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一页】【封 面】【目 录】【下一页】 | 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网 |
第三十六章 复临信徒与金钱 | |
创立循道会的韦斯利约翰牧师,在他的讲道中说了一段感叹的话:
当人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便都殷勤工作,又养成节俭的习惯。这一来,他们的财物便自自然然地绰有余裕。富有的人又自自然然地生发骄傲心,和爱世界的心,及种种破坏基督教原则的意念。假如我们不能防止这些自然的反应,基督教便会自相矛盾,终于便不能维持下去,因为它本身定下了自我侵蚀、沦于消灭的基础。
是的,金钱能叫人的态度改变,韦斯利约翰说得很对,细细咀嚼他这段感叹的话,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见他启示一件事:信徒与金钱的关系,不是一个纯属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赚多少钱,要怎样用钱,要储蓄多少,要捐献多少等等——,它更是一个属灵的问题:信徒管制金钱?或是金钱管制信徒。 本文研讨复临信徒与金钱的关系,就是谁管制谁的问题,谁绝对地控制谁的问题。圣经里面有两个论及管制和操纵的例子,第一个是被圣灵充满的司提反。细读使徒行传第七和第八章就知道他是在圣灵绝对的控制之下行大奇事和神迹的一位忠义烈士,圣灵给他智慧的说话,他有天使那样的面貌,视死如归,像耶稣那样为那些用石头砍死他的暴徒祷告。 第二个例子就是那些被鬼附的人,他们是在魔鬼绝对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坟墓的洞穴里居住,极其凶猛,没有人能制服他们,就是用铁链捆住他们,也会被挣脱,脚镣也会被弄碎,昼夜在坟茔里和山间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更有一个小孩子被哑吧鬼附着,鬼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杀死他。又把他摔在地上,叫他口吐白沫、咬牙切齿、身体枯干。 是的,信徒可以得着圣灵的帮助,对金钱有绝对的控制,可惜有些信徒,像离开保罗的底马,被金钱管制,回到世界里去。 有一位宗教作家说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在旧约时代,财富乃是因上帝赐福而拥有。在那个时代里,人若定意跟从上帝,遵行公义,上帝便赐财富给这个人,作为祂悦纳的标记,亚伯拉罕和乔布便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亚伯拉罕一点也不以财物为念,所以他让后辈侄儿罗得先行选择肥沃的约但河平原。他又婉拒所多玛王给他大笔的财物,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耶和华起誓,凡属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埃布尔兰富足。”(创世记十四章廿二、廿三节) 乔布也是一个不以财物为念的人。撒但对上帝说,假如乔布失掉他的财富,他便不再事奉。乔布在失尽一切财富的时候,伤痛已极,他却能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亚伯拉罕和乔布深知他们的财物是属于上帝的。 旧约圣经多次警告人不可因为经济富裕而骄傲,以西结先知说推罗王因有金子银子而骄傲,以色列民族也因丰衣足食便忘记上帝。耶和米先知说得好:“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米书九章廿三、廿四节)。 财富为信徒带来引诱和困扰 新约时代耶稣基督的来临,是上帝赐予人类福气的巅峰,财富便不再是上帝赐福的标记。所以在新约圣经里,我们看不见像亚伯拉罕或是乔布那样因忠于上帝而致富的人。反之,新约教导人不要贪爱钱财;耶稣指示一位富有的少年人,吩咐他要把他的全部财富分给穷人。 新约圣经有一个处理财物崭新的观念,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三节)有些圣经译本译为“你们不能事奉上帝,又事奉金钱。”有一位圣经学者说“玛门”虽有金钱的意义,但它还有深一层的意义。在耶稣时代,帕勒斯厅一带的人都操亚兰语,耶稣也说亚兰语。玛门是亚兰文,若把玛门当作名词使用,玛门就是金钱之意义。但是玛门在亚兰文的原意,是“所信靠之物”。 我们作基督信徒的人,若把上帝作为我们所信靠的,当然不能同时也把金钱作为我们所信靠的。因为信靠上帝的人,乃是把自身前途的福乐和安全都寄托在上帝的爱中,上帝完完全全占有和管制(我选用占有和管制两词最为贴切)我们。反之,信靠金钱的人,是把自身前途的福乐和安全都寄托在金钱上面,这就是事奉玛门,亦即降服撒但。我们不能脚踏两船,既爱上帝也爱金钱,因为耶稣说你们不能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 那位年少的富翁听闻耶稣叫他把全部的财富分给穷人,便忧忧愁愁地离去。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门徒听见这话很是希奇,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人,耶稣说他们是上帝所憎恶的。使徒雅各布责备在末世时代富有的雇主剥削工人,积攒钱财。新约圣经多次提及教会的领袖必须是一个不贪爱钱财的人。提摩太后书第三章列举二十种末世的败坏现象,贪爱钱财是其中之一。保罗更说“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里,落在罗网中和许多无知和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开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六章九至十节) 金钱的本身是中性的,钱财不是尽善,也不是万恶。有财富的人和没有财富的人,都可能被财富所害。信徒对财富若存错误的态度,能破坏人与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东人说憎人富贵厌人贫)。中国人对金钱有十分超卓的看法,说物为我用,不为我有;又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古人对安贫乐道的训勉,十分接近圣经的教导,有衣有食,便应该知足。孔子赞赏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信徒怎样胜过财富带来的引诱和困扰? 今日生活在富裕国家的复临信徒,尤其必须先求上帝的国和祂的公义。上帝实在已把日用的需要,很充裕地加给我们了。我们是生活在必须使用金钱的社会中,我们要怎样培养对金钱有正确的态度,使它不能占有我们,不能绝对管制我们,使我们不至于去事奉玛门呢? 上述作家提出三种观念,能帮助我们培养处理金钱的正确能态度: (一)“人”比金钱重要:旧约圣经谆谆教导借钱给别人的时候,不要取利息,若要拿人的衣服作抵押,必须在日落前还给他,因为他只靠着这件衣服保暖,没有它怎能睡觉呢?新约旧约圣经都说雇主要给工人合理的工资,也不要拖延不发。我们对金钱的爱,不应该超过我们对“人”的爱。 (二)矢志不要贪爱钱财:既然圣经说贪爱钱财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我们作基督信徒的人便须决意不贪爱钱财。在实际生活上,有钱的人和没有钱的人都可以被诱惑去贪爱钱财。耶稣讲过一个比喻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盈,他忧虑仓房藏量的空间不够,便定意把它拆下,再盖造一座更宽更大的,叫自己无后顾之忧。积榖防饥,前途已有稳定的保障,尽可放怀享受人生。 他满心高兴地对自己说:幸运的人啊,你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一生享用不尽,现在可以高枕无忧,尽情吃喝玩乐罢!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今夜你要死了,你所预备的,要归给谁呢? 积攒钱财的人,很自然地以为金钱能为他们的前途带来安全感,这就是信靠钱财的倾向。事实上,不管我们的银行存款数字是多么的大,我们的生命随时都有结束的可能。基督信徒不应当以积聚钱财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却必须相信上帝十分关注我们在物质上的需要。 韦斯利约翰年轻的时候,作了一个决定:他当时的年薪是三十英镑(美金六十五元),他决定每年的生活费用只需二十八镑,两镑济助贫苦人。因为他生活在十八世纪时代,没有金钱贬值或通货膨胀的顾虑,所以他一辈子每年的生活费用是二十八镑。他写了许多书,出版书籍为他带来十分巨大的进款,最高收入达每年一千四百镑。他却保持每年二十八镑的生活费用,把余下的款项全部捐赠出去。 当然,韦斯利约翰毕生大部分的时间,过着独身的生活,没有儿女的负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过他那样的生活。信徒应当有些积蓄,以应付人生中意外的需要(如疾病、失业)和意想得到的费用,如儿女的学费等等。但是韦斯利约翰牧师给我们立下一个美好的原则:信徒生活的基本需要,不应当因为收入增加而改变。我们有多余的款项,应当帮助推进圣工,和济助穷苦的人。 箴言书中的祷告说:“主阿,我求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 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太富有便不认,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羞辱了我上帝的名。”(箴言卅章七至九节) 本段的主题,是定意不要贪爱钱财。圣经多次采用知足一词。保罗说:“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安分知足”,又说:“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中华古训有言,“知足者贫亦乐,不知足者富亦忧”,“知足常足,终身不辱”,诚非虚语也。 (三)培养分赠,给与,并乐善好施的精神。有一位作家说撒但的世界是买卖牟利的世界,上帝的世界乃是分赠和给与的世界。上帝极度喜爱分赠和给与,祂在以赛亚书呼吁一切没有银钱却是口渴的人前来,不费分毫来喝水,来买酒和奶。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都得着永生的恩赐。这是双重的赠与,双重的恩赐。 分赠、给与和乐善好施的精神,是来自上帝的精神。耶稣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人得着了这种精神,抹大拉的马利亚是个好例子。她的精神击败了玛门的魔力。可惜耶稣的一个门徒犹大,总得不着这种精神,却说她赠与耶稣贵价的香膏,是“浪费”的赠与。亲爱的读者们,我们捐献给上帝的时候,有没有“浪费”的感觉? 辞海“守财奴”条目解说人在应当使用金钱的时候,却不肯使用,这就是守财奴。守财奴就是钱财的奴隶,也就是被钱财奴役的人,失去了自由的人。信徒若是过分地为前途忧虑,过分地任由金钱控制自身的前途,像上文所引耶稣讲说扩建仓库的财主,便要失去自由,变成钱财的奴隶。人人都以为使用金钱可以购买自由,上帝却要分文不花地,把这自由白白送给我们。耶稣教导我们祷告,说:“我们需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祂更谆谆教导我们培养信靠上帝的心。笔者虽已读过下述经文不止百十次,但是每一次再读的时候,仍然感觉大大有动于衷,故把它全段引述,希望读者耐心寻味耶稣语重心长的美意: “没有人能够伺候两个主人。他要不是厌恶这个,喜爱那个,就是看重这个,轻看那个。你们不可能同时作上帝的仆人,又作钱财的奴隶。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了生活上所需的饮食,或者身上所穿的衣服操心。难道生命不比饮食重要,身体不比衣服重要吗?你们看天空的飞鸟,牠们不种不收,也不存粮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饲养牠们!你们岂不比鸟儿更贵重吗?你们当中又有谁能够借着忧虑多活几天呢? “为什么为衣服操心呢?看看野地的百合花怎样生长罢!它们既不工作又不缝衣,可是我告诉你们,甚至像所罗门王那样的荣华显赫,他的衣饰也比不上一朵野花那么美丽。野地的花草今天出现,明天枯萎,给扔在火炉里焚烧,上帝还这样打扮它们,祂岂不更要赐衣服给你们吗?你们的信心太小了!所以不要为我们吃什么、喝什么或穿什么操心;这些事是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们的天父知道你们需要这一切东西。你们要先追求上帝主权的实现,遵行祂的旨意,祂就会把这一切都供给你们。因此,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马太福音第六章廿四至卅三节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 字字金玉,至理名言,彼此互勉,阿们! (本文的资料取自安德烈大学商科主任的作品,谨此致谢) |
|
|
□ 本书版权所有---何汉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