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旧约》中的杰出女性

    研究旧约时代从事上帝圣工之女性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教训,使我们能应付今日圣工中的紧急情况。我们也许没有被带到象上帝的子民在以斯帖时代所处危急而显眼的位置。但悔改的妇女往往能在比较卑微的岗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许多人一直这样做了,并准备继续这样做。-- SpT-B 15. 2.{DG 21.1}

 

夏娃——众人之母

(《创世记》第1、2章)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借祂口中的气而成。”“因为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祂“将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动摇”(诗33:6;9;104:5)。大地从创造主手中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美丽的。……众天使赞叹不已,并为上帝奇妙的作为而欢欣。{DG 21.2}

    地和其上丰盛的动植物都造齐之后,上帝就把人安置在其中。人是创造主的杰作。美丽的地球乃是为他装饰起来的。上帝把他所看到的一切都交给他管理。“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全地。”“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6-27)。这里清楚地说明了人类的来源。而且圣史的记载既是这样简明,就不容有什么错误的结论。上帝按着自己的形像造人。这句话里并没有什么奥秘,也没有什么根据足以支持人类是从低级动物或植物渐渐进化而成的说法。这样的学说竟把创造主的大工降低到人类狭窄凡俗的观念范围之内。世人一心一意地要否定上帝管理天地万物的主权,甚至降低了人类的身价,并抹煞他高贵的世系。那将一切星球安置在天空,将各色花卉栽植于野地,又把祂的神能奇迹充满天地的主,在祂完成荣耀之工的时候,最后造了一个管理全地的人。这人称为赐生命之主的杰作,实在当之无愧。根据圣灵的启示,人类谱系的起源并不是一连串的微生物,软体动物或四足动物,而是伟大的创造主。亚当虽然是用尘土造的,但他乃是“上帝的儿子”(路3:38)。……{DG 21.3}

    人类在外貌和品格上都赋有上帝的形像。……他赋有上帝的形像并完全顺从祂的旨意,所以他是圣洁而幸福的。{DG 22.1}

    当人类从创造主手中出来时,他的体格是魁梧并完全匀称的。他的容貌带着健康的红润之色,并焕发生命和快乐的光辉。亚当的身材比现在的人远为高大。夏娃身体虽然较为矮小,但她的仪态是端丽华贵的。这一对无罪的夫妇没有穿戴人手制成的衣冠,却披着一层荣光,像天使一样。只要他们顺从上帝,这光明的外袍就必一直环绕他们。……{DG 22.2}

    上帝亲自为亚当造了一个伴侣。祂“为他造一配偶帮助他,”──与他相配的一个助手──是专为作他伴侣而造,并能彼此同情相爱,合而为一的。夏娃是从亚当的一根肋骨所造成的,表明她不应作他的首脑去管辖他,也不应作他的奴隶被他践踏,乃是要以平等的地位站在亚当身边,为他所亲爱所保护。女人既是男人的一部分,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她便是他的第二个自己。这是要说明夫妻之间应有亲爱密切的联合。“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弗5:29;2:24)。……{DG 22.3}

    创造之工完成了。“天地万物都造齐了。”“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2:1;1:31)。伊甸园在地上艳丽繁盛。亚当夏娃能自由摘取生命树上的果子。在一切华美的受造之物中,没有一点罪恶的痕迹或死亡的阴影。“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伯38:7)。 ……{DG 23.1}

    我们的始祖被造的时候虽然是圣洁无罪的,却不是不可能犯错的。上帝使他们赋有自主的权力,能以认识上帝品德的智慧和慈爱,以及祂律法的公正,并在完全自由的情形之下或顺服或违背。他们能与上帝和圣天使交往。但在他们永保安全之前,他们的忠顺必须先受试验。……{DG 23.2}

    如果亚当和他的伴侣能继续效忠上帝,他们就必管理全地。管理一切生物的无限大权已经赐给他们。狮子与羔羊和平相处地围着他们嬉戏,或一同卧在他们的脚前。快乐的雀鸟毫无畏惧地在他们头上跳跃。当它们宛转清脆的歌声升到造物主面前赞美祂的时候,亚当和夏娃也同声应和,感谢圣父和圣子。……{DG 23.3}

    天使曾警告过夏娃,叫她在园中从事日常的工作时不可离开她的丈夫。她同丈夫在一起,比她自己一个人少有遭遇试探的危险。可是她既全神贯注于她愉快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离开了亚当。……过不久便带着好奇和羡慕的心情注视着那一棵禁树。她见树上的果子非常美丽,心中不禁疑问,上帝为什么不许他们吃?这时撒但的机会来了。他似乎知道她心中的念头,就对她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见创3:)?…… {DG 23.4}

    撒但又暗示:上帝所警告他们的话不会真地实现的,不过是用来恫吓他们而已。……{DG 24.1}

    夏娃诚心相信了撒但的话,但她的诚心并不能救她脱离罪的刑罚。她不相信上帝的话,这就是她堕落的原因。在审判的时候,世人被定罪,不是因为他们诚心相信了谎言,乃是因为他们没有相信真理,因为他们忽视了学习真理的机会。……{DG 24.2}

    她“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创3:6)。 那果子的滋味可口,而且在她吃的时候,她似乎觉得有一种振作的力量,并以为自己正在进入更崇高的生活境地。于是她毫无忌惮地又摘下果子来吃了。夏娃既犯了上帝的诫命,她就成了撒但的工具去陷害她的丈夫。于是在一种非常而不自然的兴奋状态之下,她手里满满地捧着禁果去找亚当,向他述说一切的经过。{DG 24.3}

    亚当脸上突现愁容,并表示惊异恐慌。他听了夏娃的话,就回答说:这必是上帝警告他们所要提防的仇敌;而且由于上帝的判决,夏娃是必须死的。夏娃却劝他吃,并引用蛇的话说:他们不一定死。她又推论说,这话必是真的,因为她并没有觉得上帝不喜悦她,反而感到愉快兴奋,且有新的生命振奋她的全身。这种新生命,她以为是天上的使者所赋有的。{DG 24.4}

    亚当看出他的伴侣已经违背了上帝的诫命,干犯了那试验他们忠诚和爱心的惟一禁令。于是他心中起了剧烈的斗争。他悔恨自己不该让夏娃离开他。但事已如今,他必须与他所爱的伴侣分离。但他怎么忍心这样做呢?…… {DG 24.5}

    亚当终于决意与夏娃利害与共。如果她必须死,他愿意与她同死。他想,那聪明的蛇所讲的话或许是真的呢。这时夏娃站在他面前,象没有违背上帝之前一样美丽,并似乎是一样的天真无邪。夏娃向他表示她比以前更爱他。她身上也没有显出什么死亡的迹象。于是亚当决意冒险,不问结果如何。他拿起禁果,很快就吃下去了。--PP 44-57 (1890).{DG 25.1}

    如果亚当和夏娃从来没有悖逆他们的创造主,一直保持完全的忠贞,他们原能认识理解上帝。但当他们听了试探者的话,得罪了上帝后,天上纯洁光明衣袍便离开了他们。他们既失去了纯洁衣袍,就用不认识上帝的黑暗衣袍遮身。原来一直环绕他们清晰亮光,照亮了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但是自从丧失了这属天的光明之后,亚当的后裔就再也不能从上帝的创作探索上帝的品格了。--RH, 1898.11.8{DG 25.2}

 

撒拉——亚伯拉罕的妻子,多国之母

(《创世记》第11-23章)

    上帝所赐给亚伯拉罕叫他后裔众多成为大国的应许,是当时的人所特别珍视的。祂说:“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创12:2)。此外祂又加上一个应许,在承受信心的亚伯拉罕看来,这是一切应许中更宝贵的,那就是:世界的救赎主必要从他的后裔中出来;“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3)。然而应许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他的信心必须先受试验。他必须有所牺牲。{DG 25.3}

    上帝给亚伯拉罕的信息是:“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12:1)。上帝为使亚伯拉罕有资格从事祂的大工,作为祂圣言的保守者,就必须叫他离开早年的生活环境。因为本族和朋友的影响有碍于上帝所要给祂仆人的训练。如今亚伯拉罕既然与上天有了特别的联络,就必须住在外人中间。他的品格必须是特殊而与世人完全不同的。他甚至不容易解释他行动的方针,使他的朋友能以明白。属灵的事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他的动机和行动是他拜偶像的族人所不理解的。{DG 25.4}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11:8)……{DG 26.1}

    除了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之外,只有那早已亡故的哈兰的儿子罗得愿意和他同过飘流的生活。……{DG 26.2}

    亚伯拉罕在居留埃及期间显明自己还没有脱离人性的软弱和欠缺。在隐瞒撒拉是他妻子的事上,他表现自己不信靠上帝的看顾,并缺少那常可以在他生活上看到的伟大信心和勇气。因为撒拉“容貌俊美,”他怕埃及人会贪爱这个美貌的客旅,并要为了娶她而毫不犹豫地杀害她的丈夫。他认为称撒拉为他的妹子并不算犯了说谎的罪,因为她原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DG 26.3}

    但是隐瞒他们之间真正的关系就是一种欺骗。人偏离了严格的诚实是绝不能蒙上帝悦纳的。由于亚伯拉罕缺少信心,撒拉就陷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埃及王听说她美貌,就命人把她带进王宫,打算娶她为妻。但是耶和华凭着祂的大怜悯降灾与法老全家,藉此保护了撒拉。法老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因亚伯拉罕欺骗他就甚是愤怒,于是把亚伯拉罕的妻子还给他,并责备他说:“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来要作我的妻子。现在你的妻子在这里,可以带她走罢”(12:18;19)……{DG 26.4}

    亚伯拉罕回到迦南,“金,银,牲畜极多。”罗得仍与他同在。他们又来到伯特利,在从前所筑的祭坛旁边支搭了帐棚。……{DG 26.5}

    亚伯拉罕在夜间的异象中又听见上帝的声音。万王之王向他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见创15:1-5)。但是亚伯拉罕因为前途渺茫,心情沉重,以致他这时不能像以前一样毫无疑问地相信这个应许。他求上帝给他一个可靠的凭据,证明这应许必要实现。他想如果上帝不赐给他一个儿子,这立约的应许将怎样实现呢?所以他对上帝说:“我既无子,祢还赐我什么呢?”“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他打算收他忠心的仆人以利以谢为继子来承受他的产业。但上帝向他保证,必有他亲生的孩子来作他的后嗣。于是上帝领他到帐棚外面,叫他向上观看天空闪烁的众星。正当他观看的时候,上帝就向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罗4:3)。……{DG 26.6}

    亚伯拉罕已经毫无疑问地接受了上帝赐他一个儿子的应许,但他并没有等待上帝照祂自己的时候,用祂自己的方法来实现祂的应许。上帝故意的耽延了一下,为要考验他对上帝权能的信心;可惜他竟不能忍受这个试验。撒拉以为自己年纪老迈,不能生育,所以建议亚伯拉罕娶她的一个婢女为妾,这样就可以成全上帝的计划了。当时,多妻之风盛行,人皆不以娶妾为有罪,其实这正是违反了上帝的律法,有损于家庭的神圣与和睦。亚伯拉罕与夏甲的婚姻,结果不但使他自己的家庭受害,也使后世的人受到了影响。……{DG 27.1}

    当亚伯拉罕将近一百岁的时候,上帝向他重申赐给他一个儿子的应许,而且声明撒拉所生的儿子才是将来承受产业的后嗣。可是亚伯拉罕还没有明白这应许的意义。他立刻想到以实玛利,总相信上帝慈悲的旨意要成就在这孩子身上。由于他爱儿子心切,便向上帝呼求说:“但愿以实玛利活在祢面前。”于是上帝用最明确的言语重申他的应许说:“你妻子撒拉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 {DG 27.2}

    以撒的出世,使亚伯拉罕和撒拉的帐棚充满了喜乐,因为他们最大的希望,经过一生的等待,这才实现。……

    上帝所给予亚伯拉罕这有关婚姻关系之神圣性的指示,乃是给世世代代的一个教训。它说明对于婚姻关系的权利和幸福,我们必须审慎维护,即使付出巨大的牺牲,也该如此。撒拉是亚伯拉罕惟一合法的妻子。她为妻子,为母亲的权利是别人没有资格与她分享的。撒拉是尊敬她丈夫的。新约圣经题出这事作为一个可贵的榜样。但是她不愿亚伯拉罕把爱情分给别人;而耶和华也没有因她驱逐她的情敌而责怪她。原来在这件事上,亚伯拉罕和撒拉都没有信赖上帝的权能,因此造成亚伯拉罕和夏甲结合的错误。{DG 28.1}

    上帝曾选召亚伯拉罕,叫他作有信心之人的父。他的一生,要作为以后各世代信心的榜样。但是过去他的信心并不是完全的。他曾在隐瞒撒拉是他的妻子,又在娶夏甲的事上显明自己没有信赖上帝的心。--PP 125-147 (1890).{DG 28.2}

    上帝所应许赐给祂子民的产业并不是在这个世界上。亚伯拉罕在地上并没有什么产业,“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徒7:5)。他固然拥有大量的财物,但是他把这些财产作为荣耀上帝并求同胞利益的用处;可是他并不以这个世界为他的家乡。耶和华曾呼召他离开拜偶像的本族,并应许把迦南地赐给他作为永远的产业;然而他和他的子孙都没有得到。当亚伯拉罕想找一块埋葬死人的坟地时,他还要向迦南人去购买呢。他在应许之地惟一的产业,就是麦比拉洞中从石头凿出来的坟墓。--PP 169 (1890).{DG 28.3}

    “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 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DG 28.4}

     “后来亚伯拉罕从死人面前起来,对赫人说:‘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DG 28.5}

    “我主请听。你在我们中间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们最好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创23:1-6){DG 28.6}

 

利百加

(《创世记》第24章)

    (亚伯拉罕差谴他的仆人以利以谢去为他的儿子以撒选择一位妻子。为答应以利以谢的祷告,上帝引领他到了衪给以撒选的妻子利百加那里。){DG 29.1}

    迦南人是拜偶像的,主吩咐的百姓不可与他们通婚,免得他们被引诱去拜偶像。亚伯拉罕年经老迈,自觉不久于人世。以撒尚未结婚。亚伯拉罕担心那环绕他儿子的败坏影响,所以他切望以撒能与一位不至于引他离开上帝的女子结婚。他把这件事交托给那掌管他全家的忠心而又有经验的仆人。亚伯拉罕让他在上帝面前严肃立誓,决不为以撒娶迦南女子为妻,而是要到亚伯拉罕那相信真神的亲族那里为他找一年轻女子为妻。他吩咐他不可带以撒去那地,因他们几乎都被拜偶像之习俗所影响。如果他给以撒找的妻子不愿离开她的亲族跟他走,则他所起的誓就可作废。--ST, 1879.4.10{DG 29.2}

    这件大事并没有留给以撒去自作选择,而不接受他父亲的意见。亚伯拉罕告诉他的仆人上帝必差遣使者在他面前,指示他如何选择。于是那受了这一委托的仆人就启程前往了。他进了亚伯拉罕亲族所住的城。就恳切地祈求上帝指示他如何为以撒拣选一个妻子。他要求赐予他一定的凭据,使他不至在这事上作错。{DG 29.3}

    他在一口井旁休息,那是最多人聚集的地方。在这里他特别注意到利百加的动人姿态和有礼行为,而他所求于上帝的凭据他全都得到了,证明利百加就是上帝所乐于拣选作为以撒妻子的一位。她邀请那仆人到她父亲的家里。于是他向利百加的父亲和哥哥述说他如何从主得到凭据,知道利百加要成为他主人儿子以撒的妻子。{DG 29.4}

    亚伯拉罕的仆人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若愿以慈爱诚实待我主人,就告诉我;若不然,也告诉我;使我可以或向左,或向右。女子的父亲和哥哥回答说:这事乃出于耶和华,我们不能向你说好说歹。看哪,利百加在你面前;可以将她带去,照着耶和华所说,给你主人的儿子为妻。亚伯拉罕的仆人听见他们这话,就向耶和华俯伏在地(创24:49-52)。--3SG, 109, 110 (1864).{DG 30.1}

    家里的人同意之后,他们就询问利百加是否愿意离开父家,到那么远的地方与亚伯拉罕的儿子结婚。利百加从所经过的事上相信上帝已拣选了她作以撒的妻子,所以她说:“我去。”{DG 30.2}

    那仆人预料他主人必要因他使命的成功而大大欢喜,所以不肯耽搁;到第二天清早,他们就动身回家了。当时亚伯拉罕住在别是巴,以撒曾在附近的乡间牧放牛羊,这时已回到父亲的帐棚等候仆人从哈兰回来。“以撒出来在田间默想;举目一看,见来了些骆驼;利百加举目看见以撒,就急忙下了骆驼;问那仆人说:这田间走来迎接我们的是谁?仆人说:是我的主人;利百加就拿帕子蒙上脸。仆人就将所办的一切事,都告诉以撒。” --PP 173 (1890).{DG 30.3}

    以撒曾大蒙上帝尊重,成了使世人得福之应许的承受者。然而当他父亲安排他老练而敬畏上帝的仆人去为他拣选一个妻子时,他虽然已经四十岁,还是顺从他父亲的意思。圣经描述他婚姻的结果,乃是家庭幸福的一幅亲切美丽的景象:“以撒便领利百加住了他母亲撒拉的帐棚,娶了她为妻,并且爱她。以撒从他母亲不在了,这才得了安慰。” --PP 175 (1890).{DG 30.4}

 

约基别——摩西的母亲

(《出埃及记》第2章)

    (埃及)王和他们的谋士曾希望用苦工压制以色列人,藉此减少他们的人口,并扑灭他们独立的精神。他们既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就采取了更残酷的手段。王吩咐那些因职业而有机会执行他命令的收生婆在希伯来人生产的时候杀害他们的男孩子。这乃是出于撒但的鼓动。他知道以色列人当中要兴起一位拯救者,所以怂恿王杀害他们的孩子,希望藉此破坏上帝的旨意。但是收生婆们敬畏上帝,不敢执行这残酷的命令。耶和华悦纳她们的行为,使她们兴旺。王因自己的计划失败而大为震怒,随即发了一道更紧急更普遍的旨意,叫全国的人搜寻并杀害那些可怜的婴孩。“法老吩咐他的众民说: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们都要丢在河里,一切的女孩,你们要存留她的性命。” {DG 31.1}

    当这道命令正施行时,利未支派一个虔诚的以色列人暗兰的妻子约基别生了一个男孩子。这个孩子长得非常俊美;他父母相信以色列民得释放的时候已经近了,并相信上帝必要为祂的百姓兴起一位拯救者,所以决意不牺牲他们的这个孩子。他们对上帝的信心加强了他们的意志,所以他们“不怕王命”(来11:23)。 --PP 242 (1890).{DG 31.2}

    正当这道残酷命令以雷霆万钧之势付诸执行时,摩西诞生了。他的母亲尽可能地把他隐藏了一个时期,随后预备了一个蒲草制的小箱,抹上沥青以防漏水,再将它搁在河边,同时又让孩子的姐姐以似乎漠不关心的样子,在河畔逗留徘徊。她很焦急地在等待着,要看看她的小弟弟究竟将有何等的遭遇。{DG 31.3}

    那时天使也在看守着,不让什么危害临到那软弱无能的婴儿,因他乃是由一个亲爱的慈母放在那里,并借她流泪的恳祷交托上帝照顾的。这些天使引领了法老女儿的脚步到那河边,离那无辜的小婴孩躺卧的地方不远。她注意到那奇特的小箱,便打发她的一个婢女把它拿来。及至她把这特制的小箱盖子打开,就看到一个可爱的婴儿。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她知道必是一个慈爱的希伯来母亲,采用这种特殊方法来保全她所十分疼爱之婴孩的性命,所以她立即决定要把他领来作自己的儿子。摩西的姐姐当时就进前来问道: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儿说:可以(出2:6,7)。--1SP 162, 163 (1870).{DG 31.4}

    约基别是作奴隶的女人。她的命运卑微,负担沉重,但是除了拿撒勒的马利亚之外,没有其他女子得到比她更大的福分。她知道她的孩子不久就要离开自己的养育,而接受不认识上帝之人的监护,就更加认真地尽力使孩子的心与上天相联。她设法把敬爱和效忠上帝的观念栽培在他的心中。这个任务她忠实地完成了。后来的影响都不能使摩西放弃他母亲所言传身教的真理原则。--Ed 61 (1903).{DG 32.1} 

 

米利暗——摩西的姐姐

(《出埃及记》;《民数记》第12章)

    (当母亲将摩西藏在芦荻中时,米利暗在旁看守。日后她在拯救上帝百姓出埃及的事上与摩西和亚伦合作。她拥有各样天赋,但是对摩西地位的嫉妒导致她犯下了严重的错误。){DG 32.2}

     在哈洗录,就是以色列人离开他备拉之后的第一个安营之处,有一件更厉害的试炼临到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以色列人中原来居尊荣和领导的地位。他们二人都曾领受了预言的恩赐,而且上帝曾使他们在拯救希伯来人的事上与摩西合作。耶和华曾藉着先知弥迦说:“我也差遣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弥6:4)。{DG 32.3}

    米利暗很早就表显她的能干。当她还作小孩子的时候,就曾在尼罗河边守望着那藏有婴孩摩西的小箱子。上帝曾利用她冷静的机智来保护那将来拯救祂子民的婴孩。米利暗也富有诗歌和音乐的天才。她曾领导以色列的众妇女在红海岸上唱歌跳舞。在民众的爱戴和上天的器重上。她的位分仅次于摩西和亚伦。但是那起初在天上引起分裂的同样罪恶,如今也在这个以色列的妇女心中发动了,而且她也找到了一个同情她的人。--PP 382 (1890).{DG 33.1}

    上帝曾拣选摩西,并使祂的灵降在他身上;如今米利暗和亚伦因为发怨言,不但是对于上帝所指定的领袖,而也是对于上帝本身犯了不忠的罪。上帝召这两个煽动叛乱诽谤的人到会幕那里与摩西面面相对。“耶和华在云柱中降临,站在会幕门口,召亚伦和米利暗。”上帝没有否认他们自称有预言的恩赐;上帝原可在异象和梦中向他们说话。但是对于摩西,耶和华亲自说“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上帝赐给他更亲近的交通。上帝是与他面对面说话的。“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耶和华就向他们二人发怒而去。” {DG 33.2}

    云柱离开了会幕,表明上帝的不悦。米利暗受了打击。“她长了大麻疯;有雪那样白。”亚伦得以幸免,但他在米利暗所受的刑罚上受了严重的谴责。如今他们的骄傲已经降低到尘土之中了。亚伦承认了他们的罪,并恳求不要让他的姐姐因这可憎并致命的灾病而灭亡。上帝应允了摩西的祷告,米利暗的大麻疯就得了洁净,但是她必须在营外禁闭七天。她被逐到营外之后,上帝恩眷的记号才再降到会幕之上。以色列人为尊重米利暗的地位,并为降在她身上的打击而悲伤起见,全营就停在哈洗录,等候她回来。{DG 33.3}

    这一次耶和华显示祂的不悦原是要警告全以色列,要遏止那不满及抗命之精神的滋长。如果米利暗的嫉妒和不满没有受到明显的责罚,结果必要造成大恶。嫉妒是在人心中所能存在的极凶恶恶魔的特性之一,而且其影响也是最恶毒的。……那起先使天庭发生不和睦的就是嫉妒,而且这一种心理已经在人间造成无数的祸害。“在何处有嫉妒分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3:16)。--PP 384, 385 (1890).{DG 33.4}

    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回到旷野之后,他们在旷野飘流的时期终于结束了。“以色列全会众到了寻的旷野,就住在加低斯”(民20:1)。{DG 34.1}

    米利暗死在这里,也葬在这里。从红海边上欢乐的景象,就是当以色列的妇女出来唱歌跳舞庆祝耶和华的胜利时起,直到旷野的坟墓结束了她一生的飘流为止,──这也就是千千万万抱着大希望从埃及出来之人的命运。罪恶把他们嘴边的福杯夺走。--PP 410 (1890).{DG 34.2} 

 

西坡拉——摩西的妻子

(《出埃及记》第2章)

   (摩西从埃及逃往米甸地时,遇到了叶忒罗的女儿西坡拉,并娶她为妻。){DG 34.3}

    米利暗放纵了不满的精神,竟在上帝所已经特别支配的事上寻找发怨言的理由。她对摩西的婚姻久已不满。她认为摩西没有娶一个希伯来族的女子为妻,而娶一个外邦女子,是有损于她家族和国人的声誉。所以她在脸色和态度上难免表露着轻看西坡拉。{DG 34.4}

    摩西的妻子被称为“古实女子”(民12:1),其实她是米甸人,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她因肤色较黑,与希伯来人有别。西坡拉虽然不是以色列人,但还是一个敬拜真神的人。她的个性胆小而怕羞,温柔而挚爱,不忍见人受苦。--PP 383 (1890).{DG 34.5}

    在离开米甸往埃及去的路上,摩西得了一个耶和华不喜悦他的惊人而可怕的警告。有一位天使带着严厉的样子向他显现,好象立时就要杀他。天使没有说明是为什么原因;但摩西记起自己曾疏忽上帝的一条命令;由于妻子的劝诱,没有给他的幼子行割礼。他没有履行条件,使他的孩子得以承受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福分;而且这蒙选作以色列领袖的人这样的疏忽,只能减弱上帝的律法在百姓身上的威力。西坡拉怕他的丈夫被杀,就自己下手施行这礼节,于是天使让摩西继续他的行程。今后摩西在法老面前执行他的使命时,他是经常要处在大危险之中的;惟有藉着圣天使的保护,他的性命才得保全。但是他若疏忽一个明显的本分,就决不得安全;因为在这种情形之下,上帝的天使是不能护庇他的。{DG 35.1}

     在基督复临的前夕,正当义人遭难的时候,他们也必靠着天上使者的服役而得保全;但是违犯上帝律法的人是没有保障的。那时,天使不能保护任何轻看上帝律法中最小一条诫命的人。--PP 255, 256 (1890).{DG 35.2}

 

喇合

(《约书亚记》第2和6章;来11:30,31)

    (喇合是住在耶利哥城墙上的妓女。她藏匿了两个被派去窥探那城防御系统的探子。她善待他们并表明了她对上帝的信心,因此两个探子应许当他们攻打耶利哥城时,会留下她和她全家的性命。) {DG 35.3}

    在约旦河西岸不过数里之遥,正对着以色列人安营之地,有一座坚固的大城耶利哥。这一座城实际上就是迦南全境的锁钥,对于以色列人的成功可算是一个相当可畏的障碍。所以约书亚差派两个青年人前去窥探那城,以便确知该城的人口,资源,及其防御的实力。这时城中的居民已是惊惶疑虑,非常警惕,所以这两个探子是冒了很大的危险而去的。幸亏在耶利哥有一个妇人喇合,不顾自己性命的危险掩护了他们。为报答她的恩德起见,他们就应许在城破之日,保护她得免于难。--PP 482 (1890).{DG 35.4}

     耶利哥专门进行最奢侈的偶像崇拜活动。其中的居民极为富有。他们把上帝所赐的一切财富归功于他们的神明。他们的金银很多。他们象洪水以前世代的人一样,既腐败又亵渎,用他们的邪恶行为侮辱天上的上帝,惹动祂的忿怒。上帝的惩罚临到了耶利哥。那是一座堡垒。但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亲自从天降临,率领天军攻击这城。上帝的天使将其高大的城墙夷为平地。上帝曾说耶利哥城要受咒诅,除喇合及其全家之外都要灭亡。他们应该得救是因为喇合恩待了主的使者。--RH, 1873.9.16{DG 36.1}

    上帝既救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祂大能的名声就传到远近各处。耶利哥城好战居民因而恐惧战栗了。住在城中的喇合说:“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本是上天下地的上帝”(书2:11)。--PP 369 (1890).{DG 36.2}

    城中的一切居民和其中所有的活物,“不拘男女,老少,牛羊,和驴,都用刀杀尽”。惟有忠信的喇合和她一家得救存活;正如探子向她所应许的。众人把全城烧毁了。--PP 491 (1890).{DG 36.3}

   (见太1:1-16耶稣的家谱,喇合是祂的祖先。){DG 36.4} 

 

底波拉

(《士师记》第4和5章)

   (先知底波拉于耶宾统治期间在以色列执政。这个迦南王对待以色列百姓极其残忍。村民的生活十分艰难。百姓被劫掠并逃往坚固的城中去避难。上帝便兴起了底波拉。她对待以色列如慈母一般。上帝借着她传信给巴拉,让他准备迎战耶宾的将军西西拉。他拒绝前往,除非底波拉与他同去。她同意了,却警告他,因他对主的话缺乏信心,杀死西西拉的荣耀必归给一个女人,而非巴拉。) {DG 36.5}

    以色列人又一次因拜偶像而转离上帝,结果遭到其敌人的残酷压迫。他们的财产及生命长久处于危险之中。许多乡村和偏僻的住所均遭弃置,居民全逃到有城墙保护的城中。平时通畅的大路,不再有人行走,人们来来往往,总是跋涉于偏僻难行的小径。在各个汲水的地方,许多人被抢甚至被杀,更不幸的是以色列人被解除了武装,在四万名壮丁中,竟找不到一刀一枪{DG 37.1}

    以色列人在压迫者的轭下呻吟达二十年之久。于是他们离弃偶像崇拜,怀着谦卑痛悔的心呼求上帝施行拯救。他们的呼求并未徒然。以色列住着一位以虔诚著称的妇人,上帝便拣选她来拯救祂的百姓。她叫底波拉。众所周知她是一位女先知,在没有行政长官的情况下,百姓向她求助来判断是非。{DG 37.2}

    上帝把消灭以色列敌人的旨意,指示底波拉,嘱咐她去宣召拿弗他利支派一位名叫巴拉的,把她所得到的指示告诉他。于是她召来巴拉,要他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支派的人去与耶宾王的军队交战。{DG 37.3}

    巴拉知道希伯来人的溃散、沮丧和没有武器的状况,以及敌方的实力和技能。虽然他已被上帝亲自拣选去拯救以色列人,并得到上帝与他同在去打败敌人的保证,他还是胆怯疑惑。他接受底波拉的话为上帝的信息,但他不信任以色列民,唯恐他们不服从他的指挥。如果底波拉不陪他,用她的勉励和影响支持他的工作,他是不愿意接受这项没有把握的任务的。底波拉虽然同意了,却告诉他,因他缺乏信心,胜利的荣耀将不归于他,因为西西拉将被交在一个女人手里。{DG 37.4}

    以色列军曾在山上建立了坚固的阵地,等待有利的时机进攻。因底波拉的保证鼓励他们说,大获全胜的时日已来临了,巴拉就领他的军队下到平原上,勇猛地向敌军进攻。掌管战争胜败的上帝为以色列军作战,所以不论高明的战术,或人数与装备的优势,都不能抵挡他们。西西拉的全军大起恐慌。在恐惧中他们只想如何逃跑。大批人被杀死,侵略军的实力被彻底摧毁了。以色列人作战勇猛、迅速,但惟独上帝能击败敌军。胜利的功劳也只能归给祂。 {DG 38.1}

    西西拉见他的军队已战败,就抛弃其战车,象一名普通士兵般企图步行逃跑。到了叶忒罗后裔希百的帐篷时,这个逃亡者被请在那避难。希百不在家,他的妻子雅亿礼貌地给西西拉解渴,并给他休息的机会,这位疲惫的将军很快就睡着了。{{DG 38.2}

    雅亿开头不知道来人是谁,想把他藏起来,后来知道他是上帝和祂子民的敌人西西拉,就改变了主意。当他在她面前睡着时,她克服了恐惧的心理,把橛子从鬓边钉进去,钉入地里。巴拉追赶敌人经过那里,雅亿叫他进来看那个傲慢的将领倒在地上,是被一个妇人所杀死的。{DG 38.3}

    底波拉以一首极其壮丽动人的诗歌,来庆祝以色列人的胜利。她将所有施行拯救的荣耀,全归给耶和华,并嘱咐百姓要因上帝施行奇妙的拯救而歌颂赞美祂。底波拉呼召周围邻国的君主们倾听上帝为以色列所做的,并警告他们不要伤害以色列人。她显明荣耀和能力都属于上帝,不属于任何人或任何偶像。她描绘了在西奈上帝能力与威严的彰显。她将他们在仇敌的压迫之下无助和危难的情形摆在他们面前,用热情的语言描写了他们得救的历史。--ST, 1881.6.16{DG 38.4}

 

哈拿——撒母耳的母亲

(《撒母耳记上》第1,2章)

    (哈拿是利未人以利加拿第一位且是至爱的妻子,她不能生育却非常渴望有一个孩子。在示罗一年一度的节期中,她默默地向上帝呼求,求上帝赐给她一个孩子。大祭司以利听见并告诉她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上帝,允准你向祂所求的” (撒上1:17)。){DG 39.1}

     撒母耳的父亲以利加拿是个利未人,住在以法莲山地的拉玛。他是一个有财有势的人,是一位和善的丈夫,一个敬畏上帝的人。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是一个虔诚的妇人。谦卑、责任心及坚定地倚靠上帝是她品格中的主要特征。对于哈拿,真可以引用智慧者的话说:“她丈夫心里倚靠她”(箴31:11)。--ST,1881.10.27{DG 39.2}

     这一对敬虔的夫妇没有得着每一个希伯来人所热切希冀的福分;他们的家庭中多年没有听见儿童欢笑的声音;丈夫为传宗接代起见,象其他许多人一样,另娶了一个妻子。可是这一个缺少信心的步骤并没有使他得到幸福。家中固然添了儿女;但是上帝所立的神圣婚姻制度却受了影响,家庭的和睦因而破坏了。新娶的妻子毗尼拿是一个嫉妒成性,心胸狭窄,傲慢无礼的人。哈拿一生的指望似乎破灭了,人生已成了重累;然而她却以毫无抱怨的温柔来应付试炼。{DG 39.3}

    以利加拿一向忠心遵守上帝的典章。那时,示罗的敬拜仍然奉行;他原是可以参加服务的一个利未人,但因圣所服务的程序没有规定,所以没有人派他在圣所服务。虽然如此,他每年仍照指定的节期上示罗去敬拜献祭。{DG 39.4}

    那使以利加拿家庭受咒诅的邪恶精神,竟在这一家人参赴崇拜上帝的神圣节期时发作了。以利加拿奉献了感恩祭之后,全家就照着既定的风俗,参加一次严肃而喜乐的宴会。在这时节,以利加拿将祭肉分给毗尼拿和她的儿女每人一分;但为表示尊重哈拿起见,他分给她双分,显明他对于她的爱情,并算她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于是那第二个妻子妒火中烧,声称自己生儿养女乃是特别蒙上帝眷爱;并侮辱哈拿的没有儿女为耶和华不喜悦她的证据。{DG 39.5}

    毗尼拿年年说这样的话,直到哈拿再也忍受不住了。她无法隐忍悲愁,泣不成声,泪如泉涌,就从筵席上退去了。她丈夫徒然安慰她说:“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撒上1:2:1-11)? {DG 40.1}

    哈拿没有说什么责备的话。她只得把那世上亲友所不能分担的重担卸给上帝。她恳切地祈求上帝除去她的耻辱,并赐给她一个宝贵的恩赐,就是一个儿子,使她可以为上帝教育抚养。她又立了一个庄严的誓约,上帝若赐她一个儿子,她就要把这个孩子终身献给上帝。这时哈拿已走近会幕门口,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然而她默默向上帝求告,并没有发声。在那邪恶的时代,象这样敬拜的现象是很少见到的。非礼的宴会和醉酒倒是司空见惯的事,就是在宗教的节期上也是如此。大祭司以利注意到哈拿,想她必是喝醉了酒,所以他定意要给她一个该受的谴责,就严厉地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 {DG 40.2}

    哈拿听了这话,又惊骇又愁苦,但她温和地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DG 40.3}

    大祭司深深地受了感动,因为他是一个属于上帝的人;他就以祝福代替责备说:“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愿以色列的上帝允准你向祂所求的。” {DG 40.4}

    哈拿的祈祷蒙了应允;她果然得到她所恳切祈求的恩赐。当她看到这个孩子时,就给他起名叫撒母耳,意思就是:“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PP 569, 570 (1890).{DG 41.1}

    先知撒母耳在三岁之前,得到母亲的精心教导,以辨别善恶。她设法用周围的每一样熟悉的事物,引导他想到创造主。为了履行将她的儿子献给耶和华的诺言,她作出牺牲把他交给大祭司以利监护,训练他在上帝的殿中服务。虽然撒母耳的童年是在圣所里献身敬拜上帝中度过的,但他仍无法摆脱邪恶的影响和不良的榜样。以利的儿子不敬畏上帝,也不尊敬父亲。可是撒母耳不与他们交往,不随从他们的罪恶行径。他早年所受的教育使他决定坚持基督徒的忠贞。这是对哈拿多大的报偿啊!她的榜样是对于忠心的何等鼓励啊! --RH, 1904.9.8{DG 41.2}

    哈拿从示罗平安地回到拉玛的家;把孩子撒母耳留在示罗,使他在大祭司的指导之下受训练,学习在上帝的殿中服务。哈拿从她儿子智力初开的时候就已经教训他敬爱上帝,并看自己是属于耶和华的人。她曾设法利用他周围一些普通的事物来引导他的思想归向创造主。当这位忠实的母亲和孩子分离的时候,她还是一直挂念着她的爱子。她每天祷告时总是为他代求。她每年亲手为他作一件小外袍;当她同丈夫上示罗朝拜上帝的时候,就带给他,作为母爱的纪念。这件外袍的一针一线可说都是祈祷缝成的;她祈求上帝使穿这小袍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纯洁,高尚,忠实的人。哈拿从来没有为她儿子要求属世的尊荣,只是恳切地为他祷告,使他可以达到上天所认为伟大的地步,──使他可以荣耀上帝,造福人群。--PP 572 (1890).{DG 41.3}

 

亚比该

(《撒母耳记上》第25章)

    (亚比该美丽善良又聪明,是吝啬又残暴之拿八的妻子。当她的丈夫以蔑视的态度对待大卫及跟随他的人之时,她以智慧的应对避免了一次流血事件。){DG 41.4}

    大卫躲避扫罗的面,成了流亡者。他曾经在拿八的产业附近安营并保护了此人的羊群和牧人。……大卫在有需要的时候,打发人带着礼貌的信息到拿八那里去,为他自己和跟随他的人要求食物。拿八的回答粗鲁无礼,以恶报善,拒绝将自己富余的食粮分给他的邻居。没有任何信息比大卫送给他的信息更为恭敬的了,但是拿八为了证明他的自私是正当的,便诬告大卫和跟从他的人,视他们为悖逆主人奔逃的仆人。当报信的人带回来这种侮慢的奚落时,大卫不禁怒火中烧,决定迅即报复。-21MR 213 (1891). {DG 42.1}

    拿八遣去大卫的仆人之后,拿八的一个仆人急忙到拿八的妻亚比该那里,把这一切事都告诉了她,说:“大卫从旷野打发使者来问我主人的安,主人却辱骂他们。但是那些人待我们甚好;我们在田野与他们来往的时候,没有受他们的欺负,也未曾失落什么。我们在他们那里牧羊的时候,他们昼夜作我们的保障。所以你当筹划,看怎样行才好;不然,祸患定要临到我主人,和他全家。” {DG 42.2}

    亚比该没有和他丈夫商量,也没有把自己的意向告诉他,就急忙预备了充足的食粮驮在驴上,吩咐仆人在前头走,她自己也起身去迎接大卫和他的从者。她在一个山峡里遇见了他们。“亚比该见大卫,便急忙下驴,在大卫面前脸伏于地,叩拜。俯伏在大卫的脚前,说:我主啊,愿这罪归我,求你容婢女向你进言。”亚比该向大卫说话非常恭敬,如同对君王说话一样。拿八曾辱骂他们说:“大卫是谁?”但亚比该却称他为“我主。”她想用和蔼的话语平息大卫的怒气,为她的丈夫求情。亚比该没有一点的夸张或骄傲,而满有上帝的智慧和爱心,显明她对自己家庭的爱护;她又使大卫清楚她丈夫暴躁的行为并不是蓄意的侮辱,只是因他不良和自私的性情爆发出来。{DG 42.3}

    “我主啊,耶和华既然阻止你亲手报仇,取流血的罪,所以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说,愿你的仇敌,和谋害你的人,都象拿八一样。”亚比该没有把这次劝阻大卫的功劳归给自己,却将尊荣和赞美归给上帝。于是她拿出丰厚的礼物献给跟随大卫之人作为“平安祭;”她又提出恳求,好象她自己是惹恼他们首领的人。--PP 665, 666 (1890).{DG 43.1}

    拿八虽然拒绝供应处于贫乏中的大卫和跟从他的人,但却在当天晚上和他的酒肉朋友大张盛筵,暴食纵欲,直至烂醉如泥。第二天,当他从醉酒中稍微清醒时,妻子告诉他如何几近死亡,及其祸患如何被扭转。他听着时,意识到若没有亚比该的智慧应对,他将面临怎样的恶果,于是心中充满了恐惧。他因惊恐过度而瘫痪,坐下来就再也没有从休克中醒过来。{DG 43.2}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出女性在某些情况下,迅速而独立地按照她所知道的主的道路采取行动,乃是合宜的。妻子要平等地站在丈夫身旁,分担所有的人生责任,给予那位选她为终身伴侣的丈夫应得的敬重。 --21MR 214, 215 (1891).{DG 43.3}

    主要求妻子尊重丈夫,但要常在主里才相宜。从拿八的妻子亚比该的品德上,我们看出了照基督命令行事的女性模范;而她的丈夫却显示出一个自愿受撒但控制的男人会成为怎样的人。--21MR 213 (1891).{DG 43.4}

 

女先知户勒大

(《列王记下》第22章)

    约西亚自幼就利用他作王的身份高举上帝神圣律法的原则。这时文士沙番将律法书念给王听。王看出这一卷书乃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是他所极愿成就之改革工作的有力武器。他决心要遵行其中的训诲,尽力使百姓熟悉其中的教训,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引导他们尊重并爱慕上天的律法。{DG 44.1}

    但他确能完成所需要的改革吗?以色列几乎已经超越了上帝忍耐的限度。上帝很快就要起来刑罚那些曾经侮辱祂名的人。这时上帝的忿怒已经向祂的百姓发作了。因此约西亚悲痛万分,不胜惊惶,撕裂了自己的衣服,满心忧伤地跪在上帝面前,求祂赦免这个怙恶不悛的国家的罪孽。{DG 44.2}

    那时有女先知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靠近圣殿的地方。国王既满心焦虑,预感不祥,就想起她来,并决心要藉这一位蒙拣选的使者求问耶和华,倘若可能,他想知道他能否尽一己之力挽救如今因犯罪而濒于灭亡的犹大。{DG 44.3}

    因当时形势的严重,又因王对女先知的尊敬,他就拣选国内最高的官长作为使者去见她。王吩咐他们说:“你们去,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言语,没有遵着书上所吩咐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王下22:13)。{DG 44.4}

    上帝藉着户勒大传信给约西亚说,耶路撒冷的败亡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了。纵然百姓现今在上帝面前自卑,他们还是无法避免刑罚。他们的良知良能已经长久因为作恶而麻木了。如果刑罚不临到他们,他们仍必转回到原来罪恶的道途上。女先知说:“你们可以回复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作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必向这地发作,总不止息’”(王下22:15-17)。{DG 44.5}

    但王既然在上帝面前虚心自卑主就承认他敏于寻求赦免与怜悯的行为。有信息传给他说:“你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的居民所说,要使这地变为荒场、民受咒诅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王下22:19-20)。--RH, 1915.7.29{DG 45.1} 

 

以斯帖

(《以斯帖记》)

    (以斯帖是一个美貌的犹太姑娘,是末底改的表妹。她的父母去世后,末底改收养了她,并爱她如自己的女儿。上帝曾使用她拯救波斯地的犹太民族。){DG 45.2}

    古时上帝曾以奇妙的方式借着献身的女性与祂所拣选作祂代表的男性联合做祂的工。祂使用这些妇女赢得了伟大和决定性的胜利。在危难的时刻,上帝不止一次把她们带到前线,借着她们救了许多人的命。通过王后以斯帖,主为祂的子民成就了伟大的拯救。在似乎没有办法救他们的时候,以斯帖和她的宫女,以禁食祷告和迅速的行动,迎难而上,挽救了她们的同胞。--SpT-B15 1, 2 (1911).{DG 45.3}

    研究旧约时代从事上帝圣工之女性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教训,使我们能应付今日圣工中的紧急情况。我们也许没有被带到象上帝的子民在以斯帖时代所处危急而显眼的位置。但悔改的妇女往往能在比较卑微的岗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许多人一直这样做了,并准备继续这样做。--LLM 570 (1911).{DG 45.4}

    大多数以色列人宁愿留在流亡之地,而不愿忍受长途跋涉和重建家园的辛苦。……{DG 46.1}

     撒但利用一个在玛代波斯握有大权的恶人──亚甲族人哈曼──来破坏上帝的旨意。哈曼痛恨一个名叫末底改的犹大人。末底改并没有得罪过哈曼,只不过是不肯向他下拜。……{DG 46.2}

    亚哈随鲁王轻信哈曼的诬告,同意降旨屠杀“散居在王国各省的民中”的犹太人。……{DG 46.3}

    但仇敌的阴谋毒计终于被那在人间掌权的最高权势所挫败了。由于上帝的安排,一个敬畏上帝的犹太女子以斯帖作了玛代波斯国的王后。末底改乃是她的近亲。所以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决定要为本民族而向国王请愿。以斯帖必须冒险晋谒国王向他求恩。末底改说:“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4)?{DG 46.4}

    以斯帖必须以迅速认真的行动,去应付她所面临的危机,但她和末底改都认明,上帝若不为他们施行大能,他们自己的努力必归于徒然。因此以斯帖先用工夫与她能力的来源上帝交通。她指示末底改说:“你当去招集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6)。--PK 598-601 (1917).{DG 46.5}

    随之而发生的事件──以斯帖晋谒国王,王对于她的特别宠爱,王与王后以哈曼为贵宾的筵席,王的失眠,末底改当众所受的尊荣,以及哈曼毒计被揭穿后的羞辱与挫败──这一切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上帝为祂悔改的子民大施拯救,结果王发布了第二道旨令,让犹太人为自己的生存作战,这道旨令由“被王命催促,急忙起行”的驿使迅速传遍全国。“王的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城,犹大人都欢喜快乐,设摆筵宴,以那日为吉日。那国的人民,有许多因惧怕犹大人,就入了犹太籍”(斯8:14,17)。--RH, 1908.1.23{DG 47.1}

 

 

□ 本书版权所有---怀爱伦 著  李冬妮 李少波 吴涤申 译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