2MCP 799.2}

    了解智力与体力的适当运用——我们要在使人成圣的圣灵的领导之下明智认真地利用光阴。在对待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的智力体力上,我们要明白何为对,何为错。上帝对祂所交给人的每一种能力都拥有绝对的所有权。祂凭自己的智慧规定了人类使用上帝每一项恩赐的条件。凡适当地运每一能力来荣耀祂名的,祂必赐福。{2MCP 799.3}

    口才、记忆力和财产,都要为上帝的荣耀而增加,好推进祂的国度。上帝把祂的货财留给我们,以便在祂不在的时候代为管理。每一位管家在推进上帝国度的事上,都有指定的工作,没有谁可以免除。--Lt 44, 1900. (HC 40.) {2MCP 799.4}

    上帝给人才干,人培养心智——我们要培养上帝赐给我们的才干。这些都是祂的恩赐,也应该按照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而善予运用,使之纯全完整。上帝赐予才干和心智的能力;人自己建造品格。心智原是主的园囿,而人必须认真地加以垦殖,以便照着神圣的样式塑造品格。--Lt 73, 1899. (HC 106)  {2MCP 800.1}

    无能是懒惰所造成的——许多人以自己没有能力为托辞,不肯作基督徒的工作。难道是上帝使他们这样无能吗?绝对不是。他们这样的无能是他们自己的懒惰所造成的,又因他们的主动选择而一直保留下来。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品格上体验到夺过他这一千来(太25:28)这个判决的后果。{2MCP 800.2}

    他们不断地错用才能,终于扑灭了唯一的亮光━━圣灵。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太25:30)的判决,不过是在他们自己为永恒所作的选择上盖上天庭的印鉴罢了。--COL 365 (1900).  {2MCP 800.3}

    不同成分的融合——差异中的统一乃是上帝的计划。基督门徒之间须众品相融,彼此适应,各为上帝而从事其特定的工作。各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合力完成那印有基督形像的大计划。……某一个人适合于某一种工作,而另一个人则适合于另一种工作,另一个还有与这两者不同的工作;但每一个人都当补足他人的缺欠。……上帝的灵,藉着各种不同的成分而运行其间,必造成统一的行动。……只由一个灵作主──就是无穷智慧之主的灵,在祂里面,这许多不同的分子彼此相处,便成为完美无比的个体。--Lt 78, 1894. (HC 169.)  {2MCP 800.4}

    内心在品格中显露出来——我们内心如何,必在品格上显露出来,并影响一切与我们交往的人。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若不是活的香气叫人活,便是死的香气叫人死。在审判的时候我们要面对面见到一些人,我们若是每天都与上帝联络,活泼而恒久地关心其灵魂得救,原可藉着合宜的言语与忠告,帮助这些人走上正直安全的道路。--Und MS 73. (HC 241.)  {2MCP 801.1}

    在别人心上的电能(劝勉一个昏睡的人)——你应该培养品格的活力,因为一个精力充沛之人的榜样是影响深远并且迫使人效法的。在我们的世界上认真的人很少。每一个为上帝作工的人都会遇到障碍和阻拦。但人们心里必须有干劲。精力充沛的、热心的工人不会让自己的道路被堵上。他必冲破障碍。{2MCP 801.2}

    你需要一种稳定的、均衡的、不屈的活力。你必须自律。要做出完全的改变。尽力克服一切幼稚的情绪。你太可怜自己了。你应该下定决心不再过忙于琐事的生活。你应当决心有所作为并且去做。你有不少很好的决心。你总是要去做什么事,但你不去了解那事也没有去做。你大多只是说说而不去做。你若肯拥有更加认真的精神并且不顾障碍而有所作为,你的健康状况原会好得多。-- Lt 33, 1886.  {2MCP 801.3}

    上帝的爱无法界定—— 基督的爱是一条金链,把信从耶稣基督的有限之人连于无限的上帝。主对于祂子民的爱是无法测度的。没有什么科学能给它下定义或解释它。也没有什么人的智慧能理解它。我们越感悟这爱的影响,就越柔和谦卑。--Lt 43, 1896. (5BC 1141.)  {2MCP 801.4}

    信仰塑造整个的人——真宗教在人心中有其宝座;它是人心中持久的原则,它对外表起作用,陶冶外在的行为,直到整个的人都符合基督的形像;甚至连思想也顺服基督的心意了。若是心中没有持久的原则,心思就会按照撒但心意的欺人样式受塑造,实行他的意愿,使人灭亡。围绕这种人的气氛对他们周围一切的人都是有毒害的,无论是信徒还是不信的人。-- Lt 8, 1891.  {2MCP 802.1}

    熟悉自然界会使身体、心智、心灵都得享健康——自然界万物都是上帝所赐的福惠,以使身体、心智、心灵都得享健康。这些福惠使健康者保持健康,使有病者恢复健康。这些福惠若与水疗相结合,在恢复健康上就比世上一切药物都更为有效。--7T 76 (1902).  {2MCP 802.2}

    顺从产生安息——必有平安、持久的平安涌入心灵中,因为完全顺服耶稣基督才能得享安息。顺从上帝的旨意必得享安息。跟着救赎主柔和谦卑的脚踪行的门徒所得享的安息,是世界无法给予也不能夺去的。“坚心倚赖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祢”(赛26:3)。--Lt 6, 1893. (HC 98.)  {2MCP 802.3}

    柔和趋向平安——上帝圣子的生活始终以心里柔和谦卑为特征,祂的真信徒若是拥有了这种特征,就会带来满足、平安和幸福,提拔他们超脱虚假人生的束缚。--HR, 187112. (HC 98.) {2MCP 802.4}

    饶恕意味着心灵的安息——所应许的“安息”是什么呢?──就是意识到上帝是真实的,永远不会使亲就祂的人失望。祂的赦免是完全而白白赐予的,祂的悦纳意味着心灵的安息,在祂的爱中安息。--RH, 1899425. (HC 97.)  {2MCP 803.1}

    安息是自我降服的结果——当我们抛弃一切自我辩白,一切出于自私立场的理论时,就获得了安息。自我的全然归顺,接受祂的道路,乃是在祂的爱里享受完全安息的秘诀。……要照着祂所吩咐你的去作,也要确信上帝必成全祂说过要作的一切。……你是否已经来亲就祂,放弃你一切的权宜之计,一切的不信和自以为义呢?要本着你现在这软弱、无助、垂死的情况来就祂。--RH, 1899425. (HC 97.)  {2MCP 803.2}

    切身利益在你的掌管中——要记住试探并不是罪。要记住一个人无论被安置在多么难受的环境中,只要他不屈服于试探,而是保持自己的纯正,就没有什么能真的削弱他。对于你个人福利最重要的事,全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除非你自己容许,无人能加以破坏。撒但的全军都不能伤害你,除非你朝着撒但的诡计和毒箭自开心门。你的意志若不同意,你就决不会灭亡。你心中若不存污垢,周围一切败德之风就不能玷染或污损你。--Lt 14, 1885. (HC 94.)  {2MCP 803.3}

    控制情绪——我们因盼望而欢喜快乐,而不是因感觉。我们既盼望上帝的荣耀,就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经验,经验生盼望。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感觉不如意,我们就要冲冲大怒,说出那些表明我们有撒但品性的话吗?我们担不起说一句刺耳的话或刻薄无情的话,因为我们就站在天上众生面前,正在全天庭的注视之下打仗;我们若以任何方式否认上帝,就会使祂多么伤心啊!基督手上的钉痕表明祂已把我们铭刻在祂的手掌上。--MS 16, 1894.  {2MCP 803.4}

    鼓励的话能恢复身心——要把富有同情的救主介绍给受苦的人。……祂正怀着恻隐之心垂顾那些觉得自己病情已毫无希望的人。人的心中若充满恐惧,就看不见基督温柔的同情。我们的疗养院要成为一个媒介,把平安和安息带给心中烦恼的人。{2MCP 804.1}

    如果你能用充满希望,使人得救的信心鼓舞灰心的人,满足和喜乐就会代替失望和不安。他们的身体状况就会发生奇妙的改变。基督会来医治身体和心灵的疾病。他们若信靠祂,就会体验祂的同情和仁爱,在祂里面得安息。祂是明亮的晨星,照在犯罪败坏的世界道德的黑暗中。祂是世上的光,凡献身给祂的人都会得到平安、安息和喜乐。-- Lt 115, 1905. (MM 109, 110.)  {2MCP 804.2}

    基督徒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一个健康的、成长的基督徒在同胞中不会作一个消极被动的人。他必是既给予也接受的。我们的美德是因运用而增长的。与基督徒交往会供给我们纯洁的空气以呼吸,而吸入它我们就必积极主动。所履行的基督化的服务,所供给一切需要之人的同情、鼓励和教导,以及在基督化工作中所需要运用的自制、爱心、忍耐和宽容,必在我们自己的心中生发信心、顺从、盼望,和对上帝的爱。{2MCP 804.3}

    要培养灵命的筋肉和力量,少不了心灵的锻炼。必须藉着属灵的活动,利用行善的机会,才能成全善工。……人越忠诚地履行基督徒的义务,就越发健全。--Lt 1, 1882. (HC 260.)  {2MCP 804.4}

    利用社交能力——基督的宗教乃是藉着社交与世人接触的。每一个接受上帝光照的人,都应当转而照耀那些未认识更好道路之人的黑暗道路。要充分利用那因基督的灵而成圣的社交能力去引人归向救主。不可将基督藏匿在心里,当作神圣美妙的宝贝,专供自己享用。要让基督在我们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使一切与我们交往的人得到滋润。-- MH 496 (1905).  {2MCP 805.1}

    基督教的潜力——现今从事普通职业的人中,有许多人每天在那里埋头操劳,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若是加以运用,就足能使他们与世上最受尊敬的人并驾齐驱。所需要的,乃是有人用精巧的手段来启发那潜在的才能。耶稣所召呼作祂同工的,正是这样的人。祂赐给他们与祂相处的机会。世上的伟人从未有过这样的一位教师。门徒受了救主的训练之后,就不再是无学问和无教养的人了。他们的思想和品格都受了基督的同化。世人也能认出他们是跟过耶稣的。--DA 250 (1898).  {2MCP 805.2}

    需要目的和目标——趁你还活着,要有人生的目标。要收集阳光而不是乌云。要追求在上帝的园中作一朵鲜艳美丽的花,向你周围的人散发香气。你这样做,就不至于夭折;但你不快乐地诉苦抱怨,以你的痛苦和不适为谈话的主题,就必缩短你的寿命。--HR, 18716.  {2MCP 805.3}

    为一个宗旨而生活使人真的快乐——那些生活有目的,谋求加惠和造福自己的同胞和尊荣自己的救赎主的人,乃是地上真正快乐的人,而那不安宁、不满足,寻求这个试验那个,希望得到快乐的人,却总是抱怨失望。他总是缺乏,从未满意,因为他只为自己而生活。要让行善成为你的目标,忠心地尽你人生的本分。-- Lt 17, 1872. (HC 242.)  {2MCP 806.1}

    用尽一切精力——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一切属灵神经和肌肉。……上帝……并不希望你们永远是一个新手。祂希望你们攀登至梯子的顶端,然后从那里跨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国中。-- MS 8, 1899. (HC 217.)  {2MCP 806.2}

【返回本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