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动机的原则

【返回本卷目录】

成功需要目标——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凡希望人生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必须始终注视值得他去努力的目标。在今日的青年面前,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Ed 262 (1903).  {1MCP 341.1}

    立志达到尽可能高——我们人生的特殊地位,是由我们的能力来决定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取得同样的成就,或在同样的工作上达到同样的效率。上帝不指望牛膝草长得与香柏树一样高大,橄榄树长得像棕榈树一样魁伟。但每一个人都应立志达到神人合作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Ed 267 (1903).  {1MCP 341.2}

    学生要有真正的目标——应当教导学生为了最崇高圣洁的目的,运用上帝所赐的才能,使他们能在世上成就最大的善工。学生们需要学习什么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并对于真教育的意义有高尚的认识。--SpT Series B, No. 11, p 16, 19051114. {1MCP 341.3}

    基督鼓励高尚的目标——祂愿意支持我们最高的理想,保障我们最喜爱的财富。--COL 374 (1900).  {1MCP 342.1}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许多人没有达到他们可以达到的高度,是因为他们没有尽自己所有的能力。他们没有尽力把握上帝的能力。有些人离开了自己可以达到真正成功的工作。他们为了更高的名利或更称心的工作,就去尝试他们所不适合的事。{1MCP 342.2}

    许多人本来适合做其他的工作,却偏要从事某一种职业。原本能作一个成功的农夫、工匠或护士的人,却不合适地去充当传道士、律师或医师。还有人本来可以担负重任,却因缺乏干劲、勤勉和坚持,就满足于比较轻松的地位。--Ed 267 (1903).  {1MCP 342.3}

    伟大的前途——至于一生的成就,有谁能断定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呢?有多少生活地位卑微的工人,因为做了造福世界的工作,而取得了令君王羡慕的成就! --Ed 266 (1903).  {1MCP 342.4}

   “求得更好”是真实生活的法则——“求得更好”乃是教育的口号,也是一切真实生活的法则。基督不论要我们放弃什么,祂总是赐下更好的东西来代替。{1MCP 342.5}

    青年人往往喜欢一些表面上并不坏,却不符合最高利益的事物、追求和娱乐。这些东西会使我们的生活偏离最高尚的目标。专横的方法或直接的指责或许不能使这些青年放弃他们所喜欢的事物。要引导他们关注比炫耀、野心或放纵更好的事物。要使他们与更真实的美、更高尚的原则和更高贵的人生接触。要引导他们仰望那位“全然可爱”的主。{1MCP 342.6}

    人一旦注视祂,生活就有了中心。青年的热忱、慷慨献身和激情,就有了真正的对象。责任变为欢悦,牺牲变为快乐。尊荣基督,效法祂的样榜样,为祂作工,成了人生的最高愿望和最大喜乐。--Ed 296, 297 (1903).  {1MCP 343.1}

    发展那追求进步的最高尚的动机——凡正在接受训练要担任护士医师的人,每天都应受到教导,发展那追求进步的最高尚的动机。他们应当进入我们的大学和医护训练学校。这些学校中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与他们的学生们一起工作和祈祷。在这些学校中,学生们应当学习成为真正的医疗布道士,专心从事福音工作。--SpT Series B, No. 11, p 12, 19051114.  {1MCP 343.2}

    愚蠢的财主自私而没有目标——这个人的目标不比那些死亡的畜类更高。他活着似乎没有上帝,没有天国,也没有来生,好象他的一切都是属于他自己的,既不欠上帝,也不欠世人。诗人用以下的话来形容这个财主:“愚顽人心里说:‘没有上帝’”(诗14:1)。--COL 257, 258 (1900).  {1MCP 343.3}

    没有目的的人生是活受罪——没有目的的人生是活受罪。心智的能力应该用在关系我们永恒利益的题目上。这会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CH 51)  {1MCP 343.4}

    真菌扎根在毫无定见上——人类智力退化、道德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专注于有价值的目的。我们自夸书刊发行的广泛。但是浩如烟海的书籍,甚至那些本身并无害处的书籍,也许对人是有害的。……{1MCP 343.5}

    现今许多的书刊象埃及的青蛙遍满全地,内容平淡无奇,毫无价值,污秽不堪,低级下流。它们的影响不仅麻痹和摧残人的头脑,还败坏和毁灭人的心灵。{1MCP 344.1}

    贪图安逸、毫无定见的头脑与心灵,很容易成为罪恶的掠物。真菌扎根在有病而缺乏生命力的机体上。空闲的头脑是撒但的工场。但愿人的心灵被引到高尚圣洁的理想上。但愿人生有高尚的目的,专一的宗旨。这样,罪恶就没有立足之地了。--Ed 189, 190 (1903).  {1MCP 344.2}

    缺乏目标是不节制的诱因——为了探究不节制的根源,我们必须深入到吸烟饮酒以下。懒惰,缺乏目标和滥交等,都可能是不节制的诱因。--Ed 202, 203 (1903).  {1MCP 344.3}

    没有什么祸害更为可怕——没有什么祸害比怠惰闲懒没有目标更为可怕的了。然而大部分体育运动的趋势,却令关心青年福利的人十分担忧。……这些运动诱发人寻求娱乐和刺激,对有用的劳动感到乏味,并产生避免实际职责的倾向。这些运动还破坏人对于生活严肃现实和宁静快乐的兴趣,打开了纵欲违法的门户,造成了可怕的结果。--Ed 210, 211 (1903).  {1MCP 344.4}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该无目的——每个人都应该去传道。他们应当运用自己的体力、道德力和智力,经过圣灵的洁净,与上帝同工。大家都应该积极献身,毫无保留地为上帝服务。他们要在助人的伟大工作上与耶稣基督同工。基督为我们各人而死。衪在十字架上舍命救赎了每一个人。衪这样做,是为了使人不再过无目的的自私人生,而是为舍命救他的耶稣基督而活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蒙召做传道士,但他们应当去服务。不论何人若为服务自我而活,就是侮辱上帝的圣灵。--Lt 10, 1897. (4BC 1159.)  {1MCP 344.5}

    培养正确的动机——要始终将服务的真正动机摆在老年和青年面前。学生所受到的教育要使他们成为有为的男女。要用尽办法提拔他们,使他们变得高尚。要教导他们最好地使用自己的能力,同等地使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要养成有秩序和自制的习惯。要始终将一种纯洁真诚生活所发挥的能力摆在学生们面前。这会帮助他们预备好参加有用的服务。他们要日益变得更加纯洁和强壮,藉着祂的恩典和学习祂的道得着更好的预备,积极努力地反对罪恶。--RH, 1912822. (FE 543.)  {1MCP 345.1}

    行为表现动机——行为表现出人的原则及动机。许多自称是主葡萄园中的树木,在所结的果子上,却显明他们不过是荆棘与蒺藜。教会全体也许认可一些教友的错行,但这种认可却不能证明错就是对。荆棘的果子是不能成为葡萄的。--5T 103 (1882).  {1MCP 345.2}

    按动机,而不是按外在的表现来判断——所有的人都有一个重要的本分,就是一天一天地熟悉自己行动的倾向和行为的动机。他们需要熟悉促使特别行为的特别动机。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按它的动机,而不是按外在的表现来判断的。--3T 507 (1875).  {1MCP 345.3}

    基督的门徒发觉新的动机——没有其他的科学,能与那在学生生活中培育上帝品德的科学相等。那些成为基督门徒的人,发觉他们得到了新的动机,产生新的思想,从而有了新的行动。但他们必须奋斗,才能前进。因为有一个仇敌,一直在与他们争战,试探他们,使他们疑惑和犯罪。他们必须克服先天遗传和后天养成的邪恶倾向,使自己的食欲和情欲,都处于圣灵的管理之下。这场斗争在今生是不会终止的。但既有必须参加的战斗,也必有可以争取的胜利。战胜自我和罪恶,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CT 20 (1913).  {1MCP 346.1}

    两种对立的动机——圣经乃是它本身的解释者。应将经文与经文互相比较。学生应学会视圣经为一个整体,看到其各部分的关系。他应当了解圣经伟大的主题,上帝对世界原来的旨意,善恶大斗争的起源和救赎的工作等。他应当明白正在争夺上风的两大原则的性质,从历史和预言的记载中追溯它们的运作直至大功告成。他也当看出这场斗争介入人生经验的各个方面;在他自己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如何显示两种敌对动机中的一种;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要决定自己站在斗争的哪一边。--Ed 190 (1903). {1MCP 346.2}

    每一行为都有双重性质——每一个行动方针都具有两重性和重要性。依照促使行动的动机,它要么善良要么邪恶,要么对要么错。一个错误的行动经过多次重复,就在犯错的人和那些在属灵或属世的关系上与他有联系的人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象。不注意错误的小举动的父母或教师,使青少年养成了那些坏习惯。--RH, 1898517. (CG 201.)  {1MCP 347.1}

    行为的价值在于动机——一切行为的价值,全在于其动机。动机如果不是高尚、清洁和无私的,思维和品格就不均衡。--YI, 189847. (SD 171.)  {1MCP 347.2}

    动机决定行为的本质——我们的动机决定我们行为的本质,说明它是卑鄙的或是高尚的。上帝并不以那些众目所睹,众口所赞的大事为最有价值。人甘心乐意尽到的种种小义务,不令人注意的微小奉献,在人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在上帝的眼中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一颗信实仁爱的心,比最贵重的捐献更为上帝所重视。穷寡妇为要献上那么一点捐款,已经拿出她所有的生活费。为要将那两个小钱献给她所爱的圣工,她竟牺牲了自己的饮食。她凭着信心去作,笃信天父不会忽略她迫切的需要。使她得到救主称赞的,乃是这一种无私的精神和赤诚的信心。--DA 615 (1898).  {1MCP 347.3}

    上帝暴露人的动机——上帝引导的子民一步前进。带领他们到了那暴露内心动机的地方。有些人在某一点上忍受得住,但在下一点上却跌倒了。每向前迈进一步,心灵也受到进一步的考验和试炼。任何人若发现自己的心意不服从上帝直接的作为,就当自觉有一番得胜的工夫要作,否则,他们终必为主所弃绝。--RH, 188048. (HC 162.)  {1MCP 347.4}

    我们秘密的动机决命运——我们的言语行为,甚至我们最秘密的动机,在决定我们一生终局的祸福上,都有相当的分量。纵使我们已经把它都忘记了,但它还是要作见证,定我们为义,或定我们有罪。--GC 486, 487 (1911).  {1MCP 348.1}

    上帝评价人是根据纯洁的动机——上帝评价人,不是看他们的财产、学问或地位。祂所注重的,是动机的纯正和品格的美。祂要看他们有多少祂的精神,与祂有几分相像。要在上帝的国中为大,就必须象小孩子那样谦卑,存单纯的信心和纯洁的爱。--MH 477, 478 (1905).  {1MCP 348.2}

上帝凭动机来判断——传道人的行为有许多可改进之处。许多人看到并感受到了他们的缺乏,但他们似乎对自己所发挥的影响茫然无知。他们做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行为,却容许自己忘记这些行为,所以就不改革了。{1MCP 348.3}

传道人若是愿意使每天的行为成为认真思考和慎重回顾的对象,目的在于熟悉自己的生活习惯,就会更有自知之明。他们藉着仔细审查自己每天在一切境遇下的生活,就会了解自己的动机,知道促使这些动机的原则。凡希望达到基督徒品格完美境地的人,必须每天省察自己的行为,看看良心是认可还是谴责。{1MCP 348.4}

许多行为看来是好事,甚至是慈善之举,但若加以仔细审查,就会发现是出于不良的动机。许多人为他们所没有的美德而被人称赞。鉴察人心的主衡量人的动机。往往许多大受人赞扬的行为,却被祂记录为出于私心和卑鄙的伪善。我们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不论是良好的和值得称赞的,还是该受指责的,都要被鉴察人心的主按照其动机来判断。--2T 511, 512 (1870).  {1MCP 348.5}

    很难认识动机——在现实生活的忧虑之中,我们有时很难认识自己的动机。但我们每日都在长进,要么向善,要么向恶。--5T 420 (1889). {1MCP 349.1}

    真实的悔改会改变人的动机——真正的悔改乃是感情与动机的决定性改变;乃是实在断绝属世的各种关系,迅速离开他们的精神氛围,从他们的思想、意见、及感化力等种种控制力抽身退步。--5T 82, 83 (1889).  {1MCP 349.2}

    人心灵的伟大动力——人心灵的伟大动力是信、望和爱;这些都是正确研究圣经所追求的。圣经外表的美,也就是修辞与语言的美,只是它真正的财宝——神圣之美的框架。我们从那些与上帝同行之人的记录上,可以瞥见上帝的荣耀。从那位“全然可爱”的主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上帝。天地间一切的美,只是隐约地反映了祂。祂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Ed 192 (1903).  {1MCP 349.3}

【返回本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