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子上帝

一、神性:

我们常说,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真神,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子上帝。那么三位一体究竟是什么概念?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他们的思想、感情、意志、行动是一致的。

然而,从1844-1888年,本会对三位一体概念的认识是错误的,尤其对子上帝——基督的神性认识不足,直到怀爱伦写出《历代愿望》之后才彻底澄清。

在《本会基本信仰二十七条》里面共有四章的内容(2-5章)谈到有关上帝神性和人性的问题,但书中将两派不同的意见都写在里面了。换句话说,两个答案都同时在该书出现。

在此我们不妨将其中相关的内容拿出来,作出比较客观的陈述。至于结论孰是孰非,各人可以根据圣经和预言之灵的教训自己作出判断。

请看《本会基本信仰二十七条》第四章子上帝耶稣是真正的人之五——他人性的范围/ C.他经历试探:P4-19

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

基督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显明祂具有人性。试探与犯罪的可能性,对基督是真实的。祂若不可能犯罪,祂就不是人,或者说不是我们的榜样了。基督取了人性以及人性一切的弱点,包括了屈从试探的可能性。这一段写得是不是符合圣经?

再看下面倒数第二段:但最终我们必须承认,对必死的人来说,基督可以凡事受试探与我们一样,但却没有犯罪,乃是一个有待解释的奥秘。

我们不禁要问:基督是凭什么没有犯罪的?耶稣曾在旷野三次受到撒但猛烈的试探,他三次的回答是什么?经上记着说 。此前,他曾禁食祷告四十天之久,然后用经上记着说来抵挡撒但的试探。

可见,他抵挡试探的武器就是祷告经上的话。难道这也是有待探索的奥秘吗?不是!

其实,圣经明明说得很清楚,耶稣禁食祷告四十天,然后每一次用经上记着说来胜过试探。他没有犯罪,就是因为依靠这两样武器!

所以,这句话和前面一派的意见放在一起,明显是彼此矛盾的。象这样的一本书怎样能成为我们信仰的指南呢?继续往下看:

被试探而受苦──基督被试探而受苦(来2:18)。祂因受苦得以完全(来2:10),因为祂自己曾面对试探的权势。因此,我们可以晓得祂知道如何帮助受试探的人。在因人性会遭受的试探上,祂与人类是相同的。

最近我有一个体会,我看见一个人不能太刚,太刚就没有柔性。可是人的柔性从哪里来的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普通的玻璃,刚度虽很大,但韧性很小,一碰就容易碎。可是有一个方式能使玻璃的韧性变得很大,就是用火来烧。火烧就能增加它的韧性,之后,它的刚度也增加了。同样的道理,生铁很容易折断,但只要放在火中一烧,就有韧性,就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

圣经说:要有火炼的试验临到我们(彼前412)。这火炼的试验当然包括了试炼和试探。

上帝为什么要让火炼的试验临到我们?其目的无非是为要增强我们的柔性,增强我们的可塑性。如果在我们的身上没有可塑性,上帝就没办法来塑造我们了。

所以,经上讲,我受苦是与我有益。(诗1197

同样,耶稣来到世上,也因被试探而与我们一同受苦;并且他所受的苦比我们众人所受的都多!

同上P4-20第二段:基督在试探之下如何受苦?虽然祂有罪身的形状,祂属灵的官能却未受任何罪的玷污。因此,祂圣洁的性情就极为敏锐,与罪恶的任何接触,都使祂感到痛苦。因此,因为祂的受苦与祂圣洁的完全成正比,试探带给耶稣的痛苦,就比任何人的都多。

基督不仅因他的圣洁受了更多的苦,他更面临比人所必须面临的更强烈的试探……但他胜利地忍受了人所能忍受的每一种试验,而未丝毫减弱他对上帝的信心,或松弛他对上帝的顺从。此种坚忍会比普通人受更多,而非更少的苦。

的确,耶稣受的苦超过常人所受的苦,应验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耶稣受了人间最大的苦,所以他的名理应超过万民之上。他也因此成了救人的人。

同上P4-21 d、基督可能犯罪吗?

有人说他根本不可能犯罪,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是真正的人。而事实上,犯罪是可能的。

同上P4-21  6、耶稣基督无罪的人性。

耶稣基督是什么样的人性?是无罪的人性吗?

前面我们一直在讲,基督是取了有罪的人性,可是现在这里又说他是取了无罪的人性。

同上P4-17页:5、他人性的范围/他成为罪身的形状/倒数第四行,他成为罪身的形状,或有罪的人性堕落的人性(参罗83)。

这里清楚地说到,他是取了有罪的人性

再翻到P4-21页中段,耶稣基督无罪的人性。

很明显,这两种说法是互相矛盾的。

继续往下看:(同上P4-21页)

耶稣基督的神性没有罪是十分清楚的,但是他的人性呢? 

圣经描写耶稣的人性是无罪的,祂的出生是超自然的……祂是借着圣灵成孕(太1:20)。祂还是新生儿的时候,就有话描写祂是圣者(路1:35)。祂取了堕落后的人性,承担了罪的后果,不是人性的罪。祂与人类结合为一,但不包括罪在内。

这段话是对,还是不对?圣经在什么地方说耶稣的人性是无罪的?书中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节圣经章节——1:20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他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

这里说到,马利亚腹中的婴孩是圣灵感孕的,但是他的成长马利亚是知道的。他的血肉是从马利亚来的。难道圣灵感孕就足以证明他是取了无罪的人性?

其实,这里根本就没有谈到关于他的肉身问题。只是谈到他是受圣灵感孕。

说句不恰当的话,现在也有所谓的借腹生子。但是即使是借腹生子,小孩子还是靠妈妈的血肉获得生命和营养。

顺便再说点题外话:基督徒为什么要受水的洗和血的洗?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生命的出生都是从母亲的羊水和血中出来的。同样,我们属灵生命的诞生也必须藉着。圣经中的代表上帝的话,有洁净的功效。具有除罪的功能。

所以,圣经告诉我们,我们的罪是靠耶稣的宝血洗净的,但是教会是靠上帝的道来洁净的!

他被称为圣者,是否就表明他具有无罪的人性呢?不!其实,圣经中有许多人被称为圣者完全人,但这并不表明他们的人性是无罪的!然而,此书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同上P4-21末段:耶稣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来4:15)。祂是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来7:26)。保罗说祂是无罪的(林后5:21)。彼得作见证说: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彼前2:22)又将祂比作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1:19;来9:24)。约翰说:在祂并没有罪,……主是义的。(约壹3:5-7

同上P4-22二段:耶稣取了我们的人性,及其一切的软弱,但是祂却没有从遗传来的败坏,或邪恶和实际的罪。祂曾向祂的反对者挑战: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约8:46)当祂面临最严厉的试炼时,祂说: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约14:30

作者因此就得出结论:耶稣没有罪的倾向,或甚至对罪恶的情,在众多试探中,没有一样能破坏他对上帝的忠诚。

难道耶稣真的没有罪的倾向?

举例说明: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我会飞,也不存在我会飞一说,即使现在有一百个人来对我说,你去飞吧,你去试一下吧!但对我来说,都不管用!因为我根本不可能受这样的试探。

而事实上,别人的劝说对我来说,根本就不是试探。因为我没有朝这方面犯罪的倾向。

再比如说:我对吸烟压根就不感兴趣,无论别人怎么来劝说,我对吸烟还是没有兴趣。因此,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是试探吗?那就不是了!

圣经上说,他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如果这里来了一个人要争夺第一名,但是耶稣没有这个念头,你跟他说不是白说吗?我们这边有一句俗话:两个哑巴睡一头,没话说。

如果说他根本就没有犯罪的倾向,你怎么去试探他?所以,说他没有犯罪的倾向,就意味着说他是不可能被试探的。这就否定了他被试探的可能性。只是换一种方式说而已!

我们说,耶稣从未认过罪,这话是对的;但是我们若拿这一点来得出另外的一个结论,说他没有罪的倾向,那就完全错了。况且这是谈两个不同的概念!前面说他没有犯罪,但这并不表明他不可能被试探。因为他说没有犯过罪,所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说他不可能被试探。尽管书中不是这样明说,而是用了另外的一种说法,其实说的是同一回事。

同上P4-22页:耶稣的灵性,不像堕落的人的灵性,乃是纯净圣洁的,未受任何罪的污染。若认为祂与我们一样完全是人,那就错了。祂是第二个亚当,是上帝独一无二的儿子。我们也不该认为祂像人一样具有犯罪的倾向,虽然祂的人性在人性受试探的各点都受了试探,但他从未跌倒,他从未犯过罪,在他里面从未有过任何罪恶的倾向。

诚然,耶稣是人类最高,最圣洁的榜样。祂是无罪的。祂一切所行,表现了完全。祂诚然是人类的完美无罪的榜样。

总之,上述的观点近乎信口开河,尤其这句话——若认为祂与我们一样完全是人,那就错了。就很容易让人得出错误的结论:耶稣不是完全的人。

但根据圣经和预言之灵的教训,我们相信,耶稣具有神人二性——耶稣是完全的神,也具有完全的人性。

   

子上帝(续)

上一节课,我们首先谈到了耶稣的神性和人性。

可以说,耶稣的神性和人性是一体的两面。但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方面,教会曾经出现过很多的错误。早期的教会对他的神性认识不足,现今的教会对他的人性认识偏颇。

对于基督人性的认识无非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他是有罪性的;第二观点认为,他是无罪性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些共通的地方。譬如:第一,他没有犯罪。第二,他有人的软弱。第三,可能受试探。第四,无犯罪的倾向(偏爱)。

其实,取了人性的耶稣也有犯罪的可能性,但是他没有这种邪恶的倾向。他没有趋向邪恶的念头,这个念头连动也没有动过。比如说,某人想要喝酒,尽管他没有喝,但他却动了喝酒的念头。而对于耶稣来说,他连想也没有想过类似犯罪这方面的念头。

因此,所谓 无犯罪的倾向就是指他心里没有动过任何犯罪的念头。

我们《本会基本信仰二十七条》第四章子上帝/耶稣基督无罪的人性/P4-22面二段中说:耶稣没有罪的倾向或甚至对罪恶的情……意即他没动过任何恶念或邪念。

根据圣经,我们认为,前面的第一种观点是符合圣经的,即基督取了有罪性的人。圣经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几点:

1)罗83 成为罪身的形状。 

2)腓27-8 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3)来4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4)来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耶稣)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所以说,儿女既有血肉之体,耶稣也同样地成了血肉之体。我们的血肉之体如何,他也是如何。我们说他取了有罪的人性,是指着血肉之体而言的。在这一点上,他和我们是一样的。

耶稣和我们这些罪人有什么样的不同呢?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3、耶稣的人性和我们的比较:

我们《本会基本信仰二十七条》第四章上讲,若认为他与我们一样,完全是人,那就错了。P4-22)我们说,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圣经上明说他成为人的样式。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与我们完全一样呢?有没有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作一比较:

A、共同点:

1)同有血肉之体: 

耶稣的血肉之体与我们是相同的,都承受了因遗传而来的各种软弱和各种可能的疾病。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倘若耶稣不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话,他也活不到二百岁;因为他的肉体承受的也是必死的身体。而这个必死的身体,是没有办法让他带着自己升天的,他也必须经历复活和变化,才能够升天。

总之,耶稣与我们同有一样的血肉之体。(来214) 。

2)同有一样情感:

耶稣在身体和情感上与我们是一样的,正如来415 所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此处中文译成的体恤,在英文圣经中说成感受。他的情感能感受到我们的软弱。

B、不同点:

他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说他完全是人,是说他的血肉之体和我们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有人说,耶稣能行神迹。其实,耶稣是靠上帝行神迹,我们也可以!本人曾奉耶稣的名医治了一个瘫痪五年的瘫子,至今仍健在。当时我刚刚信主时间不长,我和我妈妈去为那位瘫痪病人祷告,就象使徒行传中使徒彼得所说的: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

于是,他就从床上下来,起来就可以走路了,一直到现在,他还是挺好的。说明我们也可以藉着耶稣行神迹。

那么,耶稣究竟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来历不同:

他是凭应许生的,我们是凭着情欲生的,是凭着人意生的。正如圣经约112-13所说,我们原来是凭着人意生的,但当我们接受耶稣以后,属灵的新生命就不是凭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上帝生的。

2)心灵不同:

人分为三个部分:身体、情感、意志。身体的直觉就是健康与不健康;情感的直觉就是甜与苦、快乐与不快乐;意志的直觉就是是与非、好与坏。

有时我们的身体在情感上觉得是甜的事情,但是意志却说是非的事情。

其实,耶稣的肉体和我们是一样的,他的情感与我们的情感也是一样的。我们感受到甜或苦,感觉到高兴或不高兴,感觉到愤怒……这些情感,耶稣都有。唯独他的心灵与我们不一样!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心灵和我们不一样呢?太120告诉我们,他是从圣灵来的。换句话说,他是从圣灵生的

这样看来,他和第一次从母腹出生的罪人是不一样的,可是他和重生的人是一样的。因为重生之人仍有血肉之体,仍有原来的情感,只不过这个情感要受到一个新的心志的约束和引导。这个新的心志是凭什么而生的?是凭圣灵而生的。耶稣的心志是凭圣灵而生的。

所以,当我们说耶稣是我们的榜样的时候,其实是说他是所有重生之人的榜样。因为只有重生的人,才有可能和他在各方面相象。

重生也是凭着应许来的,只不过这个应许和给耶稣的应许的功能不一样。这个应许是进入天国的应许,而耶稣来历的应许是救我们进入天国的应许。两者都是凭着应许。

这样看来,我们说他完全是人,就不会有什么错误,因为他的确是重生之人的榜样。

4、第一个和第二个亚当:

使徒保罗称耶稣是第二个亚当(林前1545;罗514)。我们知道,上帝是公平的。现在我们就来考察一下上帝的公平性究竟是怎样体现的?

从第一个亚当身上我们看到:亚当的身体是完美的、情感是没有瑕疵的、意志是没有罪恶的、环境是完美的、品格也是完美的。

从第二个亚当身上我们看到:在肉体方面要比第一个亚当软弱,而且生存的环境十分恶劣。

尽管有上述明显的区别,但在圣经中我们发现,上帝对于第一个亚当和第二个亚当的要求却是一样的,都是要完全地顺从。

有人不禁要问:上帝如此的要求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因为很明显,第一个亚当处在优势,而第二个亚当处在劣势。这就好比让一个人在我们本地(黄盖镇)生活,让另一个人在北京或上海生活,这两个人生存的外部环境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却要求他们必须达到同样健康的标准。很明显地,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外部环境不同。除非我们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弥补这二者之间的差异,让他们达到一样的水准,这样才算是公平的。

同样的道理,上帝要求第一个亚当和第二个亚当必须同样的顺服和用同样的能力来抵制撒但,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但上帝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使这二者达到平衡、达到公平呢? 

1)藉圣灵住在人心:

原来在亚当的时候,圣灵不是住在人的心内的,因为上帝已经赋予了他们抵挡罪恶的能力。换句话说,他们本身就有抵挡罪恶的能力。但是自从人类犯罪以后,这种能力就丧失了。为了增强人抵挡罪恶的能力,当外部环境恶劣时,上帝就增加人内部的力量。

所以,当第二个亚当外部环境恶劣时,上帝就藉圣灵住在他的里面,增强其内在的抵抗力,从而平衡了他与第一个亚当之间的差异。这就好比给病人打疫苗、打强心剂,来抵御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劣。圣灵就是我们这些堕落之人心灵的强心剂

2)藉圣经真理的启示与光照:

堕落后的人类,智力明显降低了。以前的人没有圣经,人们对上帝的认识是通过创造的万物和与上帝的交流来认识的。但堕落后的人类,已经不可能藉着万物来认识上帝了。因此,上帝为了要平衡这一点,于是上帝就给了我们一本启示的圣经;这是从外部来增强人的抵抗力。但圣灵在我们的内部增强人的抵抗力。

总之,上帝为我们作了两手准备。当外部环境恶劣时,他藉圣灵住在人心,不断提供我们抵挡罪恶的能力。同时,因着我们的智力不如亚当了,他便用圣经来启示真理,帮助我们来明白和抵挡撒但的诡计及各种罪恶。

其实,正如中国有句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向来健康的人,他的医学知识相对来说是很贫乏的。他可能知道如何保持个人健康,可是一旦有人生了病,他就不懂得如何去调理这一个病人到健康的状况。`但由于患者总是生病,慢慢地他就能从生病中增加不少关于健康医疗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超过了他原来在健康时的知识。

上述这种状况正好可以应用在亚当和我们的身上。亚当只有健康的知识,缺乏从病到健康的知识;我们多了从病到健康的知识。

我们对救赎计划及对上帝本性的认识多于亚当的认识,因为亚当原来对上帝的认识主要是靠着自然界所启示的道理,而这种认识只是一部分的;但上帝藉着圣经、藉着救赎计划所启示的有关上帝的知识,要高过亚当所知道的认识上帝的知识。换句话来说,第二个亚当所带来的启示远远大于第一个亚当所获得的知识。

这样看来,有了上述这两方面的因素,也就是内在的圣灵和外在的圣经的帮助,虽然我们的肉体比原来软弱了,环境比原来恶劣了,撒但的攻击比原来更加猛烈了。但是上帝所提供的武器比原来更加有效了。所以,上帝依然有权力来要求我们同亚当一样地顺从。

5、耶稣与福音的关系:

1)两种因信称义观:

前面我们讲到,目前本会传福音的根本分歧点是对基督人性的认识。为了直观起见,我们可以用列表来加以比较: 

 

有罪性

无罪性

能成为我们的榜样

仅是替身,不能作我们的榜样

罪得赦免,获得能力去度得胜的生活

罪得赦免

称义和成圣

称义

 

如果我们承认耶稣是有罪性的,那么他就能够提供给我们赦罪,就能成为我们的榜样。如果认为耶稣的人性是没有罪性的,那么他就不能作我们的榜样。如果他作我们的榜样,我们就可以罪得赦免;同时还要过得胜的生活。如果耶稣不能作我们的榜样,就只能做我们的替身。他既做了替身,我们就可以得赦免了。这种罪得赦免用神学术语来表述就叫称义。而那种过得胜的生活,用神学术语来表述就叫成圣

于是我们就能清楚地看明,在我们本会存在着两种福音、两种因信称义

一种因信称义说:你既因信耶稣是我们的救主,是我们的替身,是我们的榜样,因此,我们的罪就获得赦免;并且我们也获得能力去度得胜的生活。这是一种因信称义。这种因信称义包括称义和成圣,这两个部分是不可以分割的;称义是起点,成圣是称义的继续,而得荣耀的身体(完全和罪告别),是称义的终点。

另一种因信称义说:也是讲因信而称义。你只要来到耶稣面前,信耶稣是你的救主,你就称义了。这种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式的。马丁·路德用一个小一点的错误来推翻一个更大的错误。他把人的眼光从专注于神父、主教,引向了耶稣这位牺牲、中保,引到了因信称义,而不是因行为称义。但是他对于称义的认识是不完全的。可是在当时来说,他的这种认识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开始了。他所提出的这种因信称义是不需要靠着人的任何行为,只要因着信耶稣就可以白白地称义,没有强调成义的方面。

目前上述两种因信称义观在我们本会都有。尤其强调后一种观点的人比较愿意回到马丁·路德和查考马丁·路德的书。

所以,我们讲述耶稣的人性,与对他的认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三种福音模式:

目前世界上所流传的福音无非就有三种模式:

A、十字架:

这种模式就是高举十字架,以十字架为中心,十字架高于一切。北美有一华人杂志叫《生命季刊》,其中每一季度的中心主题都是十字架的信息。对他们而言,福音就是十字架,除了十字架还是十字架。这种福音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十字架上有耶稣,而没有你和我。

因此,这种福音就一味地强调:耶稣为我们而成就。在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耶稣已经成全了救恩,一切都为你做了。你对十字架只有一个贡献,就是你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了。你既只有一个贡献,你也只有承认这个贡献,就是认罪。你只要把你的罪献上,然后压死它,就这么简单。

所以,这种福音就是马丁·路德式的福音。马丁·路德就是一味地强调十字架、十字架,至于人的作为就没有了。

我们知道,马丁·路德是从天主教会走出来的。天主教强调人的功德、人的善行。他们认为,做善事可以免掉若干年的炼狱,还可以帮助在炼狱中的亲属少受痛苦……

因此,马丁·路德就从完全放弃这种靠功德、靠善行得救的方式,一下子走到完全靠因信称义的层面。他只强调信心,完全不要行为。

尽管他一面高举圣经,唯有圣经,但一面却把自己放在圣经之上。

我们知道,天主教除了宣称圣经是权威之外,更强调教会的权威。所以,他们有两个权威:教会和圣经。他们认为,只有教会能解释圣经。

马丁·路德一出来,就否定教会的权威,高举圣经,唯有圣经

其实,对于马丁·路德来说,他否定一个权威,必然要用另一个权威来代替。实际上,他用自己取而代之。在他看来,权威就是马丁·路德和圣经。他用自己取代教皇的地位,把自己放在圣经之上,然后高举圣经,唯有圣经。他把自己摆在一个裁判的位置上,对圣经进行取舍。

事实上,他是第一个把《雅各书》从新约圣经中拿出去的人。

我们不禁要问:马丁·路德凭什么凌驾于圣经之上呢?他凭什么来断定哪个是圣经,哪个不是圣经呢?

除了把《雅各书》从圣经中拿走,他还认为《启示录》书也没有多大用处。

所以,他的改革是推翻一个集体的权威,而代之一个个人的权威。在他之后,人们才清楚地意识到,马丁·路德的权威也是要打倒的,因为他用一个小一点的错误代替大一点的错误。因信称义的道理就是这样的。他看到天主教过分地强调行为和功德,因此他就干脆否定这两样。也正是基于他的这种偏激的神学观点,因此他否定《雅各书》。因为《雅各书》中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但他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

因此,他认为这不是圣经,就把它从圣经中拿掉。正是这个举动,他使自己变成一个新的教皇。

马丁·路德的一生都是怒气冲天的人;他不懂得温柔,不懂得平易近人。但是上帝用了这种性格的人,因为没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办不成事。

所以,有时候不是说上帝赞许这种性格,而是用了这些人的性格可能发挥的长处。这是马丁路德的神学。

B、功德论:

强调人的行为,这是天主教的神学。在这个神学基础上,就出现了拜玛利亚、拜使徒……把一个宗教生活变得累赘得不得了。

C、圣经神学:

真正的圣经神学基础在哪儿呢?圣经的福音是以十字架为中心,但十字架不是福音的全部。福音的中心是创造。

而谈到创造,就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造主上帝,另一方面是被造的人对创造主的回应。这是双向性的。

因此,我们在此所要强调的是:创造论的福音是以耶稣的降生为福音的起点,以十字架为福音的中心,以耶稣的复临为福音的终结,而不是用十字架来代替一切。因为当耶稣降生时就有大喜的信息——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至于耶稣在世上的生活也是福音的一部分,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而又复活固然是福音的中心,但不是终点。从他被钉、复活以后,到他再来一段时期的工作,依然是福音的一个部分。所以,这才是圣经的福音。

那么,在十字架上,我们能看到什么?十字架让我们得着赦免,得着称义,因为他已经为我们付清赎价。

但是在十字架之后,让这个赦免真正落实在我们身上,还必须有另外的一个过程。就象古时的大祭司,虽把羊杀了,但如果羊的血不带进圣所,罪人的罪就得不到赦免。即使再杀一个羊,还是没有用的。只有把血带进圣所之后,弹到圣所里面,才有赦罪的功能;而所有的人在圣殿外面需要刻苦己心。刻苦己心就是认罪悔改,作成圣的工作。

所以,圣经中的福音一定包含称义和成圣两个部分。

如果说,马丁·路德只强调十字架是一种进步的话,那么在今天,回到马丁·路德就是一种倒退。相对于天主教,马丁·路德是进步。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完全的福音回到马丁·路德,那就是大大地错了,因为马丁·路德本来就错了。

6、耶稣的人性与全人类的关系:

耶稣来到世上是要作为全人类的救主,因此,他要作为全人类的代表。但他是以集体的方式,还是以个人的方式来代表全人类,为我们牺牲,为我们付上赎价呢?

前面我们说到,耶稣是我们的榜样。现在我们主要谈他替身的作用。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耶稣虽是神,但他也是人,因他取了我们的人性。因为他是人,他才能替人;若他不是人,就不能替人。

那么,他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作我们的替身的呢?他是把人类作为集体看待来代替的,还是单个地来代替的呢?或者以上两者都是?

因为对于他人性理解的不同,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福音,因而对福音的理解和讲法就会完全不同。

1)以集体的方式: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耶稣是把全人类视为一个集体,他是为了全人类这一个集体而牺牲了。因此,耶稣的死就使得全人类每一个人都称义了。

所谓的称义,就是宣布无罪的意思。这本是个法律上的名词。

因此,在他们看来,宣布无罪的这个动作就叫作称义

基于这样的理解,他们便认为,耶稣在十字架上是为了我们全人类而死,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将我们全人类从罪里释放出来。因此,全人类就都称义了。

这种称义观正是我们本会1888信息研经小组对福音的解释。他们对于称义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传讲的:既然耶稣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让你称义了,因此,因信称义的实质不是让你因信而称义,而是让你因信发现自己已经称义了。

这种理解的实质就叫因十字架称义。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每个人而死了,因此,每个人在法律上就已经称义了。所以,称义就不是因着信。这是个巨大的偷换概念。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讲一下有关真理和异端的概念。什么叫真理?什么叫异端?真理与异端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

异端中间有没有真理的因素?有!但也就它那一点来说,是真理。如果将它扩展开来就不是了。

其实,真理总是平衡的,但异端却是把某一个部分扩大化了,只是单独地强调某一点。因此,就把一个真理变成了一个异端。

比如:关于安息日的教义,本身是圣经中的一个真理。但是你若把安息日当成一切,就是一个异端。所以,即便是一个真理,如果把它的位置放错了,也会成为异端。但只要把它放在当放的位置,它就是一个真理。

再比如说:上帝的律法与恩典本是平衡的,但在基督教界却经常出现片面地强调上帝的恩典和律法的事。我们说,律法本身是真理,恩典也是真理;但是这两者是平衡的。一味地强调律法就会变成异端,叫作律法主义;一味地强调恩典,就会走到另外一个异端,变成廉价的恩典。

这样看来,异端本身就它的那一点而言,它不是异端,问题在于超越了它的范围,它就变成异端了。

同样的道理,上帝的爱是真理。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上帝的爱,而忽略上帝公义的一面,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异端。

有了上述这个概念,我们再来区分几个新的概念。

对于小的真理的偏离,就叫小的异端。对于一些重大真理的偏离,就叫大的异端。上帝的爱显然是大的真理,但人若一味地强调它,就会变成无限的偏激,就会变成大的异端。

1888信息研经小组就是片面地强调上帝的恩典,因此,就从一个大的真理走向一个大的异端。这些人都非常热心,他们把福音说得比福音更好。

其实,福音是说,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因此我们可以藉着他称义,而不是说他在十字架上一死,就已经让我们称义了。

但是,1888信息研经小组却认为,耶稣就是代表了整个人类的集体,他是为全人类集体而牺牲的。因此,他们提出了所谓的普世性无条件称义的说法。

他们依据的经文是:罗5: 12-18节。因一人的义行,众人都称为义。

516-18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

上述这段经文看上去,人称义似乎是无条件的。但实际上都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在哪里讲的呢?

其实,罗2-4:都在讲称义的条件,都在讲人怎样才能在律法上称义。因此,到了第五章的时候,保罗就将犯罪与称义这二者作了这么一个对比。

如果我们脱离罗2-4章的话,直接就拿上述这一句话来看,就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一个人犯罪,所有的人都跟着翻船,似乎是没有条件、没有选择的;同样,一个人称义,所有的人也是无条件、无选择地称义。

但事实上,圣经不支持这样的观点;因为称义是有条件的。因此,这种答案是错误的。

2)以个人的方式: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耶稣虽为全人类作出了牺牲,但他却是为单个的人——你和我而死的。他是单个地作了我们的替身。

{5:19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20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5:21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藉著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

 

事实上,耶稣在十字架上是为我们单个而死的,虽然代替的总和是个集体,但他不是为集体一次性地代替。换句话说,他虽为我们一次性地献上自己作为赎价,但代赎的效用却是单个地发挥的。

因此,如果你没有单个地接受耶稣牺牲的功效,没有藉着他的血来涂抹你的罪,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对你来说也是没有用的。他对于每一个单个的人来说是一对一的,就像电视频道一样的,虽然只有一个发射台,但是很多台都能接收得到,且接受的方式是单对单的。

3)为一部分人而死:

浸信会认为,耶稣只是为一部分人而死的,就是为那些得救的人而死的,而不是为那些还没有得救的人而死。因此,耶稣只是为了得救的那一部分人而死的。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固然只有那得救的人,才能获得耶稣在十字架上牺牲的果效。因为只有这一部分人获得了他的好处,但是耶稣替人赎罪的这个好处原来是预备给所有的人的,只是许多人没有领受罢了。

有一位传道人在讲道时,想要送几本圣经给现场的听众。当他郑重地提出要当场送给有需要的听众时,一时并没有人举手。但后来有个小孩子举手,他就送给了他一本。后来又有一个老太太也想要,也拿到了一本。

于是,传道人就利用这事来作个比方,说明福音是上帝白白地赐予人的,人只要相信和接受就可以了。

其实,这个比方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只说明了一部分,还少了一个部分。他应该再加上一句说:两年以后,我要来看一看,你们拿到圣经的人读了没有?如果到那时你还没读圣经的话,我就要把它们再收回来。  

同样的,耶稣虽然已将福音白白地赐给我们,但是他不会从此以后不闻不问。他在圣经中明明地应许我们,他要回来,为要审查我们每个人对福音究竟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因此,上帝的福音不是单单地赐给人就算完事了,而是需要通过审查的。换句话说,福音包含了审判。

事实上,上帝的福音虽是无偿提供给人的,但对于人来说,却是有条件领受的。

因此,福音是有条件的无偿。这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比如说:我拿出一百块钱放在这里,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来拿,但我有一个附带条件——你拿了这一百块钱,必须要好好使用,否则的话,我要罚你。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对于想要拿这一百块钱的人来说,他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了。同样,上帝也不希望人徒受恩典,而不作出任何的牺牲!

所以,对于一切愿意领受他福音的人,上帝也有所要求。不然的话,上帝的恩典就会变得廉价,甚至一钱不值!因为人得来的容易,往往就不会很好地珍惜。但是上帝希望人要好好珍惜他的恩典,因此,他提出了合理的要求。

这样看来,对于传讲福音的人来说,最要紧的是要传讲平衡的福音;因为传讲福音最容易失去的就是平衡。

马丁·路德曾经讲过:几乎所有的传道人都像喝醉酒的人骑在马上,他们不是从马的左边,就是从马的右边摔下去。因为传道人不是强调恩典,就是强调律法。但魔鬼不在乎你从哪边摔下去,只要目的达到就行。

传道人要想不摔下去,就只有一个办法——不喝酒,稳当地骑在马上。

 

29说到,耶稣为人人尝了死味,说明他是为每一个人——单个的人作出了牺牲,单个的人加起来就是个集体。

我们之所以在此花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讨论有关耶稣人性的问题,就是因他与我们传讲的福音密切相关!

当今基督教界所流传的福音之所以很混乱,最终极的原因,都是对耶稣人性看法的扭曲。比如,耶和华见证人教,不承认耶稣的神性。摩门教也是。当然,他们都是公开的异端。

我们再看一段经文:

耶稣受洗的时候,上帝曾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

这里所说的爱子包括了多少人?

包括了所有愿意相信和接受耶稣,并且有着与他同死同复活之经历的人。换句话说,是指那些愿意把十字架牺牲的好处用在自己的身上,来经历这一切的人。而1888信息研究小组认为是包括全人类的,这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再强调一下:什么叫异端?异端就是对重大真理的严重歪曲。并不是说它里面没有真理,其中还是有一些真理的,但却使它失去了平衡。

犹太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来讲,他们的教义也是异端,因为他们片面地强调律法。律法本身虽是真理,但是人为地将上帝的律法高过他的恩典,就成了异端。

今日基督教界最大的问题就是片面地强调上帝的恩典。虽然在讲道中会说,恩典和律法是不可分开的。但仔细听听,多半讲的是恩典和爱,至于上帝其他的要求似乎都无所谓了,只要有爱就行了。

英文有这么一句话:Is God Particular?上帝是很挑剔、很苛刻吗?

我们常常会批评某个人对人或对事很挑剔、很苛求。上帝是否也是这样呢?其实,上帝对你也是这样!难道上帝就只有爱,而没有其它的方式和要求吗?

事实上,对一样东西或对某个人有所挑剔、有特别的要求,并非不好。说明他很在乎!同样,上帝因为很在乎你,所以,他会向你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

第一,他不允许你拜别的神;第二,他要求你在安息日来敬拜他,与他同享安息……

可见,上帝是非常讲究的一位!他很在乎我们,他也很在乎他的恩典和律法。

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地对待他所赐予我们的恩典和律法。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们已经把上帝的恩典和律法放在了不讲究的地位了,只要两条大的纲要——爱神、爱人,来代替它的细节就完了。至于究竟如何去爱上帝、爱人就不提了,就把上帝话语中讲究的部分拿掉了。

远志明应该算是华人基督徒中的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原来是北京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也在那里当老师。文革后期曾参加过人民解放军,当上了排长。他经历过很多政治运动。他和我个人以及我们安息日会都是好朋友。有一次,他被我们安息日会邀请来放一部电影,就是关于他以前做知青时的一些内容。我在和他交谈时,就问他一个问题:你对圣经中的安息日有什么看法?他回答得似乎很干脆:上帝不在乎这些。为此,林牧师曾写了一篇文章:上帝在不在乎?

很明显,圣经的回答是:在乎!上帝说:你们不守我的安息日要到几时呢?

所以,上帝不在乎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在乎;上帝在乎的事情,我们也要在乎!但在圣经中,有一个事情,上帝不在乎——无论你犯了什么样的罪,上帝说,我来给你赦免。虽然你可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我的恩典可以不在乎这个事。

换句话来说,对于犯罪的每一个行为,上帝都是在乎的;但在他赦免的这件事上,无论你犯了什么罪,他都可以赦免。因此,就这一点上来说,上帝是不在乎的。

事实上,我们每犯一个罪,上帝都是很在乎的,因为上帝不希望人犯罪。不然的话,耶稣就不会死了。所以,每犯一个罪,上帝都是很在乎的。

所以,讲到耶稣的人性和我们的关系,我们需要牢记一点:耶稣是为我们单个地而死,我们的得救也是在耶稣里单个地得救。抓住这一点,就不会有偏差。

当然,这个单个可以是全人类,也可以是一部分人。但事实上,最后的效果只有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正如耶稣自己曾说:蒙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因此,最终的效果只在一部分人身上实现。你我将来会是这一部分人中的一员吗?

7、耶稣的人性与基督徒生活之间的关系:

1)我们需要健康地活着:

在圣经中我们发现,耶稣既取了人性,他就与我们没有什么两样。圣经记载,他饿了也要吃,渴了也要喝。他跟我们是一样的需要。虽然圣经说他常经忧患,但耶稣始终是在度一种健康的生活。在圣经中,我们找不到一处经文表明耶稣是生病的。说明他一直是健康地活着。所以,我们也应当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其实,道成肉身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肉身成道

林前613下,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了身子。主之所以道成肉体,也是为了我们这个肉身,使我们的肉身成为道。

13节: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上帝要叫这两样都废坏。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继续往下讲:人不能淫乱。

19节又说:身子就是上帝圣灵的殿。

上上下下都是讲我们的身子。

林前6:20 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上帝。

这里的上下文都在告诉我们,这个身子就是我们的肉身,是有肚腹的肉身。教会的肚腹在哪儿?信徒的身子。

上帝仰望透过圣灵的大能,藉着他的道,使我们的情欲之身可以分享上帝的品格。正如彼后14所说:……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份。

83说到:在肉体中定了罪案,说明上帝是为了帮助我们这个肉身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为了让我们这个肉身得胜罪恶。

2)祷告:

耶稣在世上时,曾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祷告,来胜过他的软弱。其中一个典型的软弱,就是客西马尼园。耶稣的人性不能承担住他要来的压力了,他的人性软弱了,所以靠祷告来坚固。

同样,我们基督徒的人生也需要藉着随时随地不住的祷告来获得能力,战胜各种人性的软弱。

3)上帝的道:

耶稣总是说经上记着说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他的一切的能力都是从上帝那里来支取。

怀师母说:他用人性握住人性,用神性来握住神性,但他并不是用人性来救我们,也不是用他的神性来救我们,而是用他的人性和神性作为一个媒介、作为一个导体,让我们的人性藉着他和上帝的神性在他里面可以联合。

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耶稣救我们是凭他自己的神性。事实上,他放弃了自己的神性。他的神性使他有资格来救我们,但是他是靠上帝的能力。  

思考题:

1、耶稣为什么要取人性?(可以从《基本信仰27条》中寻找一些答案)

2、比较一下,认定耶稣的人性是有罪性的和无罪性之间的异同?

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惊讶的答案,可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冲突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强调耶稣的人性是有罪性的,是在强调耶稣为我们的榜样的作用。而强调耶稣是无罪性的,可能是想强调耶稣没有犯过罪,但是他的原因弄错了。耶稣没有犯罪并不是取了无罪性的人性,恰恰相反,而是取了有罪性的人性,但是凭借上帝的能力胜过了罪,因此给我们留下了榜样。

怀师母说:他在他自己无罪的本性上取了我们有罪的性情。他无罪的本性是指他的神性,他取了我们有罪的人性是指他的人性的问题。这些都是比较深入的题目,我们无法探求到它的最深妙之处。道成肉身是最深奥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办法搞通的。他的人性给我们留下榜样,他的神性赐给我们力量。

怀师母在《历代愿望》中说:作为人子,他给了我们顺从的榜样;作为神子,他赐给我们顺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