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人是神的杰作和彰显
古希腊的一座庙宇里写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难解的司芬克斯之谜。当人问“我是谁”,就是人类探索哲学的开始,也是人终极关怀的缘起。 如果我们不谦卑地回归生命的源头,在神的启示之下,我们就会在对自身的认识上迷失。只有在生命的源头——神——的启示中,人才真正地认识人。 一、人像神——人自我价值的最高肯定(1:26,5:1-3,9:5-6) 人是神的杰作,是神创造的最高点。 人像神,这是人自我价值的最高肯定。“神的形像”是人存在的价值基础,“神的形像”是人尊严之所在,“神的形像”是人能够产生价值观与探讨价值观的原因。 神的创造是严格按照“各从其类”的法则,而人是万物中的“另类”。我们特别要注意进化论背后的深层意图,因为如果人是由猿猴变来的,仅仅是高级动物而已,人就可以胡来了,人一切“不象样”的行为都可以得到宽恕。人既有神的形像样式,就被赋予更高的道德责任。上帝是我们形像的根源,就表示我们有一个非常高超、绝对的标准,那就是神。我们整个追求的目标应当是以神为标准。凡是以人为标准的,他都没有办法完全发挥他最大的潜能。当人的最高的标准是神的时候,就文化进步而言,可以说几乎是没有限量了。 当主耶稣说:“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这不是好高骛远的论调,乃是根据“人象神”的前提而说出来的。“神的形像”这个标准不但成为我们追寻的最高可能性,也成为我们衡量错失的依据。 现在,我们回到源头,来看一看我们的自身: 1、泥土所造——人作为生物性的存在(2:7) 就人的本体构造来看,人是低微的——不过是尘土(诗103:14)。 作为生物性的存在,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有共性,例如,都有染色体。豌豆有14条染色体,果蝇8条,马64条,狗78条,黑猩猩48条,人有46条。 但是,人在生物界中是非常独特的。莫维茨说:“组成人体的原料之价格是有限的,但若把这些原料组成人体器官,则花费价值相当于全世所有财富的价值。”大卫为生命而敬畏赞叹(诗139:14)。 2、无限心灵——人作为超越性的存在 若按原材料计算,人体的价值不过是806元。美国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说,难道这806元就可以解释整个人的全部吗?他说: 我们是否能够以806元去解释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才华? 我们是否能够以806元去解释莎士比亚的文才? 我们是否能够以806元去解释拿撒勒人耶稣的属灵素质? 我们是否能够以806元去解释人类灵魂的奥秘? 人一方面是自然界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又超乎自然:他在时间之内,但同时又在时间之上;他是在空间之内,但同时又在空间之上。他能够做一些动物所不能做到的:他能够构思一首诗并将它写出来;他能够构思一个伟大的文明并将它缔造出来…… 人作为一个超越性的存在,具有无限的心灵。 3、神性投射——人作为灵性的存在 人有神的形像,人可以有份于神的一些属性——神的相对属性: 神是三位一体——人是三元合一:灵魂体。 神是灵——人有灵性。所以神与人就有了交通的基础。 神是光——人有良知理性。 神是爱——人有爱的火花:同情、恻隐之心…… 神是圣洁——人有德性。有圣洁的追求和善恶的分辨。 神是主——人有自由意志。人与神之间产生紧张关系的原因就在此。因为神说:“我是主。”神造而象神的人也想说:“我是主。”于是就产生了主权冲突。 神是创造主——人有创造力。所以人要在真理的规范下,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神是永恒者——人有永恒性。人时刻在抗拒时空的捆绑。 人有神的形像,神造人要人作什么呢?唐牧师说: 第一,代表神管理自然,这是科学的可能。 第二,代表神彰显荣美,这是道德的可能。 第三,要享受神的救赎与恩惠,这是人的生命丰盛和成全的可能。 第四,要遵行神的旨意,这是与神同工同行的可能。
二、三元合一——人结构的剖析(2:7) 人被造的过程,显出人是三元合一的: (1)“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体的形成; (2)“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灵的进入。 (3)“他就成了有灵的活魂(直译)”——当灵一进入体里,魂就产生。人就成了有情感、思想、意志的位格存在。 传道书让我们看见,人在死亡的时候灵魂体的离析: (1)灵归赐灵的上帝——人死,灵如同子粒收到神那里(传12:7;林前15:35-38)。 (2)体归于尘土(诗90:3;伯34:15;传3:19,12:7)。 (3)魂归于无有——“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失了。”(传9:5.6)以电灯为喻:灯泡是体,电是灵,光亮是魂。当身体与灵分开时,犹如灯泡断电,灯就不亮,魂就归无有。复活时,人的魂随着体与灵重新结合,得以复归。这就是亚当里自然人的情形。 神的本意是要让灵在人的位格中处于领导的地位,以灵来管束我们的魂——思想、情感、意志,然后我们的魂就支配我们的身体。这是人自然正常的秩序。
三、美丽伊甸——神的恩典和人的责任 伊甸是我们的家园。人类漂泊的意识、寻找家园的情愫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的心中残留着对伊甸园的美好回忆。 对于伊甸园,我们要注意四件事:三种树、四条河、两种责任、一条禁令。 前两件是关于神丰富的恩典,后两件是关乎人的责任。 1、三种树(2:9) (1)“各样的树”——神满足人多元的需要 “好作食物”——食欲的需要——关于体; “悦人眼目”——审美的需要——关于魂。 (2)“生命树”——神满足人生命的需要 基督就是生命,生命树象征神的儿子。吃生命树的果子就是把神的生命接受过来,与神联合。 (3)“分别善恶树”——神为着人成长的需要 为着属灵的操练。伊甸园有分别善恶树,树下有蛇的声音,有上帝给亚当可以背叛他的自由,这三件事不是上帝创造的漏洞,也不是上帝的计划不够周全,而是神所许可的。这一切都是从必然性产生出来的。神永恒旨意的目的就是:经过曲折的过程,把人从“潜在的完美”带进“成全的完美”。 三种树是神给我们全备的供应。 2、四道河(2:10-11) 有何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一个源头,四个支流: 一是“比逊”,即充盈、白施之意; 二是“基训”,即恩谷、胸怀之意; 三是“希底结”,即急流、激荡之意; 四是“伯拉”,即甜水、结果之意。 这四道河是表明神恩典的特性和恩典的丰富。当生命河在那里流动,就带出金子、珍珠和红玛瑙。金子,就是神的性情;珍珠就是经过死而得着的宝贝。神要藉着生命带出荣耀和丰富。 伊甸园的四条河还与《启示录》中宝座前的河流相呼应:“一道生命河的水,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启22:1)这四条河都是从神而来,又回归到神哪里去。由此可见神工作的一贯性、持续性和完整性。 3、两种责任(2:15) 神将人安置在伊甸园,不单是享受神的恩典,也在恩典中被赋予责任。神委派人代表他行使对全地的主权,人被赋予两个方面的责任: (1)修理。就如今天园艺师的工作。人类虽不能创造世界,却有责任使世界更美。这就是环保的最原始的圣经依据,基督徒应该更加有环保的意识。 (2)看守。神不仅让人作园艺师也要作战士。神要人看守的就是要看守好伊甸园和自己的心园,免得那众善之敌——撒但——进来破坏。撒但的堕落是宇宙悲剧之源,但是神是最能叫万事互相效力的,他要借用众善之敌激活、磨炼他的众子。神实在不愿他的儿子在温室中平庸。我想,如果亚当只是一个阿斗,一个行尸走肉,只晓得在那里吃喝,他是不值得羡慕的。神要人的生命得以操练,并且成熟,来对付撒但。 4、一条禁令(2:16) 神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从“随意吃”这三个字中可看出神对人是多么慈爱和慷慨,也可看出人是多么的贪婪和悖逆。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这是伊甸园中神给人所定的唯一禁令,其实也是神暗示人可以吃生命树上的果子,享受神所赐的永生。可惜亚当夏娃没有领会神的善心和美意。 因为有生命树和善恶树,所以人就有选择的机会。可惜,人做了错误的、万劫不复的选择。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